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韦舒琳(1989—),女,硕士,主管医师,研究方向:寄生虫病防治。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之前与新冠疫情期间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差异,对输入性疟疾疫情作出预判,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南宁市疟疾病例数据并将数据分为两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为新冠疫情前的常规时期组,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分为新冠疫情期间的新冠时期组,采用统计软件对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境外活动情况、感染虫种类别、诊疗情况等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2, P<0.05);两组病例在境外居留地区类型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例的虫种类别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冠时期组的卵形疟原虫占比高于常规时期组、恶性疟原虫占比低于常规时期组;两组病例的性别占比、现住址类别占比、因外出淘金患疟占比、轻中重病情程度占比、住院占比、规范治疗占比、全程服药占比、治愈占比、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幅下降,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比例下降,需警惕随着新冠疫情控制进展入境人员增加引起的输入性疟疾疫情暴发。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mported malaria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Nanning city, and to predict the imported malaria epidemic,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Methods Malaria case data in Nanning city from 2018 to 2021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data from January 1, 2018 to December 31, 2019 were classified as the routine period before COVID-19, and the data from January 1, 2020 to December 31, 2021 were classified as the COVID-19 period.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basic information, overseas activities, species of infected Plasmodium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sults The 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t=2.222,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overseas residence typ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parasite spec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The proportion of Plasmodium ovale in the COVID-19 perio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period group, and the proportio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period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gender proportion, current address category proportion, malaria proportion due to going out for gold, proportion of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isease degree, proportion of hospitalization, proportion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proportion of whole course medication, proportion of cur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imported malaria in Nanning declin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period of COVID-19, and the proportio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fection decreased. It is necessary to be vigilant against the outbreak of imported malaria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inbound people with the progress of COVID-19 control.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暴发, 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针对新冠疫情, 我国经历了从全民居家到“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 防控策略的改变导致出入境人员流动减少, 并使得我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比较新冠疫情之前与新冠疫情期间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差异, 为输入性疟疾疫情作出预判, 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以“ 报告地区” “ 填报日期” “ 终审通过” 为筛选字段收集2018— 2021年南宁市疟疾疫情数据。剔除复发病例后, 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为新冠疫情前的常规时期组,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分为新冠疫情期间的新冠时期组。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 s)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 P75)表示, 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频数)表示, 采用χ 2检验, 两组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时若样本总量≥ 40但其中至少一个单元格理论数 1≤ T< 5时, 采用连续型校正卡方检验; 若有理论数T< 1或样本总量< 40, 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多组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若超过20%单元格的理论数T< 5或者至少一个T< 1,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率的多重比较采用α 分割法。所有统计分析基于双侧假设检验, 以α =0.05为检验水准。
南宁市2018— 2019年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51例(常规时期组), 2020— 2021年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3例(新冠时期组), 同比下降82.05%, 差异十分显著。常规时期组平均年龄(39.66± 9.54)岁, 新冠时期组平均年龄(42.56± 9.43)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 P=0.027)。常规时期组的男性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7.7%(343例), 新冠时期组病例的男性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8.4%(62例), 两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20, P=0.729)。常规时期组现住址为南宁市上林县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0.9%(284例)、南宁市其他县区占12.8%(45例)、南宁市以外地区占6.3%(22例), 新冠时期组现住址为南宁市上林县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7.3%(55例)、南宁市其他县区占9.5%(5例)、南宁市以外地区占3.2%(2例), 两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619, P=0.445)。
