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吴忠道, 黄艳, 宋兰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许多过去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消除或正在走向消除,但食源性寄生虫病问题突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是经口感染,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华支睾吸虫病是当前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局部地区人群感染率达23%以上。在积极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研究,开展早期诊断技术、溯源和监测技术以及传播阻断疫苗等研究,为有效防控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杨亚明, 吴向林, 田洪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全国人体带绦虫感染现况。方法 采用《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况调查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不同生态区和经济水平进行双重特征的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带绦虫卵。结果 在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484 192人,检出带绦虫感染者1 753人,感染率0.36%;全国57个生态区中有20个生态区检出带绦虫感染者,分布在西藏等13个省(区、市),感染率最高的生态区为藏东-川西-藏东南生态区(14.09%)。有94.69%(1 660/1 753)的感染者来自西藏,其感染率为9.25%,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感染率约24.7倍。对西藏带绦虫人群分析显示:感染者多以男性、60岁以上、小学文化程度、农(牧)民为主(P<0.05)。与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0.28%)相比,人群带绦虫感染率上升0.12%( P<0.05),且流行省(区、市)有所增多。结论 我国带绦虫主要流行于西藏、四川等地域的生态区,且疫情呈上升态势,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其流行。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李燕榕, 谢汉国, 张榕燕, 陈宝建, 林陈鑫, 江典伟, 谢贤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年来福建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 分别于1988—1991年(第1次)、2001—2003年(第2次)、2015年(第3次)三个时期,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调查点开展调查。结果 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福建省人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4.4%、36.01%和5.77%, 第3次较第2次下降83.98%,较第1次下降93.16%;检出的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别为36种、11种、12种;感染度由轻、中度为主降为轻度为主;第1次以多虫种混合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67.3%,最多一人同时感染寄生虫种数为9种;第3次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0.33%,仅2人同时感染2种虫种。 重点寄生虫蛔虫、鞭虫2015年(第3次)分别仅在20%和60%的调查县检出,较第1次下降99.88%和99.34%;钩虫感染率下降84.46%,局部地区钩虫感染率还处在较高水平。目前,钩虫已成为感染优势虫种。结论 福建省寄生虫感染率总体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降低钩虫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防治工作的重点。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林文, 张华勋, 夏菁, 董小蓉, 吴冬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调查采用分层正群抽样方法,在2014—2015年选取15个县36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9 718人;选取8个县10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 77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带绦虫卵、华支睾吸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对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57%,共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分别为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绦虫1种,肠道原虫2种,蛲虫的感染率最高(2.55%);全省4个生态区中湘赣丘陵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3.06%;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6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25%),且以钩虫为主。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高于男性。本次调查共涉及到14个职业,仅4个职业人群发现有土源性线虫感染,不同职业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59%。结论 湖北省第3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与湖北省第2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女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仍然相对较高,需加强这类人群的寄生虫防治健康教育。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防治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文化程度低以及年龄大的农民。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万孝玲, 张伟尉, 蒋智华, 吕国丽, 区方奇, 韦海艳, 林源, 唐雯茜, 韦树娇, 黄铿凌, 杨益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分析广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7个县(市、区)为调查县(市),再从这些县(市)抽取22个农村调查点和24个城镇调查点,采集 1 岁以上常住居民 (居住超过 6 个月以上)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肠道蠕虫卵并计数,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6岁农村儿童蛲虫卵,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结果 共调查11 938人,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3.41%(1 601/11 938)。检出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等5种肠道蠕虫,钩虫、蛔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11%(252/11 938)、0.67%(80/11 938)、0.77%(92/11 938)和9.62%(1 148/11 938);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8.69%(51/587);肠道原虫感染率为4.31%(246/5 702)。