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薛峰,黄敏君,洪彩玲,杨英超,甘绍伯,谷俊朝,
    2014, 14(3): 259-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大肠杆菌工程菌中重组表达刚地弓形虫RH株棒状体蛋白5(ROP5) 的融合蛋白GST-6×His-ROP5,并初步评价重组蛋白的抗原性。 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弓形虫速殖子,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ROP5 基因全长,与pET-41 Ek/LIC载体通过基因重组直接连接,在大肠杆菌RosettaTM (DE3) pLysS工程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rROP5的抗原性。 结果 构建了弓形虫ROP5全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诱导表达了GST-6×His-ROP5融合蛋白,分子量为96 kDa,与预测结果相符,重组蛋白与人源抗血清有显著免疫印迹反应。 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弓形虫ROP5全长重组蛋白,为进一步改进弓形虫诊断抗原,研究蛋白结构以及分泌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 实验研究
    丁艳,肖嵘,张燕,蒙秉新,苏建英,韩科
    2014, 14(3): 264-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SLE患者T淋巴细胞CD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D70在SLE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用定量RT-PCR方法测定15例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l5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CD4+ CD8+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CD4+CD70+T/CD8+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 活动期、非活动期SLE 患者CD4+T 淋巴细胞CD70 mRNA 转录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活动期SLE 患者CD4+T 淋巴细胞的CD70mRNA转录水平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 <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8+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SLE患者CD4+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 <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8+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CD70的过度表达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并且CD70过度表达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一个指标。
  • 实验研究
    邓兆享,彭杰雄,孙兴宝,林连成
    2014, 14(3): 267-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人巨细胞病毒UL32、UL44截短基因,构建pET-32a-UL32-UL44表达载体,转化宿菌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标记HRP,用于检测IgM抗体。方法 根据Genebank中HCMV的pp150、pp52蛋白序列,利用Protean计算机软件分析其亲疏水性和抗原性,选取适合的区段,根据其对应的UL32、UL44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 PCR扩增目的基因序列,经测序证明无误之后,克隆pET-32a-UL32-UL44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纯化目的蛋白,标记HRP,用ELISA捕获法对目的蛋白-HRP标记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pET-32a-UL32-UL44重组质粒,导入在BL21(DE3)菌株中,经诱导后目的蛋白表达于上清中,经纯化、标记HRP,标记物用于ELISA捕获法能够准确、特异地检测HCMV血清标本,80份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其灵敏度可达92.5%,特异性达97.5%。结论 HCMV基因工程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为研制以基因工程重组抗原代替传统全病毒抗原的HCMV检测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 实验研究
    李娜,邱晨
    2014, 14(3): 271-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p21Ras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用酶消化法培养气道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平滑肌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分别取第3代对照组及哮喘组细胞,各自分为以下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分为:a.对照空白组:不加任何干预剂;b.对照干预组;哮喘组分为:c.哮喘空白组;d. 哮喘干预组。加入10mMFPTIII干预,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经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按α=0.05水准,4组总体方差齐,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法检验,结果 通过p21Ras干预后,哮喘空白组G0/G1期气道平滑肌细胞细胞(AMSC)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空白组及哮喘干预组(P<0.05);S期和S+G2/M期ASMC比例显著高于上述两组(P<0.05);对照空白组与对照干预组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 p21Ras影响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周期时相中G0/G1的比例,使其增殖受到抑制,提示p21Ras与哮喘气道平滑肌的增殖密切相关。
  • 实验研究
    黄勇,周建孟,杨华可,袁达康,李艳芬,黎景全,陈永迪
    2014, 14(3): 275-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引起东莞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的肠道病毒型别。方法 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标本中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进行特异性核酸检测。对非EV71非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采用VP4基因测序进行型别鉴定。结果 2011年共检测608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37份为阳性,其中198份为EV71阳性(占36.87%),128份为CVA16阳性(占23.84%),211份为非EV71、非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阳性(占39.29%)。对其它肠道病毒进行VP4基因测序分型,共获得50个可用序列,通过BLAST在线比对确定型别,1例CVA1,43例CVA6,4例CVA10,1例CVA12,1例CVB1。结论 2011年引起手足口病的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构成比已超过EV71和CVA16,成为东莞引起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CVA6构成比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实验研究
    赵霞,贾喜花,张丙信
