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王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虫能传播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蚊媒防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掌握蚊媒的组成信息和消长规律是控制蚊媒的首要任务,合理科学地开展综合防制策略是灭蚊防蚊的关键,蚊媒改造给灭蚊和蚊传疾病的控制带来新的希望。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蚊媒控制和蚊传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蚊媒控制方面加大了蚊媒监测的开展和新技术研发力度,更加重视蚊虫综合防制策略的科学实施,尤其在法规防制方面体系健全、工作落实到位,并鼓励社会力量的投入,在逐渐形成由政府主导的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蚊虫综合治理模式。经过全方位多年的努力,疟疾和丝虫病等热带病防治成效显著,自2017年开始我国已无本地疟疾感染者并拟于2020年达到消除疟疾的标准,2007年我国已消除丝虫病。同时,我国在蚊传疾病的防治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境外输入压力大而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传病蚊媒在我国依然广泛分布且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分布范围扩大,某些蚊传疾病在我国出现复发和新发态势。
  • 论著
  • 论著
    王盼, 于莎莎, 秦杰, 吴振东, 刘婷婷, 王静, 王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斯氏按蚊MyD88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其在抗约氏疟原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通过VectorBase数据库获取斯氏按蚊MyD88基因cDNA序列,并利用VectorNTI、DNAMAN等软件对MyD88基因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根据MyD88的cDNA序列设计Real-time PCR引物,提取斯氏按蚊总RNA,通过反转录合成 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yD88基因在蚊各个生活史阶段转录水平情况及其在约氏疟原虫感染后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斯氏按蚊MyD88基因位于斯氏按蚊KB664619号染色体155 163~158 066 bp的反义链上,包含两个外显子,其cDNA全长1 383 bp,编码460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和冈比亚按蚊系统发育的距离近,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79%。对斯氏按蚊各时期MyD88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吸食正常血和感染血均能够上调MyD88的转录,吸血后3 d和5 d吸感染血组MyD88基因转录水平上调明显,显著高于正常血组和未吸血组。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Toll信号通路中的MyD88基因在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天然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感染后3 d时作用明显。
  • 论著
    康瑞华, 罗柳红, 陈欢欢, 李剑军, 梁淑家, 朱秋映, 蓝光华, 沈智勇, 唐振柱, 杨文敏, 廖玲洁, 冯毅, 邵一鸣, 邢辉, 阮玉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1998—2018年新发现HIV阳性者基因亚型亚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HIV阳性者,采集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pol基因区扩增、测序和判定亚型。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亚型亚簇变化情况。结果 自2007年起检测发现CRF01_AE 的cluster 3和cluster 4两个亚簇,自2010年起检测发现CRF55_01B亚型。广西柳州地区流行的亚型、亚簇种类在增加。1998—2006年、2007—2009年、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这四个时间段,CRF01_AE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95.3%(346/363)、96.7%(734/759)、94.8%(1 536/1 620)和88.0%(499/567);CRF01_AE亚型cluster 1的构成比分别为93.4%(339/363)、91.8%(697/759)、89.3%(1 447/1 620)和79.5%(451/567),趋势卡方检验表明CRF01_AE亚型和cluster 1感染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0.01)。CRF55_01B亚型在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分别发现为7和12人。结论 CRF01_AE为广西柳州市的主要流行亚型,但该亚型感染者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该地区CRF01_AE亚型中亚簇和HIV亚型种类的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新的HIV毒株传入。
  • 论著
    刘淑燕, 张刘兵, 刘爱玲, 朱彩云, 李东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已给世界带来极大危害,明确其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尤为关键。方法 以DENV感染急性期患者样本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利用密度梯度法提取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各亚群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进而探讨DENV急性期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 DENV患者CD8+T细胞和NK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上调,细胞脱颗粒水平也显著增加;同时表达穿孔素或颗粒酶B的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D8+T细胞。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三个重要miRNAs (miR-27a*、miR-30e和miR-378)在DENV患者体内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已有的研究表明其可能靶向调控穿孔素或/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论 DENV感染可诱导CD8+T细胞和NK细胞发挥效应功能,并依赖穿孔素和颗粒酶途径杀伤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ENV患者体内PRF1和GrzB的表达很可能受到miR-27a*、miR-30e和miR-378的靶向调控。通过上述研究为阐明T细胞和NK细胞在DENV感染过程中所发挥的免疫效应功能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 论著
