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黄银霞, 李强, 杜博平, 王子彤, 穆晶, 潘丽萍, 贾红彦, 李自慧, 张宗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非标记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分离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9例健康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应用label-free非标记蛋白组学<方法检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蛋白质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并用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与健康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分布的基本框架很相似,但可发现二者之间有38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有26种蛋白质在肺结核组中表达上调(差异倍数>1.5,P<0.05),12种蛋白质在肺结核组中表达下调(差异倍数<0.67,P<0.05)。GO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差异蛋白质主要定位于胞内区域,结核感染相关差异蛋白质功能体现在结合、调控以及代谢过程中。KEGG分析表明,磷酸戊糖途径、cGMP/PKG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一共鉴定出38种差异蛋白质,他们可能在肺结核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能可做为诊断结核病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论著
    田一妮, 叶润, 潘卫庆, 张冬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非洲地区(马里)及柬埔寨西部(菩萨和拜林)地区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从疟原虫基因组数据库下载西非及柬埔寨西部地区20个恶性疟原虫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预处理过滤后得到14个虫株样本测序数据纳入下一步研究(西非地区6个,柬埔寨西部地区8个)。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检测拷贝数变异情况,并对发生拷贝数变异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西非地区在14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12个拷贝数变异区域,包含230个基因;柬埔寨西部地区在14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11个拷贝数变异区域,包含179个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西非地区拷贝数变异基因主要与恶性疟原虫微管运动活性过程有关;柬埔寨西部地区主要与恶性疟原虫天冬氨酸肽链内切酶活性及细胞内小泡等相关。对于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相关基因,在西非地区检测到pfmrp-1及pfmrp-2发生了拷贝数增加,柬埔寨西部地区检测到pfmdr-1、pfmrp-1、plasmepsin-2、 plasmepsin-发生拷贝数增加。结论 西非及柬埔寨西部地区恶性疟原虫基因组内存在较多拷贝数变异,且发生拷贝数变异的大部分基因与微管运动活性过程、天冬氨酸肽链内切酶活性及细胞内小泡相关。
  • 论著
    何瑞英, 廖宝林, 袁小珍, 陈伟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CRF01_AE毒株膜蛋白第三高变区(V3环)氨基酸序列的特点。方法 提取HIV-CRF01_AE亚型感染者PBMC中前病毒DNA,巢式PCR扩增HIV-1膜基因c2v3c3区域后测序,对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73份样本与HIV-CRF01_AE亚型代表毒株聚集在一起、与其他亚型标准毒株分开,进一步证实本研究73例HIV/AIDS患者感染的HIV-1毒株为CRF01_AE亚型。除6个位点氨基酸一致外,73例病人所有V3环序列的其他29个位点分别有2~8个不同的氨基酸出现;GPGQ为V3环顶端四肽的主要形式,占47.9%,其次为GPGK,占15.1%,四肽中未出现多态性的只有第三位氨基酸;预测HIV-1辅助受体为CCR5的有35例,占47.9%,其次为CXCR4的有34例,占46.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传播是广东省CRF01_AE亚型HIV-1感染者的主要感染途径,占54.8%,其次是静脉吸毒,占30.2%。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HIV-1毒株的辅助受体主要为CXCR4,占52.5%,辅助受体为CCR5的占40.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CRF01_AE毒株膜区V3环氨基酸存在较高的多态性,使用CCR5及CXCR4为辅助受体的HIV-1毒株比例相近。

  • 论著
    黄艺, 高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iR-223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是否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方法 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过表达MiR-223,利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转染10 d后宫颈癌细胞的克隆情况;进一步利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质标志物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N-钙粘蛋白(N-cadherin)、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MiR-223后,平板克隆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克隆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MiR-2224 h和48 h后,实验组迁移距离远远小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穿膜数量远小于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同样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过表达MiR-223后实验组中波形蛋白、N-钙粘蛋白、Twist表达较对照组降低,E-钙粘蛋白的表达则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过表达MiR-223通过抑制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来抑制Hela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 论著
    邵小钧, 王金竹, 林小臻, 韩小东, 席庆, 梁立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市居民食用槟榔习惯的流行情况和口腔相关疾病发病情况。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三亚市居民食用槟榔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食用槟榔的方式及习惯,口腔发病情况等,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545位城区居民和392位乡村居民,问卷有效率91.6%,总体槟榔食用率41.8%,其中城区槟榔食用率为33.0%,乡村食用率为54.1%;食用槟榔年限城区5年以下占2.%,乡村5年以下占16.5%;城区居民合并抽烟习惯占43.9%,乡村居民单独食用槟榔占42.5%;城区居民食用槟榔最主要原因为提神缓解疲劳,乡村居民最主要原因为成瘾,城区与乡村食用槟榔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用槟榔人群中,色素沉着、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牙齿磨耗三种疾病最为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槟榔人群中乡村比城区更易患口腔疾病,并且随每日食用槟榔量的增加,食用年限、单次食用时间的延长,罹患口腔疾病的风险相应增加(OR=0.739、0.345、和0.586)。结论 三亚市居民食用槟榔已成为当地居民一种生活嗜好,食用人群具有年轻化,喜食新鲜槟榔,食用年限长,日食用量大的特点,而且长时间大量食用槟榔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论著
