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张舒, 周梦诗, 李睿, 耿圆圆, 赵飞, 何利华, 龚杰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783-789.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01

    目的 通过对多种通用真菌培养基的性能对比,选择在病原真菌分离培养上普适性更高的培养基,优化真菌培养组学技术,更好地用于病原真菌的培养组学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常用的真菌培养基[沙保罗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dextrose agar, S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改良Dixon琼脂培养基(modified Dixon, mDixon)、改良Leeming-Notman琼脂培养基(modified Leeming-Notman agar, mLNA)等]和新型Pan-fungal培养基(pan-fungal medium, PF)对40株常见的病原真菌菌株进行培养,明确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在此基础上,使用PF、SDA、PDA、mDixon、MLNA共5种培养基对1例模拟样本(白念珠菌与烟曲霉的混悬液)、10例人体样本(4例粪便样本、6例阴道分泌物样本)和3例环境样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结果 40株病原真菌在7种培养基上的阳性生长率分别为PDA 95.0%(38/40)、SDA 95.0%(38/40)、BHI 95.0%(38/40)、YPD 90.0%(36/40)、mDixon 95.0%(38/40)、MLNA 87.5%(35/40)、PF 100.0%(40/40)。在模拟样本实验中,PF培养基能使丝状真菌表现为自限性生长,在菌株分离培养方面获得更优的结果。而在人体和环境样本的分离培养中,PF培养基具有和SDA、PDA培养基一样强的通用性。 结论 在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方面,PF培养基能够有效地对多数真菌菌种进行分离培养,且能使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的真菌呈现为自限性生长,边缘清晰,不易交叉污染,有利于单菌落的分离鉴定,在培养组学中对未知样本的菌株分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地用于真菌培养组学研究。

  • 论著
    梁爽, 蒋轶文, 杨桂玲, 张琪, 唐诗邈, 曹宏伟, 戚巍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06-910.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3

    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6—2022年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情况,为提高全省肺结核病原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中《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辽宁省2016—2022年登记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对采用痰涂片、痰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2年辽宁省累计登记肺结核患者152 778例, 痰涂片检测率为98.03%(149 775/152 778),痰培养检测率为20.72%(31 661/152 778),分子生物学检测率为20.21%(30 737/152 778),2018—2022年分子生物学检测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7 104.466,P<0.01),2016—2021年痰培养检测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 068.701,P<0.01)。痰涂片检测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689.913,P<0.01)。痰涂片阳性或阴性经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1),痰培养阳性或阴性经痰涂片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1)。分子生物学阳性或阴性经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1)病原学阳性率从2016年26.27%上升到2022年51.55%,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5 262.863,P<0.01),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86.935,P<0.01)。在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构成比从94.32%下降到52.36%,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 010.104,P<0.01);仅培阳构成比从2016的5.68%上升到2022年的12.83%,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22.501,P<0.01),从2018年开始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阳性构成比从11.51%上升到34.81%,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969.326,P<0.01)。市级医院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的阳性患者数占病原学阳性患者的18.69%(8 386/44 778),县级医院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的阳性患者数占病原学阳性患者的13.61%(2 439/17 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94,P<0.01))。结论 辽宁省结核病实验室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是提高病原学阳性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助于及时、准确诊断肺结核患者。

  • 研究报道
    赵亚虹, 张莎娜, 李弈, 胥俊越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1007-1010.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21

    目的 报道1例多杀巴斯德菌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菌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收入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骨科的1例感染多杀巴斯德菌致右膝化脓性关节炎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女,76岁,有5年右膝间断疼痛史,于门诊就诊诊断为骨性关节炎,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治疗。后因右膝关节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屈伸活动受限的症状,办理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右膝为多杀巴斯德菌感染,及时行手术,包括关节镜下右膝探查、关节清理术、滑膜与半月板切除术、引流管置入术,术后持续关节腔冲洗,先后注射头孢曲松及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抗感染治疗,26 d后患者感染得到控制,病情明显好转之后办理出院。结论 多杀巴斯德菌感染病例较少见,但高危人群感染后却比较严重,所以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菌及其所引起感染的认知,尽早发现感染致病菌,予以对症治疗。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以免感染。

  • 论著
    王洁莹, 陈灼霖, 许玉妮, 余纯纯, 孔繁蓉, 陈琼, 钟业腾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47-953.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0

    目的 通过对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肺部感染患者脓肿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oides abscessus complex, MABC)进行菌种鉴定,探讨海南地区MABC肺部感染菌种类型、药物敏感性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4—2021年期间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并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通过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羧酸肼(PNB/TCH)培养基与DNA微阵列芯片法初步鉴定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菌株,再采用hsp65rpoB基因测序法鉴定MABC及其亚种,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集3 02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标本,从123例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出124株MABC菌株,包括脓肿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Mycobacteroides abscessus subsp. abscessus)74株,脓肿拟分枝杆菌马赛亚种(Mycobacteroides abscessus subsp. massiliense)38株,脓肿拟分枝杆菌博莱亚种(Mycobacteroides abscessus subsp. bolletii)12株,其中118例患者为单一MABC亚种感染,1例为2种MABC亚种混合感染,2例为MABC与其他NTM混合感染,2例为MABC与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患者女多于男,比例为1∶0.64,50岁以上患者占76.42%(94/123,95%CI:67.93%~83.61%),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4,P=0.347)。药敏结果显示,所有MABC菌株对替加环素(tigecycline, TGC)敏感,对阿米卡星(amikacin, AK)耐药率为0.81%(1/124),对头孢西丁(cefoxitin, FOX)、利奈唑胺(linezolid, LZD)和亚胺培南(imipenem, IPM)耐药率分别为为6.45%(8/124)、32.26%(40/124)、74.19%(92/124)。对于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CLR),MABC存在诱导耐药,且3个亚种之间的CLR(14 d)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35,P<0.001)。对妥布霉素(tobramycin, TOB)、多西环素(doxycycline, DOX)、莫西沙星(moxifoxacin, MFX)、环丙沙星(ciprofoxacin, CIP)、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rimethoprim/ sulfamethoxazole, TMP-SMX)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 AMC)的耐药率较高,均>80%。结论 海南省MABC肺部感染主要以脓肿亚种为主,对CLR诱导耐药率较高,及时准确地将MABC鉴定到亚种并进行药敏试验,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周耀武, 孙维江, 田光强, 许建卫, 杨世满, 丁春丽, 段凯霞, 田鹏, 孙晓东, 林祖锐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897-901.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1

