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专稿
  • 特约专稿
    梁国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虫媒病毒是由吸血昆虫传播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一组病毒,种类繁多,世界性分布,疾病负担严重。登革热、西尼罗脑炎、乙脑、ZIK病毒病等均是感染虫媒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虫媒病毒和虫媒病毒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地区,也属于被忽略的热带传染病。本综述系统介绍了虫媒病毒、传播媒介及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并对虫媒病毒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的研究。
  • 特约专稿
    薛瑞德, CatherineLippi, LisaDrake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凤梨科植物(家族:凤梨科)在佛罗里达东北部的住宅景观中普遍存在。众所周知,许多凤梨科植物能保持水分不流失,可为各种疾病媒介蚊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提供幼虫栖息地。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凤梨科植物上的幼虫繁殖状况及其对病媒蚊生存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凤梨科植物进行采集和取样,收集蚊幼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并在显微镜下鉴定种类。以蚊幼虫和凤梨科植物为实验对象,研究成年蚊类在植物上的生存状况。结果 在佛罗里达州东北部圣约翰县的13个地点监测了蚊类的种类。2015年4月—2016年7月期间,从凤梨科植物叶腋上收集了Aedes aegypti Linn.、Aedes albopictus Skuse、Culex quinquefascaitus Say、Wyeomyia mitchelli Theobald和Toxorhynchites r. rutilus Coquillett的幼虫。在被调查的80%的居住地点的凤梨科植物上积水中发现了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两种蚊的幼虫,在几处地点的植物叶腋中发现了八种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结论 凤梨科植物是白纹伊蚊、其他蚊类和几种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地。尽管蚊类可能会利用凤梨科植物来作为栖息地,实验证明,完整或受损的凤梨叶不是成年白纹伊蚊生存的主要营养来源。
  • 论著
  • 论著
    张远芬, 徐培平, 熊思艺, 张清仲, 符林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其肠粘膜归巢受体表达的情况。方法 选用12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分为正常动物组(对照组)4只,模型感染组(模型组)8只,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1周、2周、3周、4周、8周、11周、14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猴模型回肠组织中的肠淋巴归巢相关受体(intestinal lymphatic homing receptor) a47、CCR9、aE7、CD62L及肠淋巴组织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外周血肠淋巴归巢受体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CD62L。结果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两周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WBC、 LYM%、LYM、RBC)均在正常范围值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2周起,CD4百分比开始逐渐下降,于感染8周后下降明显(P<0.05)。感染11周后(亚急性期),CD4计数在下降明显(P<0.05)。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1周(急性期)开始,CD4+HLA-DR+出现一过性上升,随即下降,但感染14周时又骤然升高。CD4+CD45+HLA-DR+和CD3+HLA-DR+在感染1周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血浆中CD62L在感染1周时开始逐渐上升,并在感染到第8周左右到达一个高峰期,随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肠淋巴归巢受体 47、CCR9、E7的表达升高,L-选择素的表达降低,同时E7、CCR9在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肠道淋巴组织免疫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升高。结论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肠淋巴归巢增强,初始T淋巴细胞肠淋巴归巢受到抑制,肠粘膜免疫系统出现过度活化现象。
  • 论著
    许耘川, 朱勇喆, 王娟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1份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 RD细胞),通过观察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来分析EV71的分离效果。分别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方法来鉴定EV71病毒特异性核酸和蛋白。扩增EV71VP1区全长基因,对其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接种RD细胞传代至第2代后出现CPE。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均显示,感染组RD细胞中有EV71病毒特异性条带,暂命名为EV71分离株2016SHYP00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6SHYP001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与C型代表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3.1%~98.3%;其中与C4a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3%。进化树分析发现本地流行株与深圳地区流行株的亲缘较近。结论 成功分离出一株新的EV71病毒株2016SHYP001,其株型为C4a亚型。
  • 论著