肠道蠕虫感染率男、女性分别为16.41%(945/5 758)和10.61%(656/6 180),男性高于女性;40~49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20.08%(431/ 2 146);壮族人群感染率为22.18%(1 094/4 932),较其他民族高。结论 广西人群肠道蠕虫、原虫感染率较第1、第2次全国寄调有较大幅度下降,华支睾吸虫是现阶段感染最严重的肠道蠕虫,应成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重点。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彭佳, 吴方伟, 杨亚明, 汪丽波, 杜尊伟, 李奔福, 严信留, 字金荣, 蔡璇, 保雪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5个调查点,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开展人体寄生虫感染、个人饮食卫生习惯等调查,并运用Epi Info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结果 此次云南省四川盆地生态区共调查1 264名居民,受检率为81.8%,其中205人感染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16.22%,感染虫种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和人芽囊原虫。主要以轻度感染(87.33%)和单一感染(83.41%)为主。中老年农民人群中钩虫感染率较高,并在两个调查县中感染率存在差异;钩蚴培养结果显示主要为美洲钩虫感染,仅发现2人同时感染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学龄前儿童和学生中蛔虫、鞭虫和原虫感染率较高。各虫种感染率在性别和民族分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存在差异。人群中土源性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54.79%),人体寄生虫感染率与卫生习惯情况调查发现,使用新鲜粪便施肥和赤脚下地劳动增加了感染钩虫的风险。结论 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与全省相近,建议加强防治相关知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虫种感染特点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防控。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张玉农, 李国华, 杨红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山西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统一调查方案,分层整群抽取78个农村调查点和7个城镇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卵,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结果 本次调查农村调查点共调查19 500人,仅查出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土源性线虫,未查出华支睾吸虫、肠道原虫等其它虫种。土源性线虫阳性29例,总感染率为0.15%,其中蛲虫阳性26例,感染率为0.13%;蛔虫、钩虫(十二指肠钩虫)、鞭虫阳性各1例,感染率为0.01%。城镇调查点共调查1 750人,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 本次调查与第2次寄生虫病调查(土源性线虫人群总感染率为5.67%)及2011年全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结果(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01%)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张健波, 佘玲玲, 黄卫民, 杨粤, 高世同, 李晓恒, 潘波, 张启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鹏新区居民华支睾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广东省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地理方位选取5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3~<10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寄生虫感染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大鹏新区3个街道5个调查点共调查居民1 000人,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50%(15/1 000),其中蛲虫感染率为1.00%(10/1 000),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0%(5/ 1 000);蛔虫、鞭虫、钩虫等其他土源性寄生虫卵未检出。大鹏、葵涌、南澳3个街道居民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75%、1.50%和1.00%,不同街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95%,均为蛲虫感染;其次为40~<50年龄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28%;男、女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鹏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儿童蛲虫感染及成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防治工作需要重视和加强。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柳素珍, 纪锋颖, 李学奎, 窦晓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山东省青岛市人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与流行现状,为今后科学防治人体寄生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第3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要求,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蠕虫虫卵,碘液染色法检查原虫包囊,使用国家下发的核查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核查,用Excel2010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青岛市13个村2 971人,其中3~9岁儿童151人检查蛲虫卵,其他常住居民2 820人一粪三检。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调查感染率分别为0.259%、0.197%和0.338%,均为轻度感染。3次调查共检出人体寄生虫病感染者8例,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6例,原虫感染2例,总感染率为0.269%(8/2 971)。蛲虫感染率为0.662%(1/151),鞭虫感染率为0.177%(5/2 820),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率均为0.035%(1/2 820)。8例感染者中,男性1例,女性7例。职业分布为农民6例,学生2例。文化水平分布为小学6例、初中1例、大专1例。