    郭明日, 李妍, 周洪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微阵列芯片法与BACTEC MGIT 960液体药敏(简称MGIT960药敏)、罗氏比例法药敏(简称罗氏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药敏试验检测方面的差异,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医院临床科室2016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确诊及疑似结核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标本,同时采用微阵列芯片法、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选择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446例患者标本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药敏检测,比较三者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分别以MGIT960药敏结果和罗氏比例法为参照,微阵列芯片法检测MTB对异烟肼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84.8%和83.5%、特异度分别为99.7%和98.5%、Kappa值分别0.885和0.855,对利福平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6.2%和93.7%、特异度分别为93.8%和93.5%、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796,表明微阵列芯片法和另外两种方法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此外,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药敏不一致的MTB样本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果显示,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分别与微阵列芯片法比较,利福平的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77.8%和88.9%,异烟肼的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75.0%,表明两种表型药敏不一致的MTB样本可能存在异质性耐药。结论 微阵列芯片法与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药敏比较,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具有快速、精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表型药敏不一致的临床样本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可对其进行验证并为临床上异质性耐药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实验室依据。
  • 论著
    刘慧, 许建卫, 夏敏, 杨明东, 李建雄, 尹一杰, 董新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中缅边境傣族对登革热看法、疑似病人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正确求医。方法 采用重点人员深度访谈和入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缅甸傣族和边境线上打洛镇傣族均知道傣族语登革热名字是“Paya Yong(帕雅蛹)”,但在中国距边境50 km的勐混镇和100 km景洪市郊区傣族不知道任何傣族语登革热名字;中国傣族登革热临床症状知识和登革热敏感意识显著高于缅甸傣族(P<0.01),中国88.5%(95%CI:84.0%~92.1%)傣族户主知道登革热,50.2%(95%CI:43.9%~56.2%)视登革热为严重疾病;缅甸33.5%(95%CI:27.7%~39.6%)傣族知道登革热,27.8%(95%CI:22.4%~33.7%)认为是严重疾病。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对登革热意识敏感性是影响中缅两国傣族登革热求医行为首要影响因素,认为登革热能致人死亡户主的家庭更容易前往正规医院求医,中缅两国比值比(OR)分别为6.112(95%CI:2.416~15.456)和5.113 (2.081~12.576),此外中国傣族家庭决策和缅甸傣族登革热知识也影响求医行为。结论 在中缅边境地区,登革热防控不但受病原和媒介生物相互输入影响,也受社会文化相互输入的影响,需进一步通过行为改变的交流,促进求医行为。
  • 论著
    李宁, 卢玲玲, 王晓华, 包金正, 武琰琛, 王文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东省济宁市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评估居民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暴露状况,为居民健康饮食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3月份抽取济宁市市售蔬菜98份,参照《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方法》(NY/T761-2008)检测样品中有机磷类(毒死蜱、三唑磷、丙溴磷)、有机氯类(六六六、百菌清、异菌脲)、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农药残留状况,并结合居民蔬菜消费量数据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 样品中有机磷类农药的检出率为15.31%(15/98);有机氯类农药的检出率为3.06%(3/98);拟除虫菊酯类的检出率为2.04%(2/98)。通过慢性膳食暴露评估,所检测农药品种的摄入量均小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结论 济宁市市售蔬菜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状况,不合格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农药残留量在安全范围之内。经评估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较小,正常摄入蔬菜类食品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论著
    王丽, 赵伟, 郭爱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为探讨预防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石家庄市6区3县2县级市24所中小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有效体检学生人数共计102 820人,其中男生51 370人,女生51 450人,男生身高为(161.66±16.90) cm,体重为(55.81±18.73) kg,女生身高为(156.00±13.03)cm,体重为(49.72±13.87) kg。四年学生总体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5%,超重率为16.24%,肥胖率为12.55%。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7.06%)高于女生(4.66%),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也均高于女生(P<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从小学到高中这三个学段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最差,其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P<0.05)。不同学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和生长迟缓检出率均与营养不良检出率保持一致(均有P<0.001)。经χ2趋势性检验,超重和肥胖率均有随年级增长呈下降的趋势(P<0.001)。结论 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男生和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防控力度。
