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容琼文, 苏庆杰, 陈志斌, 王淑荣, 蔡美华, 王埮, 陈蓉
    2014, 14(8): 905-9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bcl-2基因转染对保护体外培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24h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和bcl-2基因转染组(bcl-2)。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脂质体将bcl-2基因转入神经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蛋白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bcl-2转染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转染组细胞活力较I/R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bcl-2比对照组明显表达减少,转染后细胞bcl-2蛋白高表达;I/R组细胞GRP78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bcl-2转染后GRP78显著下降。 结论 bcl-2基因转染对缺血再灌注的鼠大脑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内质网相关性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 实验研究
    吕恒娟, 邵丽丽, 庄如意, 徐彪, 成永霞, 张大伟
    2014, 14(8): 909-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山奈酚对糖尿病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内皮祖细胞,采用牛血清白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AGEs)(100mg/L)与山奈酚(2μM, 10μM,50μM)分别作用于内皮祖细胞24h,M~atrigel胶上观察其管腔形成能力。结果 山奈酚(2μM,10μM,50μM)三组的EPCs管腔形成数目分别是4.7/×100视野,5.2/×100视野和6.1/×100视野,与AGEs组(4.3/×100视野)比较,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8,P<0.05)。结论 山奈酚能够改善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提高微血管管腔形成的能力,对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疗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有效。

  • 实验研究
    童新灯, 李敏, 胡国信, 熊晓佳, 彭雁忠
    2014, 14(8): 912-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7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关系,探究IL-7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7含量,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 结果 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7含量分别为(1.68±0.58)ng/mL、(3.83±0.62)ng/mL和(6.25±0.32)ng/mL,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3±3.3)%、(38.1±6.8)%、(43.2±9.4)%,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5.2)%、(28.1±3.4)%、(30.5±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10.9±1.3)%、(7.4±1.0)%、(4.2±1.1)%。CHB组外周血IL-7明显低于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且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1=-0.58,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2=0.63,P<0.05),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3=- 0.43,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IL-7负调控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 实验研究
    温永琴, 何建芳, 赵继红, 高敏, 陈靖
    2014, 14(8): 915-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发生于不同部位的18例SFT患者,进行临床、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SFT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全身各个解剖部位皆可发生,发病高峰在40~70岁。镜下由交替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被纤维性间质分隔,胶原纤维丰富,并具有血管外皮瘤样分支状血管。免疫组化:瘤细胞特征性强阳性表达CD34和Bcl-2 ,Vimentin和CD99也呈阳性表达,不表达CK、S-100和SMA。但是,CD34和Bcl-2并不总是阳性,尤其是在恶性SFT患者。若CD34阴性,Bcl-2一般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 SFT是一种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比较有特征性的肿瘤,需要与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大部分病例完整切除可以治愈,但需要长期随访。

  • 实验研究
    周丽平, 刘勋, 侯双翼, 李爱国, 赵丁源, 王小靖, 杨成凤, 罗军民, 皮琦, 汪小黎
    2014, 14(8): 919-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药敏试验复检和熟练度测试两种方法在药敏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中的应用,选择适当的室间质控方法。方法 湖北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转种30株国家一线药物熟练度测试菌株,下发至4个地市实验室进行熟练度测试,同时省级随机抽取4个地市已完成一线药敏检测的临床菌株各30株进行复检。实验室均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测规程》中比例法(罗氏培养基)进行药敏测试,省参比实验室将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个实验室药敏试验复检和熟练度测试两种方法得到4种药物平均符合率分别为INH 94.8%(90.0%~100.0%)和100.0%、RFP 94.8%(92.3%~96.2%)和98.3%(96.7%~100.0%)、SM90.7%(84.6%~95.0%)和91.7%(90.0%~93.3%)、EMB 92.8%(88.5%~96.0%)和87.5%(80.0%~93.3%),符合率均达到了WHO和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要求。 结论 药敏试验复检和熟练度测试两种方法进行室间质量控制,满足对实验室能力评价的需要,质控结果可靠,达到国家要求。

