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花瞻, 安静, 王培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拟将荧光素酶基因整合入登革病毒(DENV)亚病毒颗粒(RSPs)中,构建能用于抗体介导的感染增强(ADE)高通量筛选的研究工具。方法 将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插入DENV包膜蛋白基因prME的3'端,取代prME第二个跨膜区,构建prME-luc融合基因。用prME-luc融合基因转染293T细胞,在上清中检测携带荧光素酶的登革亚病毒颗粒(RSP-luc)。结果 转染prME-luc的293T细胞可以将RSP-luc释放至培养上清中,共转染野生型prME能够提高RSP-luc的产量。Western-blot技术确认了RSP-luc中含有DENV包膜蛋白和荧光素酶形成的融合蛋白。RSP-luc易于制备并可通过超速离心分离纯化,且可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快速定量。体外实验显示RSP-luc能够与Vero细胞、U937细胞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等DENV靶细胞结合,结合过程可被受体类似物硫酸肝素竞争性抑制,也可被DENV特异性抗体4E11增强。结论 RSP-luc 能够模拟DENV 感染过程,有望成为深入研究DENV 与宿主相互作用及ADE 发生机制的有效工具。
  • 论著
    吴文杰, 郑国侠, 高倩, 杜曙光, 王云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为贾第虫)甲硫氨酸硫氧化物还原酶基因(GlMSR),进行原核表达获得其重组蛋白。方法 依据GenBank中GlMSR序列设计引物,以贾第虫中国C2 克隆株基因组DNA 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编码序列,将所得片段连接至质粒pET28a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lMSR,将pET28a-GlMSR导入大肠杆菌E.coli JM109并挑取阳性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和鉴定。用化学方法将经测序验证的重组质粒pET28a-GlMSR转化至E.coli 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 IPTG)诱导表达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重组蛋白表达结果。收集沉淀中的重组表达产物,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带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鉴定纯化结果。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在约624 bp处出现目的DNA条带,表明成功得到GlMSR编码序列;PCR 鉴定、酶切鉴定以及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GlMSR,经IPTG诱导后在沉淀中获得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分子量(Mr)约为25 000,与预期分子量(Mr)22 800基本相符。经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含有His6标签。结论 本研究克隆、表达了蓝氏贾第虫GlMSR基因,并纯化获得重组蛋白,为进一步探索该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论著
    王洪武, 邓超, 蔡兴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烟草烟雾暴露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及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无特定病原体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BALB/c纯系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烟草烟雾暴露组和烟草烟雾暴露+哮喘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哮喘组给予雾化吸入卵蛋白(OVA)致敏从而复制模型,烟草烟雾暴露组则在正常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烟草烟雾暴露1 h,而烟草烟雾暴露+哮喘模型组则在哮喘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同样的烟草烟雾暴露1 h。28 d后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BALF中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中性粒细胞(NEU)计数。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烟草烟雾暴露+哮喘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及烟草烟雾暴露组,烟草烟雾暴露+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哮喘组,嗜酸粒细胞计数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烟草烟雾暴露+哮喘组小鼠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均上升,但烟草烟雾暴露+哮喘组小鼠升高更明显,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草烟雾暴露+哮喘组白细胞计数与肺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1,P=0.008)。结论 烟草烟雾暴露可能通过上调NF-κB p65蛋白表达,促进支气管哮喘气道炎性细胞浸润。

  • 论著
    宋华峰, 赵静, 胥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和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或者住院病人的痰培养阳性标本菌株,并提取核酸。应用荧光定量PCR扩增试剂盒对菌株标本的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阿米卡星以及莫西沙星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结果与传统的罗氏药敏比例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与罗氏药敏比例法相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阿米卡星以及莫西沙星的耐药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48%、82.14%、83.33%、88.09%、89.29%、89.28%。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链霉素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15;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莫西沙星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637、0.631、0.623、0.578;对阿米卡星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79。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于临床上的精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论著
