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沈隽卿, 张旭, 牛娜, 陈洪友, 许学斌, 张月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揭示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子分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5—2018年分离的11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通过构建聚类树揭示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结果 118株沙门菌分为25种血清型,前三位为肠炎沙门菌(45株,38.1%)、鼠伤寒沙门菌(26株,22.0%)、伦敦沙门菌(11株,9.3%)。其余22种血清型分别只包含1~3株菌。118株沙门菌通过PFGE分为71个PFGE带型,每个带型分别包含1~19株菌。45株肠炎沙门菌分为8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75.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一个簇;26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21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48.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两个簇;11株伦敦沙门菌分为8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80.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一个簇。结论 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是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但近年伦敦沙门菌有增多的趋势。肠炎沙门菌在本地区传播流行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相对比较保守,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型多态性大,而且存在两个克隆。
  • 论著
    丁光贵, 丁培堃, 彭彬, 凌协安, 万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形成的消融灶周边移行区域内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的表达情况,以及HIF-1a表达对移行区域内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瘤增殖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骨髓腔注射人NCI-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建立转移性人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30 d后经皮穿刺行右肺上叶RFA处理,同时腹腔注射 HIF-1a特异性抑制剂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吲唑(YC-1)抑制其表达,7 d后观察各组指标。实验分为未处理组(对照组)、YC-1处理组,RFA处理组、RFA+YC-1组。将消融形成的中央坏死灶移行至正常肺组织2~3 mm的区域定义为移行区域,检测此区域内微转移瘤的负荷率(PR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a蛋白水平。切取坏死灶周边2~3 mm厚的组织切片,Realtime PCR检测HIF-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mRNA表达。结果 建模成功的裸鼠可见明显的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瘤分布。RFA组中右肺上叶移行区域内转移瘤的PRA值及HIF-1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右肺上叶对照区域(P<0.05),亦高于对照组右肺上叶移植瘤组织(P<0.05),此外RFA+YC-1组移行区域内PRA值及HIF-1a明显低于RFA处理组(P<0.05)。虽然RFA+YC-1组移行区域和对照区域内的VEGF-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均低于RFA组(P<0.05),但是RFA组移行区域及对照区域内的VEGF-A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在接受射频消融处理后消融灶周边的肿瘤局部复发现象与移行区域内HIF-1a 表达密切相关,但这一过程与HIF-1a 介导的血管生成效应无明显关系,而与HIF-1a参与调控的肿瘤免疫反应可能存在相关性。
  • 论著
    黄薇园, 李建军, 陈旺生, 李么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EV71) 流行临床株进行分型和鉴定,制备抗EV71外壳蛋白VP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EV71生物学特征研究和疫苗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从患者咽拭子中分离出流行的EV71毒株,原核表达纯化该毒株EV71 VP1衣壳蛋白,以此蛋白为免疫原制备VP1的特异性小鼠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ELISA)观察抗体能否特异性识别EV71感染的细胞。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分离出的EV71病毒株为肠道病毒C4亚型。筛查出12株分泌针对VP1蛋白的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将其中结合特异性和结合力最强的一株命名为11T12。复苏的11T12活化后接种于液体石蜡免疫的小鼠腹腔,收集腹水经过protein-G柱纯化后对抗体的效价进行ELISA评价,结果显示纯化抗体稀释10万倍后仍可以结合蛋白,证实成功制备了抗EV71 C4亚型外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抗体结合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该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结论 从感染的临床样本中分离到一株C4型EV71毒株,以该病毒VP1蛋白为免疫原获得一株相应的单克隆抗体11T12,该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病毒的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核心材料。
  • 论著