  • 疾病监控
  • 疾病监控
    郭苏珊, 林健雄, 彭东东
    2014, 14(8): 922-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汕头市实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简称“项目”)的阶段性效果,探讨汕头市耐多药结核病控制模式,为今后耐多药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1年6月“项目”执行期间筛查出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资料,按是否纳入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组与非项目组,比较分析项目组与非项目组耐多药结核患者防治情况。 结果 2009年4月~2011年6月汕头市共筛查符合筛查条件的结核病人1 264例,筛查出耐多药患者178例,失联系9例,20例病情复杂不纳入项目,符合纳入“项目”条件的患者有149例,93例患者纳入项目治疗,非项目对照组56例,对项目组采取以项目标准方案治疗为主的耐药肺结核管理策略( PMDRT )、对非项目组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管理,两组开始治疗时间均为2009年7月,疗程24个月,考核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项目组6月末痰培养阴转率为58.0%(54/93),明显高于非项目组的41.1%(23/56)(χ2=4.04, P<0.05);项目组治愈率为52.7%(49/93),明显高于非项目组的35.7%(20/56)(χ2=4.05, P<0.05);项目组治疗成功率69.9%(65/93)也明显高于非项目组的53.6%(30/56)(χ2=4.03,P<0.05) 。结论 汕头市实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患者6月末痰菌阴转率、治愈率和治疗成功率均较非项目组有显著提高,以地(市)为中心开展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的模式、标准化治疗方案为主的治疗策略是可行的,与结核病定点医院的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 疾病监控
    陈玉珅, 王川健, 王龙义, 李永忠, 李红环, 金蕾
    2014, 14(8): 926-9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开展在建的海南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建立该核电站周围环境饮用水放射性基线数据库。 方法 采用饱和厚度相对测量法,总α、总β分别用厚样法、薄样法。 结果 总α、总β范围分别为(0.0001~0.0944)Bq/L和(0.0140~1.1029)Bq/L,几何均数分别为0.0028 Bq/L和0.0513 Bq/L;地下水总β比地表水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19,P<0.05);水源水总α、总β略高于出厂水;井水、泉水总α、总β比出厂水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46、3.301,P<0.05);井水、泉水总β较末梢水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861,P<0.05);分散式供水总α、总β比集中式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55、3.293,P<0.05);枯水期总α比丰水期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9.876,P<0.05)。 结论 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大部分饮用水样品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总α、总β在海南省饮用水正常放射性本底水平内,且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相对低的水平。

  • 疾病监控
    陈少明, 邱丽, 杜中华, 金玉明
    2014, 14(8): 929-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移动百分位数法在海南省手足口病预警工作中的应用,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1年海南省手足口病各市县每周疫情资料,以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预警模型,将P5、P10、P15、P20、…… P85、P90、P95作为候选的19个预警界值,计算比较其预警2012年手足口病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及绘制ROC曲线,优选出最佳预警界值。结果 P90为海南省手足口病最佳预警界值,拟合预警信号389条,其预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2.92%,90.17%,80.98%,96.59%和0.8309,其预警功效最好。结论 移动百分位数法能较好的对海南省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预警。

  • 疾病监控
    杨俊克, 李凡, 刘林林, 杨诗杰, 冯宇, 陈生邦
    2014, 14(8): 932-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干预措施防止白蛉-犬接触,探索控制黑热病传播的有效方法。 方法 在文县选择近5年发病率和犬数相近的19个村,以乡为单位分为3组在6~9月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铁楼乡)无干预措施;石坊乡采取的干预措施为犬喷洒高效氟氯氰菊酯,在6月和8月各一次;石鸡坝乡为采取犬喷洒高效氟氯氰菊酯2次,同时居民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干血斑法采集干预前后血清,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rescence,IFA)法检测黑热病血清抗体。应用χ2检验分析干预前后及干预后各组间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家犬喷药组干预前检测血清抗体1 028份,阳性率为5.06%,干预后血清754份,阳性率为3.4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 P﹤0.05 )。犬杀虫剂喷洒和悬挂药浸蚊帐组干预前检测血清抗体1 342份,阳性率为4.62%;干预后检测549份,阳性率为1.8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 P﹤0.05 )。干预后家犬药喷组、联用蚊帐组与对照组血清抗体阳性率χ2分析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χ2=15.27, P﹤0.05;后者χ2=5.12,P﹤0.05)。 结论 夏秋两季家犬杀虫剂喷洒能有效防止白蛉-犬接触,切断黑热病传播环节,降低黑热病高流行区人群发病率。