    目的 了解云南省沧源县抵边村寨居民和境外周边居民疟疾感染情况,比较疟原虫抗原检测(RDT)、镜检和PCR在低疟区和消除区居民疟疾筛查效果,为预防疟疾消除后再输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班歪区梅不老乡、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南邓特区拥摸和大岩乡3个调查点,采集调查对象指尖血,运用RDT、疟原虫显微镜检查法、荧光定量PCR与巢式PCR法检测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采集1 040人份血样,含中国居民606人、缅甸居民434人。其中男性506人,女性534人,年龄0~<5、5~<15、15~<30、30~<45、45~<60和≥60岁分别有51、283、187、232、205和82人。经疟原虫抗原检测试剂盒法检测1 040人均为阴性,疟原虫显微镜检查法检出间日疟阳性1份,疟原虫检出率为0.10%,荧光定量PCR与巢式PCR检出间日疟阳性1份,疟原虫检出率为0.10%。其中,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班歪区梅不老乡检出间日疟 1例,疟原虫检出率为0.35%,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和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南邓特区拥摸和大岩乡疟原虫检出率均为0。3个调查点的疟原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筛查中发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班歪区1例6岁女童间日疟无症状感染者。结论 RDT不适合低疟区和消除区居民疟疾筛查,可采用镜检和PCR筛查,但PCR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境外周边仍有疟疾流行,沧源县抵边村寨无疟疾传染源,但存在输入中风险,应及时有效防止输入再传播。

  • 论著
    魏玲, 邵玲俐, 陈婷, 任娟, 刘清珺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41-946.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9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对轻型和普通型门诊患者的血栓风险影响。方法 以北京某三甲医院独立院区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政策调整后SARS-CoV-2病毒大规模感染期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政策调整前的动态清零期2022年、2021年、2020年同期门诊患者作为3个对照组,大规模感染期为观察组。入组病例去除了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女性妊娠期等引起凝血风险升高的生理因素。去除了14岁以下儿童患者。年龄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利用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分析门诊患者血常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D-二聚体(D-dimer, DD)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3个指标降低,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2个指标升高,与3个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3个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DP和DD日超界值人数均明显增加,大于等于50岁年龄段FDP月均超界值人数升高了171%~793%,小于50岁年龄段FDP月均超界值人数升高了791%~2 068%。小于50岁患者的DD超界值月均人数升高48.98%以上,大于等于50岁患者的DD超阈值月均人数升高了346%~998%。结论 SARS-CoV-2感染门诊轻型和普通型门诊患者也存在栓塞增加的风险,建议加强监测DD等凝血指标以避免突发血栓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 论著
    梁德娟, 安丽萍, 李尧, 赵培真, 管庆丰, 赵建国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30-935.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7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优势种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不同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为海南省血红扇头蜱谱系的识别及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海南省优势种血红扇头蜱幼蜱、若蜱和成蜱不同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结果 幼蜱须肢各节之间分界不明显,刚毛数少且呈锯齿状,口下板齿式为2|2,有3对肢节,肛门瓣上有1对肛毛,无肛后沟、气门板、多孔区和生殖孔;若蜱须肢各节开始有明显分界,口下板齿式为2|2,有4对肢节,有肛后沟,肛门瓣上有3对肛毛,无生殖孔和双孔区;雄成蜱须肢覆盖鳌肢鞘,刚毛整体为圆锥形,口下板齿式为齿式3|3,有4对肢节,有肛后沟和肛侧板,肛门瓣上有7根肛毛,生殖孔呈卵圆形;雌成蜱口下板齿式为3|3,有4对肢节,有1对孔区,共有3根刚毛,有肛后沟,肛门瓣上有4对肛毛和2个气孔样小孔,生殖孔呈宽U型。此外,雄成蜱盾板几乎占据整个背面,幼蜱、若蜱和成蜱的假头基均呈六角形,并且第1对足上均发现哈氏器的存在。结论 对血红扇头蜱不同发育阶段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据其形态结构特点初步认为海南省血红扇头蜱为血红扇头蜱热带谱系(Rhipicephalus linnaei),为后续血红扇头蜱的鉴别和地方蜱传疾病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论著
    王婷, 王洁莹, 王彦双, 陈小娟, 陈林, 陈少文, 廖彦, 林翀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22-929.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6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8大感染部位病原菌谱的特点及相应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以2020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在海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所得396株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从MH12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的数据库中筛选和过滤数据,利用EXCEL和WHONET 5.6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整合、归纳和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6株细菌分布于呼吸道标本78株(19.7%)、泌尿系统标本74株(18.7%)、血液标本72株(18.2%)、腹腔标本54株(13.6%)、皮肤软组织标本48株(12.1%)、生殖道标本30株(7.6%)、中枢神经系统标本22株(5.6%)和消化道标本18株(4.5%);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占69.4%,革兰阳性菌占30.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4.9%)、大肠埃希菌(14.4%)、铜绿假单胞菌(10.4%)、鲍曼不动杆菌(5.3%)和沙门菌属(4.5%)居革兰阴性菌前5位,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1%)、无乳链球菌(7.8%)、粪肠球菌(3.0%)、屎肠球菌(2.8%)和猪链球菌(1.8%)居前5位。呼吸衰竭和血流感染都是治疗有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1.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低于7%。 结论 患者感染部位不同其病原谱也不同,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理的药物以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避免药物的滥用造成不必要耐药菌株的产生。

  • 论著
    沈进, 孙少君, 马军, 杨茜云, 刘庆阳, 王秋波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88-993.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7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伤口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患者伤口SA的分子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为防治患者伤口S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128例骨科创伤患者伤口分离的SA,采用PCR鉴别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再分析多位点序列(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hromosomal cassette mec, SCCmec)、附属调节基因(accessory gene regulatory, agr)的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耐药性。结果 分离的128株SA中,MRSA有76株(59.38%),MSSA有52株(40.62%)。MRSA分型显示,MLST以ST59为主(60.53%),spa以t437为主(52.63%),SCCmec以Ⅰ、Ⅳ型为主(42.11%,39.47%);MSSA分型显示,MLST以ST188为主(30.77%),spa以t189为主(61.54%),agr以Ⅰ型为主(53.85%);MLST分型中,MRSA的ST59型高于MSSA,MRSA的ST188、ST6型低于MSSA(χ2=36.207,20.227,9.984,P<0.05);spa分型中,MRSA的t437型高于MSSA,MRSA的t189型低于MSSA(χ2=18.276,32.781,P<0.05)。毒力基因显示,MRSA的hlbseb携带率高于MSSA(χ2=47.838,10.261,P<0.05),MRSA的cnaebpS携带率低于MSSA(χ2=26.176,8.305,P<0.05)。药敏试验显示,MRSA、MS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MRSA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84%、68.42%、76.32%,高于MSSA的7.69%、42.31%、46.15%(χ2=78.055,8.623,12.200,P<0.05)。多重耐药菌株(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MDR)分析显示,76株MRSA均为MDR菌株,52株MSSA中有12株(23.08%)为MDR菌株。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伤口SA的分子特征主要为ST59-t437-SCCmec Ⅰ/Ⅳ的MRSA菌株和ST188/ST6-t189-agr Ⅰ的MSSA菌株,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有较高的敏感性,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密切相关,临床需重视MSSA存在的MDR,应依据SA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制定合适的抗菌策略。

