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陈德盛, 胡天城, 关丽, 何俊贤, 关律昕, 罗新萍, 刘志刚, 刘晓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鉴定其免疫原性是研究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基础。由于不同地区生物的多样性,本实验在国内首次对屋尘螨Der p 21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 提取屋尘螨总RNA,RT-PCR扩增Der p 21的cDNA片段,根据已知Der p 21序列设计出表达引物,再通过已获得的cDNA和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并转入克隆菌E.coli Top10中,涂板过夜培养,挑选菌落,保菌,取样送至公司测序。将测序正确的基因转入表达载体PET32中,经酶切鉴定测序再转入表达菌BL21中,大量表达重组蛋白Der p 21经过纯化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结果 双酶切显示Der p 21已成功连接在载体上,SDS-PAGE显示目标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成功表达,纯化后的重组Der p 21蛋白分子量约为50 kD,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有明显条带。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Der p 21 cDNA,表达和纯化出重组蛋白,并具有免疫原性。
  • 论著
    周冬根, 罗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 RAA)快速、灵敏、特异检测沙门菌的方法。方法 针对沙门菌invA基因保守区段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通过引物、探针筛选以及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沙门菌的荧光RAA方法,通过优化引物浓度、探针浓度、醋酸镁浓度、上样量来确定最佳反应体系组成。采用细菌纯培养物评估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特异性等性能,通过模拟样品以及19份真实样品检测,同时采用国标法GB 4789.4-2016同步验证复核,评估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该方法在39 ℃条件下20 min内可完成检测反应。利用该方法能够特异检测沙门菌,不能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该方法检测细菌纯培养物的灵敏度为19 cfu/mL,检测模拟样品的灵敏度为190 cfu/mL。采用建立的沙门菌荧光RAA方法对采集的环境样品、食品污染及人体肛拭子样品共计19份进行检测,按照GB 4789.4-2016方法同步检测,4份阳性,其中3份样本荧光RAA检测呈现沙门菌阳性,1份肛拭子样本该方法未能检出。结论 荧光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沙门菌快速、特异、简便、灵敏,能够在食源性疫情现场调查以及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论著
    马晓静, 尚梅, 尹启超, 马婕, 熊华, 罗伟, 耿惠, 樊海宁, 王海久, 崔森, 李占全, 冀林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泡型肝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成熟度,探究DC在AE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并经病理证实为A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0+细胞、CD86+细胞、CD83+细胞及(CD80%+CD83%+CD86%)/ CD14%比值。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该院初诊并经病理证实为A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3、CD86、CD80表达率。结果 AE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检测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 CD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细胞表达(7.94±1.32)较对照组低(P<0.05)。AE组外周血单核源性培养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水平(41.71±8.16、39.69±8.05、50.79±7.72)均低于对照组(62.27±5.94、56.37±7.33、72.00±7.36)(P均<0.05)。结论 AE患者外周血DC成熟度比健康对照组低,存在成熟障碍,可能会导致宿主抗原提呈功能下降,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从而促进了多房棘球蚴感染的进展。
  • 论著
    廖克昌, 潘利花, 刘昊晖, 闭志友, 陈燕萍, 梁晓云, 黄超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8—2017年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17年南宁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南宁市2008—2017年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51例,无死亡,2009年和2014年的输入性病例较多,其余年度相对较少;病例集中于西乡塘(23例)、兴宁(10例)和青秀(9例)等3个主城区(共占82.35%);输入高峰在9—10月,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3岁,以21~40岁青壮年为主(占82.35%),职业多为学生、商业服务和干部职员;输入来源主要是东南亚(40例,占境外输入病例的97.56%),其次是广东省(10例);共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疫情3起;病例发病至诊断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5 d。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登革热诊疗知识培训,增强对询问流行病学史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监测灵敏性;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提高海关检疫和医疗机构早期诊断和报告的能力;加强蚊媒监测和控制工作。
  • 论著