  • 疾病监控
    秦秋兰, 梁远, 杨虹, 梁馨元, 郑瑾, 李蕙菱
    2014, 14(8): 935-9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西6 370名6~1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以《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为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370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9.9%,其中男童超重肥胖率为12.2%、女童7.5%;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14.6%、农村儿童4.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出生体重、饮食开支、偏食、吃饭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城乡、吃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偏食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亲文化程度、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生活环境、饮食行为及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 疾病监控
    杨小东, 孙肖红, 张琼华, 陈俊利, 白红岩, 林二妹, 张建春, 张丽芝, 黄英, 吴志坤
    2014, 14(8): 939-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河口口岸地区发热人群蚊媒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检测河口口岸地区发热人群血清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IgM抗体。结果 共检测河口口岸地区四个乡镇卫生院363份发热人群血清,74份阳性,总阳性率为20.39%(74/363),阳性率最高的是登革病毒,51份阳性,阳性率为14.05%,乙脑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20%(8/363)和4.13%(15/363)。10岁以下人群总IgM抗体阳性率最高,为57.14%(4/7)。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均以儿童最高,中老年人群的感染情况也不容忽视。结论 应加强河口口岸地区蚊媒监测,降低当地蚊媒病毒感染率。

  • 疾病监控
    黄嘉盈, 付丽, 张秋丽, 张瑞丹, 黄子锋, 杨俊杰
    2014, 14(8): 942-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滋病自愿咨询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荔湾区今后更好的开展VCT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2013年在荔湾区各VCT门诊接受VCT服务并登记上报的求询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要求开展HIV抗体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合做梅毒、丙肝、乙肝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艾滋病自愿咨询人群艾滋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6 423人,其中男性2 787人,占43.4%,女性3 636人,占56.6%;年龄集中在(32.4±10.8)岁。HIV抗体阳性98例,占1.5%,其中1例同时呈HIV、梅毒、丙肝、乙肝阳性,合并四重感染率为1%;HIV、丙肝合并感染者有42例,双重感染率为42.9%; HIV、梅毒合并感染有20例,双重感染率为20.4%; HIV、乙肝合并感染有8例,双重感染率为8.16%。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职业和人群特征。年龄段在21~60岁,吸毒者、同性恋、阳性配偶者为艾滋病感染的风险人群。结论 政府组织与各部门共同担责,改进并完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加强对艾滋病感染风险人群检测,向“零”艾滋迈进。

  • 疾病监控
    李锦辉, 杜进发, 覃业新, 黎军, 邓姣凤, 王尚, 黄必超, 龚伟荣, 冯延新, 李珍
    2014, 14(8): 946-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广西3个低疟区县疟疾监测措施和效果。方法 在上思县、全州县和天峨县,采用定点、定时(19:00~22:00)、定人室外人诱和室内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计算媒介蚊虫叮人率。对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侦查传染源,用常住居民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和低年龄儿童疟疾抗体阳性率评估防治效果。结果 上思、全州和天峨3个县,疟疾发病率从2005年的0.15/万下降至2013年的0.14/万;常住居民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2005年的0.004%(1/24 949)下降至2007年 的0%(0/11 249),2008~2013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疟疾二代病例。但是,当地疟疾传播媒介依然存在。结论 疟疾监测措施有效,早期发现治疗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

  • 疾病监控
    罗垲炜, 夏昕, 胡世雄, 张红
    2014, 14(8): 950-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09~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卫生机构2009~2013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9~2013年湖南省共报告细菌性痢疾47 175例,年均发病率为14.4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湘西和湘南地区是菌痢高发地区,发病以3岁以下幼儿为主,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的中小学校,以水源性传播为主。2011~2013年湖南省疾控中心共收集176株菌痢菌株,其中宋内氏志贺菌109株,福氏志贺菌67株;湖南省志贺菌耐药较严重,不同群别志贺菌的耐药谱有所不同。 结论 湖南省细菌性痢疾疫情分布存在比较明显的高发地区、高发时间和高发人群,应根据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疾病监控
    莫传文, 蔡昌志
    2014, 14(8): 953-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琼海市2008~2013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状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方法 以2008~2013年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监测点,进行枯水期、丰水期2次监测,检测常规指标19项,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判定结果。 结果 6年间共抽取202个监测点808份水样,总合格率为58.91%。不同时期即枯水期、丰水期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末梢水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别检测指标即感官指标、一般理化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水样的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供水工程即市政管网延伸工程、非市政管网延伸工程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琼海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合格率逐年升高,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微生物污染严重,提示应加强安全饮水工程的工艺处理和消毒,加强管理和日常维护,减少管道内流动污染,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共同帮助寻找水质问题和解决问题。

