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述评
  • 特约述评
    高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从2010年实施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曾有疟疾流行地区80%以上的县已经完成县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在新的消除疟疾技术文件中将增加国家层面以下消除疟疾评估的内容,为使我国的省级消除疟疾评估尽可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层面以下消除疟疾评估重点相吻合,以便我国省级消除疟疾评估资料能在今后的国家消除疟疾论证中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笔者结合我国在消除疟疾进程中的实践和具体需求,对我国《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和世卫组织新的《消除疟疾实施手册》中有关消除疟疾国家论证部分的11项内容、4个重点领域以及在疟疾病例诊治能力与工作质量、疟疾病例核实和个案流调能力与工作质量、疫点调查处置能力与工作质量和维持监测能力防止输入再传播等4个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今后再次修订《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和申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国家论证资料的准备提供参考。
  • 特约述评
    汤林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全国消除疟疾已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我国消除疟疾的目标、策略和路径作诠释,对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作述评,以推动我国消除疟疾工作。
  • 特约报告
  • 特约报告
    黎军,杨益超,张伟尉,韦树娇,林康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广西曾是我国历史上四大高疟区之一,也曾是恶性疟和间日疟严重流行区。建国前部分地区居民脾肿率3%~58%,疟原虫阳性率7.1%~84.9%,年病例数在500万以上。1952—1958年全广西发病人数12.5万~54万,发病率68.08/万~103.88/万。1954年成立广西自治区卫生防疫站,1958年成立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各地市县卫生防疫站设置寄生虫病防治科(组),疟疾防治得以全面开展。1980年起发热病人血检成为发现传染源主要技术手段,血检覆盖至村屯,覆盖率不低于95%,当年全广西发病率降至4.76/万。1990年至1999年,广西报告病例11557例,本地病例5735例,发病率降至不足万分之一(1999年,0.95/万);2000年广西继续实施基本消灭疟疾及巩固成果策略,至2008年109个市县均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2009报告病例2122例,本地病例289例,病例数较上个10年下降81.64%,内源性病例下降94.96%。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各级党政及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领导下,防治工作得以加强。针对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逐年快速增长特点,主要加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广泛开展涉疟临床医生诊疗培训,同时巩固市、县、乡疟原虫镜检能力;二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侧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提高民众对疟疾了解,改善就医依从性;三是对返乡人员全员筛查,掌握一人,筛查一人,随访一人,早发现早治疗。2010—2015年,除2012年出现1例内源性病例外,其余2068例为输入性,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期间在2013年广西上林县出现输入性聚集性疫情暴发,经精心组织,科学防治,实现了无二代和死亡病例发生。至2016年1月,全广西所有县均已通过消除考核。
  • 特约报告
    孔祥礼,赵长磊,王用斌,许艳,刘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省属于单一疟疾流行区,间日疟流行于全省各地。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发生两次疟疾暴发流行。1988年通过原卫生部考核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89年以来,疟疾疫情有所波动,但均不超过1/10万。2010年山东省启动消除疟疾工作,原省卫生厅下发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全省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连续两年下发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目前已顺利完成82个县和2个市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自启动消除疟疾工作以来,山东省认真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疟疾项目,圆满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另外,省财政每年列出专项经费用于疟防工作。2010—2015年山东省疟疾防治经费累计投入5092.49万元,从经费上保证了消除疟疾工作顺利实施。为满足消除疟疾工作需要,该省通过分级培训的方式开展了各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各级镜检员15494人次,临床医生56382人次,疟疾防治人员34624人次。全省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乡四级疟疾镜检网络系统,每年均按照指标要求开展血检工作,2010—2015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774321人,检出疟疾病人747例,检出率为0.42‰。严格按照“1-3-7”工作管理要求开展病例的管理和疫点调查处置工作,2010—2015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19例,开展疫点处置819个,有效避免了疫情扩散及二代病例的发生。为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广泛宣传疟疾危害和防治知识,全省各级疾控机构结合“4.26”全国疟疾宣传日,每年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2010—2015年山东省累计发放健教材料7040504份。山东省已连续三年无本地感染病例,但逐年增加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为消除疟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针对当前疟疾形势,山东省在继续做好消除疟疾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全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 特约报告
