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张磊,王彦,马丽英,王海宁,邵一鸣
    2014, 14(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感染性克隆pNL4-3骨架上构建含CRF07_BC V3的嵌合分子克隆。 方法 通过融合PCR将CRF07_BC pXJDC13的V3环与pNL4-3的env骨架进行融合并克隆至pNL4-3上。经过鉴定后将阳性V3嵌合克隆pNL4-3/XJDC13V3转染到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并检测病毒的感染性。V3嵌合病毒的细胞嗜性分别用Ghost细胞系和MT-2细胞进行测定。 结果 利用融合PCR克隆方法 在pNL4-3骨架上成功构建了含CRF07_BC pXJDC13 V3的嵌合分子克隆pNL4-3/XJDC13V3。该嵌合病毒利用的辅助受体为CCR5,不能利用CXCR4,也不能在MT-2细胞上诱发合胞体。 结论 在pNL4-3骨架上成功构建了含CRF07_BC pXJDC13 V3嵌合分子克隆pNL4-3/XJDC13V3。该嵌合分子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RF07_BC嗜性转变中V3关键位点提供了有利工具。
  • 实验研究
    李先平,边富宁,李文革,王晶,卢金星
    2014, 14(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1/2最小抑菌浓度(MIC)剂量的克雷霉素和头孢噻肟对中国艰难梭菌A-B+高分离株BJ08的生长、毒力基因转录和毒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BJ08菌株分别生长在含有1/2 MIC的克雷霉素或头孢噻肟以及无抗生素的脑心浸液肉汤(BHI)液体培养基中。每4个小时,通过检测其OD值以确定其生长曲线;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毒力基因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上清和细胞内B毒素的表达。结果 BJ08在1/2 MIC剂量的克雷霉素存在的情况下,菌株的生长和毒素表达几乎不受影响;但是在1/2 MIC剂量的头孢噻肟存在的情况下,菌株生长变慢,到达对数期的时间延迟;毒力基因和B毒素的表达提前且增加。结论 实验证明:在亚 MIC剂量的不同的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对中国株A-B+艰难梭菌的生长和毒力基因表达影响不同。我们的研究对于临床医师规范治疗CDAD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实验研究
    邓建强,李文慧,李亮,张文彬,龙仁,蔡继峰
    2014, 14(1):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在昆虫种属鉴定中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提取绿蝇头部、胸部、腿部组织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线粒体COI和16SrDNA区进行扩增检测,结果 分别用HRM和DNA测序两种方法 进行检测,对其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HRM方法 对COI和16SrDNA基因检测均获得了检测峰, DNA测序COI基因区测序成功,16SrDNA基因区因扩增量少未能成功测序;两种方法 对实验样本的胸部、腿部和头部组织的检测结果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HRM和测序两种方法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法医昆虫的种属鉴定研究。
  • 实验研究
    韩志远,张慧,杨巧媛
    2014, 14(1):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肺癌细胞H460增殖的影响,以探索小分子核酸miR-622在白藜芦醇抗癌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肺癌细胞H460,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以miRNA定量试剂盒检测miR-622的表达水平。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622模拟物、miR-622抑制剂及其相应对照转染进入H460细胞内。结果 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即可使H460的细胞增殖明显降低至(49.7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后,miR-622的表达增高(13.48±2.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miR-622模拟物可显著提高miR-622的表达,明显使H460细胞的增殖率降低至(60.27±5.93)%,P<0.01。在白藜芦醇处理组中,转染miR-622抑制剂可明显降低miR-622的表达;与miR-622抑制剂对照组(51.67%±4.22%)相比,继而使H460细胞的增殖率增高恢复至(86.6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抑制H460细胞的生长,且这种作用与miR-622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 实验研究
    何涵,石羽,李青原,史家玮,李凌
    2014, 14(1):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microRNA-98(miR-98)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阴性对照、miR-98 mimics、inhibitor 阴性对照、miR-98 inhibitor瞬时转入肝癌细胞株,应用噻唑盐( MTT) 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法、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miR-98对SMMC7721细胞生长、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 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表明miR-98过表达后,肝癌细胞的生长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板克隆实验的结果 说明miR-98可以使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由17.33%升高至76.66%、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表明miR-98使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也明显增强。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发现miR-98过表达后,肝癌细胞停留在G1=66.71%期和S=35.89%期的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G1=38.93%,S=26.62%。而当miR-98被抑制后,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能力减弱。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miR-98过表达后,CyclinD1的表达也升高。结论 miR-98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 的表达,增强SMMC7721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miR-98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实验研究
    石珊,张援,廖红娟,丘卫,曾榛,马静