  • 疾病监控
    刘继恒, 白春林, 孙要武, 张皓, 贺圆圆
    2014, 14(8): 956-9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ARIMA模型在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宜昌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数据建立一个原始时间序列,采用求 和 自 回 归 移 动 平 均 模 型(ARIMA模型),对2014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ARIMA(0,0,1) (1,1,0)12为最优模型,宜昌市手足口病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及其95%置信区间基本一致,ARIMA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常易引起托幼机构、学校等聚集场所的暴发流行,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对婴幼儿的影响较大,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 疾病监控
    黄丽红
    2014, 14(8): 959-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口市市区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及贫血发病情况。方法 对2012和2013 年海口市市区20所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生长迟缓率为2.8%,低体重率为2.0%,消瘦率为0.8%;2013年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5%,生长迟缓率为3.3%,低体重率为3.2%,消瘦率为1.5%。2012年营养不良率、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率高于2013年。2012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均是5~岁年龄组最高;2013年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是4~岁年龄组最高;两年不同年龄段消瘦率变化相对比较稳定。2013年海口市幼儿园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4.3%,367人为轻度贫血,17人中度贫血,2人重度贫血,6~<7岁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为7.6%。结论 应建立幼儿园儿童膳食营养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早发现营养不良和贫血患儿,并进行重点干预和治疗,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患病率。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黄必然, 周姝, 杨远超, 周潇
    2014, 14(8): 962-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蛋白情况及其临床随访意义。方法 对54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别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IgM-WB),追踪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 孕期治疗对孕妇TRUST阴转率并无影响。TP- IgM-WB经治疗后阴转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孕早期治疗后阴转率为35.19%,孕晚期治疗后全部阴转。TRUST低滴度(≤1:8)组TP-IgM平均阴转时间为(2.54±1.21)月,高滴度(≥1:16)组为(3.68±1.96)月,前者明显比后者短(t=5.94,P<0.01)。所生新生儿均为足月活胎,未发现先天梅毒患儿。且TRUST滴度均低于或等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结论 潜伏梅毒孕妇经规范驱梅治疗后能有效阻断胎传梅毒。检测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可初步推断潜伏梅毒孕妇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规范驱梅治疗后能快速阴转,有助于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学随访。

  • 临床研究
    郁丽霞, 陈文君, 薛丽莉, 熊燕, 孙强, 刘其锋
    2014, 14(8): 965-9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序贯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钙、高磷、高iPTH的MHD患者30例,皮下注射降钙素,每次50U,每周3 次,均为透析后使用;3个月后加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钙、血磷、ALP以及iPTH的水平变化及肾性骨病症状(皮肤瘙痒、骨痛、肌无力)的缓解情况。结果 鲑鱼降钙素治疗后,血钙、血磷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下降,同时患者肾性骨病症状(皮肤瘙痒、骨痛、肌无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加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后患者血i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序贯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调节钙磷代谢,抑制CKD-MBD患者的iPTH水平,降低骨转换率,改善肾性骨病症状。

