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吕霞丽,潘丽萍,贾红彦,张宗德,刘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消毒剂乙酰丙酸-十二烷基硫酸钠(LVA-SDS)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杀灭作用,并对其在蛋白质水平的杀菌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按照2002年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首先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LVA-SDS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是否存在杀灭作用;然后采用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3次独立重复的实验组(LVA-SDS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菌悬液接触30 min)和对照组的差异表达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结果 20% LVA+2% SDS消毒剂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有较好的杀灭作用;筛选差异表达蛋白414种(P<0.05),其中44种蛋白表达上调,370种蛋白表达下调。蛋白相互作用发现异柠檬酸裂解酶(ICL)等14种蛋白处于相互作用网络关键节点。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免疫蛋白印记与定量比较蛋白组学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 LVA-SDS对结核分枝杆菌确实存在很好的杀灭作用;差异蛋白的发现有助于了解LVA-SDS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机制,为新型抗结核药物和消毒剂的研发提供新的分子标识。
  • 实验研究
    张娟娟,贺星,梁娟,唐怡敏,欧敏,叶涛生,曾常春,张国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上调或下调巨噬细胞中miR-20a对结核菌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细菌清除的影响,鉴定结核免疫干扰新靶点。方法 构建表达miR-20a-5p、miR-20a-5p-inh且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用无血清转染试剂稀释,在5 μg/mL聚凝胺存在下以感染复数(MOI)为10转染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3 h,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出GFP+ 细胞,佛波脂(PMA)刺激24 h后分化为巨噬细胞;结核分枝杆菌灭活菌(H37Ra)或过氧化氢(H2O2)处理细胞后, 进行荧光素PE标记的膜联蛋白(Annexin)V和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染色15 min,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和Annexin V(+)7AAD(+)细胞早晚期凋亡情况,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较试验(Newman-Keuls)分析细胞间凋亡率的差异;H37Ra 以MOI为10感染巨噬细胞30 min,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后放入CO2培养箱,3 d后收集裂解物并接种到含10%OADC增菌液的7H11琼脂平板上,37 ℃培养箱培养3~4周后使用标准程序重复三次计算细菌菌落数。结果 成功构建miR-20a-5p、miR-20a-5p-inh慢病毒载体以及稳定促进或抑制miR-20a表达的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在未刺激情况下细胞早、晚期凋亡的差异不明显,H37Ra或H2O2刺激后,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发生明显变化,以晚期凋亡率显著增加为主;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提示:在未刺激情况下过表达或抑制miR-20a,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H37Ra或H2O2刺激后在miR-20a过表达时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抑制miR-20a的表达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H37Ra感染巨噬细胞后收集细胞裂解物并接种到平板中培养,miR-20a过表达的细胞内结核菌存活率较高,抑制miR-20a表达结核菌的存活率下降。结论 结核菌感染巨噬细胞后,宿主通过下调miR-20a诱发细胞凋亡进而清除结核菌。
  • 实验研究
    梁佳元,孙蕾,王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明确比较RD105基因缺失法和双重PCR法对辽宁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家族菌株的检测能力,同时掌握辽宁地区结核杆菌中北京家族菌株的流行情况而进行该项研究。方法 选取2011—2013年间辽宁省内各地市临床分离菌株,随机抽取经传统方法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共计125株。选用超声破碎法提取菌株DNA,应用RD105基因缺失法和双重PCR法,同时对收集到的125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特异性扩增,最后使用琼脂糖凝胶水平电泳对扩增的结果进行判断。结果 两种方法判断标准为:RD105基因缺失法结果中,出现283 bp大小片段的为北京家族菌株,不出现特异性条带的为非北京家族菌株;双重PCR法结果中,只出现393 bp大小片段的为北京家族菌株,而只出现570 bp大小片段为非北京家族菌株。使用上述两种方法鉴定本研究的125株结核分枝杆菌,结果完全相同,其中北京家族菌株有110株(88%),非北京家族菌株有15株(12%)。结论 RD105基因缺失法和双重PCR法对辽宁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家族菌株的检测能力相当,并且北京家族菌株在辽宁地区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中为绝对优势株;两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Spoligotyping法更简单、更省时,检测成本也较低,更适合在我国多数实验室推广应用。
  • 实验研究
