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荣健, 蓝雪妮, 沈智勇, 蓝光华, 唐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吸毒人群中HIV、丙肝病毒(HCV)及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高危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2019年间每年4—6月,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广西中越边境哨点监管场所、社区和美沙酮门诊最近1个月吗啡尿检阳性者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标本进行HIV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2012—2019年共监测12 842名毒品使用者。HIV感染率为3.84%,HCV抗体阳性率为43.34%,HIV/HCV合并感染率为3.14%。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行为特征的吸毒人群感染情况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小学学历、有注射吸毒史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年龄≥20岁、离异或丧偶、除汉族和壮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使用者、有注射毒品史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而女性、小学文化、有注射毒品史是HIV/HCV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西边境吸毒人群整体HIV感染率和HCV抗体阳性率较高,HIV/HCV合并感染率较低,新型毒品使用者比例呈上升趋势。提示需针对女性、高年龄组及有注射吸毒史的吸毒人群开展有效干预措施。
  • 论著
    卢春容, 吴清芳, 李明珍, 邹小飞, 李晓定, 吴珊, 谭卫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异烟肼耐药结核病(isoniazid-resistant tuberculosis, Hr-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为今后进一步优化Hr-TB治疗方案及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纳入深圳市耐药结核病管治项目登记治疗Hr-TB患者的登记本,对2020年2月前全部完成疗程并已结案的Hr-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未成功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Hr-TB患者共144例,102例(70.83%)成功治疗,42例(29.17%)未成功治疗;不同性别、户籍及治疗方案中含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fx)方案与未含Lfx方案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88.10%)患者因主观因素(失访/自行停药/返乡/退组)导致未成功治疗,5例(11.90%)患者因非主观因素(死亡/不良反应停药/转耐多药)导致未成功治疗。在非主观因素或主观因素导致未成功治疗方面,不同性别、户籍、治疗方案(含Lfx与未含Lfx)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Hr-TB患者治疗方案中是否含Lfx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失访、自行停药、退组等主观因素是导致Hr-TB患者未成功治疗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情况优化防控措施,可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论著
    权怡, 曾竣, 陆宝, 顾桂敏, 黄君, 王鸣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了解广西富川县不同年度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变迁,为甲型副伤寒的疾病监测及防治策略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广西富川县2000—2018年三起甲型副伤寒疫情分离的1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结果 1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AMP)、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复方新诺明(SXT)、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庆大霉素(GEN)、阿奇霉素(AZI)、亚胺培南(IMI)和磺胺异恶唑(SUL)等9种药物敏感率达100.00%,四环素(TET)、氯霉素(CHL)和头孢西丁(CFX)敏感率也达90.00%以上,头孢唑啉(CFZ)敏感率仅为71.31%;对喹诺酮类药物主要表现为耐药和中介:环丙沙星(CIP)中介率为97.54%, 萘啶酸(NAL)100.00%耐药 。CTX、CAZ和GEN三种药物抑菌效果最佳,多重耐药现象不严重 ,未出现耐三代头孢药物菌株 。结论 第三代头孢药物可作为治疗甲型副伤寒的首选药物,慎用喹诺酮类药物 ;同时应加强常用抗生素耐药监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治疗甲型副伤寒的首选和常规药物。
  • 论著
    杨洁, 廖正发, 吴晓强, 刘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等气候因素与银屑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数之间的联系,探讨气候因素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6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银屑病患者门诊每周的就诊人数。同时收集同一时间的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长等,所有气候数据均来自海南省气象局。首先通过时序图观察获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长的变化趋势,初步确定时序图的平稳性,再通过自相关图、偏自相关相关图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周期性、以及延迟阶数,并通过简单线性回归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中带自变量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with an Independent variable,ARIMAX)来拟合模型,最终确定哪些气候因素是银屑病发病的影响因素。ARIMAX模型参数通过R语言软件中的自动定阶auto.arima函数来计算获得。结果 每周银屑病就诊人数与周平均日照时长和周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相关性,与相对湿度不存相关性;而周平均气温与周日照时长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两者间回归方程:平均气温=183.427+0.159 23×周日照时长(R2=0.512 4,P<0.001)。结论 平均气温或日照时长的变化可以引起海南省银屑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数的变化,此两项气候因素可能是海南省银屑病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
  • 论著
    范东瀛, 高娜, 蒋春红, 吴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Ⅱ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 2, DENV2)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以利巴韦林注射液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以灭活、抑制进入、治疗性给药以及预防联合维持治疗的方式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在不同时相点收获上清和细胞,分别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检测DENV2的病毒载量,从而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的体外抗DENV2作用。体内实验以SCID小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HepG2细胞,建立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感染DENV2,次日给予不同剂量(1、2、4 mg/只)的喜炎平注射液,连续给药4 d,部分小鼠于感染第6日取材,利用IFA检测实验鼠脾、肝及血清中病毒载量,并观察实验鼠的生存率。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喜炎平注射液能够灭活DENV2,并抑制DENV2进入细胞,同时无论是治疗还是治疗联合预防给药,均可对DENV2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即在病毒感染早期及晚期,喜炎平均可发挥抗病毒作用,且优于利巴韦林。进一步在体内实验中同样显示喜炎平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可以降低实验鼠脾、肝及血清中病毒载量,并可提高实验鼠的生存率。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DENV2病毒的作用,可为DENV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 论著