    谭翰清, 程洁萍, 伦雪恩, 赵婉莎, 朱素芬, 谭海芳, 朱颖梅, 苏乐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可快速、全面、准确检测人感染札如病毒的TaqMan探针荧光实时RT-PCR方法。方法 利用Bioedit2.0、MAGE6.0软件对可感染人的GⅠ、GⅡ、GⅣ、GⅤ基因群札如病毒进行保守序列比对,应用Primer6.0、Primer Express 3.0进行引物和TaqMan探针的设计与评价,分别设计了两套引物及TaqMan探针,克隆相应靶基因并构建阳性标准品,建立及优化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并进行灵敏度、特异度、临床标本验证试验。结果 根据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札如病毒ORF1与ORF2连接区具有相对高保守序列,针对GⅠ、GⅡ、GⅣ及GⅤ设计了一条共用的下游引物、以及两套上游引物和TaqMan探针,能覆盖当前GenBank可见的感染人的札如病毒基因型,在同一反应管中建立了同时检测札如病毒四个基因群的实时荧光RT-PCR,并可将GⅤ与GⅠ、GⅡ、GⅣ进行初步分型,对人柯萨奇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非靶标病原体无扩增,仅对札如病毒有特异扩增,最低检测下限为10拷贝/反应。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札如病毒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可将GⅤ与GⅠ、GⅡ、GⅣ区分开来,为腹泻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依据。
  • 论著
    王姣, 刘明, 吴彪, 李晖, 莫少雄, 王召乾, 陆秋娟, 陈锦冠, 陈书礼, 林锋, 吴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静脉吸毒人群(inject drug users, IDUs)中HCV-Ab、HCV-RNA的情况,以及IDUs与非静脉吸毒人群(non-inject drug users, non-IDUs)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亚型分布特点。方法 从海南省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戒毒所和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选择HCV-Ab阳性者检测HCV-RNA,对HCV-RNA阳性者抽取血清进行RT-PCR及巢式PCR扩增Core-E1区并测定其核酸序列、确定其基因亚型。根据是否存在静脉吸毒行为分为IDUs组和non-IDUs组,然后并对两组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海南省802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戒毒所吸毒者中HCV-Ab阳性309例,HCV-Ab阳性率38.53%,其中215例HCV-RNA阳性,阳性率为69.58%。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HCV-RNA阳性者251例,共466例HCV-RNA检测阳性 。466例HCV-RNA阳性者中448例样本成功测序和基因分型及具体如下: IDUs组(320例)中6a(58.75%)是最主要的基因型,其次是3b(16.88%)、3a(15.63%)、1a(4.38%)、1b(2.81%)和非6a(0.93%);而non-IDUs组(128例)中最主要的基因亚型是1b(30.47%),其次是6a(28.12%)、3b(10.16%)、3a(3.91%)、1a(7.03%)和非6a(14.84%),两组亚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海南省IDUs人群中HCV感染后自发清除率较高,其感染的主要亚型为6a,其次为3b;但有些地区的IDUs人群中存在其他亚型的小范围流行。
  • 论著
    刘慧, 许建卫, 夏敏, 杨明东, 李建雄, 尹一杰, 董新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跨境主要民族社区中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措施,改进以社区为基础登革热防控。方法 在中国和缅甸分别抽取2017年有登革热暴发疫情傣族、景颇族和佤族社区各一个,采用重点人员深度访谈和参与式直接观察相结合定性研究方法,调查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防控干预和管理措施。结果 共完成6个社区的调查,中国景洪市郊曼朵傣族村使用环境治理为主防控措施,对发现积水伊蚊阳性家庭进行经济处罚;缅甸南邓佤族社区实行领导负责制,实行环境治理和化学杀虫剂喷洒灭蚊并重防控措施,对发现有登革热病人和积水伊蚊阳性的社区领导进行惩处和追究行政责任;中国盈江县那邦镇景颇寨和沧源县芒卡镇芒岗佤族村,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万东傣族村和克钦邦第二特区歪咱克钦族村四个社区主要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分配环境治理任务给各家各户,然后定期督促检查。结论 6个社区登革热媒介控制和管理精细程度不同,推荐进一步加强管理,开展行为改变交流,促进以环境综合治理为主媒介控制,遏制登革热暴发疫情。
  • 论著
    曾雪霞, 陈碧玉, 潘婷婷, 黄雅靖, 符振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并分析海南省近10年发生的常见过敏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案例图谱,摸索出切实有效的临床实用处理办法,为妥善处理过敏性异常反应积累案例经验。方法 各级预防接种单位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网络直报,县级以上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和指导处置,收集相关图谱资料。结果 建立了我省常见过敏性AEFI案例图例、调查诊断和处置方法资源库,对指导各级过敏性AEFI诊断及处理发挥关键作用。2008—2018年海南省报告发现常见过敏性反应2 340例,居前五位的类型为:荨麻疹 1 866例(79.74%)、血管性水肿262例(11.20%)、斑丘疹108例(4.62%)、过敏性休克35例(1.50%)、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13例(0.56%)。各种过敏性反应治疗效果都很好,治愈率100%,只有喉头水肿这一严重过敏反应死亡1例,治愈率80%。结论 过敏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在AEFI中占比较大,是AEFI诊断处理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培训提高各级人员技能需临床治疗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图谱分析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 论著