  • 临床研究
    徐晓云, 温小萍, 陈建南
    2014, 14(8): 968-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尤瑞克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β、MMP-9),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DL 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14d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血清MMP-9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 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ADL 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较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且并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 临床研究
    刘军麟, 袁丞达
    2014, 14(8): 972-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更昔洛韦与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一组38例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g,每日3次口服,共7d;另一组37例患者采用更昔洛韦0.25g,每日2次静脉滴注,共10d。用药后第3d、6d和10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更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分别为 (2.86 ± 1.36)d、(4.27 ± 1.21)d和(4.53 ± 0.62)d,而伐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则分别为 (2.12 ± 1.14)d、(3.47 ± 0.22)d和(4.29 ± 0.37)d。伐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分别为t=2.556,P=0.0127;t=3.958,P=0.0003),而在结痂时间上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7,P=0.078)。伐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为97.36%,高于更昔洛韦组(81.08%)(P=0.0284)。伐昔洛韦组与更昔洛韦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70%、5.26%,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研究
    李载红, 杨炳昂, 钟文津, 张洁
    2014, 14(8): 975-9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236例病例组患者中,183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7.54%;260例对照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发生率为23.07%,缺血性脑卒中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性质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 临床研究
    谢建伟, 王蔚蔚, 李继荣
    2014, 14(8): 978-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425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109例,检测患者血清学、血生化指标,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使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肝硬化无感染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介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癌,Child-pugh分级C级,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的例数明显大于肝硬化无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住院天数,介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癌,Child-pugh分级C级,消化道出血史经单因素分析可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163),住院天数(OR=3.168),介入性操作(OR=2.674),合并糖尿病(OR=2.965),合并肝癌(OR=3.689),Child-pugh分级C级(OR=4.952),消化道出血史(OR=5.674)为肝硬化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采取措施消除肝硬化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 临床研究
    李观强, 洪雄新, 覃云清, 杨辉, 江白玲, 陈玉华
    2014, 14(8): 981-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不同孕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体内微量元素锌、镁、铜、铁、铅、锰的含量,探讨其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GDM孕妇和125例正常孕妇血清中锌、镁、铜、铁、铅、锰的含量。 结果 孕早期及孕中期GDM组血中微量元素锌、镁、铜、铁、铅、锰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孕晚期GDM组血中微量元素铅、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量元素铜、铁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锌、镁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结论 孕晚期GDM组孕妇微量元素锌、镁、铜、铁的代谢失衡,适时监测微量元素的含量,纠正GDM患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状态,对GDM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临床研究
    陆灿
    2014, 14(8): 984-9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尿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3月于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6例及表面健康人30例,自入院后连续3d,收集尿液标本,分别测量随机尿、晨尿、午间餐后尿、夜间尿、24h尿的UA 浓度、尿Cr及24h尿的总尿量,计算不同时间段及24h尿的总UA含量、ACR,分析其与24 h UA的相关性。结果 随机尿、晨尿、午间餐后尿、夜间尿UA的天间变异系数均较24h UA升高,但经Cr校正后,其天间变异系数有所降低;随机尿、晨尿、午间餐后尿、夜间尿的UA和ACR与24 h UA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5和0.801,0.812和0.906,0.658和0.583,0.931和0.977,其中,夜间尿UA与24h UA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夜尿UA与24h 尿UA的相关性最佳,同时采用Cr进行校正,可有效减少天间变异,最有可能取代24h UA检测作为早期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诊断方法,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临床研究
    温海洋, 李少洪, 钟坚, 王存, 龙珍
    2014, 14(8): 987-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新喋呤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预后将95例脓毒血症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65例,死亡组30例,将发病早期的降钙素原、新喋呤与乳酸水平和ACHEⅡ评分进行对比,通过建立ROC曲线探讨标记物对于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结果 分析得知3种标记物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2组患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3种标记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标记物阳性结果越多,病死率越高;3项标记物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0~0.78之间。结论 降钙素原、新喋呤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对患者的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并且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预测的敏感程度。