    马懿, 董文斌, 李世福, 赵金仙, 杨绍华, 李顺祥, 吴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06—2016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基线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及时检测情况,了解不同人群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以及历年CD4+T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底,收集其相关人口学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04例HIV/AIDS中,2 718例(77.57%)患者在报告半年内获得CD4+T淋巴细胞检测,由2006年的20.38%上升到2011年的94.36%后保持稳定(P<0.001),25.16% (611/2 428)的新报告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表现为晚发现,且历年表现为上升趋势(P<0.001)。历年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HIV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者和男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均较同性性传播感染HIV者和注射吸毒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VCT、哨点、婚检孕检者,女性为高。结论 玉溪市获得及时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比例逐年上升且基线免疫状况较好,医院发现人群、异性性传播人群、老年人群和男性持续发现较晚,必须不断的提高HIV检测的敏感性,以便早发现感染者。
  • 论著
    秦秋兰, 毛玮, 孟军, 黄金梅, 滕有明, 许晶晶, 蔡剑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指标对广西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69/10万、标化死亡率44.5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33倍)。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于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死亡前5位PYLL。伤害导致的PYLL为29.60年/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但平均到个人后,溺水成为广西居民“早死”的最大威胁。结论 伤害是导致广西居民早死的重要疾病负担,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
  • 论著
    彭恒, 陈翰明, 高景鹏, 谭坚, 杨振洲, 詹道成, 曾林海, 王善青, 凌晓敏, 刘刚, 马雅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三沙市位于我国南海中北部,由于其远离大陆,地理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其病媒生物的调查缺乏系统性。作者通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查,并结合以往文献报道,总结三沙市病媒生物名录。方法 自2013—2017年,连续5年在三沙市永兴岛、石岛和赵述岛对重要病媒生物进行采集和鉴定,主要通过布放鼠笼捕获鼠形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虫,悬挂诱虫灯捕捉吸血节肢动物,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标志种类鉴定病媒生物种类。结果 采集和鉴定重要病媒生物共57种(包括文献记录的23种):鼠形动物4种,蚊7种,蝇21种,白蛉1种,蠓8种,虱1种,蚤1种,臭虫2种,蜚蠊5种,硬蜱1种,恙螨4种和革螨2种。其中按蚊属、毛蛉科、蠓科、虱目和硬蜱科的种类,以及温带臭虫、斑蠊、拟德国小蠊和蔗蠊为三沙市首次记述。结论 三沙市分布的病媒生物种类多,有相关疾病流行的潜在风险,需要加强监测与防控。
  • 论著
    王玉红, 王智慧, 李晓倩, 杨帆, 梁亚充, 谢兰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为初次治疗分为初治组和复治组,其中初治组117例,复治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营养状况指标。结果 复治组患者的CD3+、 CD4+T细胞与CD4+ /CD8+数值分别为(64.15±9.12)%、(35.21±6.37)%、(1.13±0.09)%,均低于初治组(71.07±8.07)%、(43.28±7.96)%、(1.52±0.13)%,而CD8+T细胞计数复治组(36.36±7.58)%高于初治组(28.55±6.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的NK细胞、B淋巴细胞、IgG、IgA、IgM数值分别为(12.37±5.98)%、(12.41±7.74)%、(12.37±6.28) g/L、(2.13±0.26) g/L、(1.34±0.52) g/L,复治组为(11.89±6.38)%、(13.21±6.41)%、(13.35±7.24) g/L、(2.17±0.31) g/L、(91.42±0.45) g/L,两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BMI、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数值分别(18.64±3.68) kg/m2、(110.36±15.57) g/L、(1.63±0.52)×109/L、(30.05±5.84) g/L,均低于初治组相应数值(20.34±3.58)kg/m2、(119.86±17.85) g/L、(1.92±0.61)×109/L、(34.25±6.31)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推断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此类指标进行监测。复治肺结核患者身体营养状况较差,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保证营养的摄入。
  • 论著
    王亮, 覃巍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宁市静脉注射吸毒人群(IDUs)中HIV-1流行基因亚型及其耐药性,为辖区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南宁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HIV感染者血浆样本总共68份,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通过巢式PCR对HIV pol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并将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利用pol基因测序结果分析HIV-1亚型和耐药性情况。结果 68份血浆样本中巢式PCR成功扩增基因片段62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检出3种HIV-1重组基因亚型, CRF_01-AE亚型占72.6% (45/62)、CRF_07-BC亚型占12.9% (8/62)、CRF_08-BC亚型占14.5% (9/62) ,CRF01_AE 型为主要流行亚型。χ2检验分析显示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4个人口学特征中62份样本HIV-1亚型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份样本中3例CRF_08-BC亚型发现T69S耐药突变,1例CRF_01-AE亚型发现L210W突变,1例CRF_07-BC亚型发现A71V突变。结论 南宁市IDUs人群HIV-1感染者中至少存在3种HIV-1基因亚型流行,CRF_01-AE重组型为优势流行株,研究中出现的耐药突变位点为低度耐药突变位点,应密切监视其流行趋势。
