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张丽, 马雅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阐明我国中华白蛉群体的遗传差异,探讨四川白蛉的分类地位.方法 在我国陕西、河南、甘肃和四川等地采集白蛉,依据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别种类,扩增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b, mtDNA-Cytb)基因片段,测定和分析序列.结果 共获得42个单倍型,形成2个独立的家系,存在明显的地理聚集性,分别是来自陕西和河南的各单倍型家系,以及四川和甘肃的单倍型家系,均呈平行演化,四川白蛉与中华白蛉的单倍型未完全区分。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计算结果显示变异主要存在于种内群体间(89.25%),其次是群体内个体间(20.41%),种间的变异部分为负值,FST值为0.808,各群体间具有相当水平的遗传分化。各群体间的地理距离与基因流的相关性Mantel检验,显示两者呈负相关性(R2=0.888),群体遗传结构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 我国中华白蛉群体间遗传差异大小与地理距离存在密切相关性,综合分析显示中华白蛉与四川白蛉在形态和分子水平已出现遗传分化,支持其为独立种。
  • 实验研究
    郝明秀, 焦昆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及对心肌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20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MI组)20只和急性心肌梗死+奥美沙坦组(OM组)20只。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脏功能,应用程序性电刺激检测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MI组相比,奥美沙坦可以改善心功能(t =1.85,P <0.01),减少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t =1.59,P <0.05);OM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mRNA表达量高于MI组(t =1.48,1.52,P <0.05),而其蛋白的表达量也在梗死边缘区高于MI组(t =1.45,P <0.05).结论 奥美沙坦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些可能都与奥美沙坦上调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表达有关。
  • 实验研究
    刘胜牙, 朱玉兰, 甄胜西, 谢聪贤, 刘健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4月在深圳口岸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样本20份,选择HMGB1基因上的2个SNP位点设计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采用基因测序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样本进行SNP分型.结果 实时荧光PCR方法SNP分型结果显示,在20份样本中的HMGB1基因rs1412125位点检测到TT基因型11例,CC基因型1例,TC基因型8例;HMGB1基因rs3742305位点检测到GG基因型15例,GC基因型5例,未发现CC基因型。这一结果与基因测序方法结论完全一致.结论 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HMGB1基因SNP分型简单、快速、高效,可用于人群大规模样本的SNP筛查,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 实验研究
    杨永平, 李瑞敏, 李晓霞, 金玉娟, 王超, 张仁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硒蛋白K(Selenoprotein K,SelK)基因沉默(RNA silence, RNAi)对小鼠T淋巴细胞内钙流和白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or, IL-2R)分泌的影响.方法 制作小鼠T淋巴细胞干扰载体pGPU-SelK,用脂质体Lipofectin 2000将干扰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小鼠T淋巴细胞,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核酸和蛋白水平Sel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Real time PCR检测IL-2R的分泌.结果 与转染的对照组质粒pGPU-NC比较,转染pGPU-SelK载体的细胞SelK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分别显著降低了42.37%(P< 0.01)和45.44%(P< 0.01)。另外干扰组整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分泌IL-2R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干扰载体pGPU-SelK可以下调小鼠T淋巴细胞SelK的表达,抑制细胞的钙流和IL-2R的分泌,从而可能改变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 实验研究
    尹琦, 杨庆利, 王学燕, 李海, 陈钦艳, 谭超, 罗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年来广西柳州市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和基因亲缘性.方法 用巢式RT-PCR法对HCV NS5B区进行扩增,通过测序和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亲缘性.结果 对182株HCV基因分型:1a型占3.3%,1b型占50.5%,3a型占17.0%,3b型占4.9%,6a型占26.4%,6c/d型占2.7%,6型未分亚型(6un)占0.5%。6株1a型HCV与美国参照株属不同分支。2.2%(2/92)的1b型与日本参照株属同一分支;29.3%(27/92)的1b型与来源于上海的参照株属于同一分支,其余67.4%(62/92)的1b型则独立分支;另外1株独立于上述各分支外。95.2 %(20/21)的3a型以及77.8%(7/9)的3b型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参照株属同一分支或并列分支。4.8%(1/21)的3a型和22.2%(2/9)的3b型则独立分支。97.9%(47/48)的6a型与越南、香港和英国参照株属同一分支或并列分支;2.1%(1/48)的6a型独立于上述分支外。5株HCV与6c和6d参照株并列分支,1株6型病毒未能区分亚型.结论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HCV流行的主导基因型是1b、6a和3a。1b型的大部分具有独立的本地亲缘性特征;而6a和3a型的绝大部分则无此特征。
  • 实验研究
