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杨淋清, 吴德生, 黄海燕, 丁鸿, 杨学琴, 张慧敏, 崔栋, 刘建军, 庄志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六价铬对工人线粒体DNA中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浴酸消化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人群血铬水平,采用胞质阻滞双核微核法检测人群微核率,采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检测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57名手工电镀铬工人为暴露组人群的血铬水平为(10.21±1.35) mg/L,明显高于88名无职业接触史工人为对照组的(3.57±0.4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人群双核微核率为(3.23±0.35)‰,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22±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人群中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为(4.41±0.17)%,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甲基化水平(5.19±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血铬水平与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有相关关系(r=-0.169 2,P=0.041 9),随着血铬水平增加,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有降低趋势。结论职业接触六价铬可引起机体遗传损伤和表观遗传损伤,MT-TF基因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是潜在的职业铬暴露的生物标志。
  • 实验研究
    傅晔, 周小柳, 刘可平, 刘汉萍, 王立辉, 陈永忠, 魏莲, 雷毅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锌或黄芪甲苷单独或联合对镉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16HBE) DNA损伤的拮抗效果,为预防镉暴露对机体造成的遗传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又称彗星试验,comet assay)技术和CASP软件分析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的锌或黄芪甲苷单独或联合对镉致16HBE细胞DNA损伤的拮抗效果。结果染毒及药物处理8周后,低、中剂量锌组或低剂量黄芪甲苷组的细胞损伤程度指数、拖尾率、彗星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和Oliver 尾矩均数分别为1 574、1 417、1 447;87.8%、74.6%、81.4%;(12.74±7.33)μm、(12.26±7.04)μm、(17.98±14.16)μm;(23.40±15.71)%、(23.85±17.35)%、(23.28±21.46)%;(3.81±3.84)μm、(3.78±3.78)μm、(6.09±8.15)μm;(2.81±2.23)μm、(2.74±2.26)μm、(4.18±5.00)μm,而镉染毒16HBE细胞组(阳性组)分别为2 204、96.9%、(22.43±13.32)μm、(38.56±20.40)%、(12.62±11.63)μm、(7.27±6.26)μm,均明显高于上述各组(P<0.05)。中、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的细胞损伤强度指数分别为1 678、1 685、1 758、1 686、2 084,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或黄芪甲苷对镉致正常16HBE细胞的DNA损伤均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两者的联合则使这种拮抗作用减弱。
  • 实验研究
    莫俊銮, 梁雄顺, 周继昌, 张丽君, 龚春梅, 朱玉梅, 杨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1-氯2 ,4二硝基苯(1-chloro 2,4-dinitrobenzene,DNCB)致敏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动物实验的基因定量检测筛选内参基因。方法选取DNCB致敏诱导特应性皮炎动物实验中4个组别小鼠的皮肤、肝脏和脾脏样品各3份,利用qPCR方法对Atp5f1Pgk1GusbB2mPpiaHprt1ActbYwhazTbpGapdhTfrcRplp1Rps18等13种候选管家基因进行定量检测,采用GeNorm分析软件分析基因表达稳定性,筛选在所有实验条件下各个组织中均稳定表达的管家基因作为内参基因。结果在全部组别皮肤和肝脏组织样品中稳定性最好的都是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脾脏样品中稳定性最好的是Atp5f1(三磷酸腺苷合成酶5f1)和 Ppia(肽酰脯氨酰异构酶A)。在全部组别所有样品中稳定性最好的依次是GapdhPgk1Atp5f1。结论GapdhAtp5f1可以作为DNCB致敏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基因定量检测的参考基因。
  • 实验研究
    廖静, 鲁文清, 王春香, 李小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改进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test,CBMNT),并检验改进后的方法在微核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培养人肝肿瘤细胞HepG2,分别以苯并芘和二甲基亚砜为阳性对照和溶剂对照,以二溴乙腈染毒,细胞松弛素B阻滞,收集细胞,氯化钾低渗,反复固定,滴片,显微镜下阅片。结果伴随低渗时间的延长,显微镜下HepG2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胞浆染色逐渐变淡,进而细胞膜破裂和部分细胞内容物丢失。伴随传代次数的增多,HepG2细胞出现不良的生长状态和异常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影响微核试验的重现性。鉴于此,试验中应选择最佳低渗时间60 s和传代2代的HepG2细胞。在改进后的CBMNT中,与溶剂对照比较,30 μmol/L二溴乙腈可诱导HepG2细胞微核率增加,核分裂指数(ND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CBMNT实验体系可有效检出化学毒物的遗传毒性,适于染色体断裂作用的筛检。
  • 实验研究