    董文逸, 黄金萍, 韦玉素, 苏晶, 邓继红, 岑月华, 周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失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的RAND随机函数生成的随机数字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取排序前200例的HAART失访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在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选取的2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传播途径、基线疾病分期、目前疾病分期、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领药、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地区、药物不良反应等12项因素与失访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接受HAART 12个月内失访85例,占总失访人数的42.5%,24个月内失访123例,占总失访人数的61.5%。将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传播途径、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药物不良反应,其调整的OR值及OR95%CI分别为6.26(2.99~13.10)、8.68(4.32~17.45)、10.52(2.77~40.00)。结论 HIV/AIDS患者HAART 失访大部分发生在开始治疗的2年内,对出现HAART有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或更换治疗方案,强化对注射吸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提升不理想HIV/AIDS感染者的个体指导和警示教育,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少失访的发生。

  • 论著
    覃雄林, 梁贤君, 覃春伟, 徐志良, 黄运轩, 朱刚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西贵港市2007—2017年阳性暗娼和艾滋病疫情报告时空流行特征,为今后贵港市艾滋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采用ArcGIS10.2进行时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5年贵港市HIV阳性暗娼的报告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P<0.05),而2007、2009、2010、2011、2013年艾滋病的报告病例存在空间聚集性(P<0.05)。GIS地图显示艾滋病病例大部分集中在贵港市的东北部,其次是西部、西南部乡镇或街道,与HIV阳性暗娼的热点分布基本一致,从方向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艾滋病疫情报告发病情况的范围与阳性暗娼发现情况基本一致。结论 贵港市艾滋病病例报告、HIV阳性暗娼的空间分布存在热点区域,热点分布基本一致,应以此为指导确定贵港市艾滋病的重点防控人群、区域、时间,合理配置资源,制定区域化防控措施。
  • 论著
    林威, 刘植华, 王月云, 袁世新, 吴波, 陈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阳性者低危型感染型别分布特征。方法 以深圳地区2014—2016年参与子宫颈癌筛查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HPV检测阳性且HPV基因分型检测为低危型的HPV感染型别分布,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低危型HP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10 624例HPV阳性者纳入型别分析,感染低危型HPV者共1 077例,占10.1%。不同低危型别感染按比例高到低分别为HPV 43(3.3%)、HPV 6(2.6%)、HPV 42(2.3%)、HPV 11(2.0%)、HPV 44(0.4%)和HPV 81(0.1%)。除民族外,不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筛查形式、筛查年份及高危型HPV 16/18感染状态者低危型HPV感染比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25岁及以下者为参照,其他高年龄组发生低危型HPV感染的风险降低;以已婚者为参照,未婚/离异/丧偶者发生低危型HPV感染的风险更高(OR和95%CI:1.91,1.47~ 2.47);与无高危型HPV 16/18者相比,感染高危型HPV 16/18者发生低危型HPV感染的风险降低(OR和95%CI:0.25,0.20~0.31)。结论 2014—2016年深圳地区女性HPV阳性者低危型别感染以HPV 43最为常见,年龄、婚姻状况、高危型HPV 16/18感染可能是低危型HPV感染的相关因素。
  • 论著
    朱庆, 钟小碟, 蒙仕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及慢性病防治服务开展情况,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高血压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27.54%、59.32%、68.18%;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分别为20.28%、62.95%、66.59%。除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外,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 195人,本科以上学历占20.92%,中级以上职称占22.18%。在与慢性病管理相关的36项服务提供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点慢性病监测、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等6项工作开展比例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差是造成海口市慢性病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并加大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力度。
  • 论著
    王美欢, 凌水权, 赵泽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一起酒店婚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致病因素,提出防控措施,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描述流行病学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并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核实病例共90例,罹患率7.20%,均为参加同一婚宴(或进食了婚宴食物)的宾客。临床表现为发热(100.00%)、腹泻(98.89%)、腹痛(95.56%)、乏力(80.00%)、寒战(61.11%)、呕吐(37.78%)等,腹泻次数多为(10~20)次/d,大便性状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国际炒饭(OR=90.00,95%CI:4.81~1 683.86)是危险食物。分别从28份病例大便或肛拭子、2份厨房助手肛拭子和7份留样食物样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菌株具有同源性。结论 这是一起发生在酒店婚宴中由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发病的餐次是2月14日谢刘婚宴,食物为国际炒饭。建议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承接大型宴会酒店的监督管理,消除食品生产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 论著
