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惠宇(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全球健康治理。陈碧玉(1983—),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陈碧玉同为第一作者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病学趋势与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1—2019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 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年海南省共报告乙肝106 576例,年均发病率为130.04/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8.22%。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未分类乙肝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1%、86.03%、8.46%,慢性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与未分类乙肝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县)依次为五指山市(204.03/10万)、乐东县(184.29/10万)、文昌市(169.73/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人群,共88 758例,占 83.28%;15岁以下人群报告病例最少,共668例,占0.63%。男性总发病人数为72 777例,发病率为168.82 /10万;女性总发病人数33 799例,发病率为87.01 /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5:1,男性发病率历年均高于女性。职业中农民、职业不详、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人数居前三位,分别占42.05%、17.48%、13.19%,农民各年份乙肝发病数均最高,均占当年发病总数的40%左右。8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9.14%,全省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结论 海南省乙肝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防治任务严峻,应当在巩固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升成年人接种率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乙肝筛查,对乙肝患者规范诊治,加强管理,以控制乙肝流行。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hepatitis B(HBV) in Hain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9,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hepatitis B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Methods Data of hepatitis B case reports from Hain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9 were collected, an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Microsoft Excel 2019 and SPSS 22.0 software.Results From 2011 to 2019, a total of 106 576 cases of hepatitis B were reported in Hainan province,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130.04/100 000, with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and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8.22%. Acute hepatitis B,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unclassified hepatitis B accounted for 5.51%, 86.03%, and 8.46% of the total incidence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as increasing, and the incidence of acute hepatitis B and unclassified hepatitis B were decreasing. The top three cities with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ere Wuzhishan (204.03/100 000), Ledong (184.29/100 000) and Wenchang (169.73/100 000). The age of onset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people aged 15-59, with a total of 88 758 cases, accounting for 83.28%, and the least reported cases in people under 15 years old, with a total of 668 cases, accounting for 0.63%. The total number of male cases was 72 777 with an incidence of 168.82/100 000, female cases was 33 799, with an incidence of 87.01/100 000, and the gender ratio was 2.15:1, the incidence of male c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Farmers, unknown occupations, houseworkers and unemployed persons ranked the top three in terms of incidence, accounting for 42.05%, 17.48%, and 13.19%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in farmers was the highest in each year, accounting for about 40% of the total incidence in that year; The most cases were reported in August, accounting for 9.14% of the total cas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easonal peak in the province.Conclusion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is on the rise in Hainan province, and the task of hepatitis 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seriou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extensive hepatitis B screening, standardi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nsolidating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and increasing vaccination rate in adults to control the epidemic of hepatitis B.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据WHO报道, 尽管已有高效疫苗, 但每年仍有约150万新增感染者。仅2019年, 乙肝就导致约82万人死亡, 且大多数死于肝硬化和肝癌[1]。据统计, 全球约有30%的HBV感染者来自我国[2], 乙肝相关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省乙肝流行趋势与特征, 分析乙肝防治的影响因素, 为今后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现将2011— 2019年海南省乙肝疫情资料做分析如下。
2011— 2019 年乙肝病例报告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 人口资料来源于海南省统计局。
1.2.1 急性乙肝病例 首次出现 HBsAg阳性, 或肝脏生化检测异常, 主要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 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1.2.2 慢性乙肝病例 急性乙肝超过6个月, HBsAg 仍为阳性, 或发现 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或就诊时出现慢性肝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1.2.3 未分类病例 HBsAg持续时间不详, 肝脏生化检测异常, 未做抗-HBc IgM(1:1 000)检测或肝组织学检查, 无慢性肝病的体征。
本次研究纳入乙肝报告病例的标准:①新发现病例; ②传染病报告卡的终审日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③审核状态为“ 已终审卡” ; ④报告地址为海南省。病例个案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发病日期、现住地址等。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 绘制统计结果相关图表, 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11— 2019年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文中所计算的年均增长率也称复合增长率, 公式:年均增长率=
2011— 2019年海南省累计报告乙肝106 576例, 年均发病率为130.04/10万, 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低, 为84.99/10万, 2018年最高, 为163.06/10万, 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年均增长速度为8.22%。报告的乙肝病例中,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未分类乙肝分别占5.51%、86.03%、8.46%, 急性乙肝与未分类乙肝的发病率分别从2011年的12.99/10万、15.27/10万下降到2019年的3.18/10万、6.95/10万, 慢性乙肝的发病率从2011年的56.73/10万上升到2019年的149.79/10万。见表1。
