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李先平,高洪元,李文革,边富宁,卢金星*
    2014, 14(4): 383-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亚最小抑菌浓度(MIC)剂量的某些抗生素能够诱导和促进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及其毒素的表达,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艰难梭菌的毒力调控基因(tcdC、tcdE、tcdR)着手来试图解释亚MIC剂量的抗生素对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和毒素的影响。方法 中国株艰难梭菌BJ08分别生长在含有1/2 MIC剂量的克雷霉素或头孢噻肟或无抗生素的脑心浸液肉汤(BHI)液体培养基中。每4h,取一定量的艰难梭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毒力调控基因(tcdC、tcdE、tcdR)mRNA的表达。结果 BJ08在1/2 MIC剂量的克雷霉素存在的情况下,对毒力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不大|但是在1/2 MIC剂量的头孢噻肟存在的情况下,tcdCmRNA的表达在培养早期和中期低于对照组,tcdE和tcdR的表达比起对照组都增高且提前,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高峰期也不同。结论 在某些亚 MIC剂量的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和毒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通过调节调控基因而实现的。
  • 实验研究
    杨细飞,黄培武,汤瑞华,任晓虎,洪文旭,刘建军,何雅青,程锦泉*
    2014, 14(4): 387-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致轻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致病机制,筛选相关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方法 应用差异荧光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 in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分析比较8例轻症手足口病儿童和8名健康儿童血清蛋白表达谱,以DeCyder V6.5软件分析得到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点,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 建立了轻症手足口病与正常对照的2D-DIGE图谱,经MALDI-TOF-MS/MS鉴定得到14个差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在轻症手足口病组中表达下调的是:Alpha-2-antiplasmin、Antithrombin- III、Vitamin D-binding protein、Fibrinogen gamma chain、Apolipoprotein A-IV、Clusterin、Ig lambda chain C regions、Apolipoprotein A-I、Transthyretin、Apolipoprotein C-III、Apolipoprotein A-II|表达上调的是: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Haptoglobin、Serum amyloid A protein。结论 鉴定得到EV-71感染后轻症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多种蛋白,这些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和神经系统相关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与病毒的感染和宿主的防御过程有关,为进一步研究EV-71致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思路。
  • 实验研究
    王妮丹,罗振武,郝彦玲,孙红岩,何彦平,邵一鸣*
    2014, 14(4): 392-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得HIV-1 CRF07_BC株 gp41 重组抗原表达效率最佳的体系。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gp41重组蛋白基因分别构建到pThioHis A ,pThioHis A-1(不含标签),PBV220,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和Rosetta两种宿主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经WB鉴定。结果 4种原核表达质粒构建完成,蛋白成功表达。PGEX-6p-1表达量明显高于pThioHis A载体|而无标签载体组中, PBV220表达量优于pThioHis A-1。BL21和Rosetta宿主菌对表达体系无影响。结论 HIV-1 CRF07_BC株 gp41重组抗原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构建在PGEX-6p-1和PBV220载体上gp41重组蛋白表达效率较高,为gp41疫苗的研究和血清学检测提供充足的抗原。
  • 实验研究
    刘逸,陈名华,陈德鑫,朱文奕,王丹,周军,,*
    2014, 14(4): 396-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同源盒基因B9(HOXB9)基因的表达模式,探讨HOXB9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联系。方法 应用RT-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 分别检测HOXB9在不同转移潜能的结直肠癌细胞系、8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HOXB9在136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联系及意义。结果 HOXB9基因在具有较高转移潜能的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Lovo及M5中表达明显上调|在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OXB9基因在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 则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HOXB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3.1%(113/136),强阳性率约为58.8%(80/136),HOXB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HOXB9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OXB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其上调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关系密切,提示HOXB9 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可能承担着关键作用。
  • 实验研究
    邓丽萍,乐有为*,黄晓青,沈明静
    2014, 14(4): 401-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 DN)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STZ 诱导的糖尿病SD 大鼠模型,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DN 模型组( DN) 、DN 模型+ 灯盏花素治疗组( DS) 三组。模型建立后,在第12 周,测量血糖、24 h 尿蛋白定量| 12 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 取大鼠肾组织行HE 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MP-9。结果 实验12 周末,与DN 模型组比较,DS 组大鼠24 h 尿蛋白定量、BUN、Scr显著降低(P< 0.05)| 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肾组织MMP-9 明显增加(P<0.05) 。结论 灯盏花素可增加MMP-9 表达,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提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调节MMP-9的表达,从而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 实验研究
    付丽,李泽谦,谢志成,谭志熹,张秋丽
