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专稿
  • 特约专稿
    苏天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尼罗河病毒于1937年在乌干达的西尼罗河区发现。早年在非洲、欧洲、中东和西亚时有流行,1999年侵入北美。首发为62例脑膜脑炎伴有肌肉无力的患者,其中7例死亡,后鉴定为蚊传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在接下来的数年里,病毒感染迅速蔓延至美国本土48州。病例报道在2003年达到高峰9 862例。截至2017年底,总病例达到48 070例,2 138例死亡。重灾区是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德克萨斯,内布拉斯加和伊利诺州。目前西尼罗河病毒在美洲分布于从加拿大到委内瑞拉的广泛地区。该病毒已经深植于流行区的生态系统里,局部暴发流行风险犹存。登革热作为一种传统的蚊媒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上升, 究其原因似可归咎于人口流动、货物运输、气候变化、疫苗缺乏、媒介抗药等因素。中国南方省区成为重灾区之一。媒介综合治理似乎不能有效地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深度和广度。美国在西尼罗河病毒感综合治理的经验对于我国和其它地区登革热和其它蚊媒病的控制有重要借鉴意义。这些经验包括常态化、策略性媒介检测-研发和推广实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媒介检测工具用于不同生理状态的重要蚊种的检测;同等重要是高敏感、高特异、快速、批量样品病原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掌握病毒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最后是基于生物理性措施的媒介综合防治,即应用基于微生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绿色环保蚊媒控制产品,结合环境治理以达到理想效果。
  • 论著
  • 论著
    莫俊銮, 张丽君, 周继昌, 龚春梅, 徐远飞, 杨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不同膳食硒水平下皮炎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表达情况。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3个致敏组分别以低硒(0.01 mg/kg)、中量硒(0.25 mg/kg,正常水平)和高量硒(3.00 mg/kg)饲料喂养,对照组以中量硒(正常水平)饲料喂养。饲养8周后致敏组采用1-氯2 ,4二硝基苯(1-Chloro 2,4-dinitrobenzene,DNCB)激发特应性皮炎样症状。激发期间监测皮炎症状。激发3周后采样进行皮肤组织病理观察,血浆总IgE检测,组织硒含量测定,TSLPmRNA丰度和TSLP蛋白表达分析。 结果 激发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皮炎症状和皮炎病理改变,皮炎症状评分、挠痒计数和血浆总Ig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标化为1)相比,除缺硒组(2.51±0.43)皮肤组织外(P<0.05),激发小鼠皮肤(中、高硒组:1.83±0.79,2.26±0.75)、脾脏(低、中、高硒组:1.33±0.17,1.06±0.13,0.99±0.45)、肾脏(低、中、高硒组:1.16±0.42,1.10±0.40,1.53±0.40)和肝脏(低、中、高硒组:0.95±0.30,0.90±0.31,1.11±0.43)组织TSLP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小鼠4种组织中TSLP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三个硒水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3个硒水平组激发小鼠皮肤组织中TSLP mRNA相对表达量与皮肤组织中硒水平无相关性(R2=0.006,P>0.05)。蛋白分析发现,致敏组TSLP蛋白在低中高三个硒水平致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敏组小鼠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均未见明显表达条带。 结论 DNCB激发特应性皮炎样皮炎小鼠皮肤、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TSLP的表达不受膳食硒水平的影响,这可能与TSLP的亚型和表达时机有关。
  • 论著
    余杨, 付艳丽, 邹晶晶, 何利珍, 孙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在不同宫颈局部微环境的表达差异,探讨它们预测宫颈癌变进程的可能性和意义。 方法 将339例HR-HPV持续感染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两大组,采用PCR荧光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DNA,应用流式细胞仪CD4+CD25+Foxp3+设门和CD45/SSC设门方法分别对宫颈刷检物中的CD4+CD25+Treg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相对计数,对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学分析,筛选宫颈癌预测指标,评估其价值。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HR-HPV DNA(X1)、CD4+CD25+Foxp3+Treg(X2)、CD3+(X3)、CD4+(X4)、CD8+(X5)在CIN和宫颈癌组均存在差异(均P<0.05),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变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HPV DNA、CD3+被回归方程剔除,提示CD4+CD25+Foxp3+Treg、CD4+、CD8+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由此建立回归方程Logit(P)=-16.201 +0.800 X2+0.687X4-0.665X5,依回归系数,预测宫颈癌变的密切程度依次为CD4+CD25+Foxp3+Treg>CD4+>CD8+。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检验Nagelkerke R2= 0.858,对CIN的预判率为94.4%,宫颈癌的预判率为96.0%,总的正判率为95.0%,提示拟合效果好,预测准确度高。 结论 基于预测宫颈癌变的回归模型,HR-HPV DNA不是预测宫颈癌变的良好指标,可能与HPV的感染状态有更密切的关联,从CIN到宫颈癌,持续感染HR-HPV的宫颈局部微环境免疫细胞表达量不同,在宫颈癌变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局部免疫失衡造成的宫颈免疫抑制微环境是宫颈癌变的关键环节。