  • 论著
    辛辛, 张勇, 周晓林, 陈盼盼, 汤琰, 宋爱红, 裴启星, 赵希畅, 肖绍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青年男男性行为者定期检测HIV的情况,分析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推广定期检测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网络平台等途径,采用混雪球方法招募调查对象,开展匿名式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1月—2018年6月开展男男性行为者专题宣传、干预、检测活动,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832人,招募并回收问卷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60份,其中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仅占5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对艾滋病防控知识、近1年性行为史、男男性行为角色、近半年男性性伴个数、近半年未戴安全套情况与是否定期HIV检测可能较为密切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男男人群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控及检测的干预,提高高危人群安全性行为意识。
  • 论著
    王加志, 李希尚, 尹授钦, 汤宗艳, 王兴娟, 李胜国, 蔡文斌, 燕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腾冲市历年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评估腾冲市疟疾防治工作成效,为指导疟疾消除后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腾冲市1950—2017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防治措施和相关文件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腾冲市1950—2017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04 067例,死亡2 904例,病死率2.79%,1951年发病率最高,为4 817.12/10万,2017年发病率最低,为5.46/10万,1950—1989年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1990年后输入性病例逐渐增多,2006年输入性病例达最高峰,随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17年降至最低。2012—2013年捕获按蚊12种,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全市均有分布,其次是昆明按蚊,主要分布于北部乡镇,微小按蚊在南部乡镇散在分布。防治工作经历控制疟疾流行(1950—1985年)、消除前阶段(1986—2009年)和消除疟疾(2010—2017年)3个阶段,2012年10月发现最后1例本地感染病例,2013—2017年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2017年11月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 腾冲市疟疾防治成效显著,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存在中华按蚊、昆明按蚊、微小按蚊等疟疾传播媒介,下一步应加强监测,防止发生本地传播及输入病例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
  • 论著
    邓佩佩, 申晓君, 廖瑜, 肖芳, 周思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 论著
    李奔福, 许翔, 吴方伟, 字金荣, 严信留, 彭佳, 保雪莹, 蔡璇, 李春富, 龚正达, 杨亚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 在野外采用日夹方法捕获鼠类动物, 所捕鼠送到实验室鉴定种类,解剖后取其病变肝脏压片用显微镜观察肝毛细线虫虫卵形态结构。结果 红河流域共捕获鼠类4目5科12属19种377只,捕获率(总密度)为15.26%。其中,元阳县、金平县和河口县捕获率分别为16.79%、9.37%、7.12%,黄胸鼠,短尾鼩和斯氏家鼠为优势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0.34%,河口、金平和元阳县感染率分别为22.83%、12.75%、2.73%,各县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胸鼠、斯氏家鼠、板齿鼠、白腹巨鼠、针毛鼠、黄胸鼠、大足鼠和短尾鼩感染率分别为40.00%、37.04%、33.33%、25.00%、22.22%、18.56%、14.29%和3.57%,各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存在人或动物间传播潜在风险。
  • 论著
    林永通, 黎永华, 黄隆, 麦世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三亚市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分离菌株耐药水平,为有效控制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三亚市2014年4月—2017年12月新登记172例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菌型鉴定。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分离菌株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的172株菌株总体耐药率为23.26%(40/172),耐多药率为1.16 %(2/172)。6种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的顺位分别为Sm 12.21%(21/172)、RFP 6.98%(12/172)、INH 5.81%(10/172)、Km 5.23%(9/172)、Ofx 2.33%(4/172)、EMB 0.00%(0/172)。6种药物共出现11种不同耐药形式。总体耐药率与海南省涂阳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20.9%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的分离株高耐药率应予以重视,并加强监测,以规范治疗和管理。
  • 论著