    张超, 李华, 任强, 邹扬帆, 付钰淋, 张梦妍, 常文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共感染情况,为陕西省HIV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HIV/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五项、抗-HCV及抗-TP检测。结果 018例HIV/AIDS病人中,112例(1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其中以HBsAb单阳最高,446例(43.8%),其次为HBV标志物全阴,307例(30.2%),乙肝“大三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6例(1.6%);抗-HCV阳性119例(11.1%);抗-TP阳性265例(26.0%);抗-HCV+抗-TP阳性22例(2.2%),抗-HCV+HBsAg阳性17例(1.7%),抗-TP+HBsAg阳性26例(2.6%),抗-HCV+HBsAg+抗-TP阳性1例(0.1%)。结论 陕西省HIV/AIDS人群中HBV、HCV、TP合并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HIV/AIDS人群宣传教育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论著
    杨健, 张天华, 鲜小萍, 李妍, 陈美玲, 王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Xpert MTB/RIF和线性探针技术(line probe assay, LPA)对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和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58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痰涂片镜检法、固体培养法、Xpert MTB/RIF、LPA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同一份痰样本进行检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分别以临床诊断和痰涂片镜检+固体培养结果为标准,比较Xpert MTB/RIF和LPA对肺结核病的诊断效能;以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标准,比较Xpert MTB/RIF和LPA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效能。结果 在涂阴培阴组中,Xpert MTB/RIF对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20.00%)显著高于LPA阳性检出率(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和LPA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874、0.846,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痰涂片镜检法、固体培养法结果为标准,Xpert MTB/RIF和LPA的AUC分别为0.882、0.927,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以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Xpert MTB/RIF和LPA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AUC分别为0.889、0.909,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pert MTB/RIF和LPA对于肺结核病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Xpert MTB/RIF对于菌阴肺结核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 论著
    屈志强, 黎祖秋, 汤洪洋, 凌峰, 李萍, 罗密芳, 石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南宁市登革热媒介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伊蚊种群、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标准间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指数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伊蚊携带病毒监测采用RT-PCR分型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和登革热病毒分离方法气候、环境等因素监测采用定期收集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和实时现场记录的气候、环境数据。结果 南宁市2015年5月—2018年4月捕获的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常年有伊蚊活动,密度随季节消长,高峰期为5—9月;与气温、日照时间、相对湿度、降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压存在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密度较高的场所是废品收购站、花鸟市场、公园、工地,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孳生地类型主要是小型积水容器,孳生繁育的适宜小气候环境和栖息条件为丘陵地形、毗邻水系、有废弃物或有植被覆盖。结论 南宁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常年有活动,5—9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发生流行。
  • 论著
    李洋, 王浩, 张佳京, 左玉婷, 熊月琳, 罗华堂, 周业华, 徐明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武汉市现有螺点和历史螺点的各项螺情指标,探索螺情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武汉市863个历史及现有螺点的螺情数据资料,建立螺情资料空间数据库。使用Arcmap10.2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块,对2017年螺情监测的活螺密度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热点分析。结果 武汉市现有钉螺环境分布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中心在武汉市西南面东荆河区域(蔡甸区、汉南区);现有螺点和历史螺点植被类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历史螺点现在环境类型和历史环境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现有螺点的现在环境类型与历史环境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螺分布具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z= 14.386 223,P<0.001),钉螺分布呈聚集模式。钉螺分布热点在武汉市西南角东荆河区域(蔡甸区、汉南区)以及长江沿线散在分布。冷点集中在滠水近长江段东面区域(黄陂区)以及府河沿线。结论 植被类型和环境类型改变可能对现有螺点钉螺密度减少、消除,转化为历史螺点的过程有影响;武汉市钉螺分布具有地域聚集性且热点分布于东荆河流域以及长江沿线散在分布。
  • 论著
    陈仲威, 张莉萍, 方昌勇, 黄勇, 李艳芬, 张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014—2017年东莞市Ⅰ型登革病毒(DENV-1)流行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地域来源及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2014—2017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登革热疫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扩增并测定部分分离株E基因序列,共得到8株DENV-1及其E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选取的世界各地DENV-1流行株及原型株进行参考对比,用DNASTAR软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用Mega4.0.2软件进行分子分型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 665份标本中DENV阳性251份,其中DENV-1阳性占90.0%。以9月、10月为发病高峰期,占86.7%;男女比例为0.92∶1,20~<70岁年龄组发病例数最多,占75.1%;DENV-1阳性本地病例以虎门、麻涌、南城、厚街和莞城五个镇街最多,占76.4%。序列比对显示,8株DENV-1的E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0.2%~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6.4%~100.0%,与选取的近年世界各地流行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2%~100.0%和90.2%~100.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014—2017年东莞8株DENV-1分离株与我国广州、深圳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当年或往年DENV-1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分属基因Ⅰ、Ⅱ、Ⅴ型 ,但以基因Ⅰ、Ⅴ型为主。所有8株分离株与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结论 2014—2017年东莞市登革病毒流行以DENV-1为主,流行基因亚型主要为基因Ⅰ型和基因Ⅴ型,流行方式为广深等周边地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流行。