    2014, 14(3): 278-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和MMP-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结肠癌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EG-1和MMP-9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AEG-1和MMP-9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3%(43/63)、60.3%(38/6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8/30)、16.7%(5/30)。AEG-1和MMP-9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χ2=14.192 ,P <0.05;χ2=15.577 ,P<0.05)。结肠癌中AEG-1和MMP-9表达具有一致性。AEG-1和MMP-9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 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且AEG-1蛋白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EG-1和MMP-9均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能对结肠癌的预后判断更具价值。
  • 实验研究
    周日东,刘国平,林胜军,黄诚,欧阳珮珮
    2014, 14(3): 281-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对四种鼠药的实验室应急检测方法,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毒物中毒事件。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毒鼠强、氟乙酰氨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敌鼠钠、溴敌隆,以鼠药标准和鼠药样品为对象,优化GC/MS和HPLC色谱、质谱条件,从而建立各鼠药的色谱图库和质谱图库。结果 GC/MS定性检测毒鼠强的特征离子和丰度比分别为212/240 和2:1,氟乙酰胺的分别为44/77 和1.5:1;敌鼠钠、溴敌隆以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285nm和260nm)检测,固体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0.80 mg/kg,液体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0.16 mg/L。结论 研究方法对中毒事件中四种鼠药检测快速、结果可靠, 适用于鼠药中毒实验室应急检测。
  • 疾病监控
  • 疾病监控
    赵亚玲,梁长威,杨晓钊,邓其军,何晓,朱荣健,刘玉坚,黄婉媛
    2014, 14(3): 283-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定点医院模式与疾控模式结核病人的疾病经济负担差异。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根据行政区域及医防合作模式的不同,选择4个地区为研究现场,分市区和县级2组进行比较,在4个地区各随机抽取约6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结果 4个调查点,患者治疗平均总费用在3 911~7 505元不等,占患者家庭年收入的38%~51%,其中市级定点医院模式治疗总费用比疾控模式高85.2%(t=2.10, P=0.04),县城两种模式患者治疗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市区定点医院模式总住院率(34.4%)比市区疾控模式(8.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2,P<0.01)),县城定点医院模式总住院率(38.7%),与县城疾控模式(2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2)。结论 两种模式下病人的疾病负担均较重,建议将结核病纳入当地医疗保障制度报销范围,并逐步提高结核病住院和门诊治疗花费的报销比例,同时做好对定点医院的补偿工作,严格控制患者住院比例及收费标准。

  • 疾病监控
    吴利辉,邹循辉,张森淼
    2014, 14(3): 286-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80例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DLQI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改变情况以及患者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1)观察组干预前后DLQI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DLQI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干预后SAS及SDS得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银屑病知识认知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及应用。
  • 疾病监控
    杨和仙,李加全
    2014, 14(3): 28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保山市2005~2012年疟疾疫情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分析找到影响保山市疟疾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为保山市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保山市2005~2012年疟疾疫情及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利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保山市2005~2012年疟疾总发病数13 270例,其中2005年发病最多,为3 883例,占总发病数的29.26%。5月份发病最多,为2 575例,占总发病数19.40%;腾冲县发病数最多,为8 134例,占总发病数的61.30%。内源性疟疾病例408例,占总发病数的3.07%。分年度、月份、县区发病数与4个气象因子做相关分析,除分县区内源性发病与降雨量有相关性外,其余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山市内源性疟疾发病在县区分布上,与平均降水量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疾病监控
    王芬,舒天翅,潘洁
    2014, 14(3): 293-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黄冈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冈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2009~2013年黄冈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64例,重症发生率为0.2%,重症病例病死率为9.38%。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进展为手足口病重症患儿(χ2=4.42,P=0.035),98.4%(63/64)的重症病例发生在﹤3岁组婴幼儿中;不同年龄组间重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1,P=0.000),且随着年龄上升,重症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趋势χ2=57.48,P=0.000)。散居儿童重症发生率高于幼托和学生(χ2=6.73,P=0.01)。全市有7个县有重症病例报告,浠水县报告最多(68.75%);79.7%的重症病例集中在6月和7月。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59.4%),6例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5例。 结论 黄冈市手足口病疫情逐年升高,应对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及高发季节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
  • 疾病监控
    罗泽燕,徐励琴,刘思超,杨剑英,苗思慧