  • 论著
    齐孝旗, 欧剑鸣, 陈武, 蔡少健, 谢忠杭, 吴生根, 郑奎城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02-905.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2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2—2021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疫情特征,为今后的戊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21年福建省戊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间,福建省共报告戊肝病例8 877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458.14,P<0.001),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1.32/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29/10万。冬春季为发病高峰,3—4月份报告发病数较多(2 146例,占24.17%),9月份平均报告病例最少(571例,占6.43%);地市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877.75,P<0.0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平潭综合实验区最高,为6.03/10万,漳州市最低,为0.94/10万。男性病例数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04∶1;发病以中老年为主,40~<65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的57.44%(5 099/8 877)。报告发病最多的为50~<55岁年龄组,<50岁报告发病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50岁报告发病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职业以农民发病构成比最高,占34.49% (3 062例)。结论 福建省2012—2021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报告发病率最低,但未能真实反应发病情况,从而影响戊肝的发病趋势。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知识和戊肝疫苗预防接种相结合的防控措施,加强戊肝的监测力度和诊断能力,控制和降低戊肝疫情。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刘馥铭, 黄雅馨, 邓永琼, 熊霞, 欧阳永亮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01-806.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04

    目的 分析中重度痤疮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血清脂质代谢组学差异,了解痤疮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特征。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采集3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同时收集30例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 LC-MS)进行血清脂质代谢组学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对差异表达的脂质代谢物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数据库筛选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途径。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计算差异代谢产物。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PC(18:2e/20:2)浓度和痤疮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 PLS-DA结果显示,痤疮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物组成与健康对照呈明显分离趋势,在差异最显著的前30种脂质代谢产物中,痤疮患者组有4种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2种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 DG)、6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1种甲基化磷脂酰胆碱(methylated phosphatidylcholine, MePC)、2种鞘磷脂(sphingomyelin, SM)、2种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2种糖基神经酰胺[单己糖神经酰胺(monohexosyl ceramide, Hex1Cer) 、二己糖神经鞘氨醇(dihexosyl ceramide, Hex2Cer)]、2种心磷脂(cardiolipin, CL)水平升高(P<0.05)。1种DG、2种脑磷脂(cephalin, LPE)、1种二甲基磷脂酰乙醇胺(dimeth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dMePE)、1种二甲基磷脂酸(bismethyl phosphatidic acid, BisMePA)、3种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1种神经酰胺(ceramide, Cer)水平降低(P<0.05),大部分属于磷脂类代谢产物。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18:2e/20:2)浓度和痤疮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6, P=0.004)。KEGG富集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脂质代谢产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途径包括:鞘脂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胰岛素抵抗、甘油磷脂代谢,其中,鞘脂信号通路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 痤疮患者与健康对照间血清脂质代谢存在明显差异,脂代谢紊乱可能与痤疮的发病相关,但其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 论著
    李雄辉, 黎代军, 周文武, 刘俊, 何琪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83-987.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6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热射病患者肝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对热射病患者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收治的劳力性热射病患者95例,根据是否存在肝损伤分为未并发肝损伤组(55例)与肝损伤组(40例),使用TEG仪器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记录TEG参数-反应时间(R)、凝集时间(K)、α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肝损伤热射病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CI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LB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CI以及联合检测对热射病患者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并发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热射病患者AST、ALT、TBil水平升高(t=26.174, 16.923, 18.414, P<0.05),ALB水平降低(t=24.596, P<0.05);与未并发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热射病患者R、K升高(t=58.014, 52.862, P<0.05),α角、CI降低(t=46.853, 60.717, P<0.05);热射病并发肝损伤患者R与AST、ALT正相关(r=0.532, 0.610, P<0.001),与ALB负相关(r=-0.551, P<0.001);K与AST、ALT、TBil正相关(r=0.661, 0.531, 0.504, P<0.001);α角与AST、ALT负相关(r=-0.473, -0.448, P<0.001),与ALB正相关(r=0.539, P<0.001);CI与AST、ALT、TBil负相关(r=-0.458, -0.505, -0.549, P<0.01);血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CI预测热射病患者肝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1.6%)、0.831(灵敏度为77.5%、特异度为85.5%)、0.747(灵敏度为67.5 %、特异度为74.5%)、0.788(灵敏度为77.5%、特异度为83.6%);联合检测预测热射病患者肝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67(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91.9%)。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标与热射病患者肝损伤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血栓弹力图各指标有助于诊断热射病患者的肝损伤。

  • 研究报道
    王梦斌, 祁云霞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1002-1006.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20

    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BS)是由遗传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的一种伴有电解质和内分泌紊乱的遗传代谢疾病,临床表现为呕吐、便秘、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等,实验室检查存在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血症、醛固酮增多症等。BS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极低,所以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等技术的进步,我国对BS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BS得以精准诊断。按照已知基因突变类型可将其可分为1型、2型、3型、4型、5型及Gitelman综合征,共6种类型,其中4型又分4a型及4b型。目前临床上的BS患儿以3型即经典型BS最常见。本文报告1例4b型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type 4b, BS4b)患儿,经过2次3人家系基因测序,发现患儿除Alport综合征外,还存在双等位基因CLCNKACLCNKB共同变异,患儿父母均为该类型基因缺陷携带者。患儿最终诊断为BS4b、Alport综合征,结合其患者特点、诊治经过等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分析,以期为认识及诊治该病提供经验。

  • 论著
    郑鸽之, 杜娟, 文娟, 张靓, 何英利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54-960.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1

    目的 调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鼻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定植率,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表征。方法 2022年1—6月纳入86名医护人员进行横断面研究,采集医护人员鼻拭子后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鉴定,以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氯己定及莫匹罗星的敏感性。以PCR技术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BsmrlmrSmepAsepA)、毒力基因(pvlfnbA/fnbBseasebsecsedtstetaetb)。对菌株进行SCCmec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于莫匹罗星耐药的菌株,通过PCR扩增和测序鉴别菌株有无ileS基因突变或携带耐药基因(mupAmupB)。结果 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定植率为43.02%(37/86),其中1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菌株对利福平(2.70%,1/37)、氯霉素(8.11%,3/37)、四环素(8.11%,3/37)、庆大霉素(10.81%,4/37)、环丙沙星(10.81%,4/37)具有较低的耐药率。共17株被鉴定为多重耐药菌。MRSA菌株中共鉴定出4个SCCmec型别,其中Ⅱ型最常见(53.85%,7/13),其次为IV型(30.77%,4/13)。MRSA菌株中最普遍的是ST59型(46.15%,6/13),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菌株中ST5型(41.67%,10/24)最常见。sea基因是阳性率最高(56.76%,21/37)的毒力基因。所检出的3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sepAmepA基因。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己定不敏感,2株存在错义突变V588F(G1762T)并表现出莫匹罗星低水平耐药,1株携带mupA基因的菌株对莫匹罗星高度耐药。结论 所调查医院的感染科医护人员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较高,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应加强监测和去定植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