    2014, 14(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期大强度运动者机体炎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广东省某体育训练基地精英运动员114人,并选取136名非运动员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运动员炎症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运动组炎症因子IL-1β、IL-8、TNF-α、IL-10、TNF-α/IL-10比值均高于对照组,IL-6、IL-1β/IL-10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员不同运动项目组间IL-6、IL-8、TNF-α、IL-10水平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IL-6、IL-8、TNF-α、IL-10水平的因素包括运动项目、性别、运动训练年限。在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四项目中,以手球运动员为参照,垒球运动员高IL-6水平的风险最低,曲棍球运动员高IL-8、高TNF-α水平的风险最低,而高IL-10水平的风险最高。男性运动员高IL-6、IL-10水平的风险低于女性运动员。随运动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员发生高TNF-α水平的风险升高。未发现IL-1β的影响因素。结论 长期大强度运动人群机体炎症因子水平高于非大强度运动人群,其对身体的危害及与慢性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实验研究
    陈炜烨,刘冬冬,徐建华,陈丹娜,何敏,张战锋,黄宪章
    2014, 14(1):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Image J软件探索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在重组质粒pET32a-CDK2中的蛋白表达条件。方法 将重组质粒pET32a-CDK2转入表达菌株BL21(DE3),然后在不同时间点(0、1、2、3、4h)和不同浓度(0.5、1、2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下诱导表达目的蛋白CDK2,对CDK2采用SDS-PAGE法进行蛋白电泳,并应用Image J软件对电泳条带进行灰度分析。结果 CDK2诱导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0h与1h、2h、3h、4h诱导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 P<0.001, P<0.001,P<0.001);1h与3h和4h诱导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2h和1h、3h、4h诱导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浓度IPTG下的CDK2诱导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36, P= 0.240,P= 1.000)。结论 根据Image J软件分析结果 ,采用0.5 mmol/L浓度IPTG 2h的条件,节约诱导时间和试剂用量。
  • 实验研究
    高明春,刘大伟,高晓霞
    2014, 14(1):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防风通圣丸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降脂降糖作用。方法 取刚断乳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12),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大鼠为肥胖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8周后建成营养性肥胖模型,筛选50只,随机分为5组:营养性肥胖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芦荟减肥茶),防风通圣丸高、中、低剂量组,分组给药,连续6周。 结果 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能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和脂肪重量(P<0.01),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水平,抑制脂肪细胞增大(P<0.05)。结论 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显著地减肥降脂降糖作用。
  • 实验研究
    谢学锋,吴会静,田立斌
    2014, 14(1):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明胶-壳聚糖膜对扩张皮瓣纤维包膜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制做扩张皮瓣模型,植入明胶-壳聚糖膜,定期注水扩张,切取扩张器表面纤维包膜,制作病理切片。测量纤维包膜内毛细血管及胶原的含量。结果 光镜下,包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沉积构成,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实验组术后6周和12周包膜胶原面密度分别为(0.22±0.08)和(0.27±0.05)较对照组(0.37±0.07)和(0.34±0.0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3.20,P <0.05)。实验组包膜中毛细血管面密度,术后6周为(0.13±0.18),低于对照组(0.1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 <0.05);术后12周时,两组包膜中毛细血管面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 >0.05)。结论 明胶-壳聚糖膜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减少包膜中胶原含量,对纤维包膜有抑制作用,不影响皮瓣营养。
  • 实验研究
    彭文忠,王小燕,王美华
    2014, 14(1):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提纯黄柏与五倍子配伍抗菌活性物质对粪肠球菌体外抑茵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150株临床分离野生粪肠球菌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与Ⅲ组,每组各50株,均配制成2000cfu/ml~3000cfu/ml的菌液。黄柏与五倍子配伍药做成中药煎剂,配制成浓度成1g/ml为A药液,高速逆流色谱法提纯黄柏与五倍子配伍抗菌活性物质,配制成浓度成1g/ml为B药液;Ⅰ组将粪肠球菌液涂到用A药液与M-H培养基混合的培养基上,Ⅱ组将粪肠球菌液涂到用B药液与M-H培养基混合的药液培养基上,Ⅲ组将粪肠球菌液涂到M-H培养基上,上述培养基均贴上环丙沙星(CIP)、红霉素(ERY)、四环素(TE)、青霉素(PEN)、氯林可霉素(ClE)、苯唑青霉素(OXA)和克拉霉素(CLA)药敏纸,并观察培养基药敏情况。结果 Ⅰ组的CIP、ERY、TE、PEN、ClE、OXA和CLA耐药率分别为26%、40%、36%、30%、42%、38%和24%,Ⅱ组Ⅲ组为10%、26%、14%、8%、18%、24%、4%,和76%、92%、100%、88%、96%、90%、60%,对CIP、ERY、TE、PEN、ClE、OXA和CLA耐药率Ⅲ>Ⅰ组>Ⅱ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高速逆流色谱法提纯黄柏与五倍子配伍抗菌活性物质对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茵作用比黄柏与五倍子配伍药做成中药煎剂强。
  • 实验研究
    张亚萍