    2014, 14(4): 404-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霸王花等8种广东传统干花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7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选取霸王花、木棉花、扁豆花、葛花、密蒙花、金银花、槐花及虫草花这8种广东传统干花,分别制成水提取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它们的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胞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这7种常见的致病菌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及最小杀菌浓度,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8种干花都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能力最强,葛花、密蒙花的抗菌作用次之。而虫草花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低于其它干花。虫草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7.5mg/mL。结论 虫草花、槐花、金银花等广东传统汤料干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实验研究
    黄微微*,陈小波,林妹芳
    2014, 14(4): 407-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同时快速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共存的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丙酮和三氯乙烯多种有机毒物的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活性炭管吸附空气中有机毒物,二硫化碳解吸,经HP-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 结果  分离效果理想,相关系数r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1.1%~6.8%之间|最低检出限范围0.10~0.79μg/mL|空气中最低检出浓度范围0.1~0.5mg/m3|解吸效率范围90.9~97.8%。结论  方法 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物毒物的同时测定。
  • 疾病监控
  • 疾病监控
    钱明,陈涛,陈燕梅,尹建军,卓文基,周琳*,钟球*
    2014, 14(4): 411-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分析广东省各级结核病网络实验室能力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全省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向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发放实验室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实验室设备、人力资源、开展项目和质量、科研工作等,回收后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和统计分析。结果 省级结核病实验室承担全省参比实验室工作及具备较强科研实力,地市级实验室主要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81.0%)、药敏试验(81.0%)和分子生物学检查(47.6%),县(区)级实验室主要开展痰涂片(100%)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40.4%)。人力资源方面,全省各级结核病实验室共有工作人员40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0.5%,初级和中级职称分别为76.9%、18.4%,医学检验专业占90.9%。目前全省结核病实验室均配备了Ⅱ级生物安全柜,90%的实验室装备了恒温培养箱、漩涡振荡器等开展培养和药敏试验必需的设备。结论 应继续加大对结核病实验室资金投入和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使其尽快达到“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
  • 疾病监控
    叶中文,阮峰,张雪宝,练雁飞,萧松建,赵超敏,罗蕾蕾
    2014, 14(4): 414-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12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珠海市2012年113家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数据与资料,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方法 进行描述及分析。结果 2012年珠海市共发现并调查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48起,每起聚集性发病2~14例,平均8.1例/起。1年内曾发生2次或以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有24家,占21.2%(24/113),其中1家发生4次聚集性疫情。农村地区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率明显低于城镇地区(χ2=11.95,P<0.05)。病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岁,其中3岁或以下年龄组的儿童发病最多,占总数的57.4%(691/1 203)。EV71的检出率最高(39.3%)。疫情持续时间与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首次介入调查时间间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相关性(r=0.580,P<0.05)。不同病原学型别引起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持续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3,P=0.595)。配置消毒水的浓度和课室紫外线灯管离地的高度在与疫情的持续时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珠海市2012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主要病原是 EV71和CoxA16,消毒措施是否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是影响手足口聚集性疫情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可能因素。
  • 疾病监控
    吴根容,杨春,黄海,罗雪影
    2014, 14(4): 417-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近视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抽样,对广州市黄埔区7所中小学校2008~2013年53 957名学生视力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 结果 37 442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视力不良检出率69.39%。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4.71%、80.67%和8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份和年级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显著增加(P<0.05)。男生和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64.78%和74.37%(P<0.05),各年度及年级的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黄埔区中小学生“轻中度”视力不良比例为49.75%, 随着年级增加,“轻中度”视力不良比例降低,“重度”视力不良比例升高。结论 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峻,近视防治工作应从小学生抓起,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学生视力健康。
  • 疾病监控
    李标*,李雪梅, 谢锦尧,高世同*,蒋海青