    高丽芬, 胡海梅, 罗琼梅, 钱发宝, 袁嘉忆, 吴学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云南省楚雄州2006—2018年乙类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完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楚雄州2006—2018年乙类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楚雄州2006—2018年共报告乙类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8种949例,死亡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68/10万,年均死亡率0.98/10万。2006—2013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5),发病数居前2位的病种是乙脑和疟疾,2014—2018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发病数居前2位的病种是出血热和布病。以楚雄市报告病例数最多,为288例,其次为禄丰县和牟定县,分别为136例和105例。44.68%病例在夏秋季报告,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30~<60岁为主,且61.75%为农民。结论 楚雄州2006—2018年乙类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疫情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应在巩固乙脑和疟疾防控效果的同时,加强出血热和布病的防控,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 论著
    鲁进, 尹伶, 黄汉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分析肺结核病与心脏瓣膜病之间是否有关联,早期评估结核病对心脏瓣膜病的影响,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鄂州市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住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分层抽样方法从结核科抽取住院患者425例作为观察组,从心血管科抽取37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心脏多普勒三维彩超检查,统计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情况,依据各年龄组调查分析结果,同时分析初治和复治肺结核病与心脏瓣膜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通过比较入院查痰涂片阳性与阴性的患者与心脏瓣膜病的关联。结果 结核科心脏瓣膜病发生率48.24%(205/425)低于心血管科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率54.05%(200/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科11~60岁心脏瓣膜病累积发生频率Σf 46.35%较心血管科Σf 22.50%高。从结核科取中青年组(18~55岁)16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显示有心脏瓣膜病者68例,无心脏瓣膜病者9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率为55.88%(38/68),与初治肺结核病的30.61%(30/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结核病是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OR=2.87, 95%CI 1.52~5.41);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为45.10%(23/51),与痰涂片阴性的39.13%(45/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结核菌活动对于心脏瓣膜病形成存在一定的关联(OR=1.28,95%CI 1.10~1.49)。结论 心脏瓣膜病老年多发,而结核病是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论著
    宋韬, 李莉娟, 付洪义, 侯莉莉, 康冠楠, 党萍, 马清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收治的106例DM并发可疑PTB患者,其中确诊为PTB合并DM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单纯DM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T-SPOT.TB、结核菌素(PPD)试验及痰抗酸杆菌(AFB)涂片检测,同时对比不同血糖控制情况下T-SPOT.TB检测诊断PTB合并DM的结果。结果 痰涂片AFB诊断PTB合并D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27.42%(17/62)、95.45%(42/44)、89.47%(17/19)、48.28%(42/87)、55.66%(59/106),而PPD试验的诊断结果依次为56.45%(35/62)、84.09%(37/44)、83.33%(35/42)、57.81%(37/64)、67.92%(72/106),T-SPOT.TB诊断结果则分别为95.16%(59/62)、93.18%(41/44)、95.16%(59/62)、93.18%(41/44)、94.34%(100/106)。其中T-SPOT.TB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痰涂片AFB和PPD试验(P<0.05)。血糖控制良好与控制不良者T-SPOT.TB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检测在PTB合并DM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杨素莲, 朱国兴, 肖阁敏, 陈巧萍, 张云青, 赖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威伐光照射联合云南白药散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符合条件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光疗组、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清创换药,光疗组、药物组和联合组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威伐光照射,云南白药散外敷和威伐光照射加云南白药散外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渗出、疼痛程度、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和溃疡面积的变化,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00%,优于光疗组的66.67%和对照组的43.48%(P<0.05),与药物组(70.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除渗出情况积分与光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外,联合组的各项积分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威伐光照射联合云南白药散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论著