    蔡侃儒,汪文斐,张洁云,张明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中12羟基二十烷四烯酸(12-HETE)的含量以及治疗前后其含量的变化,明确12-HETE与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结核病患者(TB)、结核病潜伏感染者(LTB)、健康对照(HD)和非结核感染疾病(Non-TB)的血浆标本,同时收集结核病患者组病例经抗结核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血浆标本,以ELISA检测12-HETE的含量,比较不同组别和抗结核病治疗不同时间12-HETE的含量的差异;收集结核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ELISA检测12-HETE的含量并计数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 12-HETE在结核患者血浆中为(277.3±23.2)ng/mL,在健康对照血浆中为(233.4±25.1)ng/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12-HETE的含量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的含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肺泡灌洗液中,12-HETE的含量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9,P <0.001)。结论 结核菌感染诱导的12-HETE代谢失调是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 实验研究
    陈伊,翁琼琳,孟繁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rpsL、rrs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对137株链霉素耐药、166株链霉素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rpsL、rrs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比对。结果 137株链霉素耐药菌株中, 118株存在rrs或者rpsL基因突变,突变率86.13%;其中92株存在rpsL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7.15%),主要分布在43位氨基酸(70株)与88位氨基酸(20株),其中43位氨基酸突变类型为K→R(AAG→AGG,49.64%)和K→T(AAG→ACG,1.46%),88位氨基酸突变类型为K→R(AAG→AGG,13.14%)、K→T(AAG→ACG,0.73%)和K→Q(AAG→CAG,0.73%),并有2株存在39、43位氨基酸的联合突变,即T→T(ACC→ACT)联合K→T(AAG→ACG)突变(1.46%); 47株存在rr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31%),包括8种核苷酸突变,主要分布在1401位A→G(13.14%)、514位A→C(8.76%)、517位C→T(6.57%),2株存在514、1401位核苷酸A→C;A→G的联合突变;15株存在rpsL与rrs基因的同时突变;166株链霉素敏感菌株中,7株存在rpsL基因突变,13株存在rrs基因突变。结论 广东地区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株的rpsL、rrs基因突变具有其自身特点,存在地域差异。
  • 实验研究
    陈柳,齐凤荣,李晓南,尹鸿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泌尿系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2月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收治的拟诊为泌尿系结核患者132例,以综合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泌尿系结核患者101例为结核病实验组、非结核性泌尿系疾病患者31例为非结核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外周血T-SPOT.TB、尿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尿液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PCR)、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芯片技术、PPD试验及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计算两组患者采用上述检测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种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检验,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内及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SPOT.TB诊断泌尿系结核的敏感度为77.23%、特异度为70.97%,培养法敏感度为27.72%、特异度为100.00%,TB-PCR敏感度为31.68%、特异度为100%,基因芯片技术敏感度为20.79%、特异度为100%,PPD试验敏感度为82.18%、特异度为38.71% ,TB-Ab敏感度为68.32%、特异度为54.84% ,分析表明T-SPOT.TB检测对于泌尿系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结论 外周血T- SPOT.TB检测技术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
  • 疾病监控
  • 疾病监控
    车晓玲,吴清芳,李明珍,管红云,谭卫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2年1月—2016年12月5年间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管治情况,以期为调整深圳市的耐多药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在此期间登记的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纳入治疗情况、6月末痰菌阴转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等资料,计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纳入治疗率、6月末痰涂片及痰培养阴转率、成功治疗率。结果 5年间深圳市共检出确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487例,其中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451例(92.6%);纳入项目进行治疗的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220例(48.8%);未纳入治疗的231例患者中,返乡102例(44.2%);纳入治疗的患者中,完成前6个月治疗的患者203例,6月末痰涂片阴性173例(85.2%)、痰培养阴性175例(86.2%);完成两年治疗的患者190例,治愈111例,完成治疗19例,成功治疗率68.4%。结论 由于采用了综合防控措施,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确诊患者的纳入治疗情况却不甚理想,有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下一步工作还需要继续探索改进现有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大对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纳入治疗力度,防止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疫情进一步蔓延。
  • 疾病监控