    杨倩婷, 张明霞, 陈骑, 邓国防, 叶涛生, 陈为鑫, 韦彩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BMC)和胸水(PFMC)T细胞CD161水平,比较PBMC和PFMC T细胞 CD161表达水平的差异,明确结核病人外周及感染部位T细胞CD161表达的差异。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健康对照者、41例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57例肺结核患者PBMC CD3+CD161+、CD4+CD161+和CD8+CD161+ 细胞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检测2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BMC和PFMC CD3+CD161+、CD4+CD161+和CD8+CD161+ 细胞的表达水平和差异,比较CD161在外周和感染局部的表达差异。结果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61在PBMC和PFMC中表达,并且分别在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中表达;结核患者PBMC CD3+CD161+、CD4+CD161+和CD8+CD161+ 细胞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和潜伏感染者;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FMC中CD3+CD161+和CD4+CD161+细胞表达均高于PBMC(P<0.01),但在PFMC中CD8+CD161+细胞则高于在PBMC中的表达(P<0.01)。结论 CD161均在PBMC和PFMC 中表达,并且CD161能区分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以及健康人。另外CD3+CD161+和CD4+CD161+细胞表达在结核病感染局部增加,结果提示CD161可作为早期诊断结核患者的分子标识。
  • 论著
    刘健, 曾施暖, 孟小斌, 江鑫莹, 郭学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夫西地酸钠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肠道病毒活性并分析其抗EV-A71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空斑分析测定夫西地酸钠在RD细胞中抗EV-A71和CV-A16的量-效曲线;通过加入时间分析(time of addition)、病毒吸附及内吞实验、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病毒RNA水平在复制周期中的变化、携带GFP的病毒RNA(EV-A71-GFP RNA)转染合并荧光观察以及双报告基因分析初步确定夫西地酸钠阻断EV-A71复制的作用机制。结果 夫西地酸钠可以显著抑制EV-A71和CV-A16在RD细胞中的复制,MOI为0.001时IC50 分别为3.56 μmol/L和5.41 μmol/L。夫西地酸钠抑制EV-A71复制主要发生在复制早期阶段,降低了病毒RNA的丰度和病毒蛋白的合成水平,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和内吞;与未经药物处理的对照组相比,EV-A71感染5 h和8 h时,夫西地酸钠导致EV-A71 RNA相对丰度降低了大约70%;EV-A71-GFP RNA在292A细胞中的翻译明显受到夫西地酸钠的抑制,GF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夫西地酸钠对EV-A71 5′-UTR所驱动的报告基因翻译抑制程度为30%。结论 夫西地钠酸具有抗肠道病毒活性,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病毒基因组RNA复制以及干扰病毒蛋白合成或加工而发挥抗EV-A71活性。
  • 论著
    唐诗邈, 何琳, 杨立军, 梁爽, 曹宏伟, 王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4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和日本12位点VNTR(日本JATA12位点)的应用,探索适合辽宁省基因分型的相关位点,初步建立本省的VNTR分型体系。方法 采用实验菌株为省级保存的2011—2013年采集自辽宁省14个市的75株菌株。以PCR为基础选取不同位点的引物28对(其中标准24位点与日本JATA12位点中共有的位点有8对)对相应目的片段进行扩增,最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 日本JATA12位点不适用于辽宁省的菌株,12 位点中的VNTR2074、VNTR3336和Qub15位点通过多次改变PCR条件进行实践仍未得出准确的条带(杂带过多或无目的条带)。标准的24位点中的全部24个位点均可通过实验得出清晰的条带,说明标准24位点的方法可以用于建立辽宁省结核分枝杆菌MIRU-VNTR基因分型体系。7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24个VNTR位点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均有明显的多态性,24个VNTR 位点的 Hunter-Gaston 指数从 0到 0.75,其中分辨力最高的位点是 MIRU26,分辨力最低的位点是 MIRU2。结论 辽宁省与日本虽同为北京基因型的主要流行地区,但辽宁省流行的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与日本流行的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存在着不同的特点。24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体系适用于本省,目前已初步建立我省VNTR基因分型位点体系,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精简位点,最终建立最适用于本省的精准VNTR基因分型体系。
  • 论著
    高占, 胡园园, 王瑞, 赵帅, 王露楠, 洪坤学, 邢辉, 葛红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者病毒亚型及env基因C2-V4区序列特征。方法 针对我国13个省市献血人群筛选的115例HIV-1阳性标本,扩增HIV-1的env基因C2-V4区片段并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分析不同亚型env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分析该基因区序列变异以及2G12、PGT135、PGT128中和表位特征。结果 从115例HIV阳性标本中成功扩增C2-V4区76份,经测序分析发现HIV-1基因亚型7种,其中,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6.0%(35/76)和39.5%(30/76),其他亚型CRF08_BC、B、CRF65_CPX、CRF59_01B、CRF61_BC所占比例分别为5.3%(4/76)、5.3%(4/76)、1.3% (1/76)、1.3% (1/76)、1.3% (1/76)。V3环顶端四肽存在GPGQ、GPGR、GPGK、GQGR四种类型,辅助受体以CCR5(90.8%)为主。97.1%的CRF01_AE毒株分别缺失2G12和PGT135抗体识别的相关糖基化位点,而CRF07_BC毒株100%缺失2G12抗体识别相关的糖基化位点,80%毒株未缺失PGT135抗体识别相关的糖基化位点。结论 我国献血人群HIV-1感染者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要流行毒株;各毒株亚型V3顶端四肽以GPGQ变异型为主,且主要使用CCR5为辅助受体;2G12、PGT135及PGT128中和抗体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针对献血人群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 论著
    岳苗苗, 雷亚克, 邹文菁, 王蕾, 戴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年宜昌市各类急性脑炎、脑膜炎的流行特征,了解其病原谱及临床诊断符合性情况,为该症候群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北省宜昌市选取4家市级医院及2家县级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医院,进行急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病例监测,对监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总共监测病例201例,监测病例以大于45岁患者居多,春夏两季报告病例较多,以农民居多,实验室通过IgM抗体检测确诊的病毒性脑炎病原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8.1%)、科萨奇病毒(28.1%)和单纯疱疹病毒(25.0%)。细菌性病原构成主要是肺炎链球菌(5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3.3%)。结合临床诊断结果以及相关实验室诊断信息,在实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急性脑炎/脑膜炎的病例误诊概率相对较高。结论 春夏季应作为急性脑炎/脑膜炎防控的主要季节,高年龄组是脑炎脑膜炎需要高度关注的人群,开展早期病原学检测可以及时有效地诊断脑炎脑膜炎,同时可使该病症的治愈率提高,减少患者并发症。