  • 论著
    梁桐, 刘莹, 李幼霞, 蔡水江, 黄煌, 刘勇进, 杜淑华, 赖文娇, 邓西龙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61-965.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2

    目的 探讨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和鉴别重症恙虫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16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178例恙虫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时临床特征、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史等进行分析。依据重症恙虫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重症组及非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8例患者,重症组37例,非重症组141例。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胱抑素C、尿酸及血肌酐水平较高,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困难[优势比(odds ratio, OR)=8.93,95%CI:1.200~66.424;P=0.032]、总胆红素(OR=1.091,95%CI:1.028~1.159;P=0.004)和血肌酐(OR=1.052,95%CI:1.004~1.102;P=0.033)为重症恙虫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总胆红素、血肌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64(均P<0.01),对重症恙虫病的预测价值较高。总胆红素的最佳截断值为23.01 µmol/L时,其灵敏度为54.10%,特异度为90.60%;血肌酐最佳截断值为126.45 µmol/L时,其灵敏度为43.20%,特异度为100.00%。重症患者病死率为2.70%。结论 重症恙虫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基础病较多;呼吸困难、总胆红素升高及血肌酐升高为重症恙虫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恙虫病。

  • 病例报道
    温升慧, 宋优, 刘晓晶, 胡慧, 杜戎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93-896.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20

    报道2例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近3年随访观察情况,了解对患者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2例患者年龄在81~82岁,均为男性,分别于2020年1月29日和2020年2月10日因发热住院治疗,均经SARS-CoV-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性,最终被诊断为COVID-19。均经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且连续2次SARS-CoV-2 PCR阴性,予办理出院。后因患者反复发热再次就诊,伴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性疾病相关症状,相关检查提示存在自身抗体阳性及脏器受累。1例患者在COVID-19康复后出现反复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和皮下结节等症状,随后被确诊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另1例患者在COVID-19康复后出现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随后被确诊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 相关性血管炎。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后续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情稳定,但因患者自行停药后又迅速复发,再次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持续稳定,血沉和超敏C反应蛋白位于正常范围,肺部CT提示病灶稳定伴部分吸收。SARS-CoV-2感染可能对患者免疫系统有长期影响,导致异常的免疫反应,引发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提示对COVID-19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免疫系统疾病随访观察。

  • 论著
    林永通, 麦世康, 黄隆, 黎永华, 王冠瑜, 陈丽翠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7): 748-753.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7.13
    摘要 (275) PDF全文 (102) HTML (25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GeneXpert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cin resistance, MTB/RIF,简称GeneXpert)检测诊断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准确性、可行性及利福平耐药rpoB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 选择三亚市结核病定点医院2015—2021年诊断的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样本(4 234份),同时进行痰涂片、固体培养、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和GeneXpert检测。结果 4 234份痰样本痰涂片、固体培养和GeneXpert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24%(1 238/4 234)、32.17%(1 362/4 234)、35.40%(1 499/4 234),GeneXpert法检测的阳性率较痰涂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75,P<0.01);与固体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08,P=0.02)。以固体培养结果为金标准,GeneXpert检测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4%(1 240/ 1 362)和90.98%(2 613/2 872)。以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GeneXpert法对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6%(96/99)和98.86%(1 128/1 141),一致率为98.71%;GeneXpert无探针突变组利福平耐药准确度明显低于有探针突变组;初治和复治病例的探针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rpoB基因突变频率特征分析:探针E(50.00%)>探针A(22.12%)>探针D(14.42%)>探针B(6.73%)>联合探针(5.77%)>探针C(0.96%)。结论 GeneXpert检测能快速有效地诊断耐利福平结核病,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本地区耐利福平结核病rpoB基因突变探针主要发生在探针E和探针A,探针C突变最少。

  • 论著
    黄金萍, 黎彦君, 李祥青, 卢晓燕, 刘帅凤, 乔杉, 董文逸, 沈智勇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11-915.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4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污名动态特征,为心理关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化艾滋病污名、预期艾滋病污名和遭受艾滋病污名等进行基线及随访1年后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时点的差异,分析HIV/AIDS患者污名变化特征。 结果 ART治疗HIV/AIDS患者随访1年,在内化污名8个条目中,感染艾滋病让我觉得很羞耻;感染艾滋病让我觉得自己不干净;我因有艾滋病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我因有艾滋病而有罪恶感;别人对艾滋病的态度,让我对自己的感受更差了等5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的34.0%~43.5%下降到19.5%~29.5%,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6,14.277,10.473,12.219,9.934,P<0.05)。预期艾滋病污名的9个条目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不会认真考虑我的需要;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会歧视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会拒绝对我提供服务;医护人员将会避免接触我等4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16.0%~27.5%下降到7.0%~15.5%,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15.787,12.034,12.593,P<0.05)。遭受艾滋病污名的16个条目中,遭受来自丈夫/妻子或者伴侣的心理压力;因为感染艾滋病而被拒绝发生性关系;因为感染艾滋病而丢掉一份工作或者其他经济来源;因为感染艾滋病而被用人单位拒绝或失去一个工作机;因为感染艾滋病而改变工作性质,或者被拒绝升职或提拔;因为感染艾滋病而被拒绝提供医疗服务等6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2.5%~15.0%下降到1.0%~8.0%,发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9,15.558,6.061,9.049,5.432,8.156,P<0.05)。HIV/AIDS患者遭受到身体上的攻击增加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8,P<0.05)。结论 HIV/AIDS患者三个维度上的污名有48.48%出现缓解,治疗干预、自我接纳,营造良好的无歧视社会环境对HIV/AIDS患者污名产生重要影响,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 论著
    龙永艳, 龙慧, 樊国印, 薛琳, 帅淑芬, 王伟, 吴葵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36-940.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8

    目的 了解南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21年3—9月采集南昌市各农贸市场市售小龙虾、淡水鱼蛙及相关涂抹样本170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样品中,仅在小龙虾和小龙虾涂抹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总共分离副溶血性弧菌35株,其他淡水鱼、蛙及其涂抹样品均未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受试的17种常见抗生素,3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有2株显示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链霉素耐药,而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35株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tlh基因,但只有1株携带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未发现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阳性菌株;PFGE图谱聚类显示没有PFGE图谱完全一致的菌株,且这些菌株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簇,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结论 南昌市售水产品中小龙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这些污染小龙虾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一般不携带tdh等关键毒力基因,对常见抗生素较为敏感,仅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存在低水平耐药。PFGE图谱聚类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没有明显的优势簇,这些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显示具有不同的来源。

  • 论著
    李胜, 靳娟, 何建, 辛有全, 柏吉祥, 张琪, 赵海红, 张晓璐, 杨晓艳, 代瑞霞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16-921.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05