    2014, 14(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免疫器官系数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雄性SD大鼠诱导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2)和糖尿病阿司匹林干预组(AD组n=12),另有鼠龄和体重相似的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n=12)。AD组用阿司匹林 30mg﹒kg-1﹒d-1灌胃,DM组和NC组用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细胞、CD4+T细胞以及CD8+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TNF-α及IL-6,无菌取胸腺和脾脏计算免疫器官系数。结果 实验12周时,DM组 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胸腺指数,显著低于NC组(P <0.01),血浆中IL-6和TNF-α显著高于NC组(P <0.01)。与DM组相比,AD组CD8+T细胞无显著改变(P >0.05),但AD组CD3+T细胞、CD4+T细胞和胸腺指数显著高于DM组(P <0.01),血浆中TNF-α和和IL-6显著低于DM组(P <0.01)。结论 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
  • 实验研究
    欧守珍,莫燕娜,陈世民,高凌峰,吉丽敏,王丹妹,何佟,虞道锐
    2014, 14(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海南绞股蓝乙醇提取物对实验小鼠的降血糖效果。方法 用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小鼠模型,观察提取物对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效果:然后考察提取物对葡萄糖引致的小鼠血搪升高及对正常小鼠血搪水平的影响。结果 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平均为(19.45±2.60)/mmol.L-1 ,海南绞股蓝乙醇提取物的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此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分别至(16.60±2.76)/mmol.L-1,(15.21±2.46)/mmol.L-1和(13.05±1.88)/mmol.L-1。海南绞股蓝乙醇提取物还能明显抑制葡萄糖引致的小鼠血糖的升高,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 海南绞股蓝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
  • 疾病监控
  • 疾病监控
    徐军女,黄天壬,邓伟,黄志碧,利基林,余家华,张春燕
    2014, 14(1):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育龄妇女的死亡情况,分析其主要死亡原因、死亡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干预和防治措施,以期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方法 根据广西第三次居民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抽取了6个反映广西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县(市或区)和3个癌症高发县(市),收集2004~2005年广西育龄妇女死亡数据资料及相关人口资料,计算育龄妇女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和构成比等。 结果 2004~2005年广西育龄妇女粗死亡率为93.97/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95.42/10万,其中前三位主要死因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31.69/10万、22.96/10万、16.87/10万,三者死因占全部死亡的74.96%。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死亡年龄构成呈负偏态分布,主要集中在30~49岁组。 结论 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防止意外伤害死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建议进一步强化育龄妇女健康意识,尤其宜加强育龄妇女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对年龄偏大的育龄妇女尤为重要),培养育龄妇女良好的心理素质,强调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
  • 疾病监控
    李顺祥,张丽华,李再友,张洪军,付金翠,高良敏
    2014, 14(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玉溪市农村地区有住院行为的传染病患者的就医行为,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玉溪市2005~2012年纳入新农合的9 344例住院传染病病人就医行为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03、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 344例传染病病例中,住院传染病类型排前三的分别是:手足口病3 905人(41.8%)、伤寒和副伤寒1 322人(14.1%)、结核646人(6.9%);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医比分别为:省级医疗4.4%,市级17.0%,县级62.9%,乡镇14%,民营及私立1.7%;中位就诊时间逐年缩短,2005~2012年分别为4、5、2、4、3、3、1、1d;2005~2012年,中位住院天数维持在6.0~7天。结论 玉溪市农村地区的传染病患者就医医疗机构以县级为主,就诊及时率逐年提高,住院时间总体变化不大。提示玉溪市传染病医疗资源配置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疾病监控
    范志飞,邹君实,朱晓英,谭徽
    2014, 14(1):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汝城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汝城县1972~2012年钩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1年间汝城县累计报告钩体病1663例,死亡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2.9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到 2006年以后没有病例报告。病例分布在丘陵地区且种植双季稻的乡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夏秋季(8~9月)为主,主要集中在8月份(占88.96%),冬春季没有病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2.20:1,以青壮年(15~40岁)为主,占79.1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4.02%),其次是学生(占28.48%)。钩体病感染率分布同病例的分布特征相吻合。结论 汝城县钩体病发病率下降显著,可能同农村由种植双季稻改为种植一季稻有关。
  • 疾病监控
    李艳芬,黎景全,袁达康,黄勇,陈永迪,杨华可