  • 论著
    笪琴, 彭国平, 汤恒, 郑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婚姻影响因素及配偶检测情况。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3—2017年艾滋病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的病例,比较“已婚/离异”组和“未婚”组之间的差异,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有婚姻组配偶HIV检测情况。结果 湖北省2013—2017年累计报告 7 005例MSM感染者, 5 996例≥22岁法定结婚年龄,其中12例(0.20%)婚姻状况不详,2 772例(46.23%)有过婚姻(已婚、离异),3 212例(53.57%)未婚。有婚姻组与未婚组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病史和样本来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MSM人群大于40岁有婚姻的可能性增大(OR=91.348,95%CI:72.653~114.854);职业中政府/企事业单位(OR=1.571,95%CI:1.192~2.071)和农民/民工(OR=1.454,95%CI:1.158~1.825)有婚姻的可能性较大;初中文化程度有婚姻的可能性最大(OR=2.971,95%CI:2.425~3.639)。有婚姻组配偶HIV检测率为28.90%(801/ 2 772),阳性率18.73%(150/801)。结论 对于MSM人群的异性伴侣和妻子,也应纳入干预和关怀。建议加强针对MSM人群本身特点的干预内容,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进行反歧视教育,促进MSM人群的配偶告知和检测工作。
  • 论著
    王召乾, 张帆, 曾小妹, 郑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海口市不同性角色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青年学生的社会接纳和高危性行为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开展MSM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干预提供精准化建议。方法 在高校中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动员招募MSM青年学生至咨询检测门诊,通过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社会接纳和高危性行为特征,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159名MSM青年学生,有效调查问卷150份。调查对象据经常扮演的性角色分三组:被插入方(0号)60人(40.00%),兼有插入和被插入方(0.5号)48人(32.00%),插入方(1号)42人(28.00%)。0号、0.5号和1号组HIV感染率分别为3.33%、0.00%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33%、10.42%和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觉得生活环境对待同性恋态度友好的39人(26.53%),觉得一般的100人(66.70%),觉得受到歧视的8人(5.30%)。性行为学变量中“首次性行为年龄、首次性行为对象是否为临时性伴、是否使用过兴奋剂、使用兴奋剂后有无发生性行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年每次发生肛交性行为都坚持使用安全套”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0.5号性角色在二~五年级段是一年级的3.143倍(OR=3.143,95%CI:1.893~5.220);不告知他人同性性倾向是0号和1号的8.093倍(OR=8.093,95%CI:2.496~26.243);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0号和1号的 15.269倍(OR=15.269,95%CI:5.072~45.972),是危险因素。0.5号性角色首次性行为对象相对固定,首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是0号和1号的0.238倍(OR=0.238,95%CI:0.092~0.619),是保护因素。结论 不同性角色的MSM青年学生社会接纳、高危性行为、安全套使用和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分类提供针对性干预,提高该人群预防性传播疾病感染技能。
  • 论著
    邱顺华, 金李芬, 张德文, 喻奇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自贡市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8年6月159例经本院确诊的慢性HBV感染者,且HBV-DNA水平含量在 103 IU/mL以上,根据疾病诊断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三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HB)、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LC)、乙肝相关性肝癌组(HCC)。采用多通道实时荧光探针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3种基因型(B、C、D型),同时检测HBV-DNA及HBV的五项标记物。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研究显示B基因型115例(72.3%),C基因型43例(27.0%),B/C混合型1例(0.6%),D基因型0例;B基因型的HBV-DNA水平高于C基因型(P<0.05);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男、女组均以B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和C基因型分布在年龄、性别、HBeAg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相关性肝癌组(HCC)的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CHB组和LC组(P<0.05)。结论 自贡市HBV主要流行B基因型,其次是C基因型;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 论著