    唐诗邈, 何琳, 杨立军, 梁爽, 蒋轶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辽宁省81例结核分枝杆菌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的基因多态性及近期传播情况。方法 对2018年辽宁省内送至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菌株进行传代后采用对硝基苯甲酸(p-nitrobenzoic acid, PNB)培养基进行菌群鉴定,以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固体比例法利用罗氏培养基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实验。以PCR为基础对标准24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利用RD105基因缺失法鉴定北京基因型。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多态性分析,利用https://www.miru-vntrplus.org/MIRU/index网站得到VNTR基因分型结果,同时进行位点多态性和成簇率的计算。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对计数资料或各年度耐药情况进行χ2检验;当理论频数<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双侧P值,检验水准α=0.05。结果 经分析81株菌株可分为3个基因群(Ⅰ、Ⅱ、Ⅲ),菌株数分别为1(1.23%)、4(4.94%)和76(93.83%),其中最大的基因群为Ⅲ群。成簇率为4.94%(4/81)。近期感染率最小估计值为2.47%(2/81)。24个VNTR位点中有 5个位点的多态性较好,3个位点的多态性尚可,16个位点的多态性较差。结论 初步证实辽宁省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型为北京基因型(Ⅲ群)。
  • 论著
    杨澄清, 梅春林, 曹探赜, 周萌, 陈淑芳, 杜荣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决策树法与积分模型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入组标准的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入组临床决策树法组和积分模型法组,分别采用两种综合诊断模型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临床决策树组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37例,年龄18~88岁,平均(49.33±19.63)岁,最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10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19例;积分模型组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31例,年龄13~84岁,平均(46.41±20.01)岁,最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94例,非结核性胸膜炎26例。临床决策树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57.4%,特异度78.9%,阳性预测值93.9%,阴性预测值24.6%,诊断准确率60.6%;积分模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75.5%,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98.6%,阴性预测值52.1%,诊断准确率80.0%。结论 积分模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临床决策树法,方法简单,可推广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
  • 论著
    栾和, 吴泽宙, 覃江龙, 肖芳, 万裴琦, 廖柏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HIV阳性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M)患者是否产生积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HIV阳性CM患者40例,其中20例腰椎持续引流为观察组,20例定期腰椎穿刺引流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CD4计数、脑脊液检查及隐球菌墨汁染色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8.70±12.04)×106/L]、蛋白含量[(477.25±198.61) mg/L]比治疗前[(68.80±34.71)×106/L、(712.15±427.89) mg/L]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中也有相似的结果(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的CD4计数[观察组(31.30±22.00)cells/µL、对照组(27.70±20.18)cells/µL]、糖含量[观察组(3.41±0.62)mmol/L、对照组(2.80±0.77) mmol/L]、氯化物[观察组(127.78±9.47)mmol/L、对照组(125.25±8.03) mmol/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CD4/CD8、白细胞计数、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恶心/呕吐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最终,腰椎持续引流方式治疗有效15例,无效5例;定期腰椎穿刺引流治疗7例有效。结论 腰椎持续引流方式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能较快缓解临床症状,加快脑脊液的更新,缩短病原菌清除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论著
    王姣, 林锋, 韩丽珍, 刘明, 吴彪, 符娟, 韦超超, 张艳茹, 潘白玉, 李晖, 吴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了解海南省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和预后。方法 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3月7日收治的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归纳与分析。根据病情分为普通/轻症组,危重/重症组,根据流行病学史分为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一步对比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69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28~83岁,30例既往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85.51%)、发热(81.16%)、乏力(46.38%),鼻塞、咽部不适少见。白细胞升高者9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5例,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33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42例,影像学检查肺部有炎症者66例。临床分型:轻型3例,普通型54例,重型3例,危重型9例,即非重症组(普通/轻型)57例,重症组(危重/重型)12例。69例患者,输入病例54例,78.26%,本地病例15例,两组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省COVID-19患者以普通型与轻型为主,输入性病例与本土病例临床特征相似。