  • 论著
    王沛, 徐金莲, 陈学兵, 王龙, 李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液中的布鲁氏菌,用于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断。 方法 将疑似布鲁菌病患者的阳性血培养液在生物安全柜内涂片,并转种至血培养皿及巧克力平皿进行培养。应用特异性的布鲁菌探针Bru-996,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涂片上的细菌;分别采用Vitek2自动细菌鉴定仪和16SrRNA基因测序法鉴定经培养的细菌。将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与Vitek2自动细菌鉴定仪和16SrRNA基因测序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35份阳性血培养液经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法检出布鲁菌34株,非布鲁菌1株;基因测序法检出马耳他布鲁菌3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株;Vitek2鉴定法分别检出马耳他布鲁菌2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株、吉拉尔玫瑰单胞菌5株,支气管鲍特菌1株。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基因测序法检出结果一致,6株布鲁菌经Vitek 2鉴定错误。 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法可直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阳性血培养液中的布鲁菌。
  • 论著
    罗寒梅, 覃燕华, 陈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毒素基因 (SEA~SEE),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共收集到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74株分离自痰液标本,占53.62%;从年龄≥50岁患者中分离得到102株菌株,占73.91%;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阳性为120株,检出率为86.96%,SEA、SEB、SEC和SEE阳性率分别为63.33%、46.67%、45.00%和37.50%,未检测出SED基因,分离自痰液标本菌株以携带SEA和SEC为主,而分离自创面分泌物菌株则以携带SEB和SEE为主;药敏 结果 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96.67%)、红霉素(81.67%)、氯霉素(74.17%)、四环素(71.67%)耐药较为严重,对呋喃妥因(6.67%)、复方磺胺甲恶唑(16.6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7%)则比较敏感,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 结论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不同标本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基因型存在差异,对于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 论著
    孙彦龙, 肖胜辉, 刘成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 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磷酸肌醇三磷酸激酶-丝氨酸(phosphatidylinsitol 3-OH kinase-RAC-alpha serine,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20例非瘤脑组织中IMP3,PI3K及AK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n-Blot及RT-PCR方法检测瞬时干扰IMP3基因后的胶质瘤U138细胞株IMP3、PI3K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检测抑制剂LY294002抑制U138细胞株的PI3K/AKT信号通路后相关蛋白IMP3、PI3K的表达情况。 结果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IMP3(P均=0.000), PI3K(P均=0.000)和AKT(P均=0.000)蛋白的表达均高于非瘤脑组织中的表达,且表达程度(中重度阳性表达率,P均=0.000)随肿瘤病理级别升高而增高。胶质瘤U138细胞株干扰IMP3基因后,IMP3蛋白(P=0.038)及基因(P=0.031)的表达均降低,PIK3蛋白(P=0.019)及基因(P=0.023)的表达均降低,LY294002抑制U138细胞株的PI3K/AKT信号通路后,PI3K蛋白(P=0.039)及基因(P=0.035)的表达均降低,而IMP3的蛋白(P=0.907)及基因(P=0.102)表达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 IMP3、PI3K、AKT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分级、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IMP3与PI3K/AKT具有相关性,且有望成为治疗胶质瘤的一个新靶点。
  • 论著
    张泉山, 龙晓玲, 付四毛, 谢广清, 梁展图, 周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山市多重耐药非伤寒沙门菌株的耐药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 分析2015年7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培养出的4例多重耐药NTS菌株的药敏结果,并且对该4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WGS),并在此基础上对4例菌株进行差异性分析,量化菌株之间的遗传发育距离,确定病例菌株之间的关系。 结果 4例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菌变种,并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菌株S2、S3和S4药敏结果几乎相同,与S1差异较大。PFGE可将4例菌株分为两个大组(组A和组B),菌株S2、S3、S4落到同一个大组B中,菌株S2、S3、S4抗原式相同并均与S1有差异;MLST发现菌株S1为ST19型,菌株S2、S3、S4为ST34型。菌株S1抗药基因谱与菌株S2、S3、S4差异大,菌株S2、S3和S4 均有blaCTX-M-55基因。菌株S2、S3和S4的WGS形似度非常高,几乎可确定为同一来源。 结论 4例多重耐药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菌株S2、S3和S4为同一来源。 blaCTX-M-55基因可能是造成本次中山市NTS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 论著