  • 论著
    杨波, 张磊, 王军, 曾灵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麻疹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项监测系统中广州市海珠区2009—2018年麻疹确诊病例相关资料,并对其中2014年起报告的病例增加静脉血定量检测麻疹IgM、IgG抗体和2015年4月起增加采集咽拭子检测麻疹病毒RNA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共报告有MCV免疫史麻疹病例57例,占总病例15.6%。不同年份有免疫史病例占当年总病例的比例不同(P<0.01),与总病例的年龄分布不同(P<0.01),但与总病例月份分布一致(r =0.81,P=0.021)。以IgM/IgG浓度比值为判断方法,2014年起报告病例中原发性、继发性免疫失败分别占有MCV免疫史病例的61.1%、38.9%。从2015年4月起报告的10例有免疫史病例的咽拭子中均未检出麻疹病毒RNA。有MCV免疫史与无免疫史病例的发热、皮疹、咳嗽、卡他、结膜炎及“麻疹典型症状”等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0.2%和84.0%、71.9%和86.4%、54.4%和76.5%、36.8%和64.2%、40.4%和61.1%、57.9%和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有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占比较高,症状较不典型,以原发性免疫失败为主,且传染性低。
  • 论著
    胡淑华, 贾国华, 刘颖, 魏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了解美国HPV疫苗上市后18~59岁女性HPV感染率的变化,为合理制定我国HPV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美国营养与健康调查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共3轮调查数据,提取人口学、性行为特征、女性宫颈拭子HPV DNA分型等数据。分别计算不同年度、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的任意HPV亚型感染率、疫苗可预防HPV感染率、非疫苗可预防高危HPV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2009—2014年,美国18~59岁女性任意HPV感染率从42.8%(95%CI: 39.7~45.9)降到39.9%(95%CI: 36.7~43.1);疫苗可预防HPV感染率在6年间下降相对迅速,从7.9%(95%CI: 6.5~9.3)降到5.5%(95%CI: 3.8~7.2);非疫苗可预防高危HPV感染率从20.3%(95%CI: 18.0~22.7)降到17.8%(95%CI: 15.7~20.0)。年龄在30岁以下、收入低于贫困线、过去1年内有1个以上性伴为疫苗可预防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所有P<0.05)。结论 虽然HPV疫苗接种可降低疫苗可预防HPV感染率,但要重视对于弱势人群及性活跃人群的HPV疫苗接种。我国应借鉴美国HPV接种的历史经验,加强对HPV疫苗的宣传教育,实现HPV疫苗的早期接种和人群覆盖。
  • 论著
    卢春容, 吴清芳, 谭卫国, 卓志鹏, 季乐财, 罗一婷, 车晓玲, 杨冰玲, 余卫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深圳市耐利福平结核病中耐多药结核病检出情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耐药结核病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深圳市耐药可疑肺结核患者信息资料,对耐利福平肺结核及其中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检出情况、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报告耐药可疑肺结核病7 669例,检出耐利福平肺结核病664例,检出率为8.7%。其中耐多药肺结核病506例(占76.2%);2016—2018年耐利福平肺结核病检出率分别为8.5%、9.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肺结核病检出率分别为6.3%、7.5%、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8年共报告耐利福平肺结核病男性检出率为8.7%,女性为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肺结核病男性检出率为6.3%,女性为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类为教师、学生、农民、民工、餐饮食品业的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占100.0%,登记分类为返回的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占100.0%。结论 深圳市耐利福平肺结核病中耐多药结核病检出率较高,在师生、农民工及返回类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中表现最为明显,建议对该类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尽早采取强化方案,提高师生及农民工患者管治质量,避免服药中断,降低耐药肺结核病发生。
  • 论著
    王毓, 何伊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南京市消除疟疾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南京市疟疾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以及所有病例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8年南京市共监测发热病人血检173 792人次,报告确诊疟疾病例138例,其中恶性疟105例,间日疟11例,卵形疟16例,三日疟3例,混合感染3例。138例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来自非洲131例,亚洲7例。人群主要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工人、农民、技术人员为主。全市10个区有病例报告,且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当天就诊的病例占26.09%(36/138),经首诊单位确诊病例占68.12%(94/138)。主动病例侦查1 047人,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采用诱蚊灯法进行全通宵蚊媒监测,在 5个监测点共捕获中华按蚊417只,密度为0.17只/(灯·小时)。2016—2018年南京市疟疾报告病例采用镜检法和RDT两种方法检测,配对比较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结论 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仍有再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多部门合作,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力防控措施,防止输入性疫情的传播与扩散,巩固消除疟疾取得的成果。
  • 论著