  • 论著
    陈君, 殷宗宝, 王文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湖北荆州市84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指导患者心理康复训练。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湖北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2月10日收治的84名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第14天和第28天问卷调查。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时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是39.29%、36.90%、17.86%;出院后第28天分别为14.29%、2.38%、2.38%;确诊时抑郁症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发生率分别是45.24%、32.14%、14.29%、7.14%,出院后第28天分别为19.05%、4.76%、1.19%、1.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和进城打工者以及家庭工作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尤其是进城打工者。女性、年龄、家庭工作者容易出现抑郁症,受初中及以下教育者和家庭工作者容易患轻度和中重度抑郁症,尤其应重视受大学教育者。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且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社区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应该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康复治疗,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 论著
    甘永霞, 李浩, 杨峥嵘, 赵锦, 石向东, 高石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中唾液和血液HIV快速检测试剂结果,探讨唾液快速检测法在MSM人群HIV筛查的作用。方法 同时采集深圳市393名MSM人群的唾液和血液样本,使用HIV免疫印迹试剂盒作为参考试剂,比较唾液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硒法)两种快速检测试剂结果的符合性。结果 在393份MSM有效样本中,唾液检测试剂的真阳性为120例,假阳性为0例,真阴性为272例,假阴性为1例。血液快速法真阳性为121例,假阳性为3例,真阴性为269例,假阴性为0例。以HIV免疫印迹试剂盒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唾液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为99.2%,特异度为100.0%,假阳性率为0.0%,假阴性率为0.8%,准确度为99.8%。血液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8.9%,假阳性率为1.1%,假阴性率为0.0%,准确度为99.2%。Kappa检验分析显示唾液、血液快速检测法与HIV诊断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94和0.982;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分析唾液和血液快速法的检测结果发现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 唾液与血液的筛查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基于唾液检测安全无创、快速,该方法值得在高危人群HIV抗体自我筛查中推广使用。
  • 论著
    杜国平, 高蓉, 王克伟, 何燕, 郁轻舟, 李小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分布、空间聚集性特征,评价综合防控措施对疫情发展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国各地区采取I级响应措施及复工复产时间将疫情流行分为三个时间段。收集我国内地各省、直辖市COVID-19动态确诊数据,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周确诊病例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对COVID-19确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第一阶段,疫情呈现以湖北为中心的典型空间正相关(Morans’I=0.144,Z=2.517,P=0.016);局部聚集表现为湖北与周边省份的高-高型和与湖北相距较远省份的低-低型分布。自各地区启动I级响应措施以后,疫情在第二阶段呈现随机分布(Morans’I=-0.017,Z=0.597,P=0.251),局部聚集表现为湖北与周边省份的高-低型和与湖北相距较远省份的低-低型分布。自各地区复工复产后,疫情在第三阶段仍呈现随机分布(Morans’I=-0.055,Z=-0.857,P=0.131);局部聚集表现为广东与江西的高-低型及四川地区的低-低型分布。结论 我国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全国疫情蔓延,目前疫情总体处于散发流行状态,应防止疫情反弹。
  • 论著
    李映来, 王曼, 冯志锋, 罗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得中山市急性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谱,为疾病防控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选择中山市4家医疗机构作为哨点监测医院,在门诊开展季节性流感等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8 种呼吸道感染病毒。结果 累计检测样本1 011份,368份(36.4%)检出病毒阳性。不同病毒检出阳性率依次为:流感病毒(Flu)14.0%,腺病毒(AdV)6.3%,鼻病毒(hRV)5.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9%,冠状病毒(hCoV)3.1%,副流感病毒(PIV)2.4%,人偏肺病毒(HMPV)2.0%和博卡病毒(hBoV)1.2%。与16岁及以上人群相比,16岁以下人群病毒检出率更高(27.3% VS 44.7%,χ2=32.867, P<0.001),病毒感染种类更加多样化。5岁及以下婴幼儿8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9.2%,37/404)、腺病毒(9.7%,39/404)检出率最高。6~15岁人群,流感病毒检出率(29.8%)最高。除副流感病毒和博卡病毒外,其余病毒不同月份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 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中山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体;年龄组越小,病毒多样性越明显;不同病原体其感染季节不尽相同,但多数病原体以冬季流行感染为主。
  • 论著
    李真晖, 卢冉, 戚艳波, 郭卉, 林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云南省疫情防治措施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基于全云南省通过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和云南省统计局统计的云南省常驻人口信息,导入GeoDa1.14.0和Mapinfo15.0软件,进行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描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全省16州(市)除迪庆州和怒江州无病例报告外,其他14个州(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确诊报告数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先急剧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发病率全局的空间自相关无统计学差异,但局部有一定的聚集,局部地区聚集情况仅出现在疫情较早期,疫情早期存在3个L-L聚集区(德宏州、版纳州和昭通市),1个H-L区(昆明市),4个L-H 区(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州和红河州),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聚集情况逐渐消失。结论 目前疫情可防可控,无空间聚集性,但是在疫情完全扑灭前,仍然需要我们提高警觉性,科学防控,避免疫情的再燃和空间的聚集。
  • 论著