    2014, 14(4): 420-4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现状,分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2010~2012年深圳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发生的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疫情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0~2012年深圳盐田区共报告传染病聚集性疫情66起,按病种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手足口病,28起,占42.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占22.7%|流感9起,占13.6%|流行性腮腺炎9起,占13.6%|水痘及其他5起,占7.6%。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报告43起,以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主|小学报告20起,以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为主,中学仅报告3起聚集性疫情。每年聚集性疫情报告数差别不大,但病种以及发生的时间分布不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卫生保健人员的数量(2个或以上)是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保护性因素(OR=0.13,95%CI= 0.25 ~ 0.71),学校班级密度高是危险因素(OR =7.04,95% CI =1.08 ~45.98)。结论 深圳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防控应分类开展,托幼机构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小学注意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学校适当增加卫生保健人员数量、降低各班级的学生密度,可以减少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 疾病监控
    吴映玫,程晓宁
    2014, 14(4): 423-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3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2014年白云区肺结核的发病率,为制订白云区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白云区2009~2013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选择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14年白云区肺结核发病率。结果 2009~2013年白云区共报告结核病12 406例|年均发病率为111.96/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发病人群以民工、农民、工人为主|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城镇及边远农村。根据2009~2013年白云区报告发病率,预测2014发病率为82.43/10万。结论 根据白云区2009~2013年结核病流行特征, 预测2014年结核病发病率,以便把握疫情趋势,加强结核病宣教和防控,遏制结核病的蔓延。
  • 疾病监控
    位晓东,赵文彬
    2014, 14(4): 426-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鞍山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现状,为艾滋病防控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2年鞍山市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全市各级VCT门诊接受检查人数共计28 600人,男女性别比为1:1.32|求询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人数的75.04%|求询者类型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者居多,占总人数的51.76%,且其构成比逐年增加|咨询检查者中,99.81%接受了抗体筛查,筛查阳性率以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和男男性行为史者两类人群为高,分别是8.19%和2.36%,其中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的阳性率与其他人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和男男性行为史者的干预和宣教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疾病监控
    覃春伟,李晓华,覃雄林,黄运轩,林愈凤, 徐月香
    2014, 14(4): 429-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贵港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贵港市2009~2013年哨点监测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在5 233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3.66±7.34)岁,以本市户籍为主占 99.33%,男性占94.13%。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是85.86%,85.55%的人有过注射吸毒,有38.33%的人曾经有过共用针具注射吸毒行为,最近一个月,平均每天注射吸毒次数2.57次|最近一年,与商业性伴、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39.52%和10.85%|监测到的吸毒人群HIV阳性检出率9.04%,2009~2013年HIV检出率在5.50%~14.77%之间波动,经卡方检验,各年度之间HIV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6.25,P<0.01)。梅毒检出率为6.23%,丙肝检出率为62.59%,年龄大于40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汉族、美沙酮门诊(尿检阳性者)、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与其相应的HI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仅发现,样本来源、共用针具吸毒为HIV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贵港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共用注射器行为是促进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吸毒人员经性传播HIV的危险广泛存在。
  • 疾病监控
    张少忠,黄远祥,钟任扬,卓小华
    2014, 14(4): 433-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五华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进行现场采样、检测。结果 2011~2013年共监测医疗机构2 932间次,采样检测10 777份,合格9 081份,检测总合格率84.26%。监测项目中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灭菌器生物监测)、无菌器械浸泡液、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合格率分别为78.10%、79.28%、81.77%、94.59%、98.81%、93.75%、80.56%。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存在明显差异(χ2=26.92,P<0.01)。结论 五华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呈上升趋势,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以县级医院最高, 镇级卫生院次之,而个体诊所最低。今后仍需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的监督监测,从而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疾病监控
    李召芹,罗应美,杨玉仙,熊其山,黄东升
    2014, 14(4): 436-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边境保山市龙陵县渉缅事实婚姻家庭缅籍媳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普查法,于2010~2011年度对全县渉缅事实婚姻家庭中的缅籍媳妇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共845人,应答率为100%,平均年龄28.5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0%,8个条目艾滋病相关知识完全知晓率为41.5%,完全不知晓率为17.9%。龙陵县渉缅事实婚姻家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在缅甸的婚姻状况、进入中国的时间分段、在缅甸时的职业分布、在缅甸时HIV检测情况(P<0.05)。结论 龙陵县渉缅婚姻家庭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普遍不足,且知识掌握程度在不同特征人群分布不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在该人群中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 疾病监控
    豆正东,程周祥,杨康生,安洲,方艳姣,芮蓓