    马壮, 张胜, 朱郁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舌鳞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中SOCS1沉默效果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应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观察舌鳞癌细胞的侵袭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OCS1干扰片段显著下调CAL27细胞SOCS1基因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 <0.05)。沉默SOCS1表达后,干扰组和对照组细胞体外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2±9)个和(91±17)个,迁移细胞数分别为(93±14)个和(184±3)个,干扰组均明显弱于对照组(P <0.05);SOCS1表达抑制后CAL27细胞凋亡率(11.5±2.1)%明显大于对照组(1.3±0.4)%,且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的SOCS1基因表达抑制后,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下降,且促进舌鳞癌细胞凋亡。
  • 疾病监控
  • 疾病监控
    陈玉珅, 雒潇, 陈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土壤放射性本底水平.方法 依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布点,总α、总β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5750.13-2006)监测,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按照《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11743-2013)监测.结果 土壤总α、总β及238U、232Th、40K、226Ra、137Cs放射性活度浓度均数分别为(221.72±201.84)、(254.64±152.80)、(20.80±20.00)、(47.56±46.38)、(480.31±285.79)、(33.58±21.22)、(0.71±0.42) Bq/kg,雅加林场238U、232Th、40K、226Ra均最高;232Th对总的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贡献最大,占49.22%,估算值28.73 nGy/h;距核电站不同距离中,40K放射性活度浓度最大,137Cs最小,除了137Cs外,其余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及总α、总β 50 km最高,5 km最低.结论 昌江核电站环境土壤中226Ra、232Th、40K、238U、137Cs放射性水平在我国正常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内,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相对低的水平。
  • 疾病监控
    邱丽, 冯芳莉, 李丹丹, 潘家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5年度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度全省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对暴发的时间、地区、场所、规模、病毒型别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度全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1起,累计报告发病791例,平均罹患率3.17%,无死亡病例。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月和5月,占总起数的76.19%,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共20起(占总起数的95.24%)。农村地区报告疫情起数最多,占总起数的71.43%。暴发的优势循环株先后为B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甲型H3N2亚型和B型流感.结论 海南省流感暴发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是高发季节,中小学校是流感暴发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农村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监测,优势循环株变化频繁,应密切关注病原学变化。
  • 疾病监控
    蒋立新, 杨梅, 李玥, 杜田, 刘俊玲, 丘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居民镉的膳食暴露情况,评估深圳居民镉膳食暴露的安全性.方法 2009年以来对深圳市23类5 368份食品样品的镉含量进行抽样监测,结合深圳市2008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数据,采用概率评估方法对深圳市居民进行膳食镉的暴露评估.结果 深圳居民每月膳食镉暴露量的第4百分位数(P4.0)为25 μg/kg BW,为PTMI的100.00%;每月膳食镉暴露量P50为68.48 μg/kg BW,为PTMI的273.92%;每月膳食镉暴露量P95为158.71 μg/kg BW,为PTMI的634.84%。深圳居民P4.0暴露人群的每月膳食镉来源前3位的食物种类依次是米及米制品、叶菜和其他蔬菜;P95(高暴露人群)的膳食镉来源前3位的食物种类依次是叶菜、米及米制品和饮用水。畜肉镉浓度和水产品的头足类镉浓度是影响深圳居民膳食镉暴露量的主要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472和0.421(P <0.05).结论 深圳居民每月镉的膳食暴露量较高,仅膳食每月镉暴露量的P4.0是相对安全的,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膳食中镉的摄入。
  • 疾病监控
    孔祥礼, 刘颖, 王伟明, 许娴, 李凯杰, 张红卫, 李卫东, 王汝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江苏(苏)、安徽(皖)、河南(豫)三省恶性疟联防成效,为其他地区消除恶性疟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收集苏、皖、豫三省1984—1994年恶性疟疫情报告和联防统计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性调查分析恶性疟联防实施成效.结果 中部江苏、安徽和河南三省1986年起开展恶性疟联防,采取统一策略、统一行动的“两统一”联防模式,建立轮流检查、轮流值班的联防机制,实施以控制传播媒介为主和加强传染源管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实现中部地区消除恶性疟。三省恶性疟病例由1984年的3 438例下降到1991年的0例,江苏、河南自1988年起,安徽自1991年起未发生本地恶性疟感染病例.结论 恶性疟联防工作模式促进了江苏、安徽、河南三省消除恶性疟,应探索向其他地区推广的可适用性。
  • 疾病监控
    陆业新, 赵淑军, 彭品章, 赵球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仙桃市疟疾流行历史及防治历程,评估消除疟疾工作效果.方法 收集仙桃市1950—2014年疟疾防治与消除疟疾工作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从医疗卫生基础条件、防控措施及效果、工作保障等方面评估全市消除疟疾工作.结果 疟疾曾是仙桃市常见病、高发病,1974年全市共报告病例158 004人,发病率达到13.65%。经过有效防治,疟疾发病逐年稳步下降,至1994年,全市疟疾发病降至100人,发病率首次降至1/万以下,达到0.66/万, 2010年,报告最后1例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4月,经省卫计委考核评估,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仙桃市疟疾的消除,有赖于政府对疟疾防治工作的重视、医疗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及坚持不懈的科学防控,劳动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疟疾的早日消除。