  • 论著
    乔瑞, 杨玉荣, 武立昕, 刘建国, 温建斌, 刘建浩, 任婧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016—2017年包头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及分布规律,找到梅毒防治重点人群,为制定全市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7年包头市上报的梅毒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16—2017年包头市共报告梅毒病例为351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83/10万、44.83/10万,其中以隐性梅毒发病例数最多占2016年的68.23%,占2017年的70.88%,发病率分别为24.13/10万,31.78/10万,且呈现上升趋势,以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最少;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20~<50 岁年龄段,占报告病例总数的 60.40%;年龄在55~<75岁呈现另外一个小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 24.3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2016年的47.1%、占2017年的44.89%,其次为农民及离退人员。结论 包头市梅毒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梅毒相关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减少梅毒对公众的危害。
  • 论著
    季乐财, 余卫业, 谭卫国, 朱玉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7年深圳市登记的所有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进行痰检,对罗氏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耐药检测,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共检测19 09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其中单耐异烟肼726株,单耐利福平954株,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812株。2002—2011年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率以每年3.81%的平均速率下降(P=0.04);2012—2014年以每年5.34%的平均速率上升(P=0.62);2015—2017年以每年20.82%的平均速率再次下降(P=0.18);2002—2004年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率以每年23.89%的平均速率下降(P=0.13);2005—2015年以每年0.99%的平均速率波动(P=0.15);2016—2017年以每年46.50%的平均速率下降(P=0.01);2002—2010年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率以每年4.16%的平均速率下降(P=0.17);2011—2015年以每年平均2.24%的平均速率上升(P=0.47);2016—2017年以每年14.26%的平均速率上升,呈加快趋势(P=0.69)。结论 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率均呈阶段性变化,其中对异烟肼、利福平单耐药率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而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近年来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且以传播导致的耐药为主,应该调整防控策略,把重点转移至加强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做好传染源的隔离,特别是痰检阳性耐多药结核病患者。
  • 论著
    蒙福荣, 黄显泽, 黄利红, 黄星炯, 张国汉, 韦益宁, 韦菊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宁市武鸣区农村肺结核患者治疗影响因素,为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规则服药率、治疗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9月—2016年5月登记的250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门诊宣教,患者治疗结束后,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治疗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219例,占87.60%,治疗成功236例,占94.40%。χ2检验分析显示,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情况、家庭人员的照顾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均对规则服药、治疗成功具有统计学意义,痰涂片情况对规则服药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对规则服药的影响: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痰涂片情况>家庭人员的照顾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治疗成功的影响:家庭人员的照顾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而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对治疗成功的影响没有前两者明显。结论 提高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的认识,落实家属人员对肺结核患者的支持与照顾,是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规则服药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 论著
    周银柱, 曹可珂, 马迪辉, 陈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2015—2017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场所、事件原因和致病因子等因素,描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2017年,长沙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73起,发病174人,死亡20人。6—9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高峰,事件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5.14%和65.67%;事件发生较多的地区是浏阳市和宁乡市,事件报告数占总数的27.17%和17.34%;事件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事件总数的67.05%,其次是农村聚餐;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食品主要是毒蘑菇,占事件总数的58.96%。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死亡病例90%由毒蘑菇中毒所致。结论 毒蘑菇中毒是长沙市危害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管理。做好毒蘑菇相关科普宣传,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有关毒蘑菇中毒知识和救治措施的培训,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 论著
    赵建军, 欧建辉, 黄岸仲, 杜济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和污染特征,为改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不同月份,对某轨道交通5个地下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以卫生指标检测为主的卫生质量调查,分析影响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2017年某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50%(78/8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98.75%(79/80),β-溶血性链球菌未检出;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98.75%(79/8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00%(72/8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90.00%(72/80);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未检出,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在6月和8月各有一个车站检出。结论 该某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定卫生问题,应加强清洗消毒和卫生管理。