  • 临床研究
    李莎莎, 邓志勇, 付茂英, 秦海峰, 何敖林, 王楷文
    2014, 14(8): 990-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HBV病毒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及放射免疫法(RIA)方法检测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NA阴性组淋巴细胞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肝纤指标则明显增加(PCⅢ:118.43±17.83 vs 79.43±6.08;Ⅳ-C: 98.26±10.23vs48.66±6.26;LN:112.48±13.63vs87.04±6.73;HA:98.28±15.68vs33.00±6.66;P均<0.05);低病毒载量组与DNA阴性组相比,CD8+T细胞增多(36.18±6.88vs28.13±5.11,P<0.05),高病毒载量组与DNA阴性组相比,CD4+T细胞显著减少(33.54±4.99vs38.38±5.81,P<0.05)、CD8+T细胞明显增多(38.15±7.92vs28.13±5.11,P<0.05)、CD4+ / CD8+下降(1.06±0.41vs1.42±0.39,P<0.05),但肝纤四项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在疾病进展中选择合适的时机联合检测,将为早期干预和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余治健, 李多云, 徐俊, 刘晓军, 邓名贵, 潘伟光, 郑金鑫, 陈重, 邓启文
    2014, 14(8): 993-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EspA蛋白双歧杆菌表达重组菌株,并验证蛋白表达。方法 采用常规PCR扩增EspA片段,体外构建重组质粒pBAD-EspA,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培养,挑取单克隆提取质粒,双酶切和PCR对重组质粒鉴定。pBAD-EspA电转化长双歧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并PCR鉴定,经木聚糖诱导表达,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析验证EspA蛋白在双歧杆菌中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pBAD-Esp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BAD-EspA重组质粒转化双歧杆菌后经阿拉伯糖诱导,在诱导表达不同时间点菌液沉淀均有良好的蛋白表达。结论 体外成功构建表达EPEC EspA蛋白的长双歧杆菌,为制备ESPA口服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 短篇论著
    张欠欠, 任勇, 成俊珍
    2014, 14(8): 995-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2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70例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 药敏试验严格按照2006 年CLSI M272A2规则及标准进行AmB、FCZ,5-FC、ICZ 4种抗真菌药敏检测。结果 真菌感染样本主要来源于咽拭子,白假丝酵母的分离率最高61.11% ,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AmB、5-FC的敏感性较高。儿科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中以假丝酵母菌属最多,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AmB、5-FC均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结论 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短篇论著
    周君霞, 马祎楠, 黄邓高, 肖敬川, 张淑芳
    2014, 14(8): 997-9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临床的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 对1例长期误诊为癫痫的MELAS综合征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抽搐、肌无力、听力和视力障碍、失语、脑卒中样发作、智力下降、生长发育迟滞、血乳酸增高等;脑电图检查提示广泛性异常脑电图;病理检查可见线粒体增加及形态结构异常;头部MRI示左侧顶叶及右侧颞枕顶表现为不符合脑血管分布的多发长T1长T2信号;基因检测结果为A3243G位点杂合突变。结论 MELAS综合征的诊断必须与临床、神经影像学、病理、基因检测相结合,对于临床无法解释的青少年脑卒中、癫痫患者首先应考虑MELAS综合症。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整体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短篇论著
    曾丽容, 郑定容
    2014, 14(8): 100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和VEGF-C在PHC组患者及正常组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TGF-β和VEGF-C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56例PHC组肝组织的VEGF-C和TGF-β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6.8%(43/56)、92.8%(52/56),60例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36%(2/60)、10.0%(6/60),二者之间的VEGF-C和TGF-β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HC组血清 TGF-β和VEGF-C含量分别为(290.8±65.8)pg/mL,(372.6±86.3) pg/mL,正常组血清 TGF-β和VEGF-C含量分别为(70.1±25.6)pg/mL,(81.3±16.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和VEGF-C异常表达与PHC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提高PHC的诊断率,对预测PHC肿瘤侵袭转移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短篇论著
    孟欣, 陈燕, 郭明青, 常红娟
    2014, 14(8): 1002-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起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d尤瑞克林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CRP的水平为36.86±25.75,治疗后为18.36±20.97;尤瑞克林组治疗前CRP的水平为39.43±19.67,治疗后为6.12±19.3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尤瑞克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尤瑞克林在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及减轻炎症反应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疗效显著。

  • 短篇论著
    贝筝, 贝宁, 王英, 龙登毅, 吴亚丹, 符秀梅, 梁培日
    2014, 14(8): 1004-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所有患者每天常规服用 100 mg 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20mg ,疏血通组采用疏血通静脉滴注,每天1 次,依达拉奉组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每天2 次;联合用药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4 d 为1 个疗程。患者住院治疗14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45例疏血通组中有效率为80.0%,45例依达拉奉组中,有效率为77.8%, 45例联合用药组中有效率为95.5% 。联合用药组临床疗效与其他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最好。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 短篇论著
    蔡露良, 谢跃琦
    2014, 14(8): 1006-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血糖、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危重症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血糖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危重症病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例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9例,最高为0.71g/L,40例危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11例,最高为0.95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脑脊液葡萄糖正常,危重症病例脑脊液葡萄糖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有重症及危重症倾向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常规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重症及危重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 短篇论著
    吴刚
    2014, 14(8): 1009-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收集1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重症胰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中药(清胰承气汤)联合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乳酸,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淀粉酶、脂肪酶、乳酸、尿素氮、肌酐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61,546.704,30.312,40.388,63.970,P均<0.05);治疗组在腹痛、腹胀消失时间、第1次通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4.737,-21.902,-11.064,P<0.05);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相比(χ2=8.552,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总有效率。

  • 短篇论著
    陈健, 陆俏群
    2014, 14(8): 101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并探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3年108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d以上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发生PNAC分成PNAC组及非PNAC组,观察两组有伴窒息、败血症、肺透明膜病(HM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开放(PDA)等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脂肪乳累计用量、氨基酸最大用量、肠道外营养(PN)热卡摄入量大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体重恢复迟于非PNAC组,且合并症发生机率增大。结论 PNAC发生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开奶时间迟、大剂量使用氨基酸和脂肪乳、PN热卡高、胃肠外营养时间长,有无并发症有关。