    张慧, 郑纪容, 郭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揭示小分子RNA miR-630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阐明其通过靶向抑制BCL2来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CCK8检测细胞活力来评估细胞增殖的状况;以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变化;以mirPath和RNAhybrid两个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630的下游靶点。通过一系列如PCR、琼脂糖胶回收、限制性克隆位点酶切链接以及质粒小提和大提等克隆工具,将miR-630基因构建到miRNA表达质粒pmR-mcherry载体,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630表达质粒至细胞内以在体外表达miR-630;以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miR-630的表达质粒,与对照组相比较,pmR-pre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miR-630的表达水平增高了(4.49±0.59)和(9.16±1.50)倍(P均<0.05)。与对照空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细胞活力为1.26±0.09和1.84±0.03相比较,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细胞活力降低到 0.89±0.09和1.34±0.23(P均<0.05)。细胞转染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后细胞周期中S期降低。生物信息学预测到BCL2是miR-630的一个靶点。与对照组相比较,pmR- pre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BCL2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了(0.6±0.03)和(0.4±0.01)倍(P均<0.05)。细胞转染 miR-630表达质粒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miR-630通过抑制BCL2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
  • 论著
    宋观波, 宋观礼, 张海国, 张成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采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济宁地区的疟原虫阳性诊断数据,对RDT胶体金法在疟疾低传播区的应用进行评估。方法 本研究包括济宁地区272名输入性发热的疑似患者数据。采用广州万孚疟疾快速诊断试剂(胶体金法),进行快速而简单的检测,然后以PCR结果为标准,并与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2份血样采用镜检法、RDT胶体金法和PCR检测疟疾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3.6%、15.1%和14.3%,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以PCR为标准,镜检法漏诊率5.1%,误诊率5.1%,灵敏度94.9%,特异性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9.1%。RDT胶体金法漏诊率0,误诊率4.9%,灵敏度97.4%,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92.7%,阴性预测值99.6%。结论 在疟疾低发病和低传播地区,疟原虫RDT胶体金法在检测输入性疟疾感染较显微镜镜检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作为显微镜检查的辅助工具,适于在基层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 论著
    曾雪霞, 陈碧玉, 李俊, 黄雅靖, 潘婷婷, 符江鹏, 陈洁兰, 姜涛, 吴维学, 陈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评价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在海南省使用的甲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预防接种实施和控制提供策略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以来不同时期海南省甲肝疫情、人口统计和接种资料及2010—2014年甲肝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监测资料,从甲肝发病率、疫苗保护率、异常反应发生率、临床类型等流行病学指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海南省2005—2014年甲肝发病率为1.04/10万~11.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4.20/10万;2005—2007年甲肝疫苗未纳入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时期,共报告甲肝2 173例,总报告发病率8.69/10万;2008—2010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分地区纳入EPI过渡时期,共报告甲肝893例,总报告发病率为3.38/10万;2011—2014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完全纳入EPI期,共报告甲肝538例,总报告发病率为1.48/10万;2010—2014年甲肝疫苗年均接种率为99.67%,年均保护率为99.97%;2008—2014年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62)。接种甲肝疫苗后报告AEFI病例179例,其中减毒活疫苗169例,总发生率为2.65/万;灭活疫苗10例,总发生率为1.52/万;两者以一般反应(发热/红肿/硬结),绝大多数反应均为一过性;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疹,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紫癜发生率等发生率均为0.03/万~0.06/万。结论 海南省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两种工艺甲肝疫苗安全性均较高,可继续推广应用。
  • 论著
    符芳敏, 王会宽, 马涛, 颜李丽, 彭修月, 曾文, 符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琼海市居民主要慢性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全市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抽取本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899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主要慢性病和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 琼海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和加权率分别是26.4%(26.6%)、10.3%(10.6%)、8.7%(9.1%)和51.8%(53.0%),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比率和加权率分别是25.8%(25.3%)、7.1%(7.2%)、25.3%(24.7%)和12.3%(12.7%),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0.6%(10.3%)。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P<0.01),肥胖、中心型肥胖、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男女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中心型肥胖、体质指数BMI、低HDL-C血症、高TG血症、果蔬不足、红肉过量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MS的危险因素。结论 琼海市居民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处于高发期,应早筛查、早发现、早控制和治疗,以降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 论著