  • 论著
    王海, 刘翠娟, 龚丽芬, 邝茹丹, 苏伟成, 王凤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源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病学和消除进展特点,为本地区麻疹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河源市2004—2017年麻疹病例信息,结合历年强化免疫活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发病特征。结果 发病基本维持每5~6年一个流行周期,其中2015—2017年年均发病率为0.39/10万;发病县区占比下降;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发病季节与年龄出现位移;流动人口发病比重不高,但发病前7~2d前往过医院就诊者占28.43%;免疫史不详者和无免疫史者共占88.03%;8月龄病例1剂次接种仅占8.70%;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结论 河源市麻疹消除仍存在薄弱环节,另二胎政策开放,易感人群累积提速。为深入推进麻疹消除进程,仍须持续深度践行《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针对年龄双相移位现象,尽早开展对适龄儿童以外人群免疫策略研制。
  • 论著
    潘程程, 邓云, 吴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庆市万州区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7年万州区肺结核患者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共登记肺结核患者8 420例,年均肺结核登记率为75.51/10万,登记率从2011年的81.95/10万下降到2017年的63.16/10万,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00)。男性患者年均登记率为106.33/10万,女性患者年均登记率为44.51/10万,男女性别比为2.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64岁的中年人群,占53.4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30%,农村肺结核患者年均登记率高于城镇,分别为115.84/10万和48.2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重庆市万州区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防治重点人群为中年、男性、农民,重点防控地区为农村。
  • 论著
    萧松建, 周奕, 龚红英, 张楚东, 罗伏亮, 陈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查明2017年6月1日—3日珠海市某海岛建筑工地工人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和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可疑餐次食物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肛拭子等样品进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析。结果 该建筑工地共有病例51例,罹患率为54.3%,其中中交三航钢筋班46例,上海建工公司5例。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96.1%)、腹痛(94.1%)、恶心(70.6%)、呕吐(64.7%)、发热(31.4%)、WBC升高(77.8%)。流行曲线表现为点源暴露,病例的共同餐次为6月1日中交三航钢筋班食堂提供的晚餐,经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凉拌猪耳是危险食物(OR=9.684,95%CI:2.452~38.242)。21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制作凉拌猪耳的厨工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PFGE分析结果 显示19份病例肛拭子和厨工肛拭子同源性为100.0%。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厨工污染凉拌猪耳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应加强厨工的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宣教,规范凉拌菜等高危食物的制作和储存。
  • 论著
    杜玉忠, 范秀红, 卢文涛, 曾茜茜, 黄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清远市人群和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钩体)菌群分布和变迁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为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密度、带菌以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清远市分别报告钩体病例0例、3例和1例;鼠密度分别为11.03%、3.73%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集鼠肾标本450份、猪肾标本154份、蛙肾标本156份,均未培养分离出钩体;分别采集鼠血清150份、199份和101份,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43.72%和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15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53.85%,2016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41.38%;分别采集220份、210份和214份健康人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45%、23.33%和1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中2015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6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27.3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27.27%。结论 清远市近年来钩体病发病水平低,宿主动物和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水平高,宿主动物与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的主要菌型不尽相同,应警惕由于菌型的更迭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 论著
    林小田, 王昱, 谢媛琪, 蔡立莉, 谢国强, 赵兴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和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以评价其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诊断的156例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2例。A组按常规化疗方案加葡醛内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甘草酸二铵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替比夫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 肝损害情况:疗程结束时,A、B、C三组发生肝损害例数分别为36例(69.2%)、26例(50.0%)和13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两比较显示,A组肝损害程度高于B组(P=0.038)和C组(P=0.001)。血清HBV DNA载量变化:治疗前,三组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三组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指标变化: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ecollagen type Ⅲ N-terminal peptide,PⅢNP)、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 Ⅳ-C)和层黏蛋白(Laminin, 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HA、PⅢNP、IV-C、L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HA、PⅢNP、IV-C、LN水平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改变情况: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化疗方案更改和终止的发生率之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替比夫定和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对减少肝功能损害,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肝纤维化发生和维持抗结核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均有一定的价值。