    关杨, 肖志巧, 蓝丽娜, 杨帆, 洪福昌, 彭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相关8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揭示Th17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2015年9—11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固定组)及8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rray法(PCR-Array)检测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相关84种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表达差异(上调或下调)大于2倍的基因作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固定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的基因为Foxp3IL-10;表达下调基因13种,分别为:CCL22CSF2CSF3CXCL6IL-17AIL-17DIL-21IL-23RIL-9IRF4RORARORCSTAT3。结论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中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
  • 实验研究
    吴涛, 王家健, 许小珍, 熊璐, 王姣, 王福利, 林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海南省汉族HCV慢性感染者中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76份汉族本土HCV慢性感染者(HCV-Ab和HCV RNA均阳性)血清标本,通过提取HCV-RNA,然后使用RT-PCR、巢式PCR(Nested–PCR)方法来扩增Core-E1区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最后与已知HCV基因型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其基因亚型及分布。结果成功提取HCV-RNA和测序的海南省汉族HCV慢性感染者标本为163例,检出阳性率为92.6%,其基因型分布和比率如下:1a型占3.1%(5/163 ),1b型占33.1%(54/163),2a型占6.7%(11/163),3a型占8.6%(14/163),3b型占14.7%(24/163),6a型占33.7%(55/163)。结论海南省汉族HCV慢性感染者中基因型分布与全国的HCV基因型分布一样,基因型为1a、1b、2a、3a、3b和6a。海南省汉族同属我国汉族HCV传播圈,本研究发现6a是海南省汉族HCV慢性感染者中最主要的基因亚型,提示6a可能在海南省汉族人群中发生迅速 传播。
  • 实验研究
    陈玉珅, 王龙义, 邢坤, 陈云, 朱仔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掌握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食品放射性本底水平。方法以核电站反应堆为中心,半径10 km范围内,按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45°扇型区域内采集食品样,共8个采样点,根据当地居民饮食习惯采集4类11种食品。结果食品总α、总β均值分别为(0.643 3±0.885 1)、(24.201 3±15.779 7) Bq/kg;放射性核素主要有天然核素238U、232Th、226Ra、 40K和人工核素137Cs、134Cs,平均活度分别为(0.501±0.351)、(0.561±0.884)、(0.302±0.215)、(95.870±67.814)、(0.032±0.031)、(0.042±0.059) Bq/kg;居民食入放射性核素所致年有效剂量为183.81 μSv/年,其中137Cs、134Cs分别为0.18、0.03 μSv/年。结论核电站环境食品总α、总β在我国食品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内,与其它地区相比处于相对低的水平;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 实验研究
    何飞, 苏华, 韦桂宁, 吕纪华, 王丽, 刘瑛, 农志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MCHC、MCH和HbA、HbA2、HbF等血象为观察指标,探讨乙基亚硝基脲(ethylnitrosourea,ENU)复制β-地贫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先给雄性DBA/2J小鼠腹腔注射乙基亚硝基脲(200 mg/kg体重),经9周诱发遗传基因突变,然后将其与正常雌性C57BL/6J小鼠杂交繁育出具有β-地中海贫血特征的模型杂交F1代小鼠。正常对照组:将正常雄性DBA/2J小鼠与正常雌性C57BL/6J小鼠杂交繁育出正常杂交F1代小鼠。结果与正常杂交F1代小鼠比较,模型杂交F1代的部分小鼠血MCHC、MCH、HbA显著降低,HbA2和HbF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临床初步诊断患者为β-地中海贫血的相应血象指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乙基亚硝基脲可诱发小鼠类似β-地中海贫血。
  • 实验研究
    韩贵芝, 张春芝, 孙彦彪, 杨春青, 王文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大蒜素对小鼠脾脏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900 mg/(kg·bw)、中剂量600 mg/(kg·bw)、低剂量300 mg/(kg·bw)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剂量组雌雄各半,每日灌胃大蒜素,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灌胃容量为0.1 mL/10 g,连续灌胃14 d。于灌胃结束1周后将小鼠处死,分离脾脏计算脾脏器系数并制取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小鼠脾脏的细胞周期。结果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器系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脾G2/M期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脾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并且随着大蒜素剂量的增加,3个剂量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可促进脾脏产生、释放免疫活性物质,促进脾脏的生长,调节脾脏的免疫活动,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减少,G2/M期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缩短细胞周期,增加小鼠脾脏指数,对小鼠的免疫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 实验研究
    王瑞科, 杨际平, 邵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三黄洗剂对湿疹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按体重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哈西奈德组和三黄洗剂高、中、低浓度组。将制备好的三黄洗剂对二硝基氯苯、二甲苯、组胺所致的湿疹动物模型外用处理,并利用小鼠、豚鼠双重动物模型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第1、2、3、4次二硝基氯苯激发后的24、48、72 h耳部均明显肿胀(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黄洗剂低、中浓度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P<0.05);三黄洗剂高浓度组在4次激发后均极明显提高小鼠耳肿胀度(P<0.01)。三黄洗剂低、中浓度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能减轻耳片肿胀度,降低耳肿胀率,有较好的降低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P<0.05)。三黄洗剂能抑制组胺所致豚鼠的皮肤瘙痒的作用(P<0.05)。结论三黄洗剂可以抑制小鼠耳肿胀,有抗迟发性炎症和抗急性炎症的作用;对高组胺引起豚鼠瘙痒有止痒作用。