    张宏伟,邓亚丽,张天华,马煜,刘卫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陕西省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6年《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报表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5—2016年陕西省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发病率和构成比的差异,趋势变化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运用SPSS 19.0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16年陕西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327 058例,其中涂阳患者92 191例,仅培阳患者2 092例,菌阴患者163 466例,未痰检患者69 309例,分别占总患者数的比例为28.19%、0.64%、49.98%和21.19%。2005年全省报告肺结核39 822例,报告发病率为108.38/10万,2016年报告肺结核21 355例,报告发病率为54.19/10万,12年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为6.11%;春季报告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29.07%;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为安康市(95.87/10万)、榆林市(91.01/10万)和汉中市(75.38/10万),陕南、陕北地区报告发病率高于关中地区(P<0.05)。15~<6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占全部病例数的73.69%;男女患者性别比为2(∶)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患者中居前五位的职业为农民、学生、工人、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者,分别占患者总数的63.12%、9.53%、5.16%、5.12%、5.11%。结论 2005—2016年陕西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春季高发,陕北、陕南疫情高于关中地区,学生、老年人、农民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 疾病监控
    周云,刘瑞,杜永国,周贵忠,林翀,林洪,何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制定本地区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经痰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为耐多药的菌株共128株,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链霉素(Sm)54.69%,氧氟沙星(Ofx)51.56%,乙胺丁醇(EMB)27.34%,卡那霉素(Km)10.94%,卷曲霉素(CPM)5.47%,丙硫异烟胺(Pto)1.56%;3年间,EMB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EMB耐药率(42.50%)明显高于2014(20.41%)和2015(20.51%)年;3年间Sm、Ofx、Km、CPM、Pto耐药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组合模式有18种之多,前3顺位组合模式耐药率依次为(INH+RFP)20.31%,(INH+RFP+Sm)18.75%,(INH+RFP+Ofx)14.84%;前3顺位耐多药种类耐药率依次为耐3种药35.94%,耐4种药25.00%,耐2种药20.31%。结论 海南省耐多药结核病耐药谱广泛且复杂。Km、CPM、Pto耐药率较低,耐多药标准化治疗方案可选价值大。
  • 疾病监控
    周扬,卢鹏,虞浩,陆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社区的治疗和管理方式,分析其对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徐州市、南通市和镇江市完成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158例。以病案调查为主、电话访谈方式为辅获取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相关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8例患者治疗成功率(治愈和完成治疗)为58.2%。患者居住地距离定点医院≤90 km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3.6%,高于距离>90 km的患者(P=0.020);社区治疗期间随访检查≥10次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74.8%,高于<10次的患者(P=0.000);社区治疗后继续接受注射剂治疗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1.7%,高于未接受注射治疗的患者(P=0.011);全疗程注射剂使用时间≥6个月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6.7%,高于使用时间<6个月的患者(P=0.002);治疗期间无中断治疗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76.3%,高于有中断治疗的患者(P=0.000);社区治疗期间有督导员管理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6.1%,高于无管理的患者(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居住地与定点医院的距离(P=0.039,OR=2.626,CI:1.049~6.572)、随访检查次数(P=0.000,OR=10.523,CI:3.712~29.836)、中断治疗(P=0.001,OR=0.248,CI:0.105~0.585)、督导员督导管理(P=0.044,OR=2.734,CI:1.027~7.283)等因素与患者的治疗转归相关。结论 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的社区督导服药管理,督促患者定期随访检查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有重要意义。
  • 疾病监控
    邓亚丽,陆敏灵,张天华,马煜,刘卫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陕西省老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肺结核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6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现住址为陕西、年龄≥65岁的肺结核病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老年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8年陕西省报告老年肺结核病例数为6 457例,涂阳病例数为1 935例,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为228.28/10万、涂阳肺结核发病率为68.41/10万,老年肺结核占肺结核总病例数的18.38%;2016年报告老年肺结核患者4 399例,涂阳患者815例,老年肺结核发病率和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及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112.27/10万、20.80/10万和20.10%。