  • 短文论著
  • 短文论著
    姚素华, 罗红丽, 武有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首发的艾滋病患者的病例特点,为艾滋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理州医院2012—2016年收治的30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首发的艾滋病病例。结果 30例患者平均年龄(46.1±8.8)岁,男性24例,女性6例;农民或自由职业者21例(70.0%),初中及以下学历者22例(73.3%);临床表现为发热20例(66.7%),构音障碍6例(20.0%),肢体偏瘫13例(43.3%),头痛/头晕10例(33.3%),认知功能障碍2例(6.7%),抽搐或癫痫4例(13.3%),消瘦5例(16.7%),慢性腹泻12例(40.0%)。结论 HIV/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肢体偏瘫,伴有慢性腹泻或头痛;低学历、无固定职业的青壮年男性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当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时应注意排查。

  • 短文论著
    张宏伟, 马煜, 张天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陕北某高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规范疫情处置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对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对所有定性、定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该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原因。结果 有首发病例的高二1班、高三4班结核菌素(PPD)阳性率分别为61.2%、61.4%,高二、高三年级其他班级PPD阳性率在6.1%~21.7%之间,两班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校学生查出活动性肺结核23例,罹患率586.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高二1班12例,高三4班7例,罹患率分别为2222.2/10万和14 583.3/10万,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P<0.005)。结论 高二1班、高三4班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就诊延迟、密切接触者筛查不及时、各项防控措施不到位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 短文论著
    许玉军,朱考考,廖正发,鲁建瑜,冯玉婷,王天艺,丁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海南省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对发生先天梅毒的新生儿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访调查海南省2007—2014年期间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将发生先天梅毒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将健康生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探索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共发生53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妇血清TRURST滴度(OR=2.04,90%CI:1.73~2.42)和分娩前未驱梅治疗(OR=1.82,90%CI:1.09~2.42)以及分娩前治疗药物是普鲁卡因青霉素(OR=2.54,90%CI:,1.11~5.82)是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妇血清TRURST滴度每升高一个滴度,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风险增加1.23倍;分娩前未治疗孕妇梅毒较已治疗孕妇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风险高1.09倍。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危险因素有孕妇血清TRUST高滴度,以及分娩前孕妇梅毒未进行治疗,应加大对这两方面的干预,以期达到控制梅毒垂直传播的目的。

  • 短文论著
    戚彩, 孟繁坤, 郑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艾滋病患者合并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年 月—2017 年 9 月超声引导下穿刺颈部淋巴结肿大的29 例艾滋病患者的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穿刺活检淋巴结大小为2.2~8.0 cm,平均(4.6±1.7) cm,取材满意率为93.1%(27/29), 27 例取材满意的患者中,良性病变12例,包括结核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2例,淋巴结感染2例;恶性病变15例,包括卡波西肉瘤3例,淋巴瘤12例;并发症发生率6.9%(2/29),2例发生穿刺后出血。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艾滋病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实时、创伤小、诊断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综述
  • 综述
    程睿, 范娜, 鲁晓晴, 王斌, 梁国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白蛉可通过吸血活动而传播多种病原体,包括寄生虫、细菌、病毒,是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我国在白蛉传播病毒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有关白蛉传播病毒及其与人畜动物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白蛉传播的病毒、白蛉传播病毒在病毒学中的分类、白蛉传播病毒引起的人类及动物性疾病,以此推动中国白蛉传播病毒相关的研究。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刘艳, 张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贝克曼血液分析仪VCS技术在早期恶性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恶性疟患者血样在贝克曼LH750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测,观察白细胞散点图的变化,同时做外周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并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2例恶性疟感染病例的VCS散点图,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散点的分布沿着Y轴方向拉长,这与在外周血涂片可见到异型淋巴和单核细胞被激活、胀大的现象符合;同时在非白细胞区域出现因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产生的散点。结论 恶性疟感染早期仅存在环状体,当LH75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散点图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布沿着Y轴方向拉长及非白细胞区域出现异常散点时,结合病人有发热的临床表现,高度提示恶性疟原虫感染。此方法能快速、简便地筛查早期恶性疟。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分析仪提供的白细胞群落参数对疟原虫筛检的价值有待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