    2014, 14(3): 296-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产肠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制定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防止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饭店等销售的食品中随机采集6类不同品种食品共361份,按照GB/T 4789.10-2008的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并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菌株进行产肠毒素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 361份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检出率6.09%,其中豆制品检出率最高(30.0%),其次为凉拌食品(10.4%),膨化食品及婴幼儿食品未检出。采自农贸市场的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11.1%)。由于资源有限,只对其中13株阳性菌株检测肠毒素,6株检出肠毒素,产毒力为46.15%; 6株含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产生耐药性,表现出多种耐药谱。结论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污染,尤其在豆制品、凉拌食品中比较严重;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能力较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应建立在体外药敏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
  • 疾病监控
    尹怡璇,张轶群,郭云峰,杨认,陈文华
    2014, 14(3): 299-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开展学生故意伤害行为调查,了解玉溪市大学、高中、初中在校就读学生故意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行为差异,为在学校开展预防伤害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采用Epidata 3.0 录入全部数据,导入Excel ,用SPSS 11.5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玉溪市大学、高中、初中在校就读学生形成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因为学习压力而不愉快、感到狐独、被恶意取笑、经常被开色情玩笑等;在过去1年中,有68.6%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而不愉快,有57.9%的学生曾感到狐独;过去30天,曾被恶意取笑的占45.9%,经常被开色情玩笑等经常被开色情玩笑占30.5%,有13.2%的学生曾经故意伤害过自己;有10.5%的学生考虑过自杀,6.8 %作过自杀的计划,2.5 %采取措施试图自杀;35.8 %的学生想过离家出走。结论 玉溪市大学、高中、初中学生故意伤害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伤害干预,把伤害防制纳入到学生健康管理工作,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联屏障,预防和降低学生故意伤害的发生。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莫世安,康宁,王家艳,高菁,李靖
    2014, 14(3): 302-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Ⅲ和Ⅳ期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39例糖尿病肾病Ⅲ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糖肾方组24例,安慰剂组11例,在西医基础治疗之上,糖肾方组接受糖肾方治疗,而安慰剂组接受糖肾方模拟颗粒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就结束后评价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糖肾方组总胆固醇x±s=5.17±1.48、低密度脂蛋白(x±s)为(3.42±1.12),与基线(5.52±1.15,3.42±1.12)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与基线取差值(Δx±s =-0.35±0.77,-0.43±0.70),与安慰剂组(0.38±0.85,0.34±1.21)进行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 糖肾方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Ⅲ和Ⅳ期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的血脂谱。
  • 临床研究
    俞宙,赖添顺,郭振辉
    2014, 14(3): 305-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9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各组早期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APACHE Ⅱ评分及PCT、CRP,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患者ICU内总死亡率为47.6%,其中不同预后组住ICU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 Ⅱ评分、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血乳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3.5d、APACHE Ⅱ评分≥21.5分、NLR≥10.8均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APACHE 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NLR异常升高的脓毒症患者。
  • 临床研究
    陈立强,王洋洋,司艳辉,梁洁玲,李海珠,伍腊妍
    2014, 14(3): 308-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S)血清IL-6与ADMA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门诊45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与ADMA的浓度水平。结果 AS患者组血清中IL-6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分别为(31.43±8.2)和(9.59±2.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而AS患者组血清中ADMA的浓度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分别为(3.16±0.53)和( 1.29±0.21)/ 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S组血清IL-6的敏感性为80.0%, ADMA的敏感性为86.7%,2项指标联合检测AS敏感性达95.6%。结论 IL-6与ADMA可能参与AS的发生与发展,且可能对AS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临床研究
    王平,张丽涓,陈燕春,杨芳,王国祥
    2014, 14(3): 31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氧合指数(氧分压/吸入氧浓度)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1月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4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后第1d、第3d、第7 d时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呼吸末正压(PEEP)及两组患者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无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第1d、第3d、第7d分别有1、2、2例出血(累计),治疗组分别有0、2、3例(累计)。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第1d和第3d的氧合指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7±86.82与228.05±83.6,232.57±114.39与245.8±73.25, P均>0.05)。第7d时,治疗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89.43±148.41与247.42±86.55,P<0.05),呼吸末正压明显低于对照组(5.52±0.26与6.21±0.57,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h)略短于对照组(152.45±114.45比195.17±118.57,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患者氧合,降低呼吸末正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出血副作用未增加,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 临床研究
