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丁源(1977—),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艾滋病防治和结核病防治。
目的 分析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HIV/AIDS的随访治疗信息,描述其人口学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为92.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报告地区类别、确诊时长、感染途径,以及基线CD4不同的患者,其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女性不治疗风险是男性的0.67倍;年龄≤70岁组不治疗风险是<30岁组的2.11倍;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和大专以上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0.75倍和0.55倍;单身患者不治疗风险是在婚患者的2.14倍;外省和本省其他地市报告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本县区报告者的1.50倍和1.43倍;确诊时长5~<10年、10~<15年、≥15年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确诊时长<5年者的0.71倍、0.51倍和0.32倍;吸毒途径传播和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同性性传播途径感染者的6.38倍和1.52倍;基线CD4计数200~<350、350~<500、≥500个/mm3和未检测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基线CD4<200个/mm3者的1.68倍,2.93倍,3.92倍和171.98倍。结论 湖北省HIV/AIDS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HIV/AIDS不同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动员措施。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HIV/AIDS patients in Hubei Province.Methods Follow-up treatment information of HIV/AIDS patients in Hubei province by the end of 2020 were collected through China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ystem.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 By the end of 2020, the propor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IV/AIDS patients in Hubei was 92.96%.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risk of not being on treatment (NOT)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marriage status, reporting district type, length of time after diagnosis, route of infection, and baseline CD4 cell count ( P<0.05). The risk of NOT among female was 0.67 times than that of male. The risk of NOT among ≥70 years old group was 2.11 times than that of group less than 30 years old. The risk of NOT among person with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seni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and above was 0.75 times and 0.55 times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 respectively. The risk of NOT among being single was 2.14 times than that of being married. The risk of NOT among person reporting from other provinces and other cities in the province was 1.50 times and 1.43 times than that of reporting from the county, respectively. The risk of NOT after 5-<10, 10-<15 and ≥15 years of diagnosis was 0.71, 0.51 and 0.32 times than that of less than 5 years of diagnosis, respectively. The risk of NOT among person from intravenous and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was 6.38 and 1.52 times than that of homosexual transmission, respectively. The risk of NOT among person with baseline CD4 counts of 200-<350, 350-<500, ≥500 /mm3 and undetected was 1.68, 2.93, 3.92, and 171.98 times than that with baseline CD4 counts of less than 200/mm3,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propor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HIV/AIDS in Hubei provinc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targeted treatment mobiliz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patients.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一种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 同时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控制艾滋病疫情[1]。为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 on HIV/AIDS, UNAIDS)提出2020年实现“ 三个90%” 的目标, 即9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知道自身感染状况、90%的确诊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接受治疗的患者中90%获得病毒抑制[2]。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的高低, 直接影响UNAIDS 2030年目标的实现。2017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十三五” 行动计划》也提出了“ 三个90%” 的目标。为进一步提高湖北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 笔者对湖北省现存活的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HIV/AIDS的基本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系统》)。