  • 疾病监控
    贾从英, 杨文洲, 高红霞, 郁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淮安市实施消除疟疾综合防控措施情况,评估措施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淮安市2010—2015年疟疾疫情、现症病人处理、高危人群休止期根治、“三热”病人血检、疫点处置、疟防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等数据分析,判断淮安市综合防控措施对消除疟疾的效果.结果 2010—2015年淮安市共网报疟疾病例267例,其中22例为本地间日疟病例,245例为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99例为输入性恶性疟,占74.53%,2例死亡病例。高危人群休止期服药1 430例,正规服药率99.93%。共血检“三热”病人303 016例次,血检阳性231例,阳性率0.08%。处置疟疾活动性疫点117处,室内滞留喷洒1 389户。培训疟防人员4 542人次,居民健康教育受益人数13 222 607人次.结论 淮安市6年来消除疟疾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显著,已连续4年无本地病例,建议今后消除疟疾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监测。
  • 疾病监控
    豆正东, 芮蓓, 方艳姣, 方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芜湖市男性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和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芜湖市4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随机选取班级,对选定班级的男生在知情同意下全部进行艾滋病知晓率和性行为状况调查;采集3~5 mL血样,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检测要求,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检测.结果 828名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8%;其中有过性行为的占到23.0%,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平均(19.32±1.77)岁,最近一年中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占11.4%(94/828),与临时性伴有性行为的占6.0%(50/828),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占 1.1%(9/828),发生同性性行为占 1.1%(9/828),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0.2%、68.0%、55.6%、77.8%;接受过艾滋病宣传的学生占45.4%,参与过宣传的占19.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低年级相对高年级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较低,而对艾滋病知识越知晓的发生性行为可能性越低;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学生艾滋病知晓较高;828名学生检测梅毒、丙肝均为阴性,艾滋病检测1例阳性,阳性率0.12%.结论 芜湖市高校男生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当地要重视和切实做好高校内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特别是发生男男性行为的高校学生的行为干预工作。
  • 疾病监控
    王华, 王文明, 滕国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昆山市近几年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肺结核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获取2004—2015年昆山市肺结核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季节指数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5年昆山市累计报告肺结核8 032例,年均发病率为40.30/10万,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5月和9月是发病高峰;城区平均年发病率为57.85/10万,高于郊区37.29/10万(P<0.001);男女性别比为
  • 疾病监控
    陈田木, 袁新健, 赵锦, 胡世雄, 邓志红, 谢知, 张锡兴, 刘如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长沙市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为例,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能力,评价病例隔离、停课、疫苗接种在控制暴发疫情的效果.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收集暴发事件中所有病例发病日期、隔离日期、返校日期、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剂次,以及学校停课时间和间隔,计算病例隔离比例、隔离效果指数、停课效果指数、疫苗接种的直接效果VE。采用离散时间模型模拟流行性腮腺炎传播特征以及模拟隔离和停课的效果,采用基于个体随机模型计算再生数R.结果 整起暴发事件共发生8代病例,代间距为18 d。未接种疫苗的相对危险度RR=0.92(95%CI:0.48~1.76),VE= -0.08。未接种疫苗相对于接种1次、2次、3次的RR分别为0.93(95%CI:0.48~1.78)、0.94(95%CI:0.40~2.17)、0.42(95%CI:0.09~1.92),VE分别为-0.08、-0.06、-1.38。该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在小学部内部、初中部内部、初中部传播至小学部、小学部传播至初中部的R分别为4.35(95%CI:4.22~4.48)、1.11(95%CI:1.04~1.17)、0.03(95%CI:0.02~0.04)、0.06(95%CI:0.05~0.08)。采取所有病例隔离的措施,仅能将小学部的累计罹患率TAR由无干预时的97.80%降低为68.82%,将初中部由20.21%降低为4.20%。采取停课措施在小学部和初中部的效果均不显著,小学部的TAR均在90%以上,中学部的TAR均在10%以上.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在小学部的传播能力大于初中部,小学部和初中部内部的传播能力大于两个学部之间的传播能力。按照国家接种程序接种疫苗不能预防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所有病例隔离措施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停课1周的效果更差。
  • 疾病监控