    梁德贤,陈梨,李庆军,陈康荣
    2014, 14(3): 314-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掘出A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因冠心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或半抵抗组与阿司匹林敏感组在合并病史,性别,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BG)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215例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或半抵抗发生率为27.4%(59/215);阿司匹林抵抗组或半抵抗组合并糖尿病的比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抵抗率明显高于男性(49.2%,31/63 vs 18.4%,28/152;P<0.05);阿司匹林抵抗组或半抵抗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合并糖尿病、血小板升高为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 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在临床中确实存在,可能与合并糖尿病、血小板升高、性别有关。其发生抵抗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临床研究
    戴永梅,张悦,苗苗,吴忠兰,杨雪
    2014, 14(3): 317-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营养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及产科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20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1:1随机分为连续性医学营养治疗组(研究组)和传统营养健康教育组(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及自我血糖监测方法,整个孕期连续性营养监测指导不少于6次,对照组给予传统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整个孕期只进行1次指导,2周监测一次餐后2h血糖直至妊娠结束。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产科并发症。结果 两组孕妇在教育前餐后2h血糖无统计学意义(t=0.87,P=0.39)。而两组干预后餐后2h血糖均有下降,两组干预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8,P<0.01; t=9.04,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P<0.01)。两组的产科并发症比较中发现,在早产儿发生率、产时失血量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羊水过多、妊高征、巨大儿、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胎膜早破等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性医学营养治疗模式更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和降低产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临床研究
    宋春丽
    2014, 14(3): 320-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宫颈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aid,FHIT)基因上三个微卫星位点D3S1300、D3S1234和D3S1481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分析,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技术检测FHIT基因中3个微卫星位点D3S1300、D3S1234和D3S1481的MSI。结果 MSI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与宫颈癌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宫颈癌中I期与II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II~IV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I的发生率与临床分期有相关,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MSI在宫颈癌中的检出率远远高于CIN,表明MSI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宫颈癌恶性进展中的早期事件。
  • 临床研究
    张艳,焦娟
    2014, 14(3): 323-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负载胶质瘤细胞肿瘤疫苗治疗脑胶质瘤母细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传统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树突状细胞负载胶质瘤细胞肿瘤疫苗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放化疗后,实验组完全缓解者17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病变4例,有效28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完全缓解者13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病变11例,有效21例,有效率为65.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7,P=0.038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8.9%,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2.7%,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231,P=0.014);实验组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4.38%,对照组3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结论 采用树突状细胞负载胶质瘤细胞肿瘤疫苗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疗效较好,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 临床研究
    陈平平,李灼日
    2014, 14(3): 326-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p28GANK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乙肝相关的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28GANK肝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分析其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HBV复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p28GANK在肝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P< 0.01)。p28GANK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侵袭转移及HBV-DNA复制水平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血清AFP水平无关(P >0.05)。结论 p28GANK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表达增强,可能参与HBV-DNA复制,是治疗HBV相关肝癌的重要生物靶点。