    路滟, 廖玉学, 熊华威, 李媛, 梅树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丙肝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丙肝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2008—2017年报告的深圳市丙肝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8—2017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数18 671例,发病率在14.16/10万~22.3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18.54/10万,呈现出无死亡、无聚集性疫情、无明显季节性高发的散发特征,但总体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深圳市0岁组年发病数维持在15例左右,10岁组以下的发病占到全部病例数的1.2%。深圳市丙肝发病人群主要以家务待业及工人为主。结论 深圳市丙肝的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劳务工和家务待业人群为主;同时,母婴传播也是深圳市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持续开展针对流动人群丙肝感染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的干预,增强其防范意识,降低行为风险以及开展母婴阻断是深圳市预防和控制丙肝的最有效的手段。
  • 论著
    陈鹏, 李丰, 朱三梅, 叶清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株洲市2008—2018年新增报告的≥50周岁HIV/AIDS病例流行趋势及相关特征,为针对性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历史数据,筛选2008—2018年≥50岁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感染率趋势、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病例来源等相关信息。结果 2008—2018年株洲市累计新增报告≥50岁的HIV/AIDS病例521例,占总报告病例的31.54%;平均年龄(58.17±8.76)岁,小学以下文化占55.47%,农民和民工占69.10%,性传播途径占99.62%,样本来源医院途径占70.25%。2008—2018年报告≥50岁新增HIV/AIDS病例在当年新发现报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构成和该人群总体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离异或丧偶者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和县乡老年人HIV/AIDS感染者在职业构成、文化程度构成方面均存在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有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接触史病例在男、女老年人病例的占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株洲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发展迅猛,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应根据相应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调整防治战略,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遏制老年人艾滋病疫情。
  • 论著
    金德兵, 汪全治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手机短信督导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模式在六安市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6年8月份六安市5县3区登记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项目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实行DOTS策略,项目组在DOTS策略的基础上采用手机短信进行督导。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成功率、2个月末以及整个疗程结束时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项目组的总体治疗成功率(P=0.029)、2个月末按时复查率(P=0.006)以及疗程结束时的规律服药率(P<0.001)和按时复查率(P<0.001)均高于对照组。60岁及以下患者中,所有研究指标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60岁以上患者中,仅疗程结束时项目组的断药率低于对照组(P=0.028),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机短信督导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尤其适合60岁及以下的结核病患者人群。
  • 论著
    韩魁, 吴忠勇, 王金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对热射病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分析两种治疗措施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7、TNF-α、cTnⅠ、β2-MG、PT、D-D、ET和T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下降水平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常规组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的疗法对热射病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论著
    吴凯, 阮娇, 徐立人, 何建敏, 范宁娜, 吴连希, 陈芳, 杨燕, 徐明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输入性恶性疟血液临床检验指标特征,为诊断及预防重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确诊病例入院第1次的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将病例资料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t检验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 共收集106份较完整的病例血液检测结果,其中重症组20例、普通组86例,血常规结果显示重症组红细胞(2.77±0.87)×1012/L、血红蛋白(84.52±25.57)g/L、红细胞压积(24.70±7.12)%,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重症组血小板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结果显示重症组和普通组总胆红素(M=63.40,32.60)、直接胆红素(M=27.65,12.85)、间接胆红素(M=29.35,18.40)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中位数82.00 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总蛋白(51.79±6.00) g/L、白蛋白(27.52±3.61) 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组肾小球滤过率(56.06±42.05) mL/min、尿素(14.91±9.71) mmol/L、肌酐(161.93±36.21) μmol/L、胱抑素C 中位数2.22 m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均明显上升,重症组(978.65±653.65)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钙下降,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疟重症以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升高及钙代谢紊乱为特征,对恶性疟重症诊断与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论著