    2014, 14(4): 439-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芜湖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6类人群的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获得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86%,一般人群的知晓率为8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P=0.013)|两者在艾滋病非传播途径3个知识点的答对情况上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在艾滋病传播途径5个知识点的答对情况上却无统计学差异|6类人群的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答对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当地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危险因素是本省户籍、单身、文化程度低的,而年龄低、文化程度低是一般人群的危险因素。结论 当地需根据人群特征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宣传,才能有效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乔平,,曾和松,黄芬,贺行魏
    2014, 14(4): 443-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期预测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339例,对所有受试者入院时(即术前)测血压、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基础尿素氮、肌酐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并分别于术后24h、48h、72h测患者血肌酐值。根据对比剂肾病发生与否分为A组(对比剂肾病组)32例和B组(非对比剂肾病组)307例。并记录患者在术中所用的对比剂的剂量。结果 339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9.43%,A组患者的术前尿微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B组,肾小球滤过率则低于B组。Logi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尿微量白蛋白是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对于预测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提前预防对比剂肾病有重要的意义。
  • 临床研究
    邢淑清,苏热娅,郭艳英,王新玲
    2014, 14(4): 446-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78 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9 例|另一组为无大血管病变组,39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α(Lp-α),采用高效色谱法测定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ISI作为胰岛素敏感指数。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生化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SHBG水平明显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 <0.05)。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SHBG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与FINS、FBG、HDL-C呈负相关(r =-0.046、-0.159、-0.056)|与ISI、HBc、TC、TG、LDL-C、Lp-α呈正相关(r=0.061、0.076、0.184、0.184、0.111、0.010)。多元素逐步回归分析,SHBG对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有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SHBG含量的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 临床研究
    黄勇,黄敏
    2014, 14(4): 449-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贫血和炎症对红细胞RDW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1年1月~2013年7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43例,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息,平卧位无菌从肘静脉采血分析,以血红蛋白(HGB)<110g/L作为贫血诊断标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免疫比浊法分析,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例SLE患者HGB、MCV、MCH、MCHC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RDW、Hs-CRP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25例贫血SLE患者HGB、MCV、MCH、MCHC明显低于正常人和非贫血SLE患者(P<0.05),而其RDW和Hs-CRP值高于正常人和非贫血SLE患者(P<0.05)。SLE患者和SLE贫血患者HGB与RDW存在负相关(P<0.05),SLE非贫血患者、正常人HGB与RDW无显著相关性(P>0.05),各组Hs-CRP与RDW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贫血与炎症均可对其RDW产生影响,但是贫血影响更大,且贫血与RDW之间存在负相关。
  • 临床研究
    丁晓颖,,黄鹰,杨伶俐,古航
    2014, 14(4): 451-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孕周及孕母血清滴度对于妊娠合并隐性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65例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患者,按抗梅毒治疗时机将233例治疗组患者分为<16周组、16~28周组和>28周组,32例未接受抗梅毒治疗的患者设为未治疗组,按孕母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又将患者分为低滴度组(<1:8)、中滴度组(1:8~1:16)和高滴度组(>1:16),比较不同干预孕周及不同滴度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妊娠结局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窘、早产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16周干预组中胎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早产、先天梅毒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滴度水平下围产儿死亡、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可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抗梅毒治疗越早,胎窘发生率越低,中晚期干预也能取得理想的母婴阻断效果|孕母血清滴度水平是影响先天梅毒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的重要因素。
  • 临床研究
    郭焕萍,田丽燕,李从霞,王文玲
    2014, 14(4): 45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临床检测MDM2和E2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DM2和E2F-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DM2和E2F-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 (66/90)和56.67%(51/9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33%(3/36)和2.78%(1/36)(P<0.05)|在不同组织分级、不同病理分期、是否有淋巴道转移及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中MDM2和E2F-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中两者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DM2和E2F-1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MDM2和E2F-1在子宫内膜癌表达水平较高,可以反应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并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已经普及临床,检测方法 简便、易用,为临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临床研究