    王伟明, 曹园园, 周华云, 王玠, 朱国鼎, 曹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Google Earth制作疟疾疫点示意图,为判断疟疾疫点类型及开展疫点处置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Google Earth平台上,以溧阳市2012—2016年疟疾疫情为例,通过搜索寻找疟疾病例所在位置并加以标注;利用多边形对溧阳市2017年8月份1例间日疟病例进行疫点示意图绘制;通过点击边界来完成疟疾疫点调查与处置措施的位点或范围,通过调整多边形边界线或面积的颜色和透明度来进行不同层次的渲染。 结果 在Google Earth地图标注每例疟疾病例所在地的经纬度,可产生1年或多年的全部病例或分虫种的疟疾疫情分布图。同时,在每个疫点的周围可以添加所开展的主动病例侦查、健康宣教、媒介监测的位置、杀虫剂喷洒的范围等疟疾疫点调查与处置措施的信息,还可通过标尺来完成不同病例居住地之间距离的测量。 结论 基于Google Earth制作的疟疾疫点示意图清晰直观、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消除疟疾工作中推广使用。
  • 论著
    王毅, 李六林, 樊静, 赵西和, 王晓丽, 杜婵娟, 刘江, 杨干金, 李伟, 贾秀伟, 贴映伟, 任延飞, 廖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意愿检测地点,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四川省绵阳市MSM进行自行填写问卷的匿名行为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测。 结果 合格调查1 173例,调查对象HIV意愿检测地点为社区组织占84.7%(993/1 173)、CDC占13.5%(158/1 173)、医疗机构占1.0%(12/1 173)、网上购买试纸自查占0.9%(10/1 173)(后3者合称为CDC)。意愿检测地点为CDC等者HIV确证阳性率11.1%(20/180),高于社区组织的5.4%(54/993) (P=0.004)。多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认识当地MSM朋友数、需要层次、艾滋病知识、怕泄密影响HIV检查、近1年家庭型性伴、近6个月肛交保护性是HIV检测地点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 (P均<0.05)。 结论 MSM HIV检测地点意愿以社区组织为主,检测地点意愿与人口学特征、知识知晓和高危行为相关,CDC为检测地点意愿者更具风险性。应促进社区组织检测服务,加强CDC检测的行为干预。
  • 论著
    熊田甜, 孟瑜, 余光清, 黄娇, 赵荣仙, 魏晟, 吴泰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EV-A71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实验室确诊的EV-A71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例,其中重症病例36例,轻症病例3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发热最高温≥39 ℃、发病前常在小区玩耍可能为重症的危险因素;而首诊确诊为手足口病和首诊医院类型为区级医院及以上则可能为重症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发热最高温≥39 ℃和发病前常在小区玩耍的重症病例发病风险为对照组的5.56倍和7.16倍;而首诊医院类型为区级医院及以上则为重症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患儿发热最高体温≥39 ℃可为EV-A71重症早期识别指标,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常在小区玩耍可增加重症风险,而首诊医院类型为区级医院及以上则能降低重症的发生风险。
  • 论著
    于夏雅, 许德, 周淑洁, 陈霞, 苏颖, 张宁, 王建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0~8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的消减状况,评价8月龄婴儿的抗体水平对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为制定麻疹的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6月在亳州人民医院就诊的2周岁以内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婴幼儿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G。 结果 共调查2周岁以内婴幼儿288名,其中159名婴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79名婴幼儿接种过一剂次麻疹疫苗,50名婴幼儿接种过两剂次麻疹疫苗。对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婴儿,0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00.00%,8月龄抗体阳性率为9.52%,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64%和4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接种过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1)的婴幼儿,≥9月龄和8月龄接种MCV1的婴幼儿的麻疹IgG 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558.22 IU/L和1 133.05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幼儿接种MCV1后的麻疹抗体GMC分别为 1 410.06 IU/L和999.2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于接种过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2)的婴幼儿,婴幼儿接种MCV2后的麻疹抗体GMC与性别、地区、首剂接种时间及母亲出生年份等因素均没有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9.52%的8月龄婴儿的麻疹抗体仍为阳性,婴儿体内胎传抗体的存在会影响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的效果,但这种影响会在第二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后被消除。
