作者简介:吴茜(1989—),女,硕士,主管医师,研究方向:艾滋病防控。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0—2019年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学校艾滋病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研究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对2010—2019年新报告现住址为湖北省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作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湖北省按现住址新报告15~24岁学生HIV/AIDS病例1 012例,其中男性1 002例(占99.01%),18~<22岁年龄组830例(占82.02%),学历为大专及以上849例(占83.89%)。青年学生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9.12%。病例发现途径来源于自愿检测咨询(VCT)314例(占31.03%),医疗机构检测456例(占45.06%),专题调查55例(占5.43%),其他187例(占18.48%),来源不同的病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898, P<0.001)。青年学生的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88.93%(900例),异性传播主要为非婚非商业性传播。青年学生首次 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占比逐年降低,大部分介于200~<500个/μL。结论 湖北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以男性和同性传播为主要流行特征。自愿咨询检测和医疗机构检测是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主要的发现途径。目前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提高检测咨询的可及性和高危行为后的检测意识,对于控制新发感染和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HIV or AIDS patients among young students aged 15 to 24 years old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9,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hoo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Methods Historical retrospective research method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HIV or AIDS cases among students aged 15-24 in Hubei Province during 2010-2019, based on the data from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Results Totally 1 012 HIV/AIDS cases were reported among students aged 15 to 24 years in Hubei province during 2010 to 2019, with 99.01% (1 002 cases) of the males, 82.02% (830 cases) of 18 to 22 years old, and 83.89% (849 cases) of education level of junior college or above. The incidence of young studen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19.12%. And 314 cases (31.03%) were found by voluntary testing consultation (VCT), 456 cases (45.06%) by medical institutions, 55 cases (5.43%) by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d 187 cases (18.48%) by other method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foun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χ2=73.898, P<0.001). And 88.93% (900 cases) of male students were infected through homosexual transmission, and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was mainly non-marital non-commercial transmission. The proportion of first CD4+T lymphocyte count of young students <200 cells/μL decreased year by year,mainly between 200-<500 cells/μL .Conclusions The number of reported HIV/AIDS cases among young students in Hubei Province keeps rising, with the main epidemic feature of more incidence rate of male and homosexual transmission.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and medical institution testing are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young students patients. In order to control new infections and spread of HIV,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testing and consultation and promote students’ testing initiative.
近年来, 我国每年新报告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约3 000例, 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问题日趋严峻[1, 2]。了解湖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 为有针对性的部署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现对湖北省2010— 2019年间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模块, 收集2010年1月1日— 2019年12月31日报告, 现住址为湖北省, 首次报告时职业身份为学生, 年龄为15~24岁的病例。
采用历史回顾研究方法, 对湖北省2010— 2019年新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作描述性分析。
使用 Excel 2010 对数据整理, 运用 SPSS20.0 进行分析, 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 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 采用χ 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0— 2019年, 湖北省新报告15~24岁学生HIV/AIDS病例1 012例, 男性1002例, 女性10例。年龄中位数为20.00岁, 18~22岁830例(占82.02%)。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849例(占83.89%)。户籍地为本省716例(占70.8%)、外省296例(占29.2%)。不同年份新发现病例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216, P< 0.01)。不同年份户籍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249, P=0.084), 见表1。青年学生HIV感染人数呈逐年上升, 年均增长率为19.12%, 青年学生所占当年新报告病例比例年均增长率为1.50%, 不同年份新报告病例青年学生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6.594, P> 0.05), 见表2。
| 表1 2010— 2019年湖北省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人口学特征 例数(构成比/%) Table 1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mong 15-24 years old HIV/AIDS in Hubei, 2010-2019 n(Proportion/%) |
| 表2 湖北省2010— 2019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5~24岁青年学生所占比例 Table 2 Percentage of 15-24 years old HIV/AIDS students among new reported cases in Hubei, 2010-2019 |
2010— 2019年湖北省累计报告15~24岁学生病例1 012例, 其中病例发现途径来源于自愿检测咨询(VCT)314例(占31.03%), 医疗机构检测(包括术前检测、性病门诊、其它就诊者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无偿献血人员检测、女性阳性者子女检测、新兵体检)456例(占45.06%), 专题调查55例(占5.43%), 其他187例(占18.48%), 不同来源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3.898, P< 0.01)。见表3。