    2014, 14(1):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东莞市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埗医院、寮步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 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检测粪便样品共831份,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64%和17.57%。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 诺如病毒感染则无特殊的季节特征,阳性样品以GⅡ型为主。0~3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结论 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冬季的感染率较高。各年龄组男女性人群都可感染。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 疾病监控
    钟严伟,龙清平,黄振豪,王开亮
    2014, 14(1):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男男性接触(MSM)人群行为特征和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及干预服务需求,为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对龙岗区各类同性恋场所MSM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梅毒和丙肝检测,并对检出HIV感染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共调查MSM476名,外来人口占88.87%,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有21.35%,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仅有16.48%,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2.47 %,最近一年接受过健康干预服务占61.97%,影响接受更多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泄露MSM身份引起社会歧视(占60.43%)。HIV抗体阳性率11.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阳性率9.87%,不同年龄组MSM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检出的HIV感染者随访一年中有37.74%发生过高危性行为,一年内失访率为69.8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较高,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需扩大干预面、动用更多健康干预资源,创新健康干预模式,提高干预效能。
  • 疾病监控
    韩旭,韩占英,魏亚梅,张艳波,许永刚,齐顺祥,李琦
    2014, 14(1):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河北省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掌握疫情发展动态, 为防治HFRS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病例687例,发病率为0.95/10万,死亡2例。病例分布在全省85个县(市、区),占总数的48.30%,主要集中于秦皇岛市和唐山市。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春峰高于秋冬季峰,占发病总数的48.90%。15~70岁人群为高发人群,占发病总数的88.50%,大年龄人群发病有增加趋势;病例男女比例为2.4:1;农民发病占79.48%。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2.88%,野外为1.08%,居民区鼠带病毒率为10.54%,野外未检出,均高于去年。居民区和野外优势鼠种仍为褐家鼠。阳性血清和鼠肺进行PCR分型,结果 均为家鼠型(Ⅱ型)。结论 河北省HFRS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重点为河北东北部的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属于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防控应对重点区域采取针对家鼠型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
  • 疾病监控
    刘浩,林希建,胡强
    2014, 14(1):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长沙市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情况,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人群282名调查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同时选择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受种者20人调查免疫成功率。结果 282人中Ⅰ型、Ⅱ型、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94.0%、48.885,96.1%、52.829,91.1%、33.501。20名基础免疫后1个月内儿童Ⅰ型、Ⅱ型、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 ,95% ,85% 。结论 提示长沙市儿童脊髓灰质炎免疫成功率较高,疫苗接种质量较好。人群脊灰免疫效果显著,对防制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 疾病监控
    刘小敏,张勇,莫浩联,刘莹,周杰
    2014, 14(1): 6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2011~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发生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占35.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1%、沙门氏菌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占2.6%、蜡样芽胞杆菌占2.6%;以第3季度最多占33.3%;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中毒则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76.8%。 结论 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第3季度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非常必要。
  • 疾病监控
    郑增旺,谭晓东,皮文龙,刘羽中,徐明星,张晶,彭峥
    2014, 14(1):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将手持GPS与Google Earth结合应用到血防查螺工作中,验证该方法 在江滩地区查螺工作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方法 以武汉市某中心城区江滩历史有螺地区为查螺现场,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按照国家查螺技术规范,在该地区春季查螺工作中使用该方法 结果 利用本研究可实现准确记录查螺站的查螺轨迹和有螺框点位置,在Google earth上直观展现螺情信息,记录查螺工作量,快速导入导出现场工作数据。结论 将手持GPS与Google Earth结合应用于江滩地区的查螺工作中,适用性较好、查螺结果 的可重现性高、科学性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灭螺成本效益。