    张东友, 路军, 周文奇, 李凯, 李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洲刚果(金)维和部队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治疗疟疾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9月—2019年5月治疗的90例恶性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给予服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青蒿琥酯静脉推注加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二组给予蒿甲醚针剂肌肉注射加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90例患者治疗效果均较满意,治愈率为100%,死亡率为0;门诊治疗患者中有1例复燃,住院患者2组不同治疗药物无1例复燃;平均退热时间,一组为(26.5±8.7) h,二组为(30.9±9.7)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一组为(37.4±12.2) h,二组为(41.2±11.1) h。结论 恶性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部分病例缺乏典型症状、体征。门诊给予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住院患者给予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或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可作为我刚果(金)维和部队二级医院治疗疟疾的常规方案。脑型疟等凶险发作恶性疟及症状较重者可首选青蒿琥酯作为基础治疗药物。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钱宏波, 靳娟, 李鹏, 付伦, 赵汉东, 张蔚鹏, 张艳, 刘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KIR3DS1基因与HIV感染及其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西安市第八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323例并进行临床分期,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同时选取23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采集其静脉血,应用荧光PCR-SSP法检测KIR3DS1基因型。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23例HIV/AIDS患者中KIR3DS1基因阳性率为39.01%,与健康对照组(37.7%)比较,KIR3DS1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KIR3DS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9.10%、37.50%、39.53%和40.00%,不同分期KIR3DS1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婚姻状况和传播途径间,KIR3DS1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R3DS1基因与HIV感染及其疾病进程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短篇论著
    杨新艳, 刘超, 陈学文, 蔡芳, 林怡, 钟汶兵, 刘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等3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海口市演丰镇、新埠岛、长流镇、苍西村、龙泉镇5个地点采集致倦库蚊幼虫,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5个采集点的致倦库蚊成蚊对0.025%高效氯氰菊酯、0.25%氯菊酯、0.025%溴氰菊酯24 h 死亡率分别为16.67%~92.22%、5.56%~93.33%、15.56%~94.44%;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死亡率由低到高分别为溴氰菊酯(51.56%)、氯菊酯(56.22%)、高效氯氰菊酯(59.56%),死亡率均在80%以下。结论 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在今后的蚊虫防制中,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短篇论著
    王加熊, 邓艳琴, 林代华, 刘菁, 肖方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06—2018年人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探讨其发病的规律和趋势,为改进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6—2018年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6—2018年共报告狂犬病136例,其中63.97%(87例)的病例在2006和2007年报告。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0.125 /10万,随后逐年下降,2018年发病率为0,发病以散发为主,无暴发疫情发生。病例分布在全省6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市、莆田市和漳州市无病例)的40个县区,占全省县区的45.45%(40/88)。7—8月是发病的高峰季节,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33.82%。病例以农民、学生和儿童为主,分别占总数的65.44%和14.71%。男女性别比为2.41,病例年龄构成以40~<65岁年龄组(50.0%)和15岁以下儿童(13.2%)为主。结论 近年来,福建省人狂犬病发病率维持在低水平,但仍需保持警惕,加强健康教育,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建设。

  • 综述
  • 综述
    王琴燕, 许秀燕, 王晶, 鲁晓晴, 梁国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蚊虫传播的黄热病在非洲和南美洲地区大面积“再流行”,仅南美洲的巴西在一年时间就发现数千例黄热病确诊病例,黄热病已经在非洲和南美洲地区造成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此外,在黄热病非流行国家和地区发现大量输入性病例,使得黄热病有可能在非洲和南美洲以外的地区成为“新发传染病”而在世界更大范围流行。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消除黄热病流行(EYE)”战略,预计利用10年时间在黄热病流行地区接种13.8亿剂量黄热疫苗,以降低黄热病对国际公共卫生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