  • 疾病监控
  • 疾病监控
    赵善露, 罗垲炜, 胡世雄, 邓志红, 孙倩莱, 杨浩, 曾舸, 张恒娇, 张斯钰, 高立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08—2015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5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5年湖南省共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48起,发病 768 例,重症10例,死亡1例;发病数位居前三的是常德(32.4%,249/768)、湘西州(29.3%,225/768)、娄底(13.7%,105/768)。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85.4%,41/43);高峰时段在3—5月和10—12月;男女之比为1.5:1,年龄中位数为3岁,患儿主要为幼托儿童(86.8%,666/767); 2008、2010、2012、2014和2015年以EV-A71为主,2009、2011和2013年以Cox A16为主。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措施反应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 =0.51,P=0.001),与发病人数(r =0.13,P =0.420)无关。结论湖南省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地区是常德、湘西州和娄底,重点场所是幼儿园,防控关键期在3—5月和10—12月,重点人群为3岁幼托儿童,及早发现与处置疫情是控制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关键。
  • 疾病监控
    朱庆, 赵婵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影响海口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为制订慢性病防治规划和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7 805户 58 291名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人口、居住条件、医疗费用支出、家庭成员医疗保障和慢性病患病史以及成年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自我保健与卫生知识知晓等情况。结果居民总吸烟率为18.3%,40~59岁组男性吸烟率为40.5%;饮酒率为 19.7%;居民超重率为17.5%,肥胖率为4.1%,男性40~59岁、女性60岁及以上年龄段超重肥胖率最高。18 岁及以上居民主动锻炼率为35.6%,平均每天静坐6 h。过去一年45.5%的居民会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居民整体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5.83%。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4%,老年抚养系数25.91%。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3%,60岁以上居民最高,为7.8%;过去一年住院病人疾病前5位为高血压、肺炎、脑梗塞、糖尿病、支气管炎。住院医疗费用中位数为4 000.0元/人·年,94.5%的居民享有医疗保险。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是影响海口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社会医疗保障覆盖率高。60 岁以上居民是慢性病高发人群,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40岁左右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突出,应作为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控制的重点人群。
  • 疾病监控
    张婷, 刘英, 汪清雅, 余雅, 苏倩, 雷蓉蓉, 吴雷, 胡代玉, 吴成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县级医疗机构儿童结核病诊疗工作现状,为儿童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5所结防机构和5家县级医院中参与儿童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10家县级医疗机构中,PPD覆盖了5家结防机构和1家医院;X线覆盖了10家单位,CT仅覆盖了5个医院;病原学检查覆盖了5家结防机构和4家医院,通过自然痰收集标本,仅3家医院还采用吸痰等方式。医生未诊断过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结核病患儿,部分医生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诊断过学龄期结核病患儿,多数疑似结核病患儿初筛后转诊,但无转诊沟通渠道;治疗的结核病患儿以学龄期为主,仅1家单位治疗过1例结核病婴儿,医院监测患儿的服药情况、处理不良反应及治疗方面优于结防机构;结防机构以成人方式对患儿进行管理。结论县级医疗机构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工具缺乏和经验不足,诊断能力有限,应指定儿童结核病定点医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单位之间的联系制度。
  • 疾病监控
    林常勇, 陈朱, 李大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海南省三亚市2006—2015年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防控和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亚市2006—2015年疟疾病例信息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亚市2006—2015年疟疾病例457 例,其中本地感染437 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75/10万,发病地区以天涯区最高(χ2=223.21,P< 0.05),占全市本地报告病例的71.62%,发病月份集中在 6—9 月;发病平均年龄为(29.87±15.10)岁,以10~20岁最高;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2.54%;男性发病远大于女性(χ2=109.80,P<0.05);2012、2013、2014年连续3年无病例报告,2015年疟疾报告病例7例。20例输入性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8/10万,发病月份呈散发;发病平均年龄为(34.60±20.27)岁,以30~39岁年龄段最高;男性发病居多;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5.00%;2011—2014年连续4年无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2015年报告病例1例。结论2006—2014年三亚市本地感染疟疾下降趋势明显,但2015年报告本地病例7例,提示疟疾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需要在原有的防治工作基础上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 疾病监控