所有病例在境外居留地区除1例为泰国、1例为印度尼西亚外, 其余均在非洲。常规时期组病例的境外居留地区在非洲西部的占全部病例的56.7%(199例)、在非洲中部的占31.1% (109例)、在非洲东部的占6.8%(24例)、在其他地区的占5.40%(19例), 新冠时期组病例的境外居留地区在非洲西部的占47.6%(30例)、在非洲中部的占23.8%(15例)、在非洲东部的占11.1%(7例)、在其他地区的占17.5%(11例), 两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中非洲西部地区包括贝宁、布基纳法索、多哥、几内亚、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塞拉利昂10个国家, 非洲中部包括刚果(金)、刚果(布)、加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5个国家, 非洲东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5个国家, 非洲南部及其他地区包括安哥拉、莫桑比克、苏丹、泰国、印度尼西亚5个国家。常规时期组因外出淘金患疟的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86.9%(305例); 新冠时期组因外出淘金患疟的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87.3%(55例), 两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08, P=0.930)。
常规时期组病情程度为轻症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23.1%(81例)、重症占75.5%(265例)、危重症占1.4%(5例); 新冠时期组病情程度为轻症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15.9% (10例)、重症占84.1%(53例)、无危重症, 两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常规时期组感染虫种类型为恶性疟原虫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0.1%(211例)、卵形疟原虫占31.1%(109例)、间日疟原虫占4.6% (16例)、三日疟原虫或混合感染占4.3%(15例), 新冠时期组感染虫种类型为恶性疟原虫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36.5%(23例)、卵形疟原虫占54.0%(34例)、间日疟原虫占6.3%(4例)、三日疟原虫或混合感染占3.2% (2例), 两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常规时期组住院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76.6%(269例), 新冠时期组住院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4.1%(53例), 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常规时期组规范治疗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2.3%(324例), 新冠时期组规范治疗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3.7%(59例), 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常规时期组全程服药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4.6%(332例), 新冠时期组全程服药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3.7%(59例), 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常规时期组治愈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4.6%(332例), 新冠时期组治愈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5.2%(60例), 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4.5(4.0, 5.0) d、5.0(4.0, 5.5) 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8, P=0.735)。见表1。
![]() | 表1 南宁市2018— 2021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治疗情况 Table 1 Treatment of imported malaria cases in Nanning, 2018-2021 |
疟疾是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人体传播的寄生虫病, 能够引起人类患疟疾的疟原虫类型主要为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与三日疟原虫, 其中以恶性疟原虫最为凶险, 有发生脑型疟的可能。非洲地区现阶段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2],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报告, 2020年全球近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 95%的疟疾病例和96%的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3]。2021年中国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4]。南宁市早在2013年起已无本地病例, 于2017年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考核。南宁市上林县居民有到非洲淘金/挖矿的习惯, 其到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务工人数是广西最多[5], 致使南宁市输入性疫情仍面临严峻形势, 历年发病例数均居广西首位[6, 7, 8, 9]。
本文研究发现常规时期组与新冠时期组的病例在性别占比、现住址类别占比、因外出淘金患疟占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病例高度聚集在上林县有关[6, 7, 8, 9, 10], 上林县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因淘金患疟、青壮年男性为主, 这些特点并未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新冠肺炎期间医疗卫生资源挤兑及采取社交隔离等措施可能会对输入疟疾病例的及时诊治和正常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产生一定影响[11], 但本文研究发现新冠期间病例在病情程度占比、住院占比、规范治疗占比、全程服药占比、治愈占比、住院天数方面与常规时期病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原因可能为南宁市在新冠疫情期间仍能够坚持实施消除疟疾后的防控措施, 仍能够落实“ 1-3-7” 防治模式工作规范[12]。
本文研究还发现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新冠时期组平均年龄高于常规时期组, 可能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新冠肺炎有更强抵抗力, 碍于国家新冠防控策略对入境的限制及不便而选择减少回国有关。两组病例境外居留地区类型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居留地为非洲南部相比, 新冠时期组病例在非洲西部及非洲中部居留的比例较低, 可能原因为新冠疫情期间从非洲西部及非洲中部国家回国更难实现, 导致我市发现的从这些国家回国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占比减少。两组病例的虫种类别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新冠时期组的卵形疟原虫占比高于常规时期组、恶性疟原虫占比低于常规时期组, 此结果与广西历年的监测数据相反[6, 7], 推测此差异与病例在境外居留地区的差异性有关, 非洲不同地区疟疾的流行虫种有差别。
自新冠疫情以来, 国家对境外航班进行管制, 在非洲淘金的人员回国减少, 使得输入性疟疾疫情大幅下降,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展, 该部分人员回国及国内人员外出务工是必然趋势, 输入性疟疾疫情存在暴发性增长的可能。中华按蚊是广西主要的传疟媒介[13], 南宁市2— 10月均监测到中华按蚊[14]。只要传播媒介存在, 若不严加防控, 输入性疟疾疫情可能会造成本地传播。尽管2021年10月6日, WHO推荐了全球首款可用于现场的疟疾疫苗, 但其使用对象和保护效果均有局限, 尚不够满意[15]。故当前防控策略仍以及时发现病例、及时疫点处置为主。医疗机构接诊病人过程中若发现有非洲、东南亚旅居史人员, 需要考虑到患疟疾的可能。疾控机构继续严格执行“ 1-3-7” 工作规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16]。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编辑:陈景丽 谢永慧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