    梁爽, 毛宁, 尚彦萍, 王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辽宁省老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符合我省老年肺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辽宁省2013—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年龄≥60岁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辽宁省累计登记肺结核患者121 053例,年均登记率为55.26/10万,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9.940,P<0.001),老年肺结核累计登记29 415例,登记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90.056,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占全省肺结核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512.160,P<0.001),老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占全省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08.286,P<0.001);2013—2017年登记的老年患者数各年龄组相比,60~<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高,≥8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低,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9.06%;从时间上看,以3—5月份登记的病人数最多,共8 329例,占患者总数的28.36%;从地区分布看,老年肺结核登记率以本溪市(19.48/10万)、葫芦岛市(19.06/10万)最高,大连市(10.89/10万)最低;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占62.28%。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已成为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其发病呈现男性、农民、春季多发的特点。应关注老年人群,开展对老年肺结核病的主动筛查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 论著
    马龙, 胡改霞, 蔺淞锋, 时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铜川市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3—2017年铜川市266例HIV/AIDS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感染和生存相关信息,利用寿命表分析累计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266例HIV/AIDS最短观察期0个月,最长147个月,平均27.6个月,中位数21(QR:7~41)个月;随访218例,失访5例,艾滋病相关死亡40例,其他3例。1年、4年和7年以上艾滋病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0%、79.0%和73.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HIV/AIDS死亡的风险(OR=19.202,95%CI 9.394~39.314)。结论 铜川市应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针对青少年、服务业人群及农民开展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性安全观,支持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及时开展HIV/AIDS的CD4细胞检测,为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提高HIV/AIDS的生活质量。
  • 论著
    罗亦娟, 张燕, 杨峥嵘, 刘少础, 谭京广, 赵锦, 谢炜, 廖清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8—2018年学生HIV/AIDS流行特征,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用时间横断面描述性分析2008—2018年深圳市学生HIV/AIDS的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病例来源等信息。结果深圳市2008—2018年共发现学生HIV/AIDS 226例,其中HIV为180例,AIDS为46例,男性219例,女性7例。HIV/AIDS病例及在每年新发总体病例中所占比例在2008—2015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在2016—2018年呈下降趋势(P<0.01)。在226名学生病例中,传播途径为男男同性性传播191例,占84.5%,异性性传播24例,占10.6%,母婴或其它途径传播为11例,占4.9%;报告来源于医疗机构93例,占41.2%,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102例,占45.1%,来源自专题调查17例,占7.5%,其它来源14例,占6.2%。结论深圳市学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转变为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校园艾滋病相关性健康教育对于预防控制学生青少年艾滋病至关重要。
  • 论著
    李欣颖, 曾敏, 郑茵, 陈娟, 冯光球, 全会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胰岛功能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列为甲亢组,另选取110例同时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G)、基础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PG)及餐后2 h胰岛素(2hINS)水平,并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甲亢组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68例,占比61.82%,其中21例糖耐量异常达到糖尿病标准;甲亢组患者的FPG、2hPG、2hINS及HOMA-I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SI与HOMA-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Pearson检验相关性得出,甲亢组患者HOMA-B(P<0.001)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普遍伴有糖代谢异常、胰岛功能损伤及胰岛素抵抗,其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即HOMA-B与HOMA-IR呈负相关,因此治疗中应注重监测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兼顾协同进而达到满意疗效。
  • 论著