  • 疾病监控
    毛玮,黎军,黄亚铭,林康明,郭传坤,杨益超
    2014, 14(1):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学生疟疾防治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疟疾健康教育宣传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确定调查学生,用统一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2.89%,男生知晓率为52.77%,女生知晓率为53.02%,小学生知晓率为53.37%,中学生知晓率为52.49%,男女生之间、小学生和中学生之间知晓情况均无差别;就疟疾知识5个核心内容掌握程度而言,中小学生对“得了疟疾该怎么办”比较了解,知晓率为84.40%, 对“疟疾传播途径”、“哪种疟疾危及生命”和“怎样预防疟疾” 知之甚少,知晓率分别为52.10%、52.89%和34.01%。 结论 广西中小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认知处于较低水平,针对性强的宣教材料和趣味性强宣教形式是提升学生知晓率的关键。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钟红剑,林巧,文玉欣,刘腊香,张国良,杨林,王正,唐瑛*
    2014, 14(1):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对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142例肺结核患者和166例健康对照人群IFN-γ基因+874位点进行分型,比较两组人群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并测定不同基因型人群外周血浆以及PBMC分泌IFN-γ水平的差异,明确基因型与IFN-γ分泌水平的关系。结果 IFN-γ基因+874位点具有T和A两种等位基因,其中结核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8.0%、12.0%,对照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0%、1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72,95%CI 1.09~2.70)。结核患者外周血浆IFN-γ分泌水平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经过结核菌裂解物刺激后,TT基因型细胞上清IFN-γ为(754.8±102.9)pg/mL,显著高于AA基因型(648.9±80.8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是肺结核易感基因;IFN-γ基因+874多态性影响宿主IFN-γ表达水平,在调节肺结核保护性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临床研究
    林丽英,朱中元,王超,曾涛,王海波
    2014, 14(1):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美蓝还原法快速测定结核分枝杆菌(MTB)药物敏感性,以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敏感和低成本的药敏方法 方法 用美蓝还原法测定50株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药物的药敏性,并将结果 与传统改良罗氏培养基的绝对浓度法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美蓝还原法进行INH、RFP、EMB、SM、LVFX药敏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88.2%、94.7%、90 %、91.2 %、85.7 %;特异性分别为93.8%、93.5%、100%、93.8%、95.3%;准确性分别为90.0 %、94 .0%、94 .0%、96 .0%、94.0 %。两种方法 测得MIC的相同率分别为88.0 %、94.0 %、90.0%、96.0%、92.0 %。结论 通过与绝对浓度法比较,美蓝还原法快速测定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廉且敏感性较高的优点,可以成为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方法 之一。
  • 临床研究
    任力群,邱丽影,资捷,周晓梅,张银汉,唐丽霞,龙礼华
    2014, 14(1):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PTEN启动子甲基化,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共计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标本作为病例组及35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测定PTEN启动子的甲基化,分析PTEN启动子的甲基化与EMS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TEN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提高,甲基化率分别为24.4%(11/45)和0(0/4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9,P <0.05)。结论 PTEN基因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临床研究
    应逸,杨志刚,陈晓燕,杜庆华,王汉平,谢健晋,陈小卫
    2014, 14(1):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套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组合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42例初诊MDS患者同时应用EGR1/D5S23,D5S721(5q31)、CSF1R/D5S23,D5S721(5q33)、D7S486/CSP7(7q31)、D7S522/CSP7(7q31),D20S108/CSP8(20q12/CSP8)以及X/Y共6组探针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在42例MDS患者中有23例发现有染色体异常(54.76%),其中21例为单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2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3条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5q- 9例(21.43%),+8 8例(19.05%),7q- 4例(9.52%),20q- 3例(7.14%),-7 2例(4.76%),未检出-5和-Y。同时进行的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率为45.45% (15/33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 P =0.424)。在18例正常核型的患者中,间期FISH组合分别检出1例+8和1例5q-。结论 成套FISH探针技术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MDS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可以成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
  • 临床研究
    蔡晓纯,许少敏,陈鑑强