2008—2016年全省老年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分别为8.49%和13.83%,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是全人群的2.14倍。第一季度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最多,占全年总发病数的30%。榆林市、延安市、安康市老年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45.47/10万、214.41/10万、175.89/10万。65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以75~岁年龄组最高,为151.66/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为228.43/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112.81/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老年患者以农民为主,占74.51%。结论 2008—2016年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高于全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发和重点防控人群,应加大主动筛查力度。
  • 疾病监控
    武延琴,任斐,党丽云,曾令城,许优,马进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西安市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的耐药状况,为合理选用耐多药抗结核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经痰检分离并鉴定为MDR的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并对其一线及二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检测,使用卡方检验对初始耐多药与获得性耐多药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111株MDR的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85.6%和45.0%,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左氧氟沙星(42.3%)、莫西沙星(34.2%)、对氨基水杨酸钠(9.9%)、阿米卡星(8.1%)、丙硫异烟胺(7.2%)、卷曲霉素(4.5%)。链霉素、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组患者中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在获得性耐多药患者中的耐药比例均显著高于初始耐多药组(P<0.05)。结论 西安市MDR-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对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敏感性好,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应考虑到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并强化针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控制策略(DOTS-plus策略),特别是要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 疾病监控
    季乐财,余卫业,谭卫国,张乐平,朱玉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深圳市初治耐药结核病流行趋势变化,为耐药结核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0—2016年深圳市登记的所有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进行痰检,以罗氏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耐药检测,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共检测17 857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初治单耐利福平733株(4.10%),初治单耐异烟肼1 457株(8.16%),初治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541株(3.03%)。2000—2006年深圳市初治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以每年9.29%的平均速率下降(P=0.03);2007—2014年以每年0.72%的平均速率波动(P=0.06);2015—2016年以每年30.22%的平均速率下降( P=0.14);2000—2011年深圳市初治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以每年4.22%的平均速率下降(P=0.01);2012—2014年以每年5.70%的平均速率上升 (P=0.61);2015—2016年以每年18.25%的平均速率再次下降( P=0.36);2000—2008年深圳市初治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以每年1.94%的平均速率波动,呈下降趋势( P=0.57);2009—2011年以每年9.28%的平均速率下降(P=0.81);2012—2016年以每年8.39%的平均速率上升(P=0.58)。结论 深圳市初治耐药结核病流行均呈阶段性变化,其中对利福平、异烟肼单耐药率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而对利福平、异烟肼同时耐药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传播导致的原发性耐药增多,应该调整深圳市防控策略,把重点转移至加强耐药结核病传染源的隔离,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
  • 疾病监控
    王晓英,刘洁,余锋平,沈静,朱大冕,陈林,冯鑫,胡彦,詹建,张婷,胡代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了解重庆市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改进重庆市肺结核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收集重庆市39个区县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复治涂阳患者培养阳性的菌株,并采用对硝基苯甲酸培养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共收集42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菌株,采用传统的比例法进行8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并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菌株耐(多)药情况进行分析。8种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和卷曲霉素(Cm)。