    付小义, 金娴, 徐晓婧, 李莉, 彭雁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核苷类似物(NAs)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停药后复发再治疗的疗效,探讨NAs治疗的多次疗程。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已经用NAs治疗3年以上且有停药意愿的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2000—2016年间的住院或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患者50人为治疗组,选择另50人(已经服药2年以上并正在口服NAs又不愿停药)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出现病毒学反弹,ALT、AST出现异常后再次用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对照组继续采用原治疗方案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50例停药患者有6例没有复发,44例复发患者作为治疗组再抗病毒治疗,治疗组于48周时HBsAg滴度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13.6%、18.2%,对照组为0.0%、4.0%;复发时E抗原阴性和E抗原阳性患者48周的HBsAg转阴率分别为25.0%和4.2%,ALT≥2×ULN和ALT<2×ULN的患者48周HBsAg转阴率分别为28.6%和6.7%。治疗组副作用与对照组一样。结论 NAs治疗患者停药后复发再治疗其疗效好、安全,HBsAg转阴率高,复发时E抗原阴性比E抗原阳性患者HBsAg转阴率高,ALT≥2×ULN比ALT<2×ULN的患者的HBsAg转阴率高,没有发现停药后病情反弹并加重现象;复发时ALT高,E抗原阴性,HBsAg滴度低是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因素。
  • 论著
    李积安, 邢小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118例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在西安市胸科医院就诊的118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FIB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全部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FIB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1.04±0.39)和(4.80±1.15),对照组(0.50±0.10)和(2.7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0.51±0.11)和(2.78±0.56),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照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FIB与D-二聚体水平异常上升。通过积极治疗可降低上述指标水平,改善高凝状态。FIB与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张培燕, 李建明, 何云, 吴惠珊, 杨柳青, 曹孟丽, 吴伟波, 王福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53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016年7月—2018年8月共2 019例住院艾滋病患者,旱季(10月至次年4月)1 135例中合并TM感染16例,阳性率1.4%;雨季(5—9月)住院艾滋病患者884例,合并TM感染37例,阳性率4.18%;5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脐凹样皮疹对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有诊断意义。结论 TM是深圳地区艾滋病患者条件致病菌之一;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SM)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住院率有明显季节性,在雨季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个/μL且合并贫血、血小板数量减少的艾滋病患者要重点考虑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可能。
  • 短篇论著
    覃江龙, 秦英梅, 卢亦波, 廖柏明, 蓝健, 黄绍标, 磨立达, 黄妹青, 黄金萍, 吴念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西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机会性感染的流行情况,为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6 956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筛选出血液或骨髓马尔尼菲蓝状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住院HIV/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率为15.60%(1 085/6 956)。各年龄组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发病以中壮年为主。男性感染率为16.29%,女性为13.36%,男性高于女性(P<0.01)。不同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D4+T细胞计数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50 cells/μL者感染率最高(33.03%)。桂东地区感染率最高(20.72%),桂北地区最低(12.70%)。季节里4月份感染率最高(22.31%)。结论 广西住院HIV/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蓝状菌的感染率为15.60%,作为广西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临床上需要加强对马尔尼菲蓝状菌的诊断和治疗。
  • 综述
  • 综述
    李文娟, 亚白柳, 王春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基因表达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成熟miRNA以RNA干扰的形式调控基因表达,在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免疫调节、抗病毒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黄病毒可以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嗜神经性黄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miRNA通过靶向宿主基因或病毒基因,实现对宿主抗病毒免疫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诱导、对病毒复制的调控,进而影响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嗜神经黄病毒感染过程中,以miRNA为基础的基因调控机制对宿主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病毒复制发挥重要影响。深入阐释其具体机制有利于寻找抗病毒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宿主来源的miRNA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等嗜神经黄病毒感染中的基因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有利于将来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明确相关诊断的新型分子标记物、更加有效安全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