  • 短篇论著
    宫润妍, 孟祥慧, 刘杨
    2014, 14(8): 1014-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06~2013年丹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鼠间监测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丹东市HFRS的疫情资料,鼠间监测采用夹夜法,对捕到的鼠鉴别鼠种后取肺组织,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计算鼠密度和鼠带毒率。结果 2006~2013年丹东市累计报告HFRS 721例,发病率在2.24/10万~5.93/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86/10万;凤城和宽甸两地发病最高,占发病总数的77.12%(556/721),各地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4,P<0.01);HFRS发病高峰月基本集中在1月、10月、11月、12月;HFRS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男女性别比例为2.79:1,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7,P<0.01);鼠间监测居民区春季平均鼠密度为6.00%,平均鼠带毒率为22.87%,秋季平均鼠密度为5.86%,平均鼠带毒率为20.58%;野外春季平均鼠密度为6.86%,平均鼠带毒率为16.66%,秋季平均鼠密度为5.90%,平均鼠带毒率为19.20%。结论 丹东市HFRS疫情主要受凤城和宽甸两个县级城市影响,符合野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丹东市的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处于较高水平,存在小范围野鼠型人间HFRS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丹东市应采取加强鼠监测和秋季灭鼠,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 短篇论著
    胡波, 梁奕卫, 冯元贵
    2014, 14(8): 1016-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08年儋州市沿海一带发生的一起霍乱局部流行的调查分析,探讨霍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2008年儋州市发生的霍乱局部流行所有霍乱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表和相关的检测信息,以及外环境的气象资料、人口学资料和流行区当地居民卫生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现场调查,对当时疫情发生的成因及采取的对策和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测方法采用碱性蛋白胨霍乱弧菌增菌液进行增菌,然后做细菌分离,对分离出来的霍乱弧菌进行毒素鉴定,以判别是否是流行毒株。结果 儋州市累计发生34例霍乱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的29例,临床诊断(疑似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首例病人于9月30日发生,最后1例病例于10月31日发生,11月1日以后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本次霍乱流行是在强台风后发生,灾区有 90 %的水井因海水倒灌而被淹没,外环境调查检测的结果证明,灾后外环境水体检测到霍乱弧菌。结论 对流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强台风引起北部湾海水倒灌,污染了沿海一带岸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源,导致的一起霍乱局部流行。

  • 研究进展
  • 研究进展
    林卫华, 吴志刚
    2014, 14(8): 1019-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我国食品毒理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维护环境友好与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食品相关的毒理学评价程序、指南及管理法规得到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初步建立;细胞毒理学方法、毒理组学技术等已成为食品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以生物标志物为手段的检测研究成为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致癌性研究具显著优越性;体外替代法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就近年来我国食品毒理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韩曼珠, 李丽, 王芬
    2014, 14(8): 1023-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选病例均给予护肝降酶、补充支链氨基酸、营养肝脏、防止其它并发症、辩证口服中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位保留灌肠配合中医护理,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BIL和ALT均下降,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但治疗组的TBIL和ALT下降的幅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结论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

  • 经验交流
    刘刚, 汪武新, 卢紫燕, 王苑玲
    2014, 14(8): 1025-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5~2013年人群风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风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深圳市2005~2013年确诊的1 965例风疹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深圳市共报告病例1 965例,其中2011年发病人数最多,576例,占29.3%,9年年均发病率为 2.25/10万;男性发病794例(40.4%),女性1 171例(59.6%),其中育龄妇女(≥15岁)921例,占女性病例数的78.7%;发病年龄组以≥20岁为主,占61.1%(1 200例);全市各区均有病例报告,构成比居前3位的分别是宝安区(37.4%)、罗湖区(23.6%)和龙岗区(22.5%);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发病高峰主要在3~6月,占总病例数的56.6%。结论 深圳市风疹报告发病人数呈增加趋势,育龄妇女为发病主要人群,有必要制定综合措施控制风疹疫情,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 经验交流
    刘如春, 冯红, 陈田木
    2014, 14(8): 1027-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王壮, 田佳
    2014, 14(8): 1029-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海南省首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孕妇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早期有流感症状,临床表现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重期出现在病程的第8d。治疗上以抗流感病毒、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最终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孕妇甲型H1N1流感危重型发生率高,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抗病毒治疗、适时机械通气、ECMO、CVVH等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