    目的 了解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与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及其遗传特征,为掌握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国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和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内分离的412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酵解实验、毒力因子鉴定、DFR分型和CRISPR分型研究。结果 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型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特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被分为5个生化型;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较为稳定,只有1个生化型。两块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绝大多数能产生毒力因子Fl和PstI,其中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70.53%(201/285)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75.09%(214/285),Pgm阴性菌株占20.00%(57/285),Pgm混合型菌株占5.26%(15/285);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37.80%(48/127)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29.13%(37/127),Pgm阴性菌株占58.27%(74/127),Pgm混合型菌株占12.60%(16/127)。DFR分型发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包括22种基因型,其主要基因型为5、7、8、10、19、32、49型;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基因分型相同,均属于9型。CRISPR分型发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所有菌株分为7个CRISPR 基因簇14个CRISPR基因型,主要基因型为G7、G22、G26-a1’、G22-a1’;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均为G30型,其基因簇为Ca8。结论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和基因型多样,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和基因型单一,因此采用DFR、CRISPR基因分型方法结合表型特征可有效地鉴别两块疫源地鼠疫菌和满足鉴定溯源研究的需求。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陈尊义, 喻惠元, 陈瑶, 曹永艳, 董碧麟, 曾志良, 杨静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11-814.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06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2011—2020年儿童头癣临床类型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儿童头癣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共收集儿童头癣患者542例,其中男性239例,女性303例。对患儿患处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临床类型儿童头癣致病菌谱的差异。结果 儿童头癣患者以学龄前儿童(3~<7岁)为主,占总人数的48.52%(263/542)。构成比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紫色毛癣菌(49.26%,267/542)、犬小孢子菌(31.55%,171/542)及须癣毛癣菌(9.96%,54/542)。不同年龄段头癣患儿致病菌种不同,紫色毛癣菌在各年龄段均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犬小孢子菌,7岁以上患儿犬小孢子菌感染率较7岁以下患儿降低,婴幼儿红色毛癣菌感染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不同临床类型致病菌比较分析中,黑点癣致病菌主要为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白癣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脓癣致病菌主要为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奈尼兹菌和红色毛癣菌,除铁锈色小孢子菌,其他菌种构成比在头癣临床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头癣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黑点癣是主要临床类型,分析儿童头癣的高发年龄、致病菌和临床类型可增加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儿童头癣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规范化治疗。

  • 论著
    胡园园, 刘亚, 何娇, 杨雪娇, 刘珍珍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71-976.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4

    目的 建立早产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极低体重儿206例,收集可能影响患儿院内感染的因素,根据有无医院感染分为2组,比较2组患儿各影响因素,以LASSO回归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206例患儿中共29例出现医院感染(14.08%),病原菌共检出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1株。LASSO回归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孕周28~31+6周、羊水有污染、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住院时间≥7 d为早产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 min Apgar评分≥7分、母乳喂养占比50%及以上为保护性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46 [95%CI(0.923, 1.00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早产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的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吻合。决策曲线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预测早产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风险的概率值为0~0.85时,净收益率大于0。结论 早产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主要受出生孕周、住院时间、羊水污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此类患儿医院感染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论著
    黄静静, 侯萍, 曾祥洁, 柯芊羽, 罗兴雄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77-982.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5

    目的 通过对2022年收集的海南省136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和掌握海南省不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率,为海南省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136株,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Spoligotyping)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6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型占54.41%(74/136),非北京型占27.94%(38/136),新发现基因型占17.65%(24/136)。北京型中包含SIT1和SIT269两种基因型,占比分别为52.94%(72/136)、1.47%(2/136)。在非北京型中,T型(T1、T2、T3)占21.32%(29/136),U型占6.62%(9/136)。基因分型聚类分析结果:分为北京型和非北京型两个大类以及一些散在的新型基因型。Spoligotyping分型成簇分析结果:136株耐药菌株分为3簇,成簇率为75.74%(103/136)。北京型和非北京型的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广泛耐药比率分别为41.89%(31/74)、13.51%(10/74)、24.33%(18/74)、20.27% (15/74)和36.84%(14/38)、15.79%(6/38)、26.32%(10/38)、21.05%(8/38),经过卡方检验,北京型和非北京型两者之间以上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省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呈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菌株基因型为北京型中的SIT1型,应加强该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监测工作。

  • 论著
    胡孟娇, 陈美琳, 刘栋, 张碧红, 段柳, 王珺, 王学为, 张英博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10): 1109-1113.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10.17

    目的 评价挂线结合塞棉花治疗Ⅲ期甲沟炎的疗效,为Ⅲ期甲沟炎的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案。方法 选择61例Ⅲ期甲沟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局部浸润麻醉下予挂线+塞棉花条治疗,术后每天换药、更换棉花条,创面愈合后患者每天温水泡脚,自行更换棉花条,直到症状消退,线结不予特殊处理,随甲板生长超出甲沟,自然脱落;30例对照组在神经阻滞麻醉下予挂线+甲沟重建治疗,术后每天换药,拆线后患者每天温水泡脚,直到症状消退,线结不予特殊处理,随甲板生长超出甲沟,自然脱落。分别比较两组病例术后伤口疼痛评分(VAS)和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甲沟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分别为(2.1±0.3)分和(6.3±0.1)分、(0.2±0.1)分和(3.2±0.2)分,疼痛持续和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3±0.3) d和(10.1±0.5) d、(5.2±0.3) d和(15.2±0.3) d,甲沟炎的治愈率、无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7.1%和66.7%、 12.9%和33.3%、7.4%和20.0%,患者对手术满意度分别为97.0%和75.3%,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Ⅲ期甲沟炎患者,挂线结合塞棉花条治疗于挂线联合甲沟重建相比,不用增加皮肤创伤,愈后不影响甲外观和正常甲周屏障,患者痛苦少,停工期短,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研究报道
    贾西帅, 周水茂, 罗华堂, 杨燕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98-1001.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9

    目的 了解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kelch13基因C580Y位点突变情况,为输入性恶性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2015年,采集武汉市从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中确诊为恶性疟的患者血样。提取患者血样中的疟原虫DNA,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法扩增kelch13基因,了解C580Y位点突变分布情况。结果 LAMP检测恶性疟患者血样208份,检出C580Y位点突变16份。其中2009—2012年69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未检出突变,2013—2015年114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检出C580Y位点突变13份,突变率为11.4%,其中南非、西非和中非的突变率分别为12.5%,9.6%和19.0%,北非和东非未检出突变病例。2009—2013年25例东南亚地区恶性疟,共检出3例,全部来自缅甸,缅甸的突变率为14.3%(3/21),东南亚地区的突变率为12.0%(3/25),和非洲地区2013—2015年的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kelch13基因C580Y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突变,应该加强相关抗性基因的监测和评估。