    2014, 14(1):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不同HPV亚型的分布情况,感染的高峰年龄及阳性者宫颈细胞学改变。方法 以2009年11月~2013年7月于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体检行高危型HPV检测者为研究对象,对HPV阳性患者行TCT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该组人群共计3 167人,阳性人数217人,阳性率为6.9%。感染亚型排列分别为52、16、58、53、CP8304、18、31;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该年龄段的感染率为51.61%,40~ 49岁年龄段的感染率为31.34%,20~ 29岁年龄段的感染率为7.37%,50~59岁年龄段的感染率为9.68%;年龄层感染率比例分别为:50~ 59年龄段感染者占全部感染者的13.46%,40~ 49岁年龄段感染者占全部感染者的8.9%,30~ 39岁年龄段感染者占全部感染者的5.94%,20~ 29岁年龄段感染者占全部感染者的4.84%。阳性者中行TCT细胞学检查者150例,病理结果 为WNL(正常范围)108例(27%),ASCUS(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22例(14.57%),LSIL(低度鳞状上皮细胞病变)18例(12%),HSIL(高度鳞状上皮细胞病变)2例(1.33%),SCC (鳞状细胞癌)0例(0%)。结论 粤东汕头市澄海区HPV亚型感染分布以52、16型为主,是宫颈病变发生的必要生物学条件,对HPV阳性者应尽量行TCT细胞学检查,提高筛查敏感性,其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 临床研究
    吕纯芳,张涛,李丽玲,王长义,刘琨
    2014, 14(1):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代谢性相关指标以及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依托深圳南山区脑卒中社区综合防治项目,选取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和80例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和代谢性相关指标。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组(P<0.01),且H型高血压组中CC、CT、TT不同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显著,尤以TT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酸、肌酐与H型高血压关系紧密,H型高血压人群中MTHFR基因677C/T纯合突变TT基因型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重要遗传因素,而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糖、尿酸、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无关。
  • 临床研究
    朱华强,吴茜,陈妍汶*,向礼贤,张鲛鲨
    2014, 14(1):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和ENA抗体谱在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欧蒙印迹法检测5 59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ANA和ENA抗体谱,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59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ANA阳性1 256例,阳性率为22.47%。女性阳性率为(1 030/3 645)28.26%,男性阳性率为11.62%(226/1 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间ANA阳性率,21~50岁组(23.77%)和>50岁年龄组(23.87%),与≤20岁年龄组(11.9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A单一型荧光模式以核颗粒型(46.50%)、核均质型(17.83%)等为主,混合型荧光模式以核颗粒型/核均质型(5.25%)为主。5 59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ENA抗体谱检测阳性者1 288例,阳性率23.04%,大多数为二种或二种以上抗体同时阳性。阳性抗体中阳性率最高的是抗SS-A(45.89%)、抗Ro-52(40.30%)、抗nRNP/Sm (19.33%)等。结论 ANA和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具有互补性,可提高自身抗体检出率,对AID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临床研究
    黄春,陈自洪,檀大羡,朱小凤,周莉,王书佳
    2014, 14(1):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IVF-ET)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在本中心接受IVF-ET/ICSI治疗的112名PCOS不孕患者122个新鲜周期的临床资料,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计算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时间、HCG日的E2、LH、P值、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等。结果 妊娠组的Gn用量、HCG日的E2水平及获卵数显著少于非妊娠组(P<0.05),而两组间的Gn使用时间、HCG日的LH、P值、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优胚率等无明显差异(P>0.05);当HCG日的E2水平大于3 000 pg/mL时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OHSS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PCOS患者在辅助生殖临床治疗中,促性腺激素(Gn)使用量的增多,导致HCG日的E2水平增高,其获卵数相应增多,但妊娠率亦会降低,而HCG日的E2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临床研究
    刘四喜,李春富,冯晓勤,何岳林,裴夫瑜,麦惠容,李长钢,吴学东
    2014, 14(1):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早期真菌感染的疗效,并评价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3月~2011年2月南方医院儿科14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组及口服抗真菌药预防组的早期真菌感染率分别为5.50%和22.22%,两组早期死亡率分别为1.83%和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伊曲康唑注射液副作用少。112例患儿进行了G试验,73例患儿结果 阳性,其中3例为真菌感染病例;39例患儿结果 阴性,其中1例为真菌感染病例;G试验对诊断真菌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注射液能有效、安全地预防儿童allo-HSCT术后早期真菌感染。G试验在儿童allo-HSCT术后早期合并真菌感染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 临床研究
    丁芳林,刘丛,李卓成,谭永港