结论 青岛市第3次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显示感染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今后应持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人体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陆夏瑜, 邓积广, 余水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百色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方法 按照《广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选取百色市2个县的3 个调查点开展土源性线虫病( 包括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 、带绦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原虫病的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250 人,共调查800 人。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对受检者进行粪检(一粪两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并计数;土源性线虫调查点加做钩蚴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并鉴定粪样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采用碘液涂片法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结果 百色市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30人,总感染率为16.25%,共检出肠道寄生虫7 种,包括线虫4 种,吸虫1 种,原虫2 种。其中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5.38%、3.13%、6.75%、0.50%、0.25%、0.38%、0.38%。土源性线虫占肠道寄生虫感染人数的93.85%。结论 相比百色市第1次、第2次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寄生虫感染调查的结果,百色市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感染人群的分布存在地区间的差异。土源性线虫病是防治的重点,特别是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地,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是以后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
  •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专栏
    杜学婷, 周秋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丹东市部分市售海鱼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海鱼品种感染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采样方法,在丹东市各大农贸市场随机采集海鱼样本,参照《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异尖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规定,运用直接解剖法检测异尖线虫。解剖镜检,按顺序查找鱼体内脏以及腹腔内壁、肌肉内部异尖线虫第Ⅲ 期幼虫,分离鉴别。结果 采集海鱼样本14种50份193尾,样本检出率为26.00%,鱼种检出率为50.00%,总检出率为18.13%;感染最严重的是鲅鱼,其次为梭鱼;平均感染强度为3.20 条/ 尾。小黄花鱼、带鱼、鲅鱼、梭鱼、偏口鱼、雅片鱼以及鲭鱼7 类鱼存在异尖线虫感染,其感染强度由大到小为:梭鱼>小黄花鱼>带鱼=鲅鱼>鲭鱼>雅片鱼>偏口鱼,感染强度分别为:8.00 、3.20、2.00、2.00、1.80、1.33、1.25条/ 尾。其余7类海鱼均未检出异尖线虫。结论 丹东市部分市售海鱼存在异尖线虫第Ⅲ 期幼虫的感染,鱼种感染多样化,应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宣传,杜绝异尖线虫病的发生。
  • 论著
  • 论著
    李猛, 王志梅, 徐红日, 王成祥, 马战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对克雷伯杆菌肺炎所致多器官损伤小鼠不同感染时相血清TNF-α、IL-1β、IFN-γ、IL-6及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32只。采用气管插管法直接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制备多器官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1、3、5、7天每组各取8只小鼠,摘眼球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感染时相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IL-6及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感染后第1天血清TNF-α、IL-1β、IFN-γ和IL-6含量分别为(202.07±22.82)、(502.11±29.44)、(186.50±10.32)、(204.98±8.15)pg/mL,其含量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感染后第1、3、5天含量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后第7天含量为(134.34±0.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小鼠在感染后第1天血清TNF-α、IL-1β、IFN-γ和IL-6含量分别为(147.18±22.67)、(262.09±43.44)、(142.00±0.84)、(177.29±8.03)pg/m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第3天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1、7天血清IL-10含量为(140.46±4.07)pg/mL和(136.48±0.10)pg/mL均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小鼠在感染后第1天血清IL-6的含量(180.97±8.86)pg/mL、IFN-γ含量(144.39±14.67)pg/mL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解毒化瘀颗粒能够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调节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多器官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 论著
    汤恒, 张艺, 申幸福, 蒋洪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湖北省艾滋病流行地理特征及空间聚集性特点,为识别艾滋病防控重点地区,开展“一地一策”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1—2015年艾滋病病例报告中当年年底存活病例数据库,分析存活病例的地理分布特征,利用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在市州、县区水平上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间,湖北省艾滋病存活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地理分布上差异很大,病例呈现向中东部及大中城市集中趋势。空间扫描统计量法显示,报告存活病例在市州空间分布的聚集区发生明显改变,一类聚集区从2011年的襄阳市、荆门市和随州市(RR=1.68,LLR=118.43,P<0.001)转至2015年的咸宁市、武汉市、鄂州市和黄石市(RR=1.84,LLR=492.96,P<0.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在县区水平,同性传播及静脉吸毒传播的报告存活病例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2011年及2015年全局Moran's I系数均大于0.40(同性传播病例分别为0.542和0.548;静脉吸毒传播病例分别为0.401和0.64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值-高值聚集区同性传播病例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县区,静脉吸毒传播病例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区。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报告存活病例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聚集性,应根据报告存活病例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在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控及资源配置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 论著