结果 纳入的42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45.09%,以青年组耐药率最高,达57.14%,显著高于老年组(36.59%,P=0.002<0.017),但与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2% P=0.022(>)0.017);复治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27.10%,其中青年组耐多药率(41.96%)显著高于中年组(24.35%)和老年组(17.89%, P<0.05);复治肺结核患者广泛耐药率达3.74%,耐Ofx及耐任一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包括Km、Am和Cm)的比例分别为16.12%和6.31%;复治肺结核患者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为:利福平(33.18%)、异烟肼(32.94%)、链霉素(28.74%)、乙胺丁醇(9.11%)。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一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为10.28%,对8种抗结核药物全部耐药的比例为1.17%。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市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形势严峻,其中青年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生的危险人群,应根据本市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结核病防治方案,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和传播。
  • 疾病监控
    张正斌,王婷萍,田丹,南晶,鲁周琴,王卫华,段琼红,李月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武汉市近十年肺结核报告疫情特征,为采取因地制宜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7—2016年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武汉市的肺结核患者发病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的变化趋势及三间分布。按武汉市统计年鉴常住人口和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数统计报告发病率;按每年月份发现肺结核患者数分析时间分布;按武汉市三环线公路为界线将武汉市划分为近城区和远城区,分析肺结核患者地点分布;按性别和职业划分分析肺结核人群分布。结果 武汉市2007—2016年报告肺结核64 79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56/10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年均递降率为2.92%;肺结核常年散发,但3—6月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多; 远城区肺结核疫情明显高于中心城区(P<0.05),肺结核患者人群中以15~<25岁构成比最高,其次为65~<75岁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P<0.05);在职业分类中,前三位是农民占25.59%,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3.71%,离退休人员占10.76%。结论 近年武汉市肺结核疫情下降较缓慢,远城区是高发区,男性人群、15~<25岁和65~<75岁年龄组和低收入人群(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退休人员)是防控的主要人群。
  • 疾病监控
    赖静文,雷佩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广州市番禺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人口信息、临床表型的特点及其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为全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68例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按痰涂片结果分为涂阳组和涂阴组,比较两组人口信息、影像学特点、结核病类型、耐药及一般基础疾病情况的差异;对痰涂片阳性与病变累及肺叶数、合并支气管结核、合并空洞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痰涂阳性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涂阳组40岁以上患者比例较涂阴组多(63例、39.38%)、病变累及2叶及以上为主(103例、64.38%)、合并空洞情况较多(73例、45.60%),两组在年龄构成、病变累及肺叶数、合并空洞以及复治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涂阳与病变累及肺叶2叶以下呈负相关,与病变累及肺叶4叶以上呈正相关,与合并支气管结核或空洞呈正相关(均P=0.000)。结论 掌握全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组和涂阴组不同的人口信息和临床表型特点及其相关性对我区结防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 疾病监控
    张霞,曾素清,黄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2007—2016年户籍人口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长宁区2007—2016年户籍人口肺结核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长宁区登记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1 085例,其中涂阳患者517例,年均肺结核登记率17.82/10万。2007—2016年长宁区户籍人口肺结核登记率从22.57/10万下降到14.23/10万,年递降率为4.50%,登记率呈下降的趋势(P<0.05)。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年均登记率分别为25.06/10万和10.71/10万,男女性别比为2.30(∶)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报告患者人数8月份最高,12月至次年2月患者总数最低。患者主要集中在15岁及以上年龄段,占总患者数的99.72%;85岁及以上年龄组登记率最高,为40.51/10万。离退人员在所有登记发病人群中患者数最多。结论 长宁区户籍人口肺结核登记率总体呈稳步下降趋势,男性、老年、离退人员、夏季等是长宁区肺结核高发因素,应加强对相应人群或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
  • 疾病监控