    2014, 14(1):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性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 与ABO血型及胃肠激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2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组(PU组)和23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和ABO血型,比较ABO血型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和H.pylori感染的差异。结果 PU组O型血者占48.85% ,明显高于O型血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32.20%,P <0.05);无论是消化性溃疡患者还是健康者,O型血人群的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非O血型(P <0.05-0.01);O型对照组胃泌素水平比非O型各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各组生长抑素水平无差异(P >0.05);而PU组O型胃泌素水平升高,与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PU组O型生长抑素水平则下降,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ABO血型中O型血者易患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的易感性及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是关键因素.
  • 临床研究
    刘平
    2014, 14(1):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测CDK4、ki67和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来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三者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4和ki67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 (47/60)、85.00%(51/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00%(8/32)和12.50%(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失率为73.33%,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CDK4和ki67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不同组织学亚型及不同肌层浸润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PTEN蛋白表达在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亚型、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且PTEN表达在G1级肿瘤高于G2、G3级(P<0.05),不同肿瘤组织学亚型无关,PTEN蛋白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4和ki6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CDK4与PTEN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K4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吴映娥,郑高哲,彭文光,吴清花
    2014, 14(1): 10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TLA-4(CD152)表达,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 采集21例初诊结核病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共刺激分子CD28、CD152的表达,以及分析其亚群CD4+CD152+细胞、CD4+CD28+细胞、CD8+CD28+细胞、CD8+CD152+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者比较,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28+细胞、CD152+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 <0.01)。对共刺激分子CD28、CD152进行亚群分析,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152+细胞、CD4+CD28+细胞、CD8+CD152+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 <0.05), CD8+CD28+细胞水平无统计学意义(F=2.647,P =0.113)。结论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D152( CT LA- 4) 表达增加,且CT LA- 4在CD4+和CD8+ T 细胞上表达均增加, 提示可能存在T 细胞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失衡。
  • 短篇论著
    杨梅,蒋立新,李玥,周洁,程慧,潘瑞胤
    2014, 14(1): 10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水果和蔬菜污染状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采集2011~2012年市售的688份蔬菜和水果,用ICP-MS检测金属铅、镉、总砷和总汞,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共21项农药残留。结果 蔬菜、水果中金属铅、镉、总砷和总汞的超标率分别为1.16%、0.44%、0.00%和5.33%。农药残留的合格率为91.08%。禁用有机氯农药三氯杀螨醇的仍有检出。结论 福田区水果和蔬菜存在污染状况, 应采取防控措施并加强市场监管。
  • 短篇论著
    罗遵喜,陈春宝,李进琪
    2014, 14(1):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海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对海南地区382例受检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19种高危型HPV和7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 在382例受检者中共检出57例阳性HPV,总阳性率为14.92%,其中,单一感染43例,阳性率为11.26%;多重感染(双重和三重)共14例,阳性率为3.66%;主要感染型别为:高危型HPV52 18例,HPV16 10例;低危型HPV6 5例,在26个HPV亚型中,共检出20种不同的HPV亚型。结论 海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14.92%,明确了HPV52、HPV16为该地区HPV主要流行亚型。
  • 短篇论著
    王笑嫔,付晓雪
    2014, 14(1):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住院期间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166例AML患者接受化疗554例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60岁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75.6% vs. 32.9%,P<0.05)。ANC最低值<0.5×109/L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NC最低值>0.5×109/L者(89.0% vs. 53.0%,P<0.05)。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者(95.7% vs. 79.2%,P<0.05)。结论 年龄、中性粒细胞缺乏及持续时间是导致AM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降低AM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率十分必要。