  • 论著
    刘苏, 张云, 李婷, 吴佗, 曹艳林, 李可超, 孟小龙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57-862.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14

    目的 探讨耶氏肺孢子菌的形态学特征,有利于检验人员从形态学角度早发现、早诊断该罕见病原体。分析不同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实验室特点和应用价值,从而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某综合医院和常德市某综合医院的肺泡灌洗液标本检测结果,共检测到5例确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不同染色下病原体形态学特征,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通过瑞-吉染色找到肺孢子菌滋养体及包囊4例(80%),六胺银染色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80%),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检出肺孢子菌阳性5例(100%),5例患者的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和(1-3)-β-D-葡聚糖均升高。本研究5例患者中,4例应用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1例应用磺胺甲恶唑治疗。3例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瑞-吉染色方法寻找肺孢子菌病原体简易快速,具有与六胺银染色同样的诊断价值,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宏基因测序可以进一步提高肺孢子菌阳性检出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联合宏基因测序是诊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强有力检测手段,能够精准诊断,减少漏诊。

  • 研究报道
    王卓, 黄冠鹏, 吴琼, 黄潇扬, 马悠馨, 毛恩荣, 李兵, 吴益民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94-997.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8

    目的 研究我国长白山地区啮齿动物土拉杆菌感染情况和细菌种型,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土拉杆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2—2014年长白山地区宽甸县、集安市林区及林缘耕地捕获的啮齿动物, 从鼠脾组织提取DNA, 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土拉杆菌fopA基因, 计算不同地区和鼠种土拉杆菌阳性率。阳性样本用特异性引物(C1/C4)鉴定细菌亚种,并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 共捕获野鼠133只, 分属6个鼠种。3个鼠种(黑线姬鼠、林姬鼠、大仓鼠)8份样本PCR检测阳性, 总阳性率为6.01%。集安市、宽甸县阳性率分别为7.46%、4.54%, 不同地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 P=0.732)。不同鼠种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 P= 0.986)。对8份阳性样本进行亚种鉴定, 表明均属于土拉杆菌B亚种。选择3份阳性样本的序列(JA56、JA33和JA38)作遗传进化分析, fopA基因序列与土拉杆菌B亚种俄罗斯分离株(CP009694.1,CP044004.1)及我国分离株(HM371344.1,HM371343.1)同聚一个分支, 序列相似性在99.21%~99.47%。结论 我国长白山部分地区野鼠存在土拉杆菌(B亚种)感染, 提示该地区存在土拉杆菌感染风险。

  • 论著
    邬霞, 杨元利, 李爱芳, 郑会强, 谈小文, 崔晓利, 康磊, 周永, 杨翰, 雷静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46-851.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12

    目的 比较全自动荧光定量 PCR 系统超强版本(GeneXpert MTB/RIF Ultra,GeneXpert Ultra,GeneXpert)、全自动荧光定量PCR系统(GeneXpert MTB/RIF,Xpert,GeneXpert)、DNA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FQ-PCR)、结核分枝杆菌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SAT-RNA)、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恒温扩增法)及传统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培养法)对结核病特殊标本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9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特殊标本共170例(包括胸腹水标本47例,24 h尿沉渣标本34例,组织标本49例,脓液标本40例),分别采用GeneXpert Ultra、Xpert、FQ-PCR、SAT-RNA、恒温扩增法及传统培养法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比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Kappa值。结果 GeneXpert Ultra、Xpert、FQ-PCR、SAT-RNA、恒温扩增法及传统培养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5.18%(73/112)、49.11%(55/112)、37.50%(42/112)、19.64%(22/112)、8.04%(9/112)和22.32%(25/112),GeneXpert Ultra的灵敏度均高于其他5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5,42.10,28.89,13.09,4.92,15.18,P<0.05)。GeneXpert Ultra检测显示,5.48%(4/73)结核分枝杆菌为微量负荷,79.45%(58/73)为极低负荷,10.96%(8/73)为低负荷,2.74%(2/73)为中负荷,1.36%(1/73)为高负荷。在4份微量负荷标本中,Xpert检测均为阴性。73份GeneXpert Ultra阳性报告中,63份利福平敏感,6份利福平耐药,4份利福平耐药性不明确;55份Xpert阳性报告中45份利福平敏感,2份利福平耐药,8份利福平耐药性不明确。结论 GeneXpert Ultr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耐药检出率,对结核病特殊标本病原学诊断的优势更为明显,在载菌量较少的标本中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 病例报道
    朱虹, 邱斐沁, 郭佳亮, 张华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11): 1237-1240.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11.20

    目的 探讨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合并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并尝试分析MIS-C中类川崎表现与川崎病的区别。方法 报道1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患儿发生MIS-C,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通过查阅文献对MIS-C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复习。结果 该患儿病情进展快,病情重,入院时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8 h 0 mL,血肌酐675.1 μmol/L,尿素氮38.2 mmol/L,肌酸激酶4 932 U/L,同时血清淀粉酶持续升高,最高达5 809.7 U/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995 U/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240 U/L,伴频繁呕吐,为极危重症患者。确诊病例通过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PICU)监护,早期的血液净化,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和静丙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的治疗,最终治愈出院。通过查阅文献分析MIS-C以细胞因子风暴损伤各脏器功能为特点的全身炎症反应,与同样由感染因素触发的急性全身血管炎为特点,最终导致心血管意外为主要死因的川崎病的区别。结论 当发现发热(≥38 ℃)持续至少24 h,高炎症症状,伴有2个系统以上功能障碍,需要重症监护治疗,并且有感染SARS-CoV-2证据的患者时,应该尽早诊断MIS-C并干预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 论著
    廖尚秋, 谭惠, 张雪梅, 万科成, 陆雄富, 朱厚才, 杨子江, 张宇庆, 刘嘉宇, 谭晓宇, 杜宇昂, 白恩旭, 蔡思铭, 霍开明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5): 511-515.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5.13

    目的 分析海南省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季节、年龄、性别、混合感染及临床表现等),为本省预防和控制小儿MP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MP、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Q热立克次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IgM抗体。血清MP-IgM抗体阳性定义为MP感染,对MP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项目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35 731例,血清MP-IgM检测总阳性率39.12%(13 978/35 731),2012—2020年各年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8.39%、56.23%、56.62%、47.04%、29.71%、24.14%、47.55%、36.84%和24.46%,2013年、2014年M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年份(P<0.05)。海南省夏季MP-IgM阳性率(41.34%)最高,冬季阳性率(35.77%)最低(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MP感染,学龄前期小儿MP-IgM阳性率(51.80%)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婴儿期小儿MP-IgM阳性率(15.36%)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女性MP-IgM阳性率44.77%高于男性阳性率35.83%(P<0.05)。MP感染合并呼吸道病原体9种中另一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32.63%(4 561例),合并2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1.26%(176例)。MP感染多见于肺炎(68.73%),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84.72%)、发热(51.01%)和喘息(3.16%)。结论 MP 是海南省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前期、幼儿期小儿,疑似MP感染患儿应做MP特异性检测明确病原。在高发季节,要加强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健康宣教,预防呼吸道感染。

