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现要求医疗机构一旦确诊恙虫病病例,应在24 h内向国家监测系统报告。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恙虫病可能是世界上最流行、被严重忽视但容易治疗的一种发热性疾病之一。据我国CDC疫情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绿化工程的不断实施,恙虫病病例数持续增多,部分地区常有疫情暴发,新疫区范围逐步扩大。本文主要讲述国内外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诊治、预防与控制等,这些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医疗保健提供者和医疗管理者开发新的研究项目,为今后政府进一步制定恙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Scrub typhus is an acute natural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rickettsia tsutsugamushi. It is a statutory reporting 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required to report tsutsugamushi cases to 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within 24 hours once they are confirmed. Scrub typhus may b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evalent, neglected and serious but easily treatable febrile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DC epidemic repor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afforestation projects in China, the incidence of scrub typhus is on the rise, new epidemic areas are expanding, and local outbreaks occur occasionally.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sutsugamushi epidemic at home and abroad.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researchers,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medical leaders to develop new research projects and diagnose tsutsugamushi,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d scrub typhu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 2], 其传播媒介为恙螨。它能长期多代保留并繁殖恙虫病立克次体, 保持其致病能力不受破坏。此外, 它不但可使立克次体在鼠类间传播, 还可经携带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类, 导致人类感染此病[3]。恙虫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毒血症、全身肌痛、焦痂、皮疹、淋巴结肿大。其中, 焦痂是一种无痛性病变, 通常位于人体私密处, 为该病重要早期体征[4]。若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病死率可高达30%~70%[5]。近几十年来, 恙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6]。因此, 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治疗、控制和预防该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本文就恙虫病流行特征、临床诊治、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新进展予以分析。
我国早在1943年魏曦用血清学方法发现恙虫病; 1948年彭淑景等在恙虫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立克次体; 195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恙虫病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8]; 1985年以前, 我国恙虫病仅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然而, 自1986年以来,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恙虫病疫区在我国已出现逐步北移迹象[9]。由此, 2006年我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将恙虫病列入“ 其他传染病” 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并重新启动监测。2009年, 发表了《恙虫病国家指南》, 规定一旦确诊恙虫病病例, 医疗机构应在 24 h内向国家监测系统报告[10]。自恙虫病网络直报以来, 部分地区常有疫情暴发, 新疫区范围在逐步扩大[7]。
恙虫病呈明显的季节性, 特别是雨季等雨水充足、气温适中月份, 这与恙螨生活特性相一致, 且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与不同种类恙螨的生活习性相对应[11]。长江以南地带以夏季型为主, 而长江以北地带主要为秋冬型[12]。近期研究表明, 在同一省份或同一地区中恙虫病的夏、秋季型疫区可能会交错出现[13], 以桂林市为例(图1)。另外, 由于恙螨科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温度及气候环境是恙虫病发生的关键环境因子, 在媒介传播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也可在适当的范围内直接影响病原体的复制和传播、病毒载体的生态动态以及野生和本地宿主的行为和生态特征[14]。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 恙虫病可能是世界上最流行、未得到充分认识、被严重忽视但容易治疗的一种发热性疾病[1, 3]。在过去8~10年间, 已建立监测系统的国家的最低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严重影响中国、日本、泰国、巴基斯坦、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等地区, 这一区域被称为筑地三角, 其所覆盖人口约40亿, 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15, 16, 17, 18, 19]。据统计, 该疾病目前影响全球10亿人口, 累计造成100万人死亡[20, 21]。有学者报道, 沙滩、山地、沙漠、森林空地、河岸和草原等地区是恙螨繁殖的适宜地区, 也是感染恙虫病的高危区域[22]。