  • 论著
    曾小妹, 莫少雄, 郑钰, 陈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0—2015年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为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要求,采用连续采样监测对准备分娩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10—2015年共监测孕产妇9 699人,20~29岁年龄组占68.00%,在婚占94.3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4.91%;各年度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20%、68.99%、81.52%、71.26%、82.88%和82.51%,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丈夫以外性伴比例为0.58%,本人患过性病比例为0.44%。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0.01%、0.23%和0.13%,各年度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省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其他省份知晓水平;尽管各年度HIV、梅毒和HCV抗体阳性率均处在较低水平,但部分孕产妇存在有多性伴且患性病比例较高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 论著
    谢永慧, 马传仕, 曾文, 王光泽, 蒙锋, 李雨春, 黄艳, 邢翀, 王佳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6年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防治疟疾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2011—2016年海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及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2016年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海南省共报告疟疾73例,分别为9例、13例、16例、13例、14例和8例,报告输入性疟疾62例,分别为 4例、13例、16例、13例、8例和8例,分别占当年疟疾报告总数的44.44%、100.00%、100.00%、100.00%、57.14%和100.00%。62例输入性疟疾病中恶性疟42例,占67.74%,间日疟18例,占29.03%,卵形疟2例,占3.23%,未发现三日疟及混合感染病例。1例死亡病例。全部输入性病例均为男性,主要集中在21~50岁,占83.87%(52/62)。全年均有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共9个市县有报告病例,海口市最多,报告27例,占43.55%。6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其中非洲45例,东南亚14例,南亚3例。 结论 海南省2011—2016年输入性疟疾占比有增加趋势,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出国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及监测。
  • 论著
    刘强, 高燕, 石俊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在高中生及大学新生中结核病筛查效果,为今后做好学校结核病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随机抽取一所高中和大学,对高一、高二2 884名学生和大学4 591名入学新生按班级随机使用5IU BCG-PPD和2IU TB-PPD进行皮肤试验, 72 h查验结果,对BCG-PPD和TB-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剂型PPD阳性率在高中组和大学新生组、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种剂型PPD阳性率高中组与大学新生组、同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剂型、同性间PPD强阳性率在高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学新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剂型、同性间,BCG-PPD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PPD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IU TB-PPD 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5IU BCG-PPD,2IU TB-PPD更适用于大规模学校结核病的初筛。
  • 论著
    徐英, 张培, 田滔滔, 李山鹰, 张皓, 汪唯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宜昌区域性免疫规划/EPI项目防病效果。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全市15岁以下儿童为观察对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死因。病例确定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及诊断标准确定。国家免疫规划基础疫苗接种完成后开展实验室免疫抗体检测,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乙肝抗体检测采用金标法。 结果 实施出生队列免疫规划干预15年来,从发病率、发病构成分析表明,疫苗针对性疾病除流行性腮腺炎外,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病种在此期间无病例报告。