![]() | 表1 海南省2011— 2019年乙肝报告发病情况 Table 1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in Hainan, 2011-2019 |
2.2.1 时间分布 2011— 2019年海南省每月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8月份(9 745例)累计报告病例最多, 占发病总数的9.14%; 2月份(6 835例)累计报告病例最少, 占发病总数的6.41%。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
2.2.2 地区分布 2011— 2019年, 全省除三沙以外18个市县均有乙肝报告病例。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县)依次为五指山(204.03 /10万)、乐东(184.29/10万)、文昌(169.73 /10万), 年均发病率最低的市县为三亚(68.61/10万)。五指山、乐东、文昌、儋州、陵水、昌江、临高、白沙、海口、东方的年均发病率高于全省年均发病水平, 为海南省乙肝发病高发区。见表2。
![]() | 表2 海南省各地区2011— 2019年乙肝发病情况 Table 2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by region in Hainan, 2011-2019 |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分布 2011— 2019年海南省报告的106 576例乙肝患者中男性72 777例, 女性33 799例, 男女性别比为2.15:1。男、女性患者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8.82 /10万和87.01 /10万, 男性高于女性, 且二者乙肝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见图1。
![]() | 图1 海南省2011— 2019年不同性别乙肝发病情况Fig.1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in different sex groups in Hainan, 2011-2019 |
2.2.3.2 年龄分布 2011— 2019年海南省各年龄组均有乙肝报告病例, 主要集中在15~59岁组, 共88 758例, 占总发病数的83.28%, 其中30~44岁组的报告发病数(34 768)最高, 占比32.62%; 0~14岁组的发病人数每年均为最少, 共668人, 占总发病人数的0.63%。进一步分析每年各年龄组的发病数及构成比发现, 30~44岁、45~59岁、60~74岁组的发病数及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 0~14岁组均呈下降趋势; 其余年龄组发病数虽有所上升但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见表3。
![]() | 表3 海南省不同年龄人群2011— 2019年乙肝发病情况 Table 3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Hainan, 2011-2019 |
2.2.3.3 职业分布 2011— 2019年海南省各职业累计报告乙肝病例前三位为农民(44 819)、职业不详(18 633)、家务及待业(14 060), 分别占比42.05%、17.48%、13.19%。其中, 农民各年份乙肝发病数均最多, 均占当年乙肝发病总数的40%左右, 不详人员发病数构成比上升最高; 从2011年的5.31%升高到2019年的22.49%。见图2。
2011— 2019年海南省乙肝报告发病率浮动上升, 与2012— 2014年海南省、2011— 2015年抚州市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调查结果相一致[4, 5],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0.04/10万, 最高增幅达39.67%, 远高于1990— 2017年全国乙肝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8.19/ 10万[6]。主要原因可能是:(1)自2004年全国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采用网络直报之后[6], 海南省加强了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 减少了漏报、误报等现象[7]; (2)慢性乙肝占比较大(86.03%)且治疗周期较长, 患者反复就诊, 易产生重复报传染病卡; (3)乙肝疫苗相关接种常识知晓率较低, 2014年海南省3个高流行区调查结果显示, 乙肝疫苗接种剂次数知晓率低于50%, 对能够接种乙肝疫苗群体的知晓率低于40%[8]。由此看来我省乙肝防控情势仍然严峻, 需加大防控力度以改变不断增长的发病态势。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 在地区分布方面, 2011— 2019年海南省各地区间的乙肝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三亚年均发病率最低且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三亚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加强幼儿园入园体检, 发现抗-HBs阴性者及时通知再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等措施相关。但三亚在成人乙肝接种方面仍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缺少对具体接种人群、接种人数的统计, 这或许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重点。时间分布特征显示, 海南省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似[9, 10], 这可能与海南省气候季节性不强相关。在性别差异方面, 男性发病人数与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与国内多数研究结果一致[5, 11, 12, 13, 14]。这可能与男性外部社交活动频繁, 接触传染源机会增加有关, 且男性在喝酒、吸烟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较普遍, 上述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肝脏损害[15], 从而增加乙肝病毒感染几率。
本次研究还显示, 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数最低, 且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6], 主要原因可能是海南省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并于2003年起实施免费接种[17], 之后在2009— 2011年又开展了对15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7], 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乙肝疫情的发展。同时, 乙肝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人群, 其中30~44岁组报告发病数最高且患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可能有:青壮年作为家庭生计的主要负担者, 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较大, 容易增加肝脏压力, 导致乙肝感染的机率增加。职业分布特征显示, 农民、职业不详、家务及待业人员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 其中农民每年均占病例的40%左右, 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可能与海南省农村经济水平较低, 环境卫生与医疗条件较差; 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有限, 自我健康保护意识较淡薄有关。
综上所述, 2011— 2019年随着海南省乙肝计划免疫的实施, 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数及构成比呈下降趋势, 表明乙肝疫苗保护作用十分明显。但总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现状提示我们除继续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外, 还应加强成年人尤其是HBV高暴露人群的乙肝综合防控[18], 以预防乙肝传播。针对海南省出台的《海南省“ 2+3” 健康服务包实施方案》中“ 应防尽防、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应管尽管” 的总方针结合本研究对海南省乙肝防治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在乙肝防治过程中, 加强乙肝免疫预防策略实施力度, 落实母婴阻断策略, 提高新生儿乙肝抗体携带率。并重点开展全省尤其乙肝高发市县1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二是积极发挥健康教育机构的公众健康教育职能, 督促其制定适合本地区乙肝防控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报纸、健康宣讲、公众号等新旧结合的宣传形式向公众特别是农民、职业不详和家务及待业三类人群普及有关乙肝防治的知识[19, 20], 切实提高群众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 加强群众防病意识, 科学认识乙肝, 消除乙肝社会歧视, 将乙肝疾病的防治融入群众的生活当中。三是加大海南省乙肝检测力度, 开展广泛筛查, 实现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大众人群的应检尽检, 提高全人群HBV感染发现率, 促使HBV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 防止乙肝病情恶化, 以减轻乙肝疾病负担, 加快消除乙肝的公共卫生危害。四是针对筛查检测中发现的乙肝患者进行签约管理, 提高乙肝患者疾病治愈率, 显著降低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组织建立和完善乙肝患者的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乙肝患者发现、管理全周期信息化, 管理内容包含疫苗接种记录、肝炎筛查结果、医院诊断、相关治疗、定期随访管理等内容, 提高监测评估科学性。五是针对乙肝治疗建立“ 三医联动、医防融合” 的协作机制, 加强乙肝患者的转介与规范治疗, 动员患者“ 应治尽治” , 提高治疗覆盖率和治愈率。海南省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乙肝防治工作的具体需求建立专业的乙肝防治队伍, 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系统操作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乙肝诊治水平的同时减少乙肝病例尤其是慢性乙肝的漏报、错报、重报的情况[13]。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编辑:黄艳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