    黄睿, 陈程, 王昌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了解新疆青年大学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两市的3 25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入组对象均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行为特征。结果 HIV抗体阳性检出率0.03%,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0.18%,HCV抗体阳性检出率0.74%。AIDS知识总知晓率94.90%,AIDS知晓率随着年份及年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年份与被调查者性行为比例无线性变化趋势(P>0.05),但与男男性行为比例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升高(P<0.05)。被调查者中0.43%有吸毒行为,吸毒者中35.71%注射过毒品,7.14%与别人共用过针具。55.19%接受过AIDS相关宣传服务,23.80%参与过AIDS相关宣传,3.38%做过血清学检测。年份、年级分层与AIDS干预服务接受率、参与率、血清学检测率均有线性变化趋势,接受AIDS干预服务、参与AIDS干预服务以及进行血清学检测的比例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新疆青年大学生的HIV感染较低,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但安全性行为意识总体不强,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高危性行为,少数青年大学生还有吸毒行为,是AIDS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 论著
    王毅, 李六林, 周万明, 樊静, 赵西和, 唐宇, 何静, 刘江, 周力, 张晓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MSM)性行为特征现状,分析肛交多性伴影响因素。方法 以四川省绵阳市15~24周岁YMSM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社会人口学及性行为等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肛交多性伴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近6个月肛交63.8%、异性性伴7.7%、男性商业性伴8.8%、固定性伴74.7%、偶然性伴53.3%,多性伴32.3%,性角色插入方31.3%、被插入方41.0%、均可27.6%。多性伴者HIV-抗体阳性率15.4%,高于无多性伴的6.1% (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朋友>10人、曾自杀未遂、浴室/公园/互联网型寻找性伴、近6个月偶然性伴、近6个月固定性伴无保护肛交是多性伴危险因素,年龄>1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YMSM具一定性行为特征,多性伴与人口学特征、社会及性行为相关联,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 论著
    左玉婷, 周水茂, 罗华堂, 王浩, 徐明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武汉市人群血吸虫病疫情与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筛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HA筛查结果在疫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7—2016年年报及监测点的数据,分析IHA阳性率与人群感染率之间相关性。结果 武汉市2007—2016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从0.58%降至0%,IHA阳性率从8.16%降至1.83%,人群感染率与IHA阳性率Pearson相关性r=0.845(P=0.002)。疫情控制、传播控制及传播阻断区IHA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12%、1.99%、0.26%,与人群感染率分布层次一致,存在等级相关关系(rs=0.836,P=0.000)。疫情控制区IHA阳性率范围为1.54%~8.79%,人群感染率范围为0.18%~0.71%;传播控制区IHA阳性率范围为0.14%~3.11%,人群感染率范围0~ 0.08%;传播阻断区IHA阳性率范围为0~0.57%,人群感染率均为0。监测点IHA阳性率由6.58%降至2.23%,感染率由0.76%降至0。2007—2016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IHA阳性率在武汉全市、疫情控制区、监测点水平上均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8,P<0.05)。结论 人群感染率与IHA阳性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IHA筛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群血吸虫感染水平,可作为血吸虫病疫情评价的指标之一。
  • 论著
    段存娟, 郭英, 董珊珊, 郝琴, 王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云南省剑川县野鼠中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状况,以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威胁。方法 2017年1—4月在剑川县选取石龙、长乐、新松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用鼠笼法进行捕鼠;经鼠种鉴定后采集鼠肾脏及膀胱标本,用BSK-Ⅱ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培养;用实时定量PCR及巢式PCR分别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特异性recA基因及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结果 ①共捕获10种439只鼠,其中齐氏姬鼠219只、大绒鼠165只,其余鼠种55只(中华姬鼠24只、贝氏树鼩13只、斯氏家鼠7只、巢鼠3只、灰麝鼩3只、赤腹松鼠2只、社鼠2只及大足鼠1只);② 439份标本均未分离培养到伯氏疏螺旋体;③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伯氏疏螺旋体总阳性率为2.51%(11/439),其中中华姬鼠4.17%(1/24)、齐氏姬鼠4.11%(9/219)和大绒鼠0.61%(1/165);④11份阳性标本皆来源于剑川县石龙村,其余2个村的鼠标本未检测到阳性;⑤11份实时定量PCR阳性标本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的检测皆为阴性。结论 云南省剑川县野鼠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感染,但鼠中病原体的载量较低,其传播给人群的风险不大。
  • 论著