下载截至2020年底《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北省的所有HIV/AIDS的历史卡片, 筛选存活HIV/AIDS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基本信息, 以及HIV/AIDS确证时间、报告地区、感染途径、CD4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状态等疾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抗病毒治疗比例=最后一次治疗随访状态为在治或转出的患者人数/年底存活患者人数× 100%; 基线CD4:患者确证同一年的首次CD4细胞计数检测结果; 确诊时长=2020/12/31-确证时间。
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民族、传播途径等基本信息;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相关影响因素, 变量保留和剔除的标准分别是α =0.05和α =0.1,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截至2020年底, 湖北省现存活HIV/AIDS共23 893例, 其中男性18 741例, 女性5 152例, 男女性别比为3.64:1; 年龄最小者2岁, 最大者95岁, 平均年龄为(45.68± 14.76)岁; 民族以汉族为主, 占96.17%;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最高(55.61%), 其次是大专及以上(22.54%); 婚姻状况以单身为主, 占60.38%; 报告地区类别以本县区报告为主, 占51.08%, 其次是本市其他县区报告(24.05%); 确诊时长< 5年的人数最多, 占57.34%; 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 其中异性性传播占53.09%、同性性传播占41.37%; 基线CD4细胞计数以< 200个/mm3占比最高(35.86%), 其次是200~< 350个/mm3(32.11%)。见 表1。
![]() | 表1 湖北省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Table 1 The proportion of antiviral therap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IV/AIDS patients in Hubei |
截至2020年底, 湖北省所有存活HIV/AIDS中, 有22 211例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比例为92.96%(22 211/ 23 893)。
以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为因变量, 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报告地区类别、确诊时长、感染途径以及基线CD4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除民族外, 其他8个因素均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相关。以这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女性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风险是男性的0.67倍; 年龄≥ 70岁组不接受治疗的风险是< 30岁组的2.11倍; 文化程度中专/高中与大专以上者, 其不接受治疗的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0.75倍和0.55倍; 单身患者不接受治疗的风险是在婚者的2.14倍; 外省和本省其他地市报告者, 不接受治疗的风险分别是本县区报告者的1.50倍和1.43倍; 确诊时长5~< 10年、10~< 15年、≥ 15年者, 不接受治疗的风险分别是确诊时长< 5年者的0.71倍、0.51倍和0.32倍; 吸毒途径传播和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者, 不接受治疗的风险分别是同性性传播途径感染者的6.83倍和1.52倍; 基线CD4计数200~< 350、350~< 500、≥ 500个/mm3和未检测者, 不接受治疗的风险分别是基线CD4< 200个/mm3者的1.68倍、2.93倍、3.92倍和171.98倍。见表1。
《柳叶刀》委员会在《2035年全球健康》中指出, “ 治疗即预防措施” (treatment as prevention, TasP)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到2035年将HIV/AIDS导致的死亡人数降低到8/10万的目标[3]。TasP的有效实施需要HIV/AIDS的高抗病毒治疗比例作为保障[4]。本研究结果表明, 年龄50~< 70岁组和≥ 70岁组抗病毒治疗比例分别为93.85%和86.43%, 高于杨晴等[5]的研究。≥ 70岁年龄组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低于< 30岁年龄组; 其可能原因之一是患者年龄大出行不便, 又担心子女知晓其患病状况, 不愿意向子女求助; 可能原因之二是患者觉得自己年纪大了, 没有必要治疗。本研究发现中专/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抗病毒治疗比例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女性治疗比例高于男性、在婚者治疗比例高于单身者, 这一结果与张幸等[6]、汤后林等[7]、朱晓艳等[8]、丁彧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 本县区报告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高于本省其他地市和外省报告者, 这一结果与韩晶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可能原因之一是HIV/AIDS在外地工作或者长居外地, 不符合外地免费治疗政策, 又不方便回户籍地接受治疗, 加之目前健康状态较好, 所以拒绝接受治疗; 可能原因之二是因为工作原因不方便随访领药, 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停药/失访[11, 12]。确诊时长5年以上的HIV/AIDS接受治疗的比例高于确诊时长< 5年者; 可能是因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 HIV/AIDS逐渐出现各种艾滋病相关症状, 加上基层艾防人员持续的治疗动员, 促使其接受治疗。
本研究中, 基线CD4细胞计数200~< 350个/mm3的HIV/AIDS接受治疗的比例低于< 200个/mm3者, 这与汤后林等[7]、魏秀清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 随着CD4细胞计数水平的降低, 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越高[14, 15, 16]; 部分患者因为CD4细胞计数水平高, 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 接受治疗后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失访, 也导致接受治疗比例降低[17, 18, 19]。研究表明[20, 21, 22], 基线CD4细胞水平是启动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增长的重要因素; 提示在将来的抗病毒治疗工作中, 应加强HIV/AIDS健康宣教, 改变其传统的根据CD4细胞计数水平确定启动治疗时机的观念, 落实早发现早治疗政策。
综上所述,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基层艾防专业人员应根据HIV/AIDS不同特征,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动员措施; 尤其应加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基线CD4细胞计数≥ 200个/mm3HIV/AIDS的宣传教育和治疗动员工作。建议各级疾控机构探索流动患者异地治疗的方案, 取消非本地户籍/无暂住证不能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限制, 方便患者异地就诊, 提高流动患者抗病毒治疗比例。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编辑:谢永慧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