儿童传染病发病谱已由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为主向呼吸道疾病为主过渡。2015年儿童死因构成前三位:围生期疾病(31.98%)、意外伤害(30.64%)、呼吸系统疾病(8.56%),未发现法定传染病病种死亡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最高为脊髓灰质炎疫苗,阳性率达96.11%。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阳转率在71.93%~86.15%之间,阳转率最低为乙肝疫苗,为62.04%。以儿童发病率估算,全市减少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20 000余例,减少疾病经济负担约6 000余万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成本效益为1:2。 结论 实施免疫规划/EPI项目即在生命早期实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既有效又有成本效益。传染病发病谱变更提示,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同时针对疾病重点人群干预及传染病预测预警是今后控制传染病关键。

  • 论著
    高华, 李玉柱, 韩龙才, 张华, 张海军, 林秋全, 王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应用Logistic回归和 ROC工作曲线评价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 antigen,CEA)、血清糖类抗原125(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人附睾蛋白4(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五种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4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CEA、CA125、CA153、PCT、HE4水平,分析比较乳腺癌组与对照组血清CEA、CA125、CA153、PCT、HE4水平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乳腺癌有效指标,并用ROC曲线综合评价各种指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CA125、CA153、PCT、HE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CA125、PCT从自变量中筛除(P>0.05),设自变量X1=CEA、X2=CA153、X3=HE4,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17.806+0.715X1+0.157X2+0.078X3;通过ROC曲线分析,HE4、CEA、CA15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775、0.716,在单独检测中HE4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三项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0.906)大于其他三项。 结论 HE4、CEA、CA153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指标,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项指标的不足。
  • 论著
    钟兴明, 杜明娣, 荆春霞, 苗竹林, 王永霞, 黄垂灿, 韦相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型别的HPV持续感染对宫颈病变进展的时效及作用。 方法 在现有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340例持续HPV阳性的妇女进行TCT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细胞学检查为ASCUS、ASC-H、LSIL、HSIL及CIN1/2/3妇女的HPV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340例HPV感染者中,感染比例较高的四种优势型别分别为52型(29.41%,100/340),16型(15.59%,53/340),58型(15.29%,52/340)(P<0.05),18型(10.29%,35/340);一年持续感染率为25.76%,持续感染的优势型别分别为:18型(40.00%,14/35),58型(38.46%,20/52),31型(31.25%,5/16),66型(30.00%,3/9),52型(21.00%,21/100),51型(20.00%,5/25)),16型(18.87%,10/53);初感率和持续1年的感率相比较,58型、18型、31型和66型有显著差异(P<0.05);初筛人群中,58,16,18型的HSIL级别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52型(P<0.05);持续感染1年的人群中,58,16,18型HSIL级别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52型(P<0.05)。18型的LSIL病变级别的初感染率和持续1年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3)。 结论 58,16,18三种型别的持续感染率高且对宫颈病变的进展关系密切。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孟军, 毛玮, 黄金梅, 滕有明, 蔡剑锋, 许晶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6县(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为进一步制定结直肠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所患疾病进行死因编码,用Excel201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建立结直肠癌死亡率预测模型。 结果 广西6县(区)结直肠癌2008—2016年年均死亡率为9.05/10万,城市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P<0.01),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居民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从50岁后随年龄增长呈现明显升高趋势,85岁达高峰;2017—2021年死亡率预测结果分别为11.23/10万、11.76/10万、12.32/10万、12.90/10万、13.51/10万。 结论 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以城市、男性、老年居民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筛查,有效防治结直肠癌。