| 表3 2010— 2019年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发现途径分布 例数(构成比/%)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discovery approach among 15-24 years old HIV/AIDS students in Hubei, 2010-2019 n(Proportion/%) |
2010— 2019年新报告15~24岁学生病例同性传播900例(占88.93%), 异性传播103例(占10.18%), 经血传播6例(占0.59%), 母婴传播2例(占0.2%), 其他/不详传播占0.1%(1例), 见表4。男性青年学生中同性性传播、异性性传播分别占89.82%(900/1 002)和9.48%(95/1 002); 女性青年学生中异性性传播8例(占80%), 尚无同性性传播。自2014年8月起, 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年对异性性传播分类为配偶/固定性伴性传播、非婚商业性传播及非婚非商业性传播等。结果显示, 2015— 2019年, 58例男性青年学生中, 非婚非商业性传播、非婚商业性传播分别为47例(占81.03%)和9例(占15.52%), 其余为不详2例(占3.45%)。4例女性青年学生均为非婚非商业性传播。
| 表4 2010— 2019年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感染途径分布 例数(构成比/%)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infection among 15-24 years old HIV/AIDS students in Hubei, 2010-2019 n(Proportion/%) |
2010— 2019年湖北省累计报告753例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有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首次 CD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从2010年的8.57%上升到2019年的95.86%。首次 CD4+T淋巴细胞计数3~1 330个/μ L, 中位数为366个/μ L。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200~< 350、350~< 500和≥ 500个/μ L分别有85、257、238和173例。首次 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 L青年学生占比略显逐年降低, 不同年份青年学生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8.706, P> 0.05), 见表5。
| 表5 2010— 2019年湖北省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首次 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CD4+ T lymphocyte count level among 15-24 years old HIV/AIDS students in Hubei, 2010-2019 |
2010— 2019年湖北省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占比分别为88.93%和10.18%。性传播已成为青年学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3]。UNAIDS 2017年公布, 在2011— 2016年, 37个国家中只有36%年轻男性和30%年轻女性(15~24岁)对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有准确、全面的了解 [4]。尽管性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目前仍有很多年轻人在从童年步入成年的过程中接触到错误的或者不全面的信息, 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体、社会和情感发展, 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因此, 在不同学生阶段, 开展相应的性教育活动, 对提升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素养, 改善性观念和性行为, 预防 HIV 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有着积极的作用。
MSM为湖北省青年学生HIV/AIDS高危人群, 与其他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湖北省15~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年均增长率为19.12%, 低于全国净年均增长率35%[2], 青年学生所占当年新报告病例比例稳中有增, 年均增长率为1.50%。学生病例的持续增长, 说明学校并未将学生MSM人群与HIV感染的危险因素隔离, 当今交友软件日益便捷, 薄弱的自我HIV风险认知意识使同性高危性行为发生可能增加, 进而增加感染 HIV 的风险。无论是校内或校外的性教育都不会增加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率[6, 7]。湖北省为教育大省, 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约158万人。因此当前学校艾滋病防控的重要任务, 是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 降低青年学生感染HIV的风险。有研究表明, 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的学校性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最大, 包括发放安全套、培训卫生工作者为青年学生提供友好型服务、鼓励父母和教师的参与性教育活动[8]。卫生和教育部门, 当联合思考如何建立多元化、友好型的性教育模式, 为学生打造全面性教育体系, 以帮助他们在人际关系、性与生殖等方面做出理性、健康和相互尊重的决策, 从而降低青年学生感染性传播疾病或者艾滋病的风险[9]。
在异性传播途径中, 青年学生在选择性伴侣方面, 更倾向于非婚非商业性伴, 比如利用交友软件发生“ 一夜情” 等, 因此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健康风险意识, 推迟初次性行为发生时间、降低性交发生频率、减少性伴侣数量和高危行为发生频次、积极使用安全套, 是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异性传播不像同性传播快速上升, 占比有缓慢下降趋势, 可能相对于同性性行为, 异性性行为性伴侣相对稳定, 出于避孕等因素, 异性性行为更愿意使用安全套, 减少了HIV传播的风险。
本研究发现, 自愿检测咨询和医疗机构检测为学生病例发现的主要途径, 2017— 2019年, 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病例分别为34.13%、29.66%、25.44%, 与深圳、广西关于学生病例发现途径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有所不同[10, 11], 湖北省学生病例的发现途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来源途径较多, 主要有VCT、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种途径。应针对不同青年学生的特点, 找到合适的发现途径, 提高检测发现阳性率。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提供免费的HIV 检测咨询服务和HIV自我检测接受度高[12, 13], 可探索在高校设置自我检测点或者“ 互联网+” 检测平台, 以提高检测发现比例。
CD4+淋巴细胞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CD4+细胞数越低, 机会性感染率越高, CD4+淋巴细胞的数量是艾滋病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14]。2010— 2019年, 首次 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 L学生病例占比逐年降低, 大部分青年学生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处于200~500个/μ L之间。因为, 随着检测网络的完善, 我国具备确证实验、 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病毒载量检测能力的实验室逐步增多, 使患者确诊后能够快速得到基线检测。2010— 2019年, 22.97%的湖北省青年学生首次 CD4+T淋巴细胞计数≥ 500个/μ L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8.4%[15], 青年学生的主动检测意识亟待提高, 提供覆盖面广、可及性强的检测手段,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降低青年学生HIV/AIDS的晚发现比例, 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有利于阻断青年学生中HIV病毒的传播。
本次研究分析湖北省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的变化和差异, 为制定当地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策略和工作重点提供了参考数据。性健康教育已被证实能改善性行为和提高风险意识, 但对降低艾滋病感染率的影响缺乏相关的证据, 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 本文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编辑:符式刚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