    黄文明, 陈剑峰, 王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泰州市2008—2016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达标后的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泰州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例信息、发热病人血检、疟疾专报系统中个案调查表、临床医生对疟疾诊治知识掌握水平、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泰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95例,其中间日疟42例,恶性疟214例,三日疟6例,卵形疟32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295例疟疾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72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从2011年起,除1例输血感染外,其余233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病例。泰州市2008—201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278 943人次,血检阳性数为272例,血检阳性率为0.098%。泰州市最后1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为2010年。疟疾知识平均分18.7分(15~20分),镜检平均分19.1分(12~20分)。结论 泰州市已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风险主要来自输入性病例,今后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 论著
    郭美琼, 林辉, 郭翔, 何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职业病诊断组织材料、诊断结局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2016年完成职业病诊断流程的307例诊断病例资料。结果 病例来源属于疑似职业病病例的256例,占83.39%,未定为疑似职业病的51例,占16.61%;由用人单位主导提请职业病诊断的250例,占81.43%,劳动者个人要求职业病诊断的57例,占18.57%;按要求一次性提交齐全资料125例,另182例均书面发出补充职业病诊断材料通知书;职业病诊断耗费时间中位数31 d。职业病诊断以职业性噪声聋为主,其次为化学中毒、尘肺病,分别有195、37、29例。确诊为职业病163例,占53.09%,不能诊断为职业病144例,占46.91%。职业性肿瘤的确诊率最低,占提请诊断例数的三分之一,其次是职业性皮肤病和职业性噪声聋,均未超过50.00%。不能诊断为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噪声聋类病例为较好耳听阈加权值<26 dB,客观听力结果不支持纯音测听结果,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苯中毒类病例为无明确的苯接触史;尘肺病类为胸片影像学改变与粉尘接触史不相符。申请市级职业病鉴定51例,占16.61%,鉴定结果与诊断结论不一致12例。结论 应控制职业健康检查质量,严格把握发出疑似职业病报告卡的条件,及重视客观听力检查的作用,以提高职业病诊断确诊率。职业病诊断应明确职业病诊断的依据,可减少申请职业病鉴定病例。职业病诊断工作总体顺利开展,可通过品管方法完善职业病诊断流程,提高当事人诊断体验。
  • 论著
    吕锐利, 宋波, 崔喜民, 李智伟, 马西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平顶山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为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普查的方式,对全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进行逐户逐人现场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生活质量、疾病负担等内容。结果 调查6个县(市、区)83个乡镇432个村 17 719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55 248人。患病20 970人,患病率为379.56‰,男性患病12 877人,患病率397.22‰,女性患病8 093人,患病率354.49‰,男性患病率为女性的1.12倍。患病年龄最小的0岁、最大的10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患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脑血管病、重性精神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关节病,累计患病13 790例,占65.76%。男女患病顺位有所差异,重性精神病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对男性影响较大,而糖尿病、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女性影响较大。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中需长期服药的16 849人,占30.50%;无劳动能力的18 470人,占33.43%;生活需要人照顾的5 487人,占9.93%。2016年家庭人均收入均值为2 464.31元,医疗支出均值为1 627.44元,医疗支出占家庭人均收入的66.04%。结论 首次描述了平顶山市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的疾病谱、生活质量和疾病负担,为今后的针对性防控和健康扶贫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由于疾病降低了这部分人的劳动能力,他们的家庭人均收入低,医疗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高,经济负担重,应是社会帮扶和政府救助的重点对象。
  • 论著
    郭然, 蒋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以及对乙肝病毒、肝功能、甲胎蛋白的作用这几方面,系统评价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于多个中外数据库检索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RCT(中文?)文献,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1日,通过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6篇,包括TACE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实验组)734例和单独TACE(对照组)696例,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Stata 11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实验组在ALT下降(P=0.011)、HBV DNA 定量减少(P=0.000)、AFP变化(P=0.006)、1年生存率(P=0.001)及2年生存率(P=0.004)均优于对照组(P<0.05)。即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TACE术后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改善肝功能、抑制甲胎蛋白水平,并提高其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情况。结论 HBV再激活是乙肝相关性肝癌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多次TACE治疗能引起HBV再激活,故有必要联合抗病毒治疗以预防,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可提高TACE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综述