  • 论著
    赵本南, 刘大凤, 包蕾, 郭利华, 姜晓曼, 毛毅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11): 1169-1172.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11.08

    目的 分析成都市35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猴痘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23年7月1日—7月23日经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判定为猴痘病毒感染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血实验室检查、淋巴结超声及胸CT结果,分析成都市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5例猴痘患者均为男性,青壮年,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32例(占91.4%)为男男性行为(MSM)者, 30例在发病前21 d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其中13例采取保护性措施。26例(占74.3%)患者有发热症状,其中19例在皮疹生长1~6 d出现发热。皮疹首发部位在外生殖器例数最多。彩超提示所有患者均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6例(占74.3%)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9例CD3+CD4+T/CD3+CD8+T<1.0,15例(占42.8%)患者合并HIV感染,分别有28.5%(10/35)的患者并发皮肤感染及肛门直肠炎。从皮疹生长至所有皮疹痂壳脱落的平均时间为14.8 d。结论 性活跃期的MSM人群为猴痘病毒主要感染对象。成都市猴痘患者中,皮疹始于生殖器区域及皮疹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常见,多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且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更高,并发症以皮肤感染及肛门直肠炎为主。猴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主要体现在CD3+CD4+T/CD3+CD8+T比值倒置。目前尚无证据显示男男行为中采取保护性措施可降低猴痘感染风险。

  • 论著
    王铮, 任莉, 杨馥榕, 申玉敏, 胡彩琴, 郝彦玲, 朱彪, 李丹, 邵一鸣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6): 590-595.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6.06

    目的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分子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简称“新冠康复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进行单克隆记忆B细胞分选,获得RBD特异性中和抗体。方法 从GenBank中下载SARS-CoV-2 RBD序列,在C末端加入Avi标签和6组氨酸标签后进行密码子优化设计、合成基因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DRVI1.0,转染293F表达出蛋白进行生物素化后,利用该探针从2名新冠康复者的PBMCs中分选出单克隆RBD特异性B细胞。对B细胞裂解后,进行抗体轻重链可变区扩增,将获得的抗体轻重链基因分别克隆入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后采用Protein A对抗体进行纯化,并利用SARS-CoV-2假病毒对其中和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成功获得了RBD-Avi蛋白,RBD-Avi探针生物素化效率达到30%~50%,Western Blot实验证实生物素化探针可以被来自于新冠康复者血浆中的抗体所识别,利用该探针可从2名新冠康复者体内成功分别分离出7个、16个RBD特异性记忆B细胞,分别占总细胞群的0.24%和0.17%;对获得的B细胞进行裂解后扩增出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分别获得了7对、12对抗体轻重链。2名新冠康复者体内共表达出16个抗体,纯化抗体后利用SARS-CoV-2假病毒进行测试,大部分抗体对假病毒都展示出了中和活性,其中6个抗体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低于1 μg/mL;XJ-A9和SCF-F1针对野生型假病毒的IC50值分别达到0.07 μg/mL和0.35 μg/mL。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SARS-CoV-2 RBD分子探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分离的抗体具有针对SARS-CoV-2野生型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

  • 论著
    袁会成, 万学娜, 胥少华, 赵良存, 杨凯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63-869.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1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阐明金丹健肝胶囊治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http://tcmspw.com/tcmsp.php)和HERB数据库(http://herb.ac.cn)检索金丹健肝胶囊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DisGeNET、药物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筛选肝纤维化疾病靶点;将金丹健肝胶囊活性成分的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9.1软件CytoNCA工具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应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关键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通过DAVID平台(https://david.ncifcrf.gov)对关键靶点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采用LeDock 软件对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获得金丹健肝胶囊180个潜在活性成分,1 340个靶点,肝纤维化疾病1 060个靶点,两者共同靶点273个。PPI网络互作筛选出与肝纤维化相关的关键靶点29个,并通过KEGG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金丹健肝胶囊通过异牡荆素、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S,6S)-3-(苄基)-6-(4-羟基苄基)哌嗪-2,5-醌、6-O-丁香酰基-8-O-乙酰基山栀苷甲酯、丹参新酮Ⅱ、降丹参酮、茵陈色原酮、依靛蓝酮等活性成分,作用于EGFR、MMP9、PTGS2、ESR1、PIK3CA、F2、PPARG、PTPN11等关键靶点,具体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以及FoxO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金丹健肝胶囊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方式抗肝纤维化。

  • 论著
    贾蕙华, 陈钦艳, 蒋智华, 王学燕, 张文嘉, TIM J Harrison, J BROOKS Jackson, LI Wu, 方钟燎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22-827.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08

    目的 明确广西隆安县队列HBsAg无症状携带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准种序列长期演化特征。方法 收集9名广西隆安县队列 HBsAg无症状携带者2004年、2007年、2013年、2019年或2020年4个不同时间点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病毒载量;试剂盒提取HBV DNA;PCR法扩增HBV全基因组,进行二代测序;利用Mega等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23份血清样本,309条全长基因准种序列,每份标本平均获得(0.18±0.07)G测序数据量。55.55%(5/9)的研究对象携带的HBV毒株基因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型转换,PreS/S区系统进化树基因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发现B/C、I/C重组体;各研究标本的Sn值范围为0~0.37,D值范围为0~0.11;共检出21种特殊单核苷酸/氨基酸突变位点(S区7种,X区2种,PreC区3种,BCP区9种)和6种缺失突变,发现多联突变组合形式,未发现任何耐药突变,77.8%(7/9)研究对象在2004年携带的HBV毒株发生了BCP区nt1 762(A→T)/1 764(G→A)双突变和PreC区1 896位(G→A)点突变,HBV基因可在无抗病毒药物压力下由突变型可恢复为野生型和(或)野生型转变为突变型;HBV基因组进化率为2.03×10-5~3.50×10-3结论 在HBV自然感染进程中,HBV基因型和重组体、准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可随时间发生改变;HBV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可相互转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用基因型和相关突变来预测临床结局的价值;隆安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基因组进化率很高。

  • 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现状与展望研究专栏
    高琪
    中国热带医学. 2024, 24(1): 1-5.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4.01.01
    摘要 (203) PDF全文 (108) HTML (197)   可视化   收藏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我国疟疾防控从控制到消除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经过10年国家消除疟疾行动,成功阻断了本地传播,实现了年发病数从3 000万到0。尽管我国成功消除疟疾,但全球疟疾流行依然严重,我国原疟疾流行区仍存在传疟按蚊,每年有数千例境外输入病例,跨境阳性按蚊对边境地区再传播造成新的风险。防止输入再传播将成为我国消除疟疾后长期工作任务。本文总结了我国消除疟疾5项支柱和 “1-3-7”策略,分析了全球疟疾形势和我国消除疟疾后的再传播风险新特点,提出了加强对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的支持、适时调整再传播风险分层、加强医疗机构对输入性疟疾的诊治能力和疾控机构再传播风险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重视特殊抗疟产品生产/供应和创新研究等对策、措施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 论著
    邹凡路, 施逸怡, 余治健, 潘伟光, 王红燕, 程航, 邓向斌, 熊焱鹏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9): 966-970.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9.13