    吴德生, 余璐华, 杨淋清, 左然, 李萍, 袁建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M2.5暴露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研究PM2.5对16HBE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16HBE细胞暴露于0、50、100、200、400、600、800、1 000 μg/mL PM2.5悬浮液,24 h后加入CCK-8,3~4 h后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量OD值,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将16HBE细胞暴露于0、50、100、200、400、800 μg/mL PM2.5悬浮液,24 h后加入hoechst33342染色25 min、PI染色30 min,显微镜下观察调亡的细胞并计数,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 PM2.5暴露24 h后,50、100、200、400、600、800、1 000 μg/m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分别为(89.41±5.53)%、(75.71±5.99)%、(82.99±15.09)%、(61.74±9.88)%、(57.23±3.28)%、(46.00±4.23)%、(42.63%±7.79)%,有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M 2.5对16HBE细胞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762.03±180.25)μg/mL。PM2.5暴露24 h后,在镜下计数各剂量组调亡细胞,细胞凋亡数量随着剂量升高而增高,0、50、100、200、400、800 μg/mL组细胞调亡率分别为(10.50±2.64)%、(17.90±4.63)%、(21.30±2.26)%、(32.10±4.18)%、(36.90±3.25)%、(50.30±5.81)%,有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PM 2.5对16HBE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16HBE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加。
  • 论著
    区金结, 郑悦康, 吴灿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一起由科瓦利斯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源性暴发的病原体进行耐药分析和分子分型。方法 参照 GB4789.4-2010标准对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两份暴发病例粪便样品中同时检出科瓦利斯沙门菌(8,20∶z4,z23∶-)2株和鼠伤寒沙门菌(4,5,12∶i∶1,2)2株。选择13种常用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4株沙门菌均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其中2株科瓦利斯沙门菌还同时表现出对莫西沙星和四环素耐药。2株科瓦利斯沙门菌和2株鼠伤寒沙门菌的PFGE指纹图谱分别完全一致。结论 这是一起由科瓦利斯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所致的食源性暴发,PFGE分子分型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 论著
    许燕, 冷红英, 吴昀, 陈强, 汪志国, 汤奋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2—201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paralysis, AFP)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其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江苏省2012—2017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AFP病例1 635例,年均发病率为2.56/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常州市、镇江市和泰州市,分别为4.65/10万、4.16/10万和3.81/10万;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6月和9—11月;男女性别比为1.69∶1,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共1 033例,占病例总数的66.18%;1 558例免疫史≥3 剂次,17例免疫史不详,21例因未到接种年龄不能及时接种相应剂次疫苗,39例因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接种疫苗。肠道病毒分离率为3.32%,14.19%的病例60~75 d随访仍存在一定的残留麻痹。结论 江苏省AFP 病例以低年龄儿童发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夏秋季高发,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儿童仍存在残留麻痹,应采取措施降低致残危险。
  • 论著
    黄翠敏, 孔令婉, 窦倩如, 曹霞, 范霞林, 吴桂花, 樊利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各市县2017年20~64岁妇女常见妇科病筛查情况及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分布,评价海南省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2017年对海南省271 596名20~64岁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及乳腺检查等妇科常见疾病筛查,将各项检查结果按疾病和市县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17年查出妇女患妇科疾病64 263例,患病率为23.63%;患病率前5位的市县为保亭(46.39%)、海口(45.18%)、洋浦(41.25%)、五指山(35.21%)和文昌(32.87%),各市县间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疾病检出率以宫颈炎症(14 118例,5.19%)、子宫肌瘤(11 345例,4.17%)、细菌性阴道炎(10 453例,3.84%)、念珠菌阴道炎(10 273例,3.78%)、乳腺结节 (6 503例,2.39%)为主,患病人数占所有妇女常见病患病人数的81.99%;各疾病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定期提供免费妇女常见病筛查,可及时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海南省20~64岁妇女常见妇科疾病依次为宫颈炎、子宫肌瘤、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与全国妇女常见病患病情况基本一致。
  • 论著
    邹卓群, 孙可可, 关国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既往血吸虫感染者的健康状况,并研究其与脂肪肝、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华东疗养院2016年6万余例体检人群中,筛选出既往血吸虫感染者272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以1∶100的比例,从同期体检人群中抽取277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详细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血吸虫感染与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的关系。结果 既往血吸虫感染组中脂肪肝和冠心病患病人数分别为26例和5例,对照组相应为119例和1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血吸虫感染组的TG、AIP、空腹血糖以及血小板分别为(1.28±0.67) mmol/L、(-0.08±0.27)、(5.82±1.19) mmol/L和(182.01±49.20)×109/L,均比对照组的(1.79±1.26) mmol/L、(0.11±0.30)、(6.09±1.63) mmol/L和(199.22±47.03)×109/L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血吸虫感染组的HDL-C为(1.42±0.35) mmol/L1、总胆红素为(14.59±5.08) μmol/L,分别与对照组的(1.22±0.34) mmol/L和(13.26±4.38) 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血吸虫感染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与同年龄段人群相仿,但既往血吸虫感染可能与轻度脂肪肝、冠心病呈负相关。