    赵善露, 罗垲炜, 胡世雄, 邓志红, 欧阳云, 张孝洪, 龙奇志, 姚正才, 高立冬, 李俊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居民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就诊行为,为农村地区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湖南省的桂阳县、龙山县、芦淞区和新晃县4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将辖区内的乡镇(街道)按照经济水平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中选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选择2~3个村(社区)作为调查点,每季度对调查点的居民进行腹泻和就诊情况的调查。结果 4个监测点共调查82 588人次,共有685人次发生腹泻;腹泻的两周发病率为0.83%。685例腹泻病例中有397人去医院就诊,就诊率为58.0%。男性发病率、就诊率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人群中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2.52%)最高,5~9岁儿童就诊率(69.74%)最高;散居儿童发病率(3.52%)和就诊率(71.93%)最高。各监测点不同季节发病率不同,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基本在夏秋季。就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桂阳县较其他监测点,夏秋季较春季,有里急后重感、水样便的病例更倾向就诊。结论 感染性腹泻病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生,5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发病率高,是腹泻病防治重点人群,需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腹泻病就诊率。
  • 论著
    刘继恒, 方敏, 王琪薇, 杨夕缘, 王早霞, 孙要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宜昌市老年人VitD营养状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宜昌市随机调查65~岁老年人1 600人,经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常规体检,排除对VitD 吸收、代谢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纳入受试对象的198名老年人采集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受试对象血清25-(OH)-D3平均含量为(18.40±7.27) ng/mL,男性、女性分别为(18.75±7.13) ng/mL、 (18.08±7.41) ng/mL,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65~69、70~74、75~79年龄组血清25-(OH)-D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5~69年龄组的血清25-(OH)-D3含量高于70~74和75~79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Vit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的占比为88.89%,其中男性占比42.93%、女性占比45.96%,男女比例为0.93:1;VitD充足的占比仅为11.11%。结论 宜昌市65~75岁老年人的VitD的营养状况整体较差,卫生部门既要应定期监测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还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以便提高改维度的健康素养,从而使本地区老年人群的维生素D水平得到提高。
  • 论著
    刘鹏达, 石同幸, 冯文如, 江思力, 步犁, 关心, 吕嘉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区大气细颗粒污染物(PM2.5)对儿童医院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儿童医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结合同期环保与气象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运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时间趋势、温度、湿度以及星期几效应后对PM2.5与门诊量进行单污染物模型分析,得出当天及滞后1~5 d的效应值,采用最大效应值作为PM2.5对门诊量影响的评估值。结果 广州市2013—2016年大气PM2.5年均值分别为54.11、48.58、39.74和35.11 μg/m3。Spearman相关分析得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与PM2.5、PM10、NO2、SO2为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序列分析显示PM2.5浓度升高与当天以及滞后1~5 d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呈显著相关,并在滞后第二天达到高峰,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增加1.11%(95%CI:0.59%,1.64%)。结论 2013—2016年广州市某区大气PM2.5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有显著影响,PM2.5浓度增加会导致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增加。
  • 论著
    王毅, 李六林, 樊静, 赵西和, 王晓丽, 杜婵娟, 刘江, 杨干金, 李伟, 贾秀伟, 王洪明, 任延飞, 廖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信息获取途径意愿及对不同信息来源效力的自我认定,分析其人口及行为学特征。方法 以四川省绵阳市辖区MSM为对象,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在社区组织办公场所和临时茶园进行自填式匿名行为学及血清学调查。结果 合格调查1 176人,艾滋病防治信息获取途径意愿依次为朋友41.9% 、网站22.3%、同伴20.6%,影响效力最大者依次为朋友62.0%、同伴21.0%、家人10.9%、男朋友6.0%,87.7%认为互联网是影响最大媒介渠道。年龄≥30岁、双性恋及其他性取向、本地居住时间≤12个月、社区朋友数<5人者源于家人,离异丧偶者源于男朋友,年龄20~29岁、大专及以上文化、本地居住时间>12个月、知晓艾滋病知识、做过HIV检测、近6个月肛交有保护性、有异地性行为者源于朋友,高中及以下文化、社区朋友数≥10人、接受过同伴教育、近1次肛交有保护性、多性伴、高频率肛交者源于同伴的防治信息效力最大(P均<0.05)。结论 MSM以朋友、同伴获取防治信息的意愿高、效力大,网络的媒介渠道作用明显,不同防治信息效力认定具有不同人口及行为学特征。