    龚艳凤,雷蕾,金锦扬,李志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要求,江西省2015年8—10月组织实施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工作。通过县级自评和省级复核结果显示,全省2010—2015年6月30日,共报告疟疾病例248例,年疟疾发病率波动在0.07/10万~0.12/10万之间,其中恶性疟127例,间日疟79例,未分型33例,混合感染5例,三日疟3例,卵型疟1例。报告的病例中输入性病例241例,占病例总数的97.18%,本地感染疟疾病例7例。全省已连续4年未报告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53个县(市、区)通过县级考核,2个设区市通过市级评估。2010—2015年,全省累计培训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的临床和流行病学医生、实验室和防保人员90537人次;累计血检“三热”病人551447例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11例,血检阳性率为0.038%。全省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率由2010年的41.38%上升至2015年的96.67%,实验室检测率由62.07%上升至96.67%;疟疾病例24h报告率达100%,规范治疗率达到100%,3d内流调率上升至96.77%,7d内疫点处置率亦大幅提升。评估结果证实:通过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全省各地大力推动了疟疾防治工作的进程,逐步提高了各级临床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疟疾防治专业人员的防治工作意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好地完成了《行动计划》提出的任务指标,实现了到2015年全省无本地感染病例的目标。
  • 特约报告
    许国君,李黎,郁涛,邹晏,吴小红,葛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四川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目标实现和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进程,不断完善四川省消除疟疾策略措施提供依据。于2015年8—10月,按照《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期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5〕643号)要求,通过听取汇报、资料审核、现场评估等方法,认真开展了四川省消除疟疾中期评估工作。通过评估,认为四川省实现了既定阶段消除疟疾目标,主要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各项疟疾防治措施都得到落实。通过加强培训、建立参比实验室,消除疟疾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促进了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了对输入性疟疾开展监测、诊断与治疗的经验,增强了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抽查疟疾流行二类县、三类县进行资料审核、走访乡镇等现场评估,被评估县均完成了《四川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指标,实现了阶段目标;根据防治措施、现场考核和保障措施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4个县的中期现场评估得分平均为94.1分。通过中期评估,总结了防治经验,认清了消除疟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四川省输入性疟疾疫情形势严峻,对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输入性疟疾管理涉及社会的各方面,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相关部门参与、责任明确、依法管理、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所以,只有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加强输入性疟疾管理,加强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工作,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取得的成果。
  • 特约报告
    张红卫,刘颖,杨成运,钱丹,周瑞敏,陈建设,鲁德领,贺丽君,许汴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河南省采取在一类县加强传染源控制与媒介防制,二类县清除疟疾传染源,三类县加强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等策略措施。2010—2015年6月30日,共血检“三热”病人547万余人次,发现并规范治疗疟疾病例1880例,所有病例均在24h内进行网络疫情报告。2012年以来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3d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7d内疫点处置。随着消除疟疾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逐步下降,全省已提前实现《行动计划》确定的阶段目标。2012年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历史性突破,提前4年实现国家“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规划目标,并连续4年保持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4年全省69个三类县100%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提前1年实现国家“到2015年所有三类县实现消除疟疾”的规划目标。
  • 特约报告
    徐建军,卢丽丹,耿燕,蔡珊,师伟芳,姚丹成,戴佳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贵州省自古以来就是疟疾的高度流行区,有“瘴疠之地”之称,解放前全省每年患病人数在200万~300万之间,约占时年全省总人口的25%~30%。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数十年的艰苦防控,贵州省疟疾发病得到明显控制,流行程度明显降低,但局部范围的疟疾爆发流行仍时有发生,多年来全省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三个地区的低海拔河谷区域,以间日疟为主要流行虫种。2010年全省开始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加大了对疟疾的防控力度,依据《贵州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全球基金、中转资金及省财政资金等项目的实施,防控局面发生实质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全省2012年首次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发生且保持至今。截止2015年底,全省《行动计划》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完成情况良好,部分阶段目标提前实现,所有4个阶段目标均如期完成,全省已有68个县(市区)、5市(州)完成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占全省总县数的77.27%。2010—2015年,全省完成覆盖所有县(市)范围的传疟媒介按蚊调查工作和疟疾流行风险调查与评估工作,设立县级病媒生物综合防控示范点;逐步规范了疟疾疫情管理与处置技术规范,措施落实达到了3个100%(国家1-3-7模式);加强了消疟能力建设,建立了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完善了疫情管理与处置全程质控,开展业务人员逐级培训及以赛代训,为消疟行动持续开展贮备了大量的技术骨干。随着消疟行动的深入发展,保障各级消疟资金的持续投入尤显重要,而各级专业人员的持续培训以及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监测发现、治疗处置工作必将成为重点、难点和核心工作,对此应做到有备无患、常抓不懈。
  • 特约报告