    韩霞, 王忠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评价辽阳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终期执行效果,为更好地规划和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2016-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辽宁省卫计委统一制定的评估方案,掌握辽阳市2011—2015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执行情况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辽阳市2011—2015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 108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由2011年642例下降到2015年253例,登记率由25.33/10万下降到13.84/10万。2011—2015年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共报告10 250例,其中转诊到位3 949例,追踪到位6 346例,转诊及追踪总体到位率平均达96.00%;2011—2015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3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27%和98.36%,复涂阳肺结核患者2、3月末痰菌阴转率位94.34%和97.89%;新涂阳治愈率平均达93.05%。结论辽阳市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效果显著,达到辽阳市结核病防治目标。
  • 疾病监控
    柯贤洲, 熊馥, 解瑞青, 刘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黄石市2013—2015年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2015年黄石市MSM哨点监测数据,每年4—7月为监测期,采用国家统一设计的问卷对MSM人群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对HIV感染状况及相关性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每年分别调查MSM人群400名,分别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1人、12人和17人,HIV感染率分别为2.75%、3.00%和4.25%,分别检出梅毒阳性2例、1例、9例,检出率分别是0.50%、0.25%、2.2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0%以上,80%以上被调查者前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不足5成;2013年与2015年比较,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比例上升,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下降,其它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石市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应加大防治力度。
  • 疾病监控
    袁汝钊, 张泽武, 陈平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东莞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东莞市共报告288例登革热病例,年发病率为3.46/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12例,输入性病例76例。波及全市87.5%(28/32)的镇街,22个镇街有本地病例发生,并发生了3起局部暴发疫情。病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9—10月。男女性别比为0.86:1,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27,P>0.05)。发病年龄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20~59岁的中壮年,占病例总数70.14%。职业以工人、农民和家务为主。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热流行病毒株主要是登革Ⅰ型病毒。疫情流行期间布雷图指数最高达36.25。结论2014年东莞市登革热呈多点散发的流行态势,以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暴发为主,强化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做好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工作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董媛媛, 周越, 王丹妹, 李永莉, 王必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8例作为试验组,13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阳性感染率,根据是否感染,将以上两组又分为HCMV阳性组和阴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变化,分析血糖升高和病毒感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HCMV阳性感染率29.11%,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HCMV阳性感染健康孕妇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T、APTT缩短,Fib升高,GDM合并HCMV感染与单纯血糖升高患者比较,PT、AP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容易诱发HCMV感染,GDM孕妇合并HCMV感染可加重患者高凝血状态,存在血栓形成倾向。
  • 临床研究
    郑红, 杜潘艳, 陈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乳酸水平与病毒载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病例组482例患儿分为EV71轻度组、EV71重症组、CoxA16轻度组和CoxA16重症组;对照组为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212例。采用酶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oxsackie A16,CoxA16)病毒核酸。结果HFMD患儿心肌酶各指标和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酶各指标水平在病例组中两两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EV71重症组、CoxA16重症组血清乳酸水平均高于EV71轻度组和CoxA16轻度组(P<0.05)。EV71轻度组、EV71重症组、CoxA16轻度组和CoxA16重症组HFMD患儿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EV71轻度组、EV71重症组HFMD患儿病毒载量低于CoxA16轻度组和CoxA16重症组(P<0.05)。患儿心肌酶水平与咽拭子病毒载量、病情轻重无相关性(P>0.05),与血清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反应可能造成心肌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心肌酶水平与病毒种类、病毒载量无关,其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病情的评判标准;心肌酶水平与血清乳酸的联合检测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 临床研究