    何剑, 江苏娟, 王帅, 王吉晓, 刘姚若, 邢坤, 贝雯雯, 邝欣欣, 冯礼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系统2011—2013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海南省2011—2013 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3起,累计发病病人数1 022人,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呈季节性分布,第三季度发病率最高,各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主要集中在学校、工地等集体食堂和宾馆饭店等场所,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因素主要以微生物致病菌为主,其次是以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结论 根据海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是海南省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且暴发具有季节性和场所性的特点,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措施。
  • 疾病监控
    梁静, 林志萍, 肖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 71)疫苗免疫接种程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福田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检测和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2011—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2 119例,年均发病率为181.64/10万,累计报告重症52例,死亡3例,以EV71感染为主;时间分布上除2015年外均呈双峰流行为主,具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地区分布上主要聚集在流动人口密集的老旧城中村; 人群分布上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以男童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城中村散居儿童的健康宣教以及社区隔离的指引,并且完善基于实验室检测的的手足口病监测网络。
  • 疾病监控
    陶洪, 李彦忠, 周晓梅, 李富华, 王会珍, 黎强, 金春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改良抗酸染色法查稀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结果 共检查239人,感染211人,总感染率为88.28%,共查到9种寄生虫,各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鞭虫71.55%,蛔虫66.95%,钩虫9.21%,微小内蜒阿米巴3.77%,蓝氏贾第鞭毛虫2.51%,哈氏内阿米巴1.67%,溶组织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和布氏嗜碘阿米巴均为0.42%。钩虫虫种为美洲钩虫,蛲虫和隐孢子虫均未检出。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度均以轻度感染为主。性别、年级和民族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来源于龙元村委会的学生感染率最高,为95.45%(21/22),马库学生的肠道感染率最低,为30.00%(3/10),各地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当地卫生环境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学校的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缺乏是主要原因。
  • 疾病监控
    杨振兴, 陈威, 许敏, 黄亚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XPert MTB/RIF法、结核分枝杆菌RNA荧光定量 PCR法、结核分枝杆菌DNA荧光定量PCR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4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120例肺结核患者及70例非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用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XPert MTB/RIF、TB-RNA PCR、TB-DNA PCR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XPert MTB/RIF、TB-RNA PCR、TB-DNA PCR检测374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6.68%、13.37%、20.05%、19.25%、22.73%,其中XPert MTB/RIF、TB-RNA PCR、TB-DNA 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P >0.05),TB-RNA PCR 阳性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χ2=4.75, P<0.05),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χ2=9.28, P<0.05)。五种方法检测120例肺结核患者及70例非结核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20.83%、35.00%、50.83%、47.50%、54.17%,特异性分别为100.00%、100.00%、98.57%、100.00%、98.57%.结论 XPert MTB/RIF、TB-RNA PCR、TB-DNA PCR与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相比,具有敏感、快速、可定量的特点,可以作为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检测方法。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郑金鑫, 蒲彰雅, 徐芹珍, 王红燕, 李多云, 陈重, 邓向斌, 邓启文, 余治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肠球菌属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入院后30 d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2015年由肠球菌属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共59例肠球菌属血流感染患者,其中粪肠球菌33例,屎肠球菌24例,铅黄肠球菌和鹑鸡肠球菌各1例。屎肠球菌组Charlson合并症评分≥5、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静脉导管来源感染的患者多于粪肠球菌组,分别为(62.5% vs 30.3%、33.3% vs 9.1%、83.3% vs 45.5%, P< 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屎肠球菌血流感染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分别为(79.2% vs 3.0%、75.0% vs 42.4%、54.2% vs 21.2%,P<0.0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糖皮质激素治疗(OR=7.644,P<0.05),静脉导管感染(OR=9.727,P<0.05)和环丙沙星耐药(OR=15.060,P<0.05) 是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两种差别较大的病原体,所导致的血流感染有其不同特征,应更加积极的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改善预后。