    孙定炜,李雨春#,王光泽,王善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疟疾是危害海南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且因气温全年皆适宜按蚊生长和疟原虫子孢子在蚊体内的发育和繁殖,故当地疟疾终年传播无休止期。1956年全省疟疾调查显示,居民疟原虫带虫率及脾肿率分别为40.3%及69.6%。自1959年开始在全岛开展大规模抗疟,1969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为159.2/万,此后发病率持续下降,至1977年下降至30.5/万,1978年发病率上升1倍多,为63.44/万,此后虽个别年份发病率有所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疟疾年发病率降至4.57/万。2010年,海南省按照国家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开展消除疟疾工作,病例数持续减少,并在2012年首次实现无本地报告疟疾病例,至2014年,海南省连续3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4年屯昌县、文昌市陆续通过了省级消除疟疾考核。2010—2014年,市县级政府合计拨付1403.39万元用于开展消除疟疾工作。近几年海南省开展消除疟疾的主要工作内容是:①发热病人血检;②病例报告、治疗、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③技能培训;④健康教育等。2010—2014年,每年血检率达1.28%~2.05%。所有网报病例均严格按照1-3-7模式开展防控措施,防止二代病例出现。足够的经费投入保障了大规模培训专业人员及群众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2010—2014年培训疟疾防治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共16854人次,发放各式健康教育资料共170多万份。虽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在消除疟疾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与挑战。首先是部门间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第二是输入性病例造成的威胁;第三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解决;第四是基层疟防人员有所削弱;第五是宣传力度仍然不够。
  • 特约报告
    李建雄, 周兴武#,赵晓涛#,许建卫,吕全,林祖锐,许时燕,曾旭灿,罗春海,周耀武,周子悠,张苍林,孙晓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云南历史上曾是疟疾高度流行的地区,疟疾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经过几十年的艰苦防治,云南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云南省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2015年年底,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至2014年底全省发病444例,发病率0.95/10万,与2010年全省疟疾发病2115例,发病率为4.63/10万相比,发病率下降79.48%,本地感染下降93.68%,全省129个县仅边境9个县有本地感染。省级培养各类人员3443人次,州(市)及县级培养各类人员71518人次。完成“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2307782人次,疟疾现症病人治疗27454人、休止期根治96535人次,疫点调查和处置4569个,网报1537病例复核,自2010年起规范治疗率保持100%,自2013年起,24h报告率保持99.8%以上,3日流行病学调查率也保持99.4%,全省疫点处置保持94.3%以上,且本地感染病例疫点处置率达100%。投入专项经费18835.53万元。建立68个疟疾咨询服务站和多部门合作机制,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疟疾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项目达到阶段性目标,但疟疾仍然面临输入病例威胁和流动人口管理困难等问题。
  • 特约报告
    林荣幸,潘波,邓卓晖,阮彩文,裴福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历史上是我国疟疾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全省51.83%人口居住高疟区和中疟区,居民带虫率为14.83%。经过几十年综合防治,1972年广东省大陆地区消灭了恶性疟。2010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2010—2015年全省共完成了疟疾防治人员培训86071人次,其中培训临床医生325545人次,检验人员31776人次;县级和乡镇级疟防人员、临床医生、镜检人员及乡村医生接受疟疾诊治培训及镜检知识培训的比例均达到95%以上。2010—2015年7月31日,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共773例,全为输入性。其中恶性疟478例、间日疟206例、卵形疟21例、三日疟4例、诺氏疟原虫1例、混合2例,未分型61例。死亡疟疾病例共5例。5年来全省利用各种方式开展疟疾健康教育,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9557693份,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人民的疟防意识,真正做到了“消除疟疾,全民参与”。全省取得的成绩主要有:2010—2015年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确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诊断后24h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报告疟疾病例中3d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报告疟疾病例中7d内开展疫点处置的比例达到100%。
  • 特约报告
    阮卫,潘金仁,张轩,张玲玲,丰燕,陈华良,余可根,姚立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疟疾曾是浙江省主要传染病之一,建国后发生了3次大流行,经过反复防治,发病大幅下降。1988年全省以县为单位发病率均降至1/万以下,1993年通过了原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此后,全省疟疾防控工作进入了全面监测阶段。2005年后,受邻近流行省份疟疾疫情影响,疟疾输入病例人数急剧上升,个别乡镇出现了局部暴发点。2009年,浙江省作为全国6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启动了消除疟疾试点工作,2010年按国家统一行动开始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并确定2016年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疟疾。2012年,海盐、安吉两个消除疟疾国家试点县均通过了原卫生部组织的考核评估,达到了以县为单位的消除疟疾目标,2013年舟山市以市为单位率先在全国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目前,全省各县(市、区)消除疟疾行动进展顺利,至2015年底,各市均已完成对所辖县区的消除疟疾考核工作。
  • 特约报告