  • 临床研究
    向勇,朱建萍,张林
    2014, 14(3): 328-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 方法 对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MAU组42例和非白蛋白尿(NAU)组104例,并以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比较各组血压、IMT、MAU、TG、LDL-c,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MAU与其他指标的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MAU组血压、IMT、TG、LDL-c和MAU高于NAU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AU组TG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IMT、SPB和TG与MAU具有相关性(r=0.486,03115,0.339,P<0.05);对Pearson有意义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仅IMT为MAU的独立影响因子。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和IMT密切相关,可作为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影响因子。
  • 临床研究
    王敏,刘珺凌
    2014, 14(3): 331-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恙虫病临床特征并分析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均有发热,大部分发现有焦痂或淋巴结肿大;32例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低,12例血红蛋白少于90g/L ,12例血小板少于100×109/L 。15例并发肺部炎症,贫血12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中毒性肝炎12例,肾损害8例,多器官功能损害3例。治愈率为100%,无死亡及无复发病例。结论 恙虫病可累及肝、肺、心脏、血液、神经等器官、系统,结合流行病学史及焦痂或特异性溃疡是确诊恙虫病的最重要依据。
  • 临床研究
    张绍权,李成功,叶学和,翟文庆,黄晓玲,苏维祥,容武
    2014, 14(3): 33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PCI组(n=20)和丹参多酚酸盐(SPS)组(n=20)。PCI组给予药物治疗和PCI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在PCI组治疗的基础上,择期PCI术前48h给和术后连续3d予丹参多酚酸盐40mg静脉滴注。治疗前、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两组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患者血液的低切血粘度、高切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中以治疗后7d下降最明显(P<0.05或P<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其中以治疗后7d上升最明显(P<0.05或P<0.01)。而相同治疗时间内与PCI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3d和7d均能更好的降低患者血液的低切血粘度、高切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或P<0.01)。 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在冠心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治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临床研究
    刘文君,陈海燕,李鸿槟,黄丽芳,蔡泽璇
    2014, 14(3): 336-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接种卡介苗后播散性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和金平区人民医院2007~2012年收治的接种卡介苗后播散性感染病例归档病历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12年共收治28例卡介苗播散性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标准。其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者25例,占89.2%;淋巴结肿大者26例,占92.9%;肝脾肿大22例,占78.5%,经以方案HRE 1年抗结核治疗,痊愈24例,病灶稳定4例。结论 接种卡介苗后应加强监测,对接种卡介苗数周或数月后接种局部脓肿、破溃,结痂延迟伴有发热、咳嗽、肝脾肿大等症状的患儿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对因免疫功能低下致PPD试验呈阴性者可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协助诊断。选用HRE方案进行1年抗结核并辅以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效果好。
  • 临床研究
    蔡艳霞,郑彪,王洁娣,樊翌明
    2014, 14(3): 339-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3例)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CO2激光组(32例)采用CO2激光治疗,ALA-PDT组(32例)采用ALA-PDT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治疗后三个月的复发率为87.75%和12.12%、CO2激光组分别为56.25%和43.75%,ALA-PDT组分别为68.75%和31.25% 。治疗组和CO2激光组比较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 <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高。较小疣体可单独使用ALA-PDT治疗。
  • 临床研究
    杨向阳,阮云军,何建新
    2014, 14(3): 341-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ng intervention,PCI)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2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床旁预先植入IABP,早期在IABP支持下2h内行急诊PCI手术,分析转规与安全性。结果 122例置入IABP的术后患者SBP、DBP、MAP、SaO2、HR、PCWP、LVEF、CI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成功实施急诊PCI术。IABP平均使用时间(48±16)h,10例患者发生了与IABP相关并发症,但无1例严重并发症。穿刺部位小血肿4例,占3.28%;穿刺部位渗血3例,占2.46%;出现术侧患肢远端缺血2例,占1.64%,经回撤IABP鞘管后症状消失;反搏不良1例,占0.82%。置入IAB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4.9)天,死亡8例,病死率6.56%,住院存活率为93.40%(114)。结论 及早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支持下PCI,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 临床研究
    陈彦明,周雪敏,杨自华