    温丽, 郭珍, 胡际东, 冯磊, 常春红, 徐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涿州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涿州市3 148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人3 148例女性中检出661例感染HPV,总感染率为21.00%,其中高危感染627例(19.92%),低危感染34例(1.08%)。高危型HPV感染主要致病亚型为HPV16(5.88%)和HPV58(3.56%),低危型HPV感染主要致病亚型为HPV11(0.57%)和HPV6(0.41%)。HPV筛查年龄分布以21~50岁为主,31~40岁为高峰,51岁以上筛查人数明显减少,31~40岁HPV感染率最高,为23.41%。在不同类型HPV感染中,高危型感染465例(14.77%),31~40岁高危型感染率最高,为5.78%;低危型感染86例(2.73%),主要发生在21~60岁;复合感染110例(3.49%),31~40岁复合感染率最高,为1.33%。HPV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家族史、绝经、初婚年龄(≤20岁)、流产次数(1~3次)、流产次数(≥4次)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宫颈癌家族史、流产次数(1~3次)、流产次数(≥4次)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涿州地区HPV感染率较高,易感因素较多,应加强该地区女性HPV的检测,及早发现宫颈病变及宫颈癌。
  • 临床研究
    黄燕妮, 胡海岩, 羊文芳, 苏显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284例和未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者28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7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昏迷GCS<8分、住ICU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7 d、低白蛋白水平<25 g/L、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2种、混合细菌感染、肺基础疾病是危险因素。进一步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昏迷GCS<8分、机械通气时间>7 d、低白蛋白水平<25 g/L、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2种、混合细菌感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OR)及P值分别为混合细菌感染(OR=3.621,P=0.004)、气管插管(OR=3.218,P=0.020)、使用抗菌药物>2种(OR=3.216,P=0.022)、机械通气时间>7 d(OR=3.046,P=0.018)、低白蛋白水平<25 g/L(OR=3.024,P=0.006)、气管切开(OR=3.014,P=0.038)、昏迷GCS<8分(OR=2.965,P=0.014)。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较高,其耐药率均在80.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其耐药率为52.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内检出率很高的条件致病菌,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 临床研究
    陈海恋, 何超明, 庞明武, 林康, 王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颈动脉硬化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发性高龄ACI患者11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18例,观察其临床特征、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将高龄ACI患者又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和无斑块组;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Hcy>10 μmol/L组和Hcy≤10 μmol/L组;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cy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mRS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及IMT均高于对照组[(19.24±7.86) μmol/L vs (9.12±3.60) μmol/L;(1.27±0.23) mm vs (0.68±0.14) mm,P<0.01]。不稳定性斑块组[(24.10±10.26) μmol/L和(1.46±0.37) mm]及稳定性斑块组[(20.13±7.31) μmol/L和(1.31±0.32) mm]血清Hcy水平及IMT均高于无斑块组[(12.35±4.32) μmol/L和(1.02±0.21) mm],且不稳定性斑块组IMT(1.46±0.37) mm高于稳定性斑块组(1.31±0.3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10 μmol/L组入院第1、90天的NIHSS评分、mRS评分>2分比率和IMT均高于Hcy≤10 μmol/L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cy水平及IMT均高于预后良好组[(25.63±10.58) μmol/L vs (12.18±4.40) μmol/L;(1.39±0.32) mm vs(1.14±0.16) mm,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OR=1.346,95%CI:1.163~1.541,P=0.02)、IMT(OR=2.094,95%CI:1.251~3.728,P=0.02)及NIHSS评分(OR=1.443,95%CI:1.176~1.752,P=0.0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与NIHSS、mRS及IMT均呈正相关(r=0.538,P=0.04;r=0.514,P=0.05;r=0.726,P=0.00)。结论血清Hcy与NIHSS、mRS及IM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高Hcy可促进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患者预后较差。