    刘腊香,林巧,钟红剑
    2014, 14(4): 458-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多位点耐药基因突变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临床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分别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进行PCR和DNA直接测序,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判断有无变异及变异模式。结果 30例中有17例发生不同位点变异,变异率为56.67%,另有5例经DNA测序可见碱基突变,但未见明显耐药基因。常见基因变异模式依次为M204I、L180M、A181T、L180M+M204I+V173L、L180M+M204I/V 、L180M+M204V+T184I,6种突变模式与ALT、HBV、DNA之间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检测HBV多位点耐药基因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HBV耐药并指导临床用药。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王梅芬,张磊,韩艳平,郭艳,王玉萍,燕桂香,朱庆华,明亮
    2014, 14(4): 460-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和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91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三组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8例为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90例为UA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10例为SA组,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Fg、PC、PS检测。结果 AMI组、UA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UA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UA组(P<0.01)|SA组D-二聚体、Fg含量和PC、P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Fg含量升高及PC、PS活性降低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 短篇论著
    李博,黄锐敏
    2014, 14(4): 462-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的变异及流行趋势,为辖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流感病毒分离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培养,培养液做血凝试验,血凝试验阳性标本做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10~2013年共收集1 028例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分离出流感病毒246株,分离阳性率为23.9%,其中2010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2.3%(59/264),各型分布H1N1亚型9株、H3N2亚型5株、甲型H1N1 35株、Bv 10株。2011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3.3%(57/245),各型分布甲型H1N1亚型20株、Bv35株、By2株。2012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0%(52/260),各型分布流感病毒H3N2亚型35株、甲型H1N1亚型1株、Bv 13株、 By 3株。2013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0.1%(78/259),各型分布H3N2 27株、甲型H1N1 33株、By 18株。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725,P<0.05)。 结论 2013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 2010~2013年流感的流行株主要为甲型H1N1、H3N2、B型,而且交替流行。B型流感病毒由Bv系转向By系。流行时间在冬春和夏秋季节。
  • 短篇论著
    曹晓,巩飚*,胡淮洁,许姣,冉冉,刘继艳
    2014, 14(4): 465-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开封市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包括甲型、H1亚型、H3亚型、H5亚型、H7亚型和N9亚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该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  该患者厨师职业,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并伴有胸闷,病情持续性加重,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患者咽拭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患者发病前未接触过类似病人,但接触过屠宰的禽类。所有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8 d均未出现类似症状。结论  该病例确诊为开封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 短篇论著
    谭声义,李灼日,周开伦
    2014, 14(4): 467-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78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年龄、结石的分布、肝叶切除的分区、术后结石残留及随访情况等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左肝外叶切除427例,占54.74% ,左外叶上段切除286例, 占36.67%,左外叶下段切除141例,占18.07% ,左半肝切除96例,占12.31%,右前叶切除73例, 占9.35% ,右后叶切除105例,占13.46% ,右半肝切除33例,占4.24% ,双侧多区段切除46例,占 5.90% 。术后残石率10.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其中627例获得随访4个月~4年,优良率为94.26%,复发率为5.74%。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行之有效的方法 ,复发率低,结石残留率低,治疗过程需要根据结石分布情况,同时进行附加手术,改善治愈率。
  • 短篇论著
    何梅玲
    2014, 14(4): 469-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予以补液、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治疗,对照组加用消旋卡多曲口服治疗,7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每日的大便次数几腹泻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76.67%(48/60),治疗组有效率100.00%(60/60)(P <0.01)。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3d、第5d、第7d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0.05),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组为(4.12±1.73)d,对照组为(6.88±1.86)d,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前后治疗组患儿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短篇论著
    刘慧萍 ,琚新梅
    2014, 14(4): 471-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降低护士艾滋病歧视培训”效果的因素,为降低艾滋病歧视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参加降低护士艾滋病歧视培训的150名临床护士培训前后得分情况和基本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 150名临床护士培训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歧视态度和护理相关行为等三项指标得分均值分别为(49.73±3.78)、(47.01±3.69)和(36.09±2.89),培训后6个月得分均值分别为(59.01±3.98)、(52.22±5.18)和(38.12±3.01)|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态度和行为得分强相关(知识和态度r=0.52,知识和行为(r=0.31,P<0.05),态度和行为得分无强相关性(P<0.05)|不同科室和不同工作年限护士三项指标得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艾滋病人护理经验护士在护理行为方面得分有统计学意义(F=3.80,P<0.05),不同学历护士在知识得分(F=3.49,P<0.05)方面、行为得分方面(F=4.68,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是基础,培训效果的巩固与心理干预和护士认知的改变相关。