    2014, 14(3): 345-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的变化, 分析其与Th22、Th17的关系,并探讨在AD患儿免疫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8例AD患儿,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调节性B细胞与Th22、Th17的变化,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0、IL-22及IL-17水平, 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D患儿PBMC中CD19+IL-10+调节性B细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1.15±0.31)% vs (2.36.±0.82)%, P<0.05],Th22、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也低于健康对照组,IL-22与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儿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与以及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的的下调,以及Th22、Th17细胞上调,可能共同参与了AD的免疫学机制,它们免疫紊乱的调节可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池水晶,冯时,王艳红,汪玉娇,李小曼,李静,崔宇晖,汪佳捷,李珺,宝珠鸣,宝福凯,柳爱华
    2014, 14(3): 348-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二甲基亚砜是常用化学溶剂,探讨二甲基亚砜体外抗菌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浊度试验判断二甲基亚砜的抗菌作用;通过微孔板倍比稀释法分析二甲基亚砜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二甲基亚砜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当其浓度为0.18mol/L时,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0.35 mol/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明显;当其浓度为0.70 mol/L时,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显著。结论 二甲基亚砜对人类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在临床上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抗菌药物实验中,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要注意其本身的抗菌作用。
  • 短篇论著
    郑九红
    2014, 14(3): 350-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大囊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大囊型囊尾蚴病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口服吡喹酮或丙硫咪唑,静点活血化瘀、脑细胞活化剂及降颅压药物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制剂,治疗5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囊体大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30.0%,治疗组治愈率6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临床治疗大囊型脑囊尾蚴病加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具有杀虫、促进吸收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 短篇论著
    马姗姗,林勇,池益强,谢群
    2014, 14(3): 352-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4~2012年厦门市风疹季节性发病特征,以便针对性开展防控措施。方法 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风疹的季节分布、高峰日和高峰期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2年厦门市风疹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59,圆形分布平均角所对应的日期即发病的高峰日为4月21日,高峰期为2月20日~6月21日。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P<0.001)。 结论 厦门市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春夏季。在此高峰来临前应做好各项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便降低风疹发病,以及避免风疹发病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发生危险的增加和学校疫情的不断发生。
  • 短篇论著
    苏屿,黄涛,王加充,陈宝智,符生苗
    2014, 14(3): 35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轻型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在13~15分间的头部外伤病人,进行头部CT扫描和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血清S-100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病人血清S-100蛋白呈阳性,占42%,其中4例病人CT呈阳性占5%;46例病人血清S-100蛋白呈阴性占58%,CT检查均呈阴性。以CT阳性作为脑损伤的判断标准相比较,S-100蛋白的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S-100蛋白检测能更好的预测头部外伤病人的颅内出血情况。
  • 短篇论著
    杨业勋,郭春华,罗枝笋
    2014, 14(3): 357-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三峡工程施工区人群乙型肝炎(乙肝)抗体水平,评价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为大型水利工程施工制定乙肝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填写调查表,血清学调查主要是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乙肝抗体水平。结果 共检测2 001份血清标本,总阳性率为61.5%,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注射后抗体阳性率为91.4%,未注射乙肝疫苗的抗体阳性率为41.0%。结论 三峡工程施工区乙肝抗体总体水平较高,该施工区属于乙肝高流行区,全程(或部分)免疫注射后人群的乙肝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注射人群,提示应进一步加强施工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 短篇论著
    周兴洋,马涛,刘金,王祚钧,庞春苡
    2014, 14(3): 360-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琼海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3年报告的手足口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琼海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总发病数为16065例,各年分别为3 123例、4 387例、3 714例和4 841例,发病率分别为624.32/10万、907.86/10万、766.47/10万和984.47/10万,重症病例数共76例,各年分别为5例、65例、3例、3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加积镇、长坡镇、潭门镇、万泉镇、阳江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0~3岁为主。结论 琼海市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高;开展以健康教育与培训为主综合性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 短篇论著
    李善干,曾林海,赵伟,潘正柳,史岸军,邢干