  • 综述
    安森玲, 石丽媛, 宋志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鼠疫菌质粒是鼠疫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3种常规质粒中,pMT1质粒序列变化最大,结构组成最复杂,目前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应用BLAST和Mauve软件对已有36株菌株的pMT1质粒序列比对,对鼠疫菌pMT1质粒的序列特征、基因及其功能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基因模块存在较大重排,模块排列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生物型有可能差异较大,不同生物型也有模块相似,但同一生物型较不同生物型差异相对较小;插入序列数及位置不同,部分菌株pMT1质粒序列上的毒力基因存在基因突变;一些菌株的pMT1质粒序列中含有其他菌株没有的特殊基因,以及其他功能尚不清楚的基因。对鼠疫菌pMT1质粒的序列分析研究,可以增进对鼠疫流行的认识,对疫苗开发及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张东行, 吴方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钩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人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钩虫感染率为6.12%,且在部分地区钩虫感染率仍较高。随着人群感染土源性线虫虫种变化,钩虫成为感染的代表虫种, 感染率显著高于鞭虫和蛔虫。钩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健康教育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查治病人及带虫者,采取普查普治,集体驱虫等方式降低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加强环境整治,通过改水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此外,使用疫苗可以减少钩虫重复感染,对控制钩虫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钩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式、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进行综述。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麦文慧, 陈少金, 陈东科, 朱雄, 王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一株念珠状链杆菌及其引发的鼠咬热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微生物室和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经验。方法 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因被老鼠咬伤左手拇指引起发热就诊,入院后进行血培养,并用美华Ma120、梅里埃Vitek 2细菌鉴定系统、杭州滨河微量生化管、梅里埃TM质谱仪和16SrRNA基因测序进行细菌鉴定。临床给予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2 d。结果 血培养分离出革兰阴性呈链状、菌体有念珠状肿胀的L型细菌;该菌用美华Ma120、梅里埃Vitek 2细菌鉴定系统、杭州滨河微量生化管、梅里埃TM质谱仪均无法鉴定;16s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菌与念珠状链杆菌的相似度为100%;临床确诊为念珠状链杆菌型鼠咬热,用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有效。结论 念珠状链杆菌能引起人类鼠咬热,该菌用16sRNA基因测序能准确鉴定,常规细菌鉴定仪和质谱仪均难以鉴定。临床医生对于有鼠咬史的患者,血液中检出革兰阴性呈链状、菌体有念珠状肿胀的L型细菌时需考虑念珠状链杆菌引发鼠咬热的可能。
  • 病例报道
    朱名超, 朱娅, 许正敏, 孙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道本地区1例毛蠓幼虫病例及流行病学特征,规避漏诊误诊。方法 显微镜鉴定虫体形态特征,调查现场环境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虫体头部呈圆锥形、咀嚼式口器、胸腹部分节、末端长刺,鉴定为毛蠓幼虫,毛蠓幼虫意外寄生于女性患者阴道,致其阴部瘙痒、疼痛,经治疗并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同时作健康教育指导,随访1个月临床治愈。结论 毛蠓幼虫感染治疗的同时需积极改善环境,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勤换勤洗衣物,及时捕蝇灭蚊,杀灭昆虫。
  • 病例报道
    何波, 陈秀灵, 逯军, 祁婧, 王丹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例散发性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儿进行TSC1TSC2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患儿TSCl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对其父母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患儿TSC1TSC2基因大片段缺失,分析TSC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特征。本例患儿,男性,8个月龄,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及皮肤损害,查体:颜面部、左上、下肢皮肤可见4处牛奶咖啡斑,直径均大于5 mm。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及脑室内异常结节。NGS测序提示TSC2基因c.340G>T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均无上述变异,MLPA检测未发现患儿TSC1、TSC2基因存在大片段变异。TSC2基因c.340G>T点突变可能是该患儿结节性硬化症的致病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