  • 论著
    陈迪, 詹永国, 刘心勇, 张向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黄山市耐药结核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全市耐药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6月黄山市结核病专科门诊所有痰涂片阳性的71例肺结核患者纳入本次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疾病史以及耐药相关因素;对收治的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菌株,最终将66份痰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采取比例法,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六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6份痰标本菌种鉴定中,5例属于非肺结核分支杆菌,最终61例纳入统计。黄山地区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21.31%、3.28%;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依次为耐SM(13.11%)、耐RFP(8.20%)、耐OFX(8.20%)、耐INH(6.56%)、耐EMB(4.92%)、耐KM(0%)。初复治患者耐药率分别为16.98%、50.00%。复治患者RFP和SM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由于其他疾病未应用过抗结核药物耐药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结核病患者一次性治愈率,减少复治患者数量,同时建立快速有效的结核分支杆菌药敏检测体系,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黄山市耐药结核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 论著
    朱伟勇, 谢蝶兰, 张旋, 刘志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已婚孕前夫妇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已婚孕前夫妇地中海贫血筛查干预状况。方法 对本辖区3 399对已婚孕前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知识干预前后问卷;用血常规方法进行初筛,以单或双方MCV和(或)MCH异常定为初筛阳性夫妇,再行血红蛋白电泳,结合HbA2结果定为筛查阳性夫妇,最后做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对高危夫妇给予遗传咨询和追踪随访指导怀孕后接受产前诊断。结果 干预后已婚孕前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知识答对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经血常规初筛确定815对为初筛阳性夫妇(24.0%);后经血红蛋白电泳确定303对为筛查阳性夫妇(8.9%);再经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136对为地中海贫血夫妇(4.0%),其中α、β和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分别为181、83和8例。检出常见α-地贫基因型频率依次为--SEA/αα(59.7%)、-α3.7/αα(23.8%)等;检出常见β-地贫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D41-42(34.9%)、IVS-Ⅱ-654(28.9%)等;检出高风险家庭17个,夫妇双方均为--SEA/αα。结论 龙岗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高风险家庭也较多,因此实施孕前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干预,可有效降低中间型地贫,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提高辖区出生人口素质。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庞艳, 吴成果, 刘英, 张婷, 段维霞, 余雅, 苏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庆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发展、处置等防控措施落实现状,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重庆市发生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疫情发现、首发病例诊治延误、接触者筛查、预防性治疗等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2017年重庆市报告发现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12起,高中5起、大学3起、中等职业学校4起,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监测并对疑似病例调查核实发现,占66.7%。首发患者发病到疫情处置合计延误最长484 d,最短4 d ,中位数32.5 d。密切接触者筛查患者检出率为8.60%,一般接触者患者检出率为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6名学生PPD强阳性者有45人接受预防性治疗,接受率9.45%。结论 学校应提高日常监测发现结核病疫情的能力,教育、医疗与疾控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分级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对潜伏感染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张丽媛, 刘昌江, 杜永国, 吴秋萍, 周云, 何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抗结核抗体在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4月1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4例,其中涂阳肺结核33例,涂阴肺结核51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其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及结核抗体检测,并对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SPOT.TB试验及抗结核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4.5%和34.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3.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涂阴肺结核和对照组3组之间的T-SPOT检测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和对照组的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患者A孔和B孔的斑点数均明显高于涂阴肺结核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试验较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且斑点数越高,提示肺结核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