如今随着我国绿化工程的不断完善, 该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部分地区常有疫情暴发, 新疫区范围逐步扩大, 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 恙虫病几乎在全国各地均有报道, 主要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等东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主要影响农村人口, 但如今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大都市地区。我国西南地区以云南省恙虫病病例数增长最快, 2018年病例数是2016年的28.91倍; 东南沿海地区以广东省恙虫病疫情最为严重, 2018年病例数是2006年的27.11倍。全国疫情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6— 2018年我国高发区(12个恙虫病发病重点省份, 含江苏、安徽、山东、云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省)恙虫病病例数及发病县(区)数呈逐年递增, 其发病县(区)数量增加 4.18倍, 总报告病例146 653例[13, 23]。见图2、图3。
![]() | 图2 2006— 2018年我国高发区恙虫病发病县(区)数Fig. 2 Number of scrub typhus incidence counties (districts) in high incidence areas of China, 2006-2018 |
恙螨幼虫主要生活在草地、灌木丛等低矮植物群落中, 这使得恙虫病的发生分布具有职业性。据2009— 2019年北京市[7]、2011— 2018年驻马店市[24]、2015— 2019 年云南省[25]、2007— 2020年腾冲市[26]等地恙虫病病例报告分析显示, 在所有职业中, 农民为主要发病群体, 同时病例主要集中于野外工作的人群,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田间劳作者、在潮湿阴暗环境工作的渔民、经常到户外旅游者及野外作战的特种军人更易感染[26, 27, 28]。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 2006至2018年我国高发区恙虫病病例以农民、牧民、渔民占比最高, 散居、幼托儿童占比次之[23]。见图4。
一般来说, 恙虫病高发季节中, 地处疫区, 且有野外作业史, 凡是出现无诱发原因发热、即便无焦痂或溃疡, 也不应排除恙虫病的可能[3, 29]。根据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传染病学》恙虫病的诊断标准:在流行季节期间、地处疫区, 同时有野外工作史; 表现为高热、毒血症、焦痂或溃疡、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 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为阳性、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基因片段,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效价4倍升高者, 且随病程效价逐渐升高; 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17]。
从理论上看, 恙虫病应是一种较易诊断的疾病, 然而, 尽管恙虫病可通过低廉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但因本病在发病初期无特异性的临床特征, 极易被误诊。若延误治疗时机, 甚至有致命危险[24, 30, 3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统计发现, 有关该病的文献大多都是以“ 误诊、误治” 为主题的[32]。厦门市报道[33]称大约一半的恙虫病病例是在发病7 d内被诊断出来的, 只有大约19.90%的病例是在2 d内确诊的[33]。据曾诚[30]团队研究报道称, 广西恙虫病误诊病例数由2009年的20例上升至2013年的55例, 增幅达175%, 而造成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该病无早期特异性临床特征, 接诊医师对发热的鉴别诊断掌握不足, 体格检查不细致以致未能找到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表焦痂而误诊; 由于大多数患者在生病时, 他们首先去当地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这可能会减轻他们的症状, 使得患者来三甲医院的时间较晚, 从而耽误了病情[34]。
由于恙虫病立克次体不同株间抗原的差异, 以及不同菌株之间弱而短暂的交叉保护阻碍了疫苗的研制, 至今尚无包括丛林斑疹伤寒在内的任何立克次体感染的疫苗[40]。然而, 一般的防护措施还是可以避免感染的, 尤其是应加强对恙虫病高发地区开展包括公共卫生教育、灭鼠和监测在内的综合性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进行重点宣传教育, 制定恙虫病健康教育指南, 提高医护人员及群众对该病的防护意识, 使其更有意识地采取积极的行动来避免疾病的加重; 鼓励人们避免户外活动或采取预防措施:在野外工作的时候, 不可裸露在地面或草地上坐卧, 袖口和裤脚口一定系紧, 并涂上驱虫剂, 且工作后及时洗澡换衣等, 以防止恙螨叮咬; 督促农民和野外工作人员改善卫生条件, 清理植被, 控制啮齿动物, 使用杀虫剂, 并对土壤进行化学处理[15, 41]。
近年来, 我国大陆各省(市)均有恙虫病发病, 发病人数多, 空间分布广, 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媒介传播传染病之一。而目前我国恙虫病在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早期诊断困难和认知水平不足。因此, 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治疗、控制和预防该病至关重要。
地方有关部门应时刻关注恙虫病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 了解恙虫病的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 研究近年来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地感染水平, 控制聚集发生和扩散; 定期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居民、学生、基层临床医生进行相关培训, 提高对恙虫病的认识, 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开展经验疗法; 利用新媒体针对认知、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关的健康教育, 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开展恙虫病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掌握该地恙虫病患者资料, 分析患者疾病发展进程,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尽管恙虫病是一种潜在致命性疾病, 但若通过各方面协作提高公众对恙虫病的健康意识, 为防控恙虫病的传播与蔓延提供科学支撑, 从而可能会缓解国家长期存在的恙虫病问题[42]。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编辑:陈景丽 谢永慧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