  • 论著
    曹磊, 闫云, 张义, 王维华, 陈飒, 王舒, 李广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陕西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xcel 2007软件对2014—2016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SS 13.0软件对手足口病重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R软件的rpart及rpart.plot软件包进行手足口病重症发病风险的决策树分析。结果 陕西省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10—12月有一个小高峰;发病前5位的县(区)依次为长安区、雁塔区、未央区、蒲城县和临渭区,榆林市、延安市和商洛市手足口病重症率较高;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患者现住址、就诊医院级别、诊断间隔时间(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的间隔,以天为单位)、人群分类、异地就医及发病月份均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显示,异地就医、患者现住址及诊断间隔时间是陕西省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总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8.97%、88.80%和58.88%。结论 该决策树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手足口病重症,但需纳入更多影响因素,提高预测敏感度。
  • 论著
    王霄晔, 秦伟, 宋文涛, 岳立达, 朱然, 刘慧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孕妇对疫苗及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简称“疫苗事件”)的态度和认知,评估疫苗事件对孕妇生产后按时为婴幼儿接种疫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城区7家医疗机构对孕妇开展调查,于2016年4月18—21日,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374名孕妇,孕妇对疫苗事件的知晓率为89.84%,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认为第一类疫苗安全的有46.38%,明显高于第二类疫苗的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2.89%的孕妇选择在生产后按时接种第一类疫苗,41.71%的孕妇选择按时接种第二类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认为第一类、第二类疫苗安全(OR一类=2.91,OR二类=3.15)和对检测涉事疫苗发布风险评估报告措施满意(OR=2.44)的孕妇按时接种第一类疫苗意愿高。认为第二类疫苗安全(OR=2.71)、对WHO召开发布会满意(OR=2.02)是第二类疫苗按时接种的影响因素。结论 疫苗事件对第二类疫苗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疫苗安全性是影响孕妇生产后是否按时为婴幼儿接种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宜及时建立更全面、权威和长期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健康促进方式,以提高公众的疫苗健康素养,提升家长对疫苗和预防接种的信心。
  • 论著
    马云良, 何恺, 李庆芳, 赵丽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一起肠道病毒型脑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为及时、有效防控肠道病毒脑炎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暴发原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2014年4月 14日—6月23日保山市施甸县酒房乡发生肠道病毒脑炎病例89 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酒房乡8个行政村,男女比例为1.02:1 (45/44),最小发病年龄为8个月, 最大年龄35 岁, 以4~1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 占62.92%。病例以学生为主,共45例,占总发病数的50.56%;“与患者密切接触”、“与患者共同就餐”、“经常食用未经加热的食物”、“经常饮用生水”、“和别人共用杯、瓢” 等是暴发危险因素。 20份粪便标本12株埃可9型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结论 本次为保山市首起埃可9型肠道病毒脑炎掺杂少量乙脑患者的暴发疫情。村民主要饮用水源为未消毒的山箐水,而村民和学生不良饮水卫生(饮用水未经消毒、经常饮用生水、共用杯瓢饮水)和食品卫生习惯(经常食用未经加热的食物、与患者共同就餐)导致疫情的发生。今后应加强乡镇以及学校的三管一灭工作,指导相应部门做好饮用水、粪便、餐具消毒以及加强健康教育使村民和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 论著
    刘国红, 廖玉学, 黄广文, 李锦, 王玮, 周国宏, 季佳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方法 全市2016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共采集出厂水样101份、末梢水样218份和二次供水样20份,合计339份饮用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水样的采集和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样的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使用SPSS 18.0进行水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构成比及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深圳市2016年饮用水样品合格率为94.39%,项次合格率为99.86%。饮用水水质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源类型、水期类型、水厂供水能力、饮用水消毒方式、水厂是否进行深度和特殊处理以及水样检测指标数量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结果的重要因素(P<0.05)。其中制水环节消毒方式的OR值为3.246,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 饮用水从源水到末端龙头水,存在多环节多次污染的风险,影响水质合格率的因素众多,应加强饮用水的系统和全面管理,确保饮用水水质。
  • 论著