    张敏, 黄兵, 付天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特征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外科手术后切口愈合率和脓毒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溪市某医院外科2015—2018年开展外科手术的HIV/AIDS人口学信息、临床指标及手术特征,分别计算手术后切口愈合率和脓毒症发病率情况。结果 68例HIV/AIDS中,甲、乙、丙级伤口愈合率分别为88.24%(60/68)、7.35%(5/68)、4.41%(3/68)。不同感染途径、诊断时间、机会性感染状况、手术切口类型的伤口愈合率不同(P<0.05)。手术后21例出现脓毒症,发病率为30.88%,其中严重脓毒症2例。手术时CD4值<200 cells/μL(OR=2.29,95%CI:1.86~4.62)、没有抗病毒治疗(OR=3.02,95%CI:1.96~4.22)、HCV感染(OR=3.32,95%CI:2.10~5.02)、术前机会性感染(OR=2.41,95%CI:1.12~4.67)、肝功能异常(OR=1.91,95%CI:1.17~3.10)以及白细胞水平异常(OR=4.94,95%CI:3.00~8.43)更容易术后发生脓毒症。结论 可针对引起愈合不佳和脓毒症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切口愈合较差和易于出现术后脓毒症的手术病人需特别加以关注。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杨进新, 杨杏爱, 万孝玲, 荣光雄, 姚群, 代典凤, 吕国丽, 梁义梅, 谭永锋, 谭承宴, 韦海艳, 蒋智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桂北少数民族地区华支睾吸虫的人群感染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龙胜作为调查县,按地理方位分片区选择5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采集200个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并计数,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华支睾吸虫感染率57.99%(606/1 045),其中72.94%的感染者为轻度感染。各调查点中瓢里镇的感染率最高,为80.09%(16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瓢里镇的中、重度感染占42.86%。男、女性的感染率分别为64.38%(320/479)、52.18%(286/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5~<60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2.96%(251/344);壮族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5.32%(235/312),较其他民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文化水平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2.50%(261/360),以干部职工感染率最高,为74.04%(77/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已成为当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 短篇论著
    覃江龙, 梁纲, 吴念宁, 卢亦波, 蓝健, 吴锋耀, 黄妹青, 吴明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机会性感染的诊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11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 在本研究期间总共收治艾滋病5 785例,其中合并马红球菌感染11例。马红球菌感染确诊时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21个/μL。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90.9%)、发热(72.7%)、乏力(72.7%)。马红球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血液(81.8%)、骨髓(57.1%)、支气管灌洗液(66.7%)、胸水(80.0%)、痰液(9.1%)。肺部CT异常表现11例(100.0%),均为浸润性改变,其中多叶受累9例(81.8%),空洞8例(72.7%),胸腔积液5例(45.5%),纵膈淋巴结病变5例(45.5%),心包积液5例(45.5%)。治疗转归好转6例,放弃治疗或未治4例,死亡1例。结论 马红球菌是晚期艾滋病患者中一种罕见的机会性感染,常引起败血症和空洞性肺炎,在临床上需引起重视及鉴别诊断,联合并长疗程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短篇论著
    陈雅琴, 杨锋, 林秋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乙肝免疫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追踪随访的95对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乙肝免疫应答反应分为无、弱应答组15例和强应答组80例,对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乙肝免疫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新生儿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史、喂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HBV-DNA载量、免疫细胞数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母亲HBV-DNA高载量、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乙肝免疫无、弱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母亲HBV-DNA高载量、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乙肝免疫无、弱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短篇论著
    龙海艺, 李锋华, 庞秀然, 张翼, 江海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活禽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情况,为科学评判疫情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3—4月在全市活禽市场外环境采集笼具擦物、冼禽污水、禽粪、砧板擦物、禽类饮用水等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FluA、H5、H9、H7核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集全市36个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1 855份,阳性393份,阳性率为21.19%,其中H5阳性28份,H7阳性2份,H9阳性198份,H5和H9混合阳性37份,其他亚型(FluA阳性,H5、H7、H9 阴性)128份;不同地区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乡镇市场采集的标本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类型的标本中,洗禽污水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砧板擦物, 再次是禽类饮用水和笼具擦物,禽粪的阳性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城港市活禽市场环境普遍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污染,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后,防城港市没有发生人间禽流感疫情。
  • 综述
  • 综述