    张向阳,刘心勇,陈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黄山市结核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的2011—2016年黄山市结核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黄山市2011—2016年共报告肺结核患者4 366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9.27/10万;2011—2016年各年分别报告发病率为46.85/10万、49.70/10万、50.98/10万、50.10/10万、49.09/10万和48.89/10万,各年度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发病较平稳。各月均有结核病发病, 3月份发病最高,占9.48%,11月份发病最低,占7.15%,7—11月发病有一个缓慢下降趋势,12—3月有一个缓慢上升趋势。屯溪区发病率最低(40.49/10万),祁门县最高(55.48/10万),各区县结核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57∶1;发病年龄以大于45岁为主,占67.51%(2 947/4 366);患者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5.33% (3 289/4 366);涂阳肺结核患者构成比为46.68%,屯溪区涂阳构成比最高(56.99%),黄山区最低(36.01%),区县间涂阳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显著。结论 黄山市2011—2016年结核病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呈稳中有降趋势,农民和大于45岁以上中老年为今后防控工作重点,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县结核病实验室痰检质控工作,提高痰检质量。
  • 疾病监控
    毛宁,钟威,丁红芳,王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2—2016年登记结核病患者的职业分布特点,确定辽宁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关注人群,为制定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2012—2016年辽宁省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辽宁省2012—2016年登记结核病患者的职业分布特征。结果 辽宁省2012—2016年共登记结核病患者122 048例,其中涂阳患者38 452例,占总登记患者数的31.51%,涂阴患者73 581例,占总登记患者数的60.29%,登记未查痰患者181例,占总登记患者数的0.15%。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中以农民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结核病患者总数的42.33%和31.20%,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患者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结论 农民是辽宁省结核病防控的首要目标群体,应加大农村结核病的防治力度,同时不能忽视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与学生人群及教师群体的疫情状况,应针对其特点重点制定防控措施。
  • 疾病监控
    蒋建国,张艳秋,张国龙,马丽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南省公众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为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个调查点。采用统一问卷对调查点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和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使用SPSS15.0 软件分析资料,应用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有16.7%(177/1 057)的调查对象对互联网有需求;“城市”人群(23.5%)、“流动人口”(27.0%)、 “15~19岁年龄组”(57.1%)、“大专及以上”(32.5%)、“在校学生”(50.0%)及 “以往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19.1%)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最大;“年龄组”(OR=0.948)和 “文化程度”(OR=1.513)是公众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公众喜欢的互联网咨询方式为“搜索引擎”(29.04%)、“医学专业人员在线咨询”(27.81%)和“到医学专业的网站查看”(21.95%);公众偏好的互联网知识形式是“文字+图片”(36.90%)、“文字+视频”(32.73%)。结论 低年龄组和高文化程度的公众对结核病互联网信息的需求更大,公众喜欢以“搜索引擎”、“医学专业人员在线咨询”的方式得到图文并茂的结核病互联网信息。
  • 疾病监控
    韩云艳,秦丽,郑珊娜,孟艳丽,刘海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唐山市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患者痰液中临床菌株的耐药情况,为结核病尤其是耐药性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烟酒习惯、受教育程度、职业、初复治情况、服药情况等。经痰培养,分离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后接种到改良罗氏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采用银科分枝杆菌药敏检测试剂盒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平均年龄(52.59±18.12)岁,男、女性比为3∶1,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农民和工人所占比例为73.44%,BMI比值属于偏瘦的占43.75%,初治患者占83.59%。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株占82.81%。耐药率前三位的药物分别为阿莫西林(49.22%)、氯法齐明(32.03%)和对氨基水杨酸(29.69%),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株占36.72%,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株75.78%。结论 唐山市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分布和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但耐药率偏高,尤其是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远高于平均水平。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梁丽丽,张国龙,刘新,马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经支气管镜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2例,女性60例。根据痰、肺泡灌洗液或脓液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为敏感组52例(一线抗结核药物均敏感)和耐多药组60例(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对比两组抗结核治疗联合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次数、时间及疗效。结果 112例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患者中处于破溃期的84例,处于破溃后期的28例,敏感组52例介入治疗中位次数为6.5(2~13)次,中位治疗时间49.5(14~119)天;耐多药60例介入治疗中位次数为13(5~25)次,中位治疗时间92.5(48~225)天。 112例患者共211个瘘口,敏感组与耐多药组治疗2个月瘘口愈合数分别为:53(69.7%)和30(22.2%),治疗4个月瘘口愈合数分别为:76(100.0%)和96(71.1%),治疗6个月瘘口愈合数分别为:76(100.0%)和126(93.3%),两组总有效率100%。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次数和治疗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淋巴结瘘型气管支气管结核安全、有效。