  • 短篇论著
    马秋琼, 周丽, 严芝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京族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 设置实验组京族儿童253名(京族组),对照组为其他民族儿童158名(非京族组)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筛查阳性者再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京族组地中海贫血携带率为20.16%(51/253);非京族组地中海贫血携带率为26.58% (42/158),两组地贫携带率相似;京族组α地贫基因携带者24例,占47.06%,以--SEA/αα、-α3.7/αα和 -α4.2/αα三种类型为主,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25例,占49.02%,基因类型主要为41-42M/N、βEM/N和17M/N,α合并β地中海贫血2例,占3.92%,α地贫与β地贫阳性率之比为0.961;非京族组α地贫基因携带者29例,占69.05%,基因类型主要为--SEA/αα、-α3.7/αα和 -α4.2/α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2例,占28.57%,基因类型主要是41-42M/N、17M/N、-28M/N。α合并β地中海贫血1例,占2.38%,α地贫与β地贫阳性率之比为2.311。 结论 京族儿童地中海贫血有较高的发生率,在同一地区京族儿童地贫的基因类型及分布特点有其民族特色。
  • 综述
  • 综述
    王金霞, 李雯, 张云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属于戊肝病毒科(Hepeviridae),HEV引起的肝炎称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发展中国家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现该科病毒分为2个属:正戊肝病毒属(Orthohepevirus)和鱼戊肝病毒属(Piscihepevirus)。正戊肝病毒属包含了A、B、C和D 4种:A主要感染人和猪、骆驼、兔、雪貂、鼠、鹿、猫鼬等哺乳动物;B主要感染禽类;C主要感染鼠和雪貂;D主要感染蝙蝠。鱼戊肝病毒属只包含了一个A种,主要感染鲑鱼。在疾病流行区,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可以导致急性HE的大暴发,粪口途径传播是引起HE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和成人为好发人群,其中孕妇感染HEV导致的疾病更为严重。HEV是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病,由其引起的人HE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地区均有暴发流行,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HEV的威胁,它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HEV的分类、基因组结构、宿主以及HE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
    朱娜玲, 唐伟平, 程明基, 唐时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感染所致,该新病毒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2009年在中国首次被发现,近年来已在大半个中国地区流行传播,致数千人患病甚至死亡,平均病死率约10%,陆续地在韩国、日本和美国也有类似疫情报道。该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厌食、肌肉痛、寒战、淋巴结肿大、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SFTSV的基因组由大(L)、 中(M)、 小(S) 3 个单股负链 RNA片段组成。为更详细地了解SFTSV,本文针对其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早期检测方法和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综述,以期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陈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抗体检测是当前实验室最主要的两个诊断手段。不同的检验项目和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和适用范围,对不同EBV感染相关疾病需选择合适的项目和方法。本文对检测EBV技术及在相关疾病的运用做了简单概括,并对EBV感染的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检测临床应用进行了概述,其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型及比例有助于评估IM患者的感染阶段和免疫状态,CAEBV患者Th17计数和Th17在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CAEBV、EBV-HLH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降低;多种EBV感染相关疾病IL-10的表达水平升高;鼻咽癌及其他EBV相关恶性肿瘤表达LMP2A;EBV转化B淋巴细胞多种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杨澄清, 杜荣辉, 曹探赜, 周萌, 梅春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结核发展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演变过程。 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展为血播性肺结核及继发性肺结核的诊疗过程。 结果 患者,男,29岁,因发热1月入院。既往曾患克隆恩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胸部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原发综合症,给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展为血播性肺结核,并进一步发展为继发性肺结核。 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