    陶薇,刘洪斌,李军,甄素娟,冯宁宁,王丽娜,陈素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世纪建国初期,河北省疟疾年发病率在19.88/10万~74.51/10万之间,60年代和70年代曾有两次疟疾暴发,发病率分别高达368.38/10万和493.3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的部分地区。经过三十多年有组织大规模的抗疟行动,疟疾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1987年后,全省疟疾病例报告数基本在几例至几十例之间。自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按照行动计划分类要求,当时全省172个县(市、区)全部为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报告全省疟疾病例273例,经证实全部为境外输入疟疾病例,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于2014年各设区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组织完成对所辖县(市、区)消除疟疾县级考核,2015年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完成对所辖设区市的消除疟疾市级评估。在《行动计划》实施中,河北省成安县和任县消除疟疾国家试点县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意义重大,引领全省消除疟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于2015年11月,通过国家卫计委和质检总局联合开展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河北省消除疟疾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今后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特约专稿
  • 特约专稿
    朱庆,童已玲,符亚蝶,陈烨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口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海口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海口市1951—2014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5年疟疾发病率为5482.58/10万,经控制流行、常态化管理、消除疟疾3个阶段防治。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4年),海口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立疟防科室,疟原虫血检18543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血片复核率11.37%,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0.5/10万以下,发生14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未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结论 海口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2014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 特约专稿
    范芝宏,李六九,魏如清,王艳波,金正海,李吉,蒋雪莹,张迪,杨恒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科学评价玉溪市消除疟疾项目工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1954—2015年疟疾疫情数据、各类工作报表、文件、监测数据、防治措施和消除疟疾方案等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防治工作经历疟疾高发和大流行期、发病基本遏制期、疫情基本控制期、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行动计划期4大阶段。在2010—2015年消除疟疾阶段,全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学管理工作机制,各级经费到位,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规范项目考核评估验收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2010—2015年“三热病人”血检92921人,疟原虫阳性率0.03%,RDT检测21100人,阳性率0.15%,流行季节发热病人血检数占全年血检数的84.63%,1953—2015年期间发病率最高是1954年,发病率2891.6/10万,项目实施后疟疾发病率均控制在1.0/10万以下,2011—2015年仅发现输入性病例,媒介监测未发现微小按蚊,全市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结论 全市建立健全了项目各项工作机制,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各项消除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县(区)市提前通过考评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
  • 特约专稿
    李志祥,李烨娟,许国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什邡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什邡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什邡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962年发病率高达6789.36/10万,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常态化管理、基本消除疟疾、消除疟疾4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什邡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四川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有专人负责疟防工作,疟原虫血检12457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2‰以上,血片复核率为13.72%,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发生的8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结论 什邡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20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 特约专稿
    蒋智,邓桂花,白敏,陆朝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贵阳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贵阳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1950—2013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3年版)》,从历史疫情概况、保障与能力建设、消除措施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贵阳市人民健康的传染病,1950—1966年,本地病例较多。消除疟疾阶段贵阳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人员、物资、经费保障到位,按《贵州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细则(2013年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立疟防科室,每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2‰以上,血片复核率均达到要求,无本地病例发生,2011—2013年报告的11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贵阳市的主要流行蚊种为中华按蚊,但由于数量少、分布散,近年来的输入性病例均未因当地传播媒介而引起二代病例。结论 贵阳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8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境外输入性疟疾是今后贵阳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 特约专稿