    目的 研究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GBS)对奥马环素(omadacycline, OMC)的药敏特点及其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基因、毒力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5—2020年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共136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这些菌株对OMC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无乳链球菌的生物膜,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tetM、tetO、tetK、ermB、OptrA)和毒力基因(cpsⅢ、bcafbsA、cpsA、scpB)。结果 136株临床分离的无乳链球菌中,对OMC耐药的有20株(14.7%),中介有64株(47.1%),敏感有52株(38.2%);生物被膜阳性菌株有57株(41.9%),对OMC敏感的有20株(35.1%),生物被膜阴性菌株有79株(58.1%),对OMC敏感的有32株(40.5%),两组菌株敏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62,P<0.001),但生物被膜阳性菌株组间对OMC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824)。tetM、tetO、ermB、OptrA 耐药基因阳性菌株耐药率均高于阴性菌株,tetK耐药基因阳性菌株耐药率低于阴性菌株,无乳链球菌是否有耐药基因tetM(Z=0.815,P=0.415)、tetO(Z=0.151,P=0.88)、tetK(Z=0.567,P=0.571)、ermB(Z=1.198,P=0.231)均对OMC敏感性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是否有耐药基因OptrA对OMC敏感性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3,P=0.004)。毒力基因cpsⅢ、bcafbsA、cpsA、scpB携带率均>50%,无乳链球菌是否有毒力基因cpsⅢ(Z=0.222,P=0.824)、bcaZ=0.141,P=0.888)、fbsA(Z=0.813,P=0.416)、cpsA(Z=1.615,P=0.106)均对OMC敏感性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是否有毒力基因scpB对OMC敏感性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4,P=0.004),但是scpB阳性菌株的秩均值及耐药率均小于阴性菌株。结论 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降低了对OMC的敏感性,但生物被膜阳性菌株组间对OMC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无乳链球菌是否存在耐药基因tetM、tetO、tetK、ermB和毒力基因cpsⅢ、bcafbsA、cpsA、scpB与OMC的耐药无关,但耐药基因OptrA的存在与OMC的耐药相关。

  • 论著
    王兴斌, 蒋明霞, 赵昌明, 马永成, 张祖豪, 黄秋丽, 王玲, 刘旷怡, 张亚欣, 王兆芬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8): 815-821.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8.07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6—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对6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结核病治疗和耐药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青海省2016—2019年1 182株经过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比例法对 6 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运用ArcMap10.7 和 SaTScan10.1软件对MTB耐药情况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扫描,确定青海省MTB耐药聚集区域。结果 2016—2019年青海省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3.77%(281/1 182),单耐药率为11.08%(131/1 182),多耐药率为3.89%(46/1 182),耐多药率为8.80%(104/1 182),广泛耐药率为0.85%(10/1 182),其中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总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耐药谱共有 21 种组合。复治患者总耐药率、耐多药率高于初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耐药率=22.784,χ2耐多药率=45.082,P<0.01)。人群特征来看,总耐药率男性高于女性,中年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10.825,P<0.05)。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9 青海省MTB 耐药在区域范围内自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空间聚集性,属于随机分布;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现各存在1个一类聚集区,但聚集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随机分布。结论 2016—2019年青海MTB总体耐药情况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仍较高,且由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所导致的耐多药占比较大,耐药人群以复治、男性、中青年群体为主。耐药菌株在空间中,无明显聚集性,呈随机分布。

  • 病例报道
    符高佳, 林道炯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7): 773-777.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7.17

    通过报道1例以婴儿胆汁淤积为主要症状起病,诊疗过程曲折,最终诊断为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 syndrome, ALGS)的诊断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该类患者的诊断经验。患儿男性,1岁11月,因“发现肝功能异常1年余”入院。查体可见前额宽,眼窝凹陷,眼距宽,尖下巴,肺动脉瓣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生化结果示肝功能异常,伴总胆汁酸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胸椎椎体CT平扫提示胸3~7椎体呈矢状椎体裂表现,肺动脉造影术提示肺动脉狭窄,基因检查示JAG1突变。结合患儿特殊面容、心脏畸形、脊柱畸形和胆汁淤积临床表现,遗传学分析结果,最终明确诊断为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综合征是具有表型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的最常见原因,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多数患儿起病于新生儿期或生后3月内,多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Alagille综合征需要和各种婴儿期胆汁淤积症相鉴别。由于胆道闭锁需尽早手术治疗,多数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早期被考虑为胆道闭锁,并行剖腹探查手术,若把Alagille综合征误诊为胆道闭锁而进行手术可使预后变差,由此可知Alagille综合征早期诊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与胆道闭锁相鉴别。因此,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罕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知,在疾病早期,准确识别罕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提高诊疗水平。

  • 综述
    刘志红, 覃亚勤, 苏明华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12): 1358-1364.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12.21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导致的炎症紊乱综合征,由机体对感染的应答失调而引发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肝脏是人体生物转化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产生细胞因子的重要场所,肝脏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犹如“双刃剑”,因为既是机体抵御微生物的重要防线,也是炎症紊乱损伤的常见靶点,是脓毒症中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肝脏通过介导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而此过程所引发的炎症反应也可导致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脓毒症肝损伤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和促进肝损伤的早期恢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脓毒症患者病情的进展,降低死亡率。但目前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早期有效的诊治手段,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发生、发展机制,为脓毒症肝损伤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与支持,对获取脓毒症治疗的一些新靶点以及降低脓毒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病例报道
    陈丽慧, 申彩云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5): 560-562.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5.22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静脉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合并腹腔内疾病,如憩室炎、阑尾炎、炎症性肠病等。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无特异性症状,诊断取决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静脉炎发生与含有细菌的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门静脉导致脓毒性静脉炎有关。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从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方面诊断此病面临着挑战。现报道1例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感染致肠系膜上静脉脓毒性血栓静脉炎病例,为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患者为34岁男性,以间断腹痛和发热入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部分血栓形成,结肠镜检查显示回盲部憩室炎,血培养长出脆弱拟杆菌。经抗感染(头孢他啶2.0 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共计11 d;甲硝唑0.5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共计3 d)和抗凝(利伐沙班20 mg,每日1次,口服,共计 8 d)治疗,入院第11天好转出院。通过此病例,对于发热和腹痛患者应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静脉炎纳入鉴别诊断,通过辅助检查、血标本培养等技术,及时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