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余亮, 李奇凤, 辛涛, 张斌, 贾娜尔, 赵晶, 罗新辉, 孙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5岁以下结核病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5(IL-35)的表达和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56例结核病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样本中IL-35,根据光密度(OD)值计算相应IL-35浓度,分析各组间IL-35的差异。结果结核病组IL-35浓度为(505.52±660.77) pg/mL,健康对照组为(861.36±907.14) pg/mL,结核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56例结核病患儿中,肺结核35例,肺外结核21例,肺结核组IL-35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IL-35浓度也低于肺外结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组与对照组相比,IL-35的表达也发生了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5在5岁以下活动性结核患儿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且肺结核比肺外结核更显著,提示IL-35可能在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延缓结核病的进展,这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短篇论著
    苏良, 欧新华, 杨柳青, 裴瑞青, 申晓君, 廖瑜, 肖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长沙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感染情况,为布病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2012—2015年长沙市布病疑似病例和接触人群,同时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血清学检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长沙市布病SAT阳性率32.34%(76/235),2015年最高为77.14%(χ2=46.573,P<0.00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4.84%和2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9 P=0.254),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34,P<0.001),50岁~组最高(52.56%),不同职业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34,P<0.001),以饲养放牧人群阳性率最高(44.59%),RBPT和SAT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沙市人间布病疫情有上升的趋势,早期血清学检测能有效的对疾病进行诊断,应该加强重点人群的血清学监测工作,加强布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布病的发生。
  • 短篇论著
    邓陈哲, 邓瑶, 甫祝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查明引起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病人肛拭子和剩余芒果标本共16份标本,增菌后用PCR方法快速检测目标菌,再依照GB4789-2012方法分离鉴定沙门菌和志贺菌,分离鉴定出的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采集2名重症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4份,与分离菌株进行相应抗体检测。结果12份病人肛拭子标本中检出9株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4份剩余芒果标本中检出2株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2位病人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中的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抗体水平均有4倍以上增高。药敏显示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呱拉西林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敏感。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是食用由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混合污染芒果引起,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傅得佳, 杨华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家庭寄养儿童与机构养育儿童适应行为评定及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调查结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被某市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315人,分为机构养育组(121人)和家庭寄养组(194人),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EPQ),比较两组各分量表分数、各维度分数的差异。结果家庭寄养组儿童适应行为中的感觉运动、语言发展、个人取向、劳动技能及经济活动成绩均高于机构养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生活自理、社会责任、时空定向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寄养组儿童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程度分数与机构养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寄养模式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优于机构养育模式。
  • 经验交流
    张守德, 疏义林, 万琴, 周昇, 张雪峰, 魏迎庆, 张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孝感地区商品猪的戊型肝炎病毒(HEV)急性感染情况,为制定HEV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查孝感市19个乡镇的24个规模养殖场和45个散养养殖户共228头商品肉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血清中抗HEV-IgM,并进行分析。结果在228头商品猪中,抗HEV-IgM总阳性率为14.0%,散养抗HEV-IgM阳性率12.5%,规模养殖阳性率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个乡镇中,阳性率最高乡镇为46.7%,5个乡镇阳性率为0,各乡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孝感地区商品猪普遍存在HEV急性感染,应加强控制商品猪的HEV传播和易感人群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