    徐敏, 王玉琴, 陈强, 卢红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北京市报告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25.50/10万下降至2016年的23.57/10万。一期、二期、三期、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减少依次为12.53%、6.28%、7.26%、17.09%。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1.22/10万下降到2016年的6.37/10万,年均下降9.00%。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由2010年的2 439例增加到2016年的3 690例,年均增幅达7.14%。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由2010年的1.10:1增加至2016年的1.22: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但 ≥60岁年龄段病例数年均增长5.12%。除50~59岁人群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增长外,其余年龄组呈下降趋势。一期和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减少,而隐性梅毒构成比增加。北京市16个区都有梅毒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这3个区的病例总数占到全部梅毒报告病例的45.29%。通州区病例数增长迅速。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家务及待业(占36.51%),其次是离退人员(占17.01%),家务及待业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11.68%。结论 北京市一期和二期梅毒呈下降趋势,但老年病例增加较快,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

  • 论著
    乐燕红, 黄丰光, 高淑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河源市2014—2016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法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毒株型别。结果 2014年流感的检出高峰在1—4月和6—7月,2015年的检出高峰在4—8月,2016年的检出高峰在2—5月和11—12月;5个年龄组中,0~4岁组和>60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2.07%和11.96%,其后依次是5~14岁组(8.79%)、25~59岁组(7.62%),15~24岁组阳性率最低,为5.53%,0~4岁组与5~14岁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6 3,P<0.05)。2014—2016年共检测ILI标本3 17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03份,总阳性率为9.56%。2014—2016年阳性率依次为7.79%、10.14%、10.73%。2014年和2015年,除BV外,其他三种流感病毒H1N1、H3N2 、BY均有检出,2016年四种都有检出。三年里,H3N2的阳性率比其他三种流感病毒高。303份核酸阳性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88株(29.04%),其中H1N1 7株(2.31%)、H3N2 42株(13.86%)、BY 39株(12.87%),BV没有分离到毒株。结论 河源市2014年流感较平稳,2015年和2016年活跃度逐渐增强;应加强0~4岁组和>60岁组的流感防控工作;加大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优势毒株的变化规律,不断完善流感监测网络体系。
  • 论著
    杨成运, 鲁德领, 张雅兰, 邓艳, 陈伟奇, 蔺西萌, 周瑞敏, 刘颖, 钱丹, 张红卫, 许汴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南省燕山-太行山生态区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为本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随机选择林州市、获嘉县、辉县市、孟州市、温县、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和济源市等9个县(市)26个调查点,采集人群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感染情况,钩蚴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感染情况,碘液染色法检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收集粪样6 754份,检出肠道蠕虫4种,肠道原虫4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48%(100/6 754),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02% (69/6 754),肠道原虫总感染率为0.47%(32/6 754)。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09%(37/608)。钩蚴经鉴定均为十二指肠钩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的3个县分别是博爱县3.82%、济源市2.51%和获嘉县2.40%。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54%(49/3 178)和1.43% (51/3 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的为大专及以上组3.75%(3/80)和文盲组3.75%(37/986),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岁和5~9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59%(13/502)和4.38%(29/66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职业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龄前4.56%(36/789)、其他职业1.88%(7/373)、学生1.57%(16/1 016)和农民0.89%(41/4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南省燕山-太行山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较前两次调查有显著下降,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是今后监测的重点人群。
  • 论著
    沈平, 陈清华, 蒋丽萍, 杨晓燕, 王艺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钦州市钦南区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下HIV/AIDS病例死亡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10—2014年报告的死亡个案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AIDS病例,累计病死率为20.07%,年均病死率为4.01%;自2012年起呈下降趋势,各年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口特征累计病死率比较发现,男性(24.22%)高于女性(10.06%);年龄以≥80岁最高(52.94%),病死率的高低与年龄的大小成反比;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最高(29.98%);职业以离退人员最高(54.29%);婚姻以离异或丧偶最高(34.59%);传播途径以性传播最高(20.68%)。治疗的病例病死率(5.71%)低于未治疗的(37.4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治疗时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的病死率最高(78.82%),病死率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高而下降;从治疗到死亡,时间<6个月的病死率最高(86.36%),病死率随治疗时间的增长而下降。结论 钦州市钦南区自2012年起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还需进一步强化宣传,降低艾滋病晚发现率,提高HIV/AIDS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从而降低AIDS病死率。