  • 临床研究
    李强,高孟秋,宋艳华,刘荣梅,陈红梅,谢莉,马丽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12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25例根据细菌学或临床诊断的妊娠期结核病患者,及32例妊娠期健康女性,均应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24 SFCs/106 PBMCs为阴性,≥24 SFCs/106 PBMCs为阳性,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其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32例妊娠期健康女性中,阳性4例,阴性28例。在25例妊娠期结核病患者中,肺TB 17例,肺外TB 8例,阳性23例,阴性2例;10例细菌学确诊和15例临床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10/10)、86.7%(13/15)。总敏感性92.0%(23/25),特异性87.5%(28/32),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3.3%(28/30),阳性似然比7.36(92.0%/12.5%),阴性似然比0.09(8.0%/87.5%)。结论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妊娠期结核病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临床研究
    李青,贾俊楠,安军,崔俊伟,李卫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在抗结核治疗及结核病灶愈合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从2012 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 851例中随机抽取患者,依据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糖药的不同将患者分组: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组一);未使用二甲双胍+使用胰岛素以及其他降糖药(组二);只使用二甲双胍(组三);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组四)。分析每组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特点。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结果 共纳入515例患者,四组分别为156例,247例,19例和93例。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单纯使用二甲双胍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比例远高于其他三组。胸部影像学复查结果,使用二甲双胍的组三与组四在左肺与右肺的病变比例分别为68.4%、63.2%和43.0%、39.8%,低于未使用二甲双胍的组一(85.3%、84.0%)和组二(83.4%、82.6%),并且单纯使用二甲双胍组结核空洞闭合比例比其他组高,组一组二空洞未闭合或增多的比例高于组三、组四,四组出现结核病灶和空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糖药二甲双胍对于抗结核治疗和结核病灶的愈合有辅助作用,有利于近期血糖的控制,促进结核空洞的闭合。
  • 临床研究
    刘婷,赖惠婷,郭夏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TLR)2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水平,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在药物干预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2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0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PMN培养上清液中TLR2的水平。结果 干预前耐药组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PMN培养上清液中TLR2的平均浓度为(11.789 6±3.346 0)ng/mL,低于非耐药组PTB患者外周血PMN培养上清液中TLR2的平均浓度(17.878 0±1.326 4) ng/mL(P=0.000)。同时,耐药组TLR2水平也低于正常对照组(14.719 7±2.635 4)ng/mL(P=0.001)。干预前后,耐药组TLR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耐药组患者外周血PMN上TLR2的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有降低(P=0.000)。结论 TLR2可能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产生免疫逃避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临床研究
    葛娟,尹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参数、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在上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上叶肺结核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上叶CAP患者93例,上叶肺结核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一般情况及PCT、白细胞参数、IL-6、IL-10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上叶CAP与上叶肺结核在上述实验室参数中的区别。结果 上叶CAP患者发病平均年龄(53.47±15.36)岁,男性占60.2%(56/93);上叶肺结核患者发病平均年龄(51.73±17.44)岁,男性占57.5%(65/113)。两种疾病中男性相对较多,发病年龄相仿。上叶CAP患者PCT、IL-6和IL-10分别为(0.38±0.08)ng/mL、(25.29±4.29)pg/mL和(0.091±0.005) μg/L,上叶肺结核患者PCT、IL-6和IL-10分别为(0.05±0.01)ng/mL、(10.55±2.71)pg/mL和(0.027±0.002)μg/L,上叶CAP患者高于上叶肺结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室检查血清中PCT、IL-6和IL-10对早期鉴别诊断上叶CAP和上叶肺结核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临床研究