  • 短篇论著
    吴利辉,陈小敏,黄克,邹循辉
    2014, 14(4): 474-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序贯外用派瑞松霜和糠酸莫米松乳膏配合健康教育治疗老年阴囊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老年阴囊湿疹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90例和对照组 88例,观察组序贯外用派瑞松霜和青鹏软膏,同时给予持续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序贯外用派瑞松霜和青鹏软膏,每周复诊1次,4周后比较2组疗效|3个月后比较复发率。结果 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7%(87/90),对照组为 81.8%(72/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6.7%(6/90),对照组为31.9%(2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外用派瑞松霜和青鹏软膏疗法配合健康教育治疗老年阴囊湿疹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强,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短篇论著
    黄喜明 ,潘鹏
    2014, 14(4): 476-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梅毒母婴传播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年7月~2004年12月所建立的梅毒孕妇及其子女临床病历资料,对确诊梅毒的母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首先对调查得出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构造出潜在外生因子及潜在内生因子,其次用线性结构方程LISEREL分析潜在外生因子与潜在内生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模型进行拟合和评价。结果 母亲年龄和孕次对先天梅毒的影响效应最大,总效应为-0.4055|首次产检孕周、孕期抗梅毒治疗情况等就医行为直接影响先天梅毒的发生,直接效应为-0.1892|父母文化、职业以及婚姻状况对先天梅毒无直接效应,但通过母亲就医行为间接影响先天梅毒的发生,间接效应为-0.0689。结论 母亲首次产检孕周、妊娠期内抗梅毒治疗和母亲年龄、孕次是影响婴儿先天梅毒发生的直接因素,提高孕妇人群的产前保健率,尤其是孕早期产前保健率,可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是提高先天梅毒防治效果的关键。
  • 短篇论著
    黄碧云,容悦玲,李佩华,黄伟刚
    2014, 14(4): 479-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DM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25例和单纯2型DM患者43例(无任何并发症)为观察组,另选择3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对象的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型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Hcy浓度为(15.45█(±)8.6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56█(±)1.43)μmol/L和无并发症组(9.43█(±)2.18)μmol/L(P 均<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DM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检测2型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短篇论著
    刘立新*,刘洋
    2014, 14(4): 481-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企业接尘作业人员肺结核检出情况,为制定针对此类人群结核病防治措施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 ,2013年对某企业591名工人进行包括X线检查项目在内的健康体检,用Excel对体检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查591人,其中胸片显示异常阴影者55人,发现肺结核患者10例,接尘作业人员肺结核检出率为1.942%,远高于全国459/10万平均水平。肺结核患病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尘作业人员是肺结核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结核病发现工作。
  • 短篇论著
    周兴洋,马涛,刘金,王祚钧,庞春苡
    2014, 14(4): 483-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琼海市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暴露人群的流行特征,为狂犬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琼海市2012~2013年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登记的7 393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结果 琼海市2012~2013年共发生狂犬病暴露者7 393例,年暴露率分别为793/10万、710/10万,年均暴露率为752/10万。暴露者以农村居多,农村与城市之比为4.01:1|农村与城乡结合部之比为2.67:1。男性多于女性,15岁以下儿童最多,占23.35%,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8.78%|其次为45-59岁组,占23.10%|各月均有暴露者发生,为6~10月高峰,占46.46%|主要的伤人动物为犬,占68.78%,其中自养犬占37.78%,其次是鼠伤占16.45%|露部位最多为下肢占44.08%(3269/7419),其次为手部占28.09%(2 083/7 419)|暴露后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处理占82.39%|暴露者中Ⅲ级暴露者4704例,占63.63%,使用人源免疫球蛋白434例,仅占9.23%,狂犬疫苗未全程接种者占30.06%。结论 琼海市人群对狂犬病的防控知识尚还缺乏,暴露后伤口未处理、疫苗全程接种率低、Ⅲ级暴露后抗狂犬病血清使用率极低,存在极大发病风险。建议加强狂犬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并将抗狂犬病血清纳入农村医保,以降低暴露者的发病率。
  • 短篇论著
    黄丹,黄影柳,刘涛,文国强
    2014, 14(4): 486-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中37例出现影像学异常,异常率为80%。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9例(41.3%)、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13.04%)、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15.22%)、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8例(17.39%)、持续状态6例(13.04%)。脑电图表现:呈边缘脑电图4例(8.7%)、轻度异常8例(17.39%)、中度异常20例(43.48%)、重度异常14例(30.43%)、首次脑电图检测出现癫痫波(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14例(30.43%)。结论 病毒性脑炎易继发癫痫,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积极行影像及EEG检查。
  • 短篇论著
    薛金伟,姬晨,朱晓博,王英