  • 论著
    林永通, 麦世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对肺结核诊断和耐利福平肺结核筛查的效果,为筛选最佳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三亚市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2015年5月—2016年12月243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镜检、痰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分析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比例法药敏为标准,分析Gene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涂片镜检与GeneXpertMtb/RIF对比,GeneXpertMtb/RIF检测结核菌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28.9%,GeneXpertMtb/RIF检测与涂片镜检一致率为83.5%。痰培养与GeneXpertMtb/RIF对比,GeneXpert检测结核菌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56.6%,GeneXpert检测与痰培养的一致率为91.8%。利福平耐药大多与rpoB基因突变有关,GeneXpert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与比例法药敏一致率为98.1%, 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8.9%,并且可检测出利福平耐药基因位点。结论 GeneXpert Mtb/RIF 检测技术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筛查,在痰涂片和痰培养上补充GeneXpertMtb/RIF检测可提高病原学检出率,尽早发现耐多药病患。
  • 论著
    李国, 李建军, 陈峰, 赵应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地中海贫血患者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肝脏形态学表现及定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确诊地中海贫血患者25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按基因检查结果中合成的异常珠蛋白HbF和HbA2程度将地中海贫血患者分为三组。观察四组的肝脏MRI形态学表现,分析不同组别的肝脏信号强度比值及T2*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以及MRI定量指标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肝脏MRI形态学未见明确异常改变,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MR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间型地中海贫血组、重型地中海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所有序列中肝脏信号减低,定量结果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轻型地中海贫血组、重型地中海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所有序列中肝脏信号减低,肝脏体积增大,定量结果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轻型地中海贫血组、中间型地中海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号强度比值、T2*值与血清铁蛋白均无相关性。结论 3.0T磁共振可定量诊断中间型地中海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但对轻型地中海贫血的定量诊断价值有限。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黄梅会, 吴华, 刘玲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检验医师参与海南地区2例布鲁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两例患者均出现畏寒、发热现象,其中一例伴有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另一例伴有明显头痛。血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见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呈“细沙样”,柯氏染色待检菌为阳性(红色),大肠埃希菌为阴性(蓝色),15 min尿素酶强阳性,具备布鲁菌感染的特点。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效价分别为1:200及1:600。考虑到患者曾有牛羊接触史,结合发病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布鲁菌病。经利福平(600 mg/d)联合多西环素(200 mg/d)正规治疗6周后患者恢复良好。

  • 病例报道
    吴青, 袁海静, 陈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布鲁菌病急性期有发热、血细胞减少、多汗、关节疼痛、神经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慢性期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伴红、粒两系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的布鲁菌病的诊断、治疗过程。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发热1月余入院,多次血液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经系统检查后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血液培养马尔他布鲁菌阳性。予多西环素片抗感染及中药内服,体温恢复正常后出院。因出院后未继续规范治疗,导致并发布鲁菌病脊髓炎。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布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早期积极应用中西医结合的规范治疗,疗效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