    2014, 14(3): 362-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文昌市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的现状。方法 采用幼虫勺捕法调查孳生地;以人诱和牛帐诱捕观察其吸血趋性;用牛帐诱捕观察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结果 在渗出水、畜迹水体和废弃养殖池中捕获嗜人按蚊幼虫。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吸人牛血比例分别为5.66%和94.34%;该地区嗜人按蚊全年均有活动,主要集中在3~8月份,11月有个小峰,夜间活动高峰在19:00~20:00。结论 该地区嗜人按蚊主要孳生在水质较清有植物的渗出水、畜迹水体中。其偏吸牛血;无明显的季节高峰,吸血活动主要在傍晚。
  • 短篇论著
    杨秋峰,王慧晶,张俊杰,李军伟
    2014, 14(3): 365-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平顶山市流感监测中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平顶山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105 262例,ILI患者 12 252例,ILI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11.64%。病例以0~岁年龄组为主,占66.67%。全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355例,经实验室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5例,总阳性率为12.68%。其中季节性H3为21例,占46.67%,B型23例,占51.11%;新甲H1N1病例1例,占2.22%。结论 2012年流感流行高峰在1~3月,ILI构成以0~岁年龄组为主,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和B型为优势流行株。
  • 短篇论著
    陈若恒,张秋丽,付丽
    2014, 14(3): 367-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7~2012年霍乱监测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广州市霍乱监测方案》以及《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对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粪便、水产品、食品及外环境水体进行采样监测、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7~2012年荔湾区共监测霍乱标本20 687份,阳性19份,总阳性率0.09%。其中检索腹泻病人16 319份,阳性 7 份,阳性率0.04%;重点人群446份,无阳性;水产品等食品2 104份,阳性8份,其中以蛙类为主,阳性率0.38%;外环境监测点共监测1 818份,阳性 4份,阳性率0.22%。在19份阳性标本中,血清学分型O1群稻叶型11株、小川型6株,O139群2株。霍乱主要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荔湾区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蛙类等水产品监测,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 短篇论著
    周姝,刘金花*
    2014, 14(3): 369-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积雪苷霜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与分别单独使用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慢性手部湿疹患者125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卤米松组41例、积雪苷霜41例。联合治疗组交替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和积雪苷霜软膏,每天各2次,每次用药间隔时间2h以上;卤米松组单独外用0.05%卤米松乳膏; 积雪苷霜组单独外用积雪苷霜软膏。后两组均为2次/d。连续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周后,联合治疗组、卤米松组和积雪苷霜的治愈率分别为42.5%、30.0%、12.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5.0%,35.0%。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卤米松组优于积雪苷霜组,且联合用药起效时间较单独用药组短。结论 联合用药有效率优于单独用药,且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 短篇论著
    王吾勇
    2014, 14(3): 371-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病患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对实验组病患实施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病患仅给予甲钴胺进行治疗,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51名病患中,病情改善的有47例,无效的有4例,有效率为92.2%;对照组51名病患中,病情改善的有28例,无效的有23例,有效率为54.9%。结论 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黎雯,牛牧,叶峻宏
    2014, 14(3): 374-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行电灼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方法 A组在新型肛管麻醉方法行电灼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B组在传统麻醉方法下行电灼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两组均7天重复1次,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 经两独立样本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 A组疗效优于B组疗效(Z=2.016;P<0.05),6个月随访中,A组治疗后无复发,B组1例患者在治疗1月后复发。结论 采用新型肛管麻醉方法联合光动力治疗肛管尖锐湿疣较传统麻醉方式疗效确切。
  • 经验交流
    张绪军
    2014, 14(3): 376-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白河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白河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白河县2008~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5.85/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儿童为主,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占84.41%。结论 白河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点,5岁以下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为幼托机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 经验交流
    凌峰,李少凡
    2014, 14(3): 378-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规范南宁市各医疗单位血片制作的质量,完善评价体系,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巩固防治成果,最终消除疟疾。方法 2012年在疟疾流行季节的5~l0月,按照抽片计划和质量评价标准,对全市6城区的部分医疗单位抽查疟疾血片进行复核。结果 2012年抽查全市6城区医疗单位46家,复核血片2 285张,血片制作合格率87.1% ,血片染色合格率84% ,血片清洁度合格率81.9%,未发现漏诊、误诊情况 ;城乡医疗单位对比,血片的清洁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抽查复核血片,及时发现血片制作、染色过程存在的问题,不为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不断完善、规范血检质量,及时发现疫情,及有效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 经验交流
    吴晓英,何国桓
    2014, 14(3): 380-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徐庆杨,刘晓川,蔡岩
    2014, 14(3): 382-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