    崔文娟,吴荣华,何斌环,丰建国,罗金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总结韶关市消除疟疾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为评价和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4年韶关市疟疾监测年报、疟疾疫情、媒介监测、技能培训及宣传教育资料,开展终期评估分析评价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效果。结果 4年完成血检15704人次,完成率107.97%,复核血片4254张,复核率27.09%;确诊境外输入疟疾病例7例,均正规治疗和处置;主动病例侦查3287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2013—2014年人饵诱捕中华按蚊326只,平均叮人率为0.38只/人工小时,诱蚊灯共捕获按蚊213只,平均密度为0.25只/(灯·h);培训疟防人员919人次、临床医生13576人次、镜检人员852人次及乡村医生4377人次;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随机抽取曲江区、乐昌市和始兴县3个县(市、区)进行了项目终期评估,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经过4年消除疟疾工作的实施,各项工作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应完善长效防控机制,加强高疟区务工流动人员的监测管理,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 特约专稿
    马改青,宋录军,王宝周,王程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林州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林州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林州市1949—2013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3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疟疾曾是危害林州市人民健康最为严重的地方性传染病,1949年发病率为1024.17/10万,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基本消除、基本消除后监测、消除疟疾4个阶段。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3年)林州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河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年度发热病人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血片复核率在30%以上,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发生的7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结论 林州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1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 特约专稿
    许小利 ,米咏梅,冉伟霞,李堂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孟州市疟疾流行概况及防治历程,总结孟州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评价疟疾防治效果,为全面实现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目标及开展考核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孟州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规划、计划、技术方案、疫情报告数据、防控措施和效果等资料,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消除措施、保障措施、防控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经60多年的反复防控,孟州市疟疾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疟疾发病率从最高的123.23/万(1964年)降至1982年的1/万以下,2010年起无本地病例报告。疟疾防控工作经历了控制流行、基本消灭、后期巩固监测和消除疟疾4个阶段。2010年以来建立了消除疟疾机制、年血检率达1%以上,疟疾监测网络健全,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现及时,疫情处置规范。结论 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孟州市已连续8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经省、市组织考核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境外输入性疟疾会持续存在,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及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继续巩固防治成果。
  • 特约专稿
    肖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流行特点,为开展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荆州市2006—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95例,其中间日疟49例(51.58%),恶性疟30例(31.58%),未分型16例(16.84%);年平均发病率为0.16/10万,死亡2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P<0.001),平均年龄为(44.47±16.59)岁,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32%;2006—2015年除10月份无输入病例外,其他月份均有病例,但无较为集中的趋势;2006—2015年荆州市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荆州区22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3.16%;输入性病例大多来自非洲,占69.23%。结论 输入性疟疾已成为荆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 个案调查
  • 个案调查
    高世同,李晓恒,谢旭,黄达娜,梅树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查明深圳市首例输血性恶性疟病例的感染原因。方法 查阅患者的病历档案,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镜检法和快速诊断试验(RDT)检测患者和献血员血样中疟原虫及其分泌的特异性抗原。结果 患者发病10d前因手术接受输血,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伴肌肉酸痛;血常规提示: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血涂片镜检查见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患者为深圳本地居民,近1年无疟疾疫区外出史;提供血液的1名献血员曾在非洲喀麦隆疟疾流行区工作10个月,其献血留存血样RDT检测恶性疟原虫阳性。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疟原虫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判断为经输血传播的恶性疟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