    许静,郑全庆,张天华,马煜,杜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陕西省TB/HIV (结核分枝杆菌 /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高TB/HIV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控制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保护公众健康。方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2010—2017年陕西省各地上报的《TB/HIV 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结果 2010—2017年,累计接受HIV抗体检测的结核病患者43 304例,检测率25.10%,HIV检测阳性数16例,阳性检出率0.04%;同期,HIV /AIDS患者中,新检出的HIV/AIDS中接受X线胸片或查痰9 666人,结核病检查率76.81%;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224人,结核病患者检出率2.32%;既往的HIV/AIDS中接受X线胸片或查痰24 277人次,结核病检查率80.43%;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105人,结核病患者检出率0.43%;结核中筛HIV/AIDS,新检出HIV/AIDS中筛结核,既往HIV/AIDS中筛结核,三组检出率两两进行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进行抗结核治疗263例,抗结核治疗率76.23%;进行抗病毒治疗256例,抗病毒治疗率74.20%;抗结核治疗的TB/HIV患者中治愈35例(17.59%),完成疗程率141例(70.85%),结核死亡1例(0.50%),非结核死亡15例(7.54%),丢失2例(1.00%),其他5例(2.51%)。结论 双向筛查是切实有效的早期发现TB/HIV的方法,有利于提高TB/HIV的早期发现,并能提高TB/HIV双重感染患者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降低结核病死亡率,有效的控制TB/HIV双重感染疫情。
  • 临床研究
    马苑,周倩倩,庄贵华,鲁增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某胸科医院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间的关联性,发掘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5—2017年在某胸科医院住院确诊的33 91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病例信息,设计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病灶数量等,对调查表进行录入、整理。采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法对结核患者发病部位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结果 33 910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患有28种不同部位的结核,累计病灶40 197处。患有两个部位及以上的结核病患者占全部患者的24.00%(8 138/33 910)。在全部40 197处病灶中,主要包括单纯肺结核26 243处(65.29%)、结核性胸膜炎4 847处(12.06%)、淋巴结结核1 566处(3.90%)、结核性腹膜炎1 108处(2.76%)、支气管内膜结核1 007处(2.51%)等。以最小支持度阈值10%、最小置信度阈值10%建立关联,共发现11条关联,其中4条关联置信度均大于70%。结论 某胸科医院结核病患者有24.00%同时患有两个部位及以上的结核病,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警惕多个部位并发结核病的可能。
  • 临床研究
    张建华,郭琪,张毅,朱昌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西安市胸科医院胸外科2012—2016年经手术治疗的8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8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病例;有62例为术前痰菌阳性,其中60例手术后痰菌转为阴性,阴转率为96.7%;有18例术前咯血的患者,术后咯血症状均消失;术后并发症9例,2例为早期胸腔内活动性出血,4例为支气管残端瘘,3例为胸腔内残腔感染,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并发症发生率11.25%。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除2例患者有持续微量排菌外,其他患者均治愈,临床治愈率为97.5%;术后患者的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和氧分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胸外科手术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可行,临床疗效显著。
  • 综述
  • 综述
    郑丽君,李卫民,陈万青,蔡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结核(PTB)和肺癌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两种疾病并发的情况逐渐增多,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但PTB合并肺癌的早期、准确诊断仍是临床工作一大难题,两者并发的发病机制、预后情况尚缺乏确切的定论。笔者通过文献综述,将单独PTB、单独肺癌以及PTB合并肺癌三种情况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理类型)及预后进行比较,总结PTB合并肺癌相别于单独疾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以及预后影响因素,并且对2种疾病并发的发病机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临床工作中对PTB合并肺癌的诊疗提供指导。综合结论: PTB并发肺癌的发生率为0.2%~2.7%,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相对更高,达10.0%~15.0%,其中大部分均为先有PTB后有肺癌。三组患者PTB年龄最轻,合并组与肺癌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症状均可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消瘦、乏力,但合并组患者痰血、消瘦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独疾病组。合并组影像学检查与PTB组比较,肿块和毛刺状结节比例较高,空洞和斑片影比例较低,伴有淋巴结肿大比例较高;合并组与肺癌组比较,肿块、弥散性结节和斑片影比例较低。PTB合并肺癌病理学类型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合并组中肺癌分期多为Ⅲ~Ⅳ期,可能与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才到医院就诊或诊断延误有关。合并组预后情况较单独PTB及肺癌组差,合并组中PTB是否为活动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TNM分期、结核与肿瘤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情况、吸烟、年龄等均是影响合并组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