  • 短篇论著
    黄玉梅,郭传坤,林康明,韦李明
    2014, 14(1):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百色市西林县1995~2012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林县近18年疫情报告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5~2012年,西林县共检查本地发热病人173 39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005%;检查流动人口发热病人9 408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021%。结论 西林县18年来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2004年起未检出本地传播疟疾病例。当前要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尤其是境外务工返乡民工疟疾监测与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输入性传染源,继续巩固防治成果。
  • 短篇论著
    赵津
    2014, 14(1): 11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麻栗坡县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组人群麻疹( Measles virus,MV)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边境地区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麻栗坡县边境地区境内、境外1~50 岁人群共800人,采血进行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 结果 麻疹IgG抗体综合阳性率为88.25%,其中境内人群为91.75%,越南籍人群为84.75%,境内高于境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 <0.05);境内有免疫史者麻疹抗体阳性率93.14%,GMT为1587.11mIU/ml,免疫史不详者麻疹抗体阳性率80.00%,GMT为894.22mIU/ml,有免疫史者高于免疫史不详者,两者麻疹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 <0.05;F=7.29,P <0.05)。 结论 麻栗坡县境内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境外,切实提高含麻组分疫苗二剂次接种率是巩固边境地区麻疹防控工作,实现如期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 短篇论著
    洪充,谢强
    2014, 14(1): 11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mL,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神志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治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志清醒时间、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 <0.05)。治疗组治愈率为88.1%(37/42)高于对照组的69.0%(29/42)(P <0.0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 、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短篇论著
    孟娟娟,齐宝宁
    2014, 14(1): 1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咸阳学生油炸及烘烤食品的摄入情况,为制定减少中学生摄入油炸及烘烤食品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5月,在咸阳市某中学随机抽取三个年级5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564名学生,调查前3个月内油炸及烘烤食品的摄入率为88.1%,全部被调查学生油炸及烘烤食品每人每日摄入量均值为25.2g。油炸及烘烤食品摄入率和摄入量,男生与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油炸及烘烤食品摄入率和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被调查学生油炸及烘烤食品摄入率与摄入量较高的依次为烤饼、饼干、方便面、油饼、油条。结论 被调查的中学生油炸及烘烤食品摄入率与摄入量均较高。
  • 研究进展
  • 研究进展
    罗林峰,王德全
    2014, 14(1):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蝇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通过叮咬或污染食物而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到目前为止,国内对蚊蝇等病媒生物监测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卡方检验、月频数(密度)图以及立体构成图等,为制定科学的病媒生物防控策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然而对于蚊蝇等病媒生物监测的分析方法 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现就圆形分布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标在蚊蝇等病媒生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病媒生物的防控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
  • 研究进展
    魏文青
    2014, 14(1):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是体内铁贮存的主要形式,在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当体内铁含量增加时,Fer可以将铁摄入并贮存,避免了细胞内高浓度游离铁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当体内需要铁时,Fer可随时释放铁,供机体需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可以合成和分泌Fer,Fer水平升高可见于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现就Fe r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做一概述。
  • 研究进展
    李军,辛勤,杨雁
    2014, 14(1): 128-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茶多酚是绿茶中儿茶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绿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抗癌、降血压、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等药理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绿茶多酚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为绿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