    2014, 14(4): 48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人类已尝试用不同方法 进行蚊媒控制。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择及适应,蚊已对很多方法 产生了抗性,尤其是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已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加之化学杀虫剂对人畜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人们不得不思考新的灭蚊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来控制和降低另外一种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 ,因其对环境无污染和生物靶向性强及效果显著持久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应用。本文从病毒、细菌、真菌、线虫、鱼类、捕食性昆虫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四十多年来研究发现的主要生物灭蚊方法 ,旨在为防蚊灭蚊提供借鉴。
  • 研究进展
  • 研究进展
    王军, 甘标, 潘捷云, 杨波
    2014, 14(4): 490-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3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风疹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管理告系统收集风疹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3年共报告风疹病例35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70/10万,不同年份之间报告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06.157,P<0.05),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7月份,占全年的70.99%|男女性别比为0.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8,P>0.05)|发病人群以15~40岁人群为主,占总人数的77.75%,育龄期妇女占女性发病人数的81.08%。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患者中无风疹成份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5.63%。结论 海珠区风疹发病率仍较高,应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以预防控制风疹的爆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的发生。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陈颖青, 何超明
    2014, 14(4): 496-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 两组疗程均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NIHSS评分,ADL评分和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达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 。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确,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验交流
    夏文春,王清霞,李丹,吕福刚
    2014, 14(4): 498-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环孢菌素A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方法 治疗组70例患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亚砷酸+环孢菌素A化疗前1d应用,阿糖胞苷第1~7d,米托蒽醌第5~7d即MA(7+3)的化疗方案化疗。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常规的阿糖胞苷第1~7d,蒽环类化疗药物(米托蒽醌或柔红霉素)第1~3d即MA或DA(3+7)的化疗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 rate,CR)为71.4%,对照组CR为46.2%,治疗组总缓解率(TotalRemissionrate,TR)为87.1%,对照组TR为67.1%。治疗组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CR及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环孢菌素A+亚砷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化疗方案MA(7+3)能明显提高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率,显著降低病死率,经济实用,便于临床应用。
  • 经验交流
    曹伟胜,韦方铨,钟群珍,陈伟华,张凤霞
    2014, 14(4): 501-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细胞培养、ELISA和IFA同时检测生殖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与扩大金标准方法 比较,分别计算三者的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318例标本中真阳性结果 150例,真阴性结果 168例,阳性率为47.2%。细胞培养、ELISA和IFA三种方法 的敏感性分别为89.3%、98.0%和98.7%,特异性分别为100.0%、96.4%和97.6%,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4.4%和96.3%,NPV分别为91.3%、98.2%和98.8%,经比较,ELISA和IFA方法 的敏感性均高于细胞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和IFA的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ELISA和IFA的约登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和IFA方法 的NPV均高于细胞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和IFA法检测HSV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经验交流
    陈婵娟,陈昌南,潘岐作,张呈,谢峰
    2014, 14(4): 503-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钴胺预防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对80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铂类的标准化疗4程,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片500μg,口服,每天三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毒性反应。结果 观察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I度10例,II度1例,III度1例,IV度0例,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0%|对照组相应级别神经毒性反应分别是14、4、3、0例,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2.5%。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P<0.05)。结论 甲钴胺预防紫杉醇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疗效肯定。
  • 经验交流
    何光慧,唐桂珍
    2014, 14(4): 506-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李强
    2014, 14(4): 508-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肺炎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的鼻阻、气促、肺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够提高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
  • 经验交流
    曾光,李凌波
    2014, 14(4): 510-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定并分析A3亚型血型的血清学特点, 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 采用试管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血型检测,对正反不一致的血型进一步结合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等综合鉴定。结果 经试管法检出1例 ABO 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血型,结合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最终判断为A3亚型血型。结论 正确鉴定血型亚型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