    林康明, 杨益超, 黎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杀虫剂在农业及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广泛而大量的应用,在降低虫媒传染病的同时也导致了媒介对杀虫剂耐药现象的发生。中国于2010年启动全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传疟按蚊抗药性的出现,成为我国消除疟疾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主要传疟媒介抗药性的检测方法、按蚊抗性水平、蚊媒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消除疟疾媒介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梁正林, 何建忠, 覃文富, 邓星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贵港市首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病例临床诊疗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密切接触者、感染来源采集相关生物和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贵港市首例人感染 H5N6禽流感病例为单个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无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鼻塞、咽喉肿痛,偶有咳嗽,8天后进展为呼吸困难,胸片示右中下肺实变,左胸间隙肺大泡,胸膜炎,白细胞数目先下降后上升,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发病前一周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 密切接触者24名均未出现发热及相关呼吸道症状,采集其中9人份咽拭子H5N6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对患者居住地、患者老家、临近患者居住地养殖有禽类的邻居家和附近的活禽交易市场进行外环境病原学采样检测,共采集了19份,H5、H9病毒核酸检测混合阳性3份,阳性率为15.79%,H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份;扩大城乡活禽交易市场监测范围,采集了10个乡镇农贸市场外环境标本共30份,8个市场检出H5亚型阳性,市场检出率为80%。结论 该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与接触禽类有关,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该病例临床特征不明显,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且咽拭子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对早期诊断造成困难,诊断不及时治疗效果差。市场活禽摊档污染严重,应加强市场卫生管理,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在禽流感高发季节应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多次采样检测,扩大人间和禽间流感病毒监测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关键。
  • 经验交流
    陈永正, 香燕丽, 廖瑜, 傅朝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钦州市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为保障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钦州市各经销商购买未开封的桶装水作为监测组,在不同场所中选定261台饮水机,并分别采集经饮水机冷水口、未经饮水机的桶装水作为对照组,进行饮水机加热试验,同时开展问卷调查,按照GB 4789.3-2016、GB 8538-2016分别检测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结果 监测组和对照组样品均未检出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0(0/50)、26.4%(69/261),对照组不同场合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清洗时间、不同换水频次、不同加热温度,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钦州市桶装饮用水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和二次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正确使用饮水机,完善相关法规、加大监管等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 经验交流
    李明, 魏卓超, 邓晓丽, 许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在辽宁省鞍山地区疟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镜检、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RDT)胶体金法、巢式PCR法,对鞍山地区2016—2018年16份疟疾疑似病例血样进行检测。结果 镜检法、胶体金法、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50%、75.00%和68.75%,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以镜检法为金标准,PCR法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83.33%,以胶体金法为金标准,PCR法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5.00%,胶体金法敏感性最强。结论 在鞍山地区疟疾检测中,RDT胶体金法结合PCR法和镜检法诊断疟原虫,能有效提高诊断率。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柳素珍, 纪锋颖, 李学奎, 窦晓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岛市2018年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死亡原因,为预防疟疾死亡病例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访谈接诊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患者病历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刘某,男,35岁,青岛市城阳区人,2018年3月19日到科特迪瓦务工,7月17日回国。25日患者到韩国办事,26日下午出现发冷、发热、出汗、头痛、浑身酸痛等症状,26—27日自服退烧药无好转,28日上午到韩国某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下午出现腹泻、呕吐症状,29日下午回国,14∶59到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精神萎靡,经询问患者有非洲出国史可能患疟疾,16∶30将患者转诊至疟疾治疗定点医院,17∶50到达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时患者呈深昏迷状态,医生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且该院正在改建无ICU病房,建议转至有抢救条件的综合医院抢救。19:40患者转入海慈医疗集团ICU病房,21∶00被确诊为恶性疟,因病情危重,患者于30日14∶15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输入性疟疾,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尽早使用抗疟药治疗,是避免出现死亡病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