  • 临床研究
    左宝功, 宋春丽, 党岩兵, 闫业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宝鸡市千阳县人民医院和宝鸡市中心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s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变化,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2周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血清MMP-9、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hs-CRP、TNF-α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s水平,降低血清hs-CRP、TNF-α及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血管闭塞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韩霞, 韩威张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校开展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效果,为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3年期间,辽阳市第一中学和第二十六中学分别发生了1起结核病暴发疫情。对2所学校的密切接触者开展PPD皮肤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对其中PPD试验强阳性但X线检查无异常者即结核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中学88名结核感染者为对照组采取医学观察,第二十六中学100名结核感染者为干预组采取预防性治疗,分别随访2年后分析预防性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2年的干预和跟踪随访,对照组88人均完成随访医学观察,发现结核病6例,2年发病率为6.82%。干预组100人中有98人完成6个月异烟肼预防性治疗,2人因严重肝功能异常而停止用药,2年观察结束时干预组没有发现结核病例。两组结核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校开展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 短篇论著
    王静, 徐玉萍, 张娜, 金艳辉, 张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包头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包头市2005—2015年报告的人间布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包头市累计报告布病4 711例,年均发病率16.90/10万,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38.65/10万;农牧区发病高于城区;发病人群集中在35~60岁;职业以农牧民(87.78%)构成比最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91:1;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结论 包头市人间布病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发病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密切关注疫情走势,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布病的发病率,防止出现暴发流行。
  • 短篇论著
    刘浩, 黄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长沙市 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长沙市2006—2015年乙脑确诊病例,描述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等特征.结果 长沙市2006—2015年,年均发病率为 0. 132/10 万,年均死亡率为0. 015/10 万,年均病死率为11.36%。7、8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95.45%,呈明显季节性。宁乡县、浏阳市为高发地区,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65.91%。全市发病主要集中在2~14岁儿童,占87.50%;以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92.04%。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23.86%,非全程接种占13.52%,无接种和接种史不详者占57.95%.结论 长沙市乙脑发病呈散发状态。需继续加强乙脑病例监测和媒介蚊虫监测,落实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采取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以预防乙脑的发生。
  • 短篇论著
    陈爱地, 陈东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定1株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方法 用血培养仪对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用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鉴定,用质谱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补充鉴定,并用 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该菌为革兰阴性细梭状杆菌,常规的方法无法鉴定至种。结合质谱分析及 16S rRNA 基 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该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抑菌环均为6 mm,对其他药物的抑菌环较大.结论 质谱分析和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为常规方法无法鉴定至种的细菌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将本例细菌鉴定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 研究进展
  • 研究进展
    梁安莉, 石云良, 孙贵娟, 黄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可通过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食品导致新生儿的脑膜炎和小肠结肠炎等疾病。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新出现的病原菌,降低婴儿和潜在人群的感染,本文综述了克罗诺杆菌在鉴定与分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感染来源和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我国克罗诺杆菌的分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