    户晶, 李阳, 李雯雯, 张嘉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临床一线护士的焦虑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4日—2020年2月25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196名临床一线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临床一线护士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该模型对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预测能力。结果 临床一线护士196人中,82人有焦虑,构成比为41.8%(82/196)。单因素分析显示,容易疲劳、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格类型、告知家人在一线、独生子女、恐慌及睡眠质量与临床一线护士焦虑有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容易疲劳[OR(95%CI)=1.952(1.204~4.216)]、性格内向[OR(95%CI)=1.846(1.115~3.938)]、恐慌[OR(95%CI)=2.428(1.537~6.620)]及睡眠质量差[OR(95%CI)=2.713(1.715~7.258)]是影响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OR(95%CI)=0.628(0.316~0.964)]及告知家人在一线[OR(95%CI)=0.593(0.248~0.917)]是临床一线护士焦虑的保护因素(P<0.05)。该模型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68~0.984,P<0.05)。结论 部分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存在焦虑,其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护士的焦虑状况。
  • 论著
    蒋立立, 潘献民, 刘颖, 龙虎, 王宁, 李立巍, 刘志冰, 黄杨, 郭昕, 王彦文, 李剑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和疾病进展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分别采集深咳痰液、咽拭子、粪便及眼结膜拭子,采用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收集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及辅助诊断等资料,分析提高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共采集537例COVID-19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654份,其中,深咳痰液569份,咽拭子26份,粪便28份,眼结膜拭子31份。SARS-CoV-2核酸阳性32例,核酸阳性检出率6.00%(32/537);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的采样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天数0~23 d。在2种样本检测比较中,深咳痰液中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P=0.000)。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中 SARS-CoV-2核酸阳性分别有19例和5例,它们的采样时间与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样本的采样时间比较平均晚7 d。在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28例单次采集深咳痰液样本为核酸阳性,其中,于发病第1、2、3、4和5 d及以上分别有6、6、3、4和9例;4例病例需采集2次及以上深咳痰液样本才出现核酸阳性结果。1例病例在采样前有发热及治疗史,作为密切接触者排查隔离观察,分别于发病后第21天(阴性)、第23天(阳性)采集2份深咳痰液标本检测。结论 SARS-CoV-2核酸检测中深咳痰液标本优于咽拭子标本,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也可检测到病毒核酸,采样方式、采样时机及治疗史为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对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需隔离观察并多次采样检测,以免漏检。
  • 论著
    王毓, 杨佩才, 袁琪, 谢朝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项目的防治效果,分析流行趋势的动态变化,为调整肠道线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9年南京市肠道线虫病监测数据、以及实施驱虫服药、健康教育、农村改厕等防治策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9 年,南京市共粪检191 172人次,检出肠道线虫阳性感染2 596人次,年平均感染率为1.36%,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趋势(P<0.01)。南京市肠道线虫感染以蛔虫、钩虫、蛲虫、鞭虫为主,且以轻度感染为主,共计2 345例(占96.98%),感染人数分别为1 724例、564例、179例和129例,感染率分别为0.90%、0.30%、0.09%和0.07%。以2001年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00%,2018年和2019年的感染率最低,均为0.01%,各年份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南京市儿童蛲虫病专项监测累计检查儿童 114 940人次,阳性感染者 500人次。儿童蛲虫感染率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1)。截至2019年12月,南京市已累计服药驱虫923 750万人次,人群肠道线虫病卫生知识知晓率大于9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99.99%。结论 南京市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防治项目取得显著效果,但仍需不断完善肠道线虫病的监测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有效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 论著
    饶健, 杨荣兴, 朱子犁, 刘阳, 陈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深圳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提高消毒质量,减少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通过现场采样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深圳市2015—2019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深圳市2015—2019年医疗机构共采样139 025件,合格样品133 714件,合格率96.18%。2015—2019年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6.34%、95.06%、95.78%、96.06%、97.64%,从2016年开始合格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监测项目中,治疗用水合格率最高,为100.00%;紫外线灯合格率最低,为91.75%。私营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合格率为95.40%,三级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为97.84%、二级为98.17%,一级为98.4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级医疗机构手卫生和消毒后内镜消毒合格率偏低,私营及个体诊所空气和手卫生消毒合格率最低。结论 深圳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较好,但空气、手卫生、紫外线灯消毒合格率较低,私营及个体诊所5年内消毒合格率变化幅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 综述
  • 综述
    王沛, 张富强, 何波, 梅雪芳, 张振超, 李祥瑞, 王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种常见的人和动物肠道内寄生原虫,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如腹痛、腹泻、肠黏膜损伤)密切相关。体外培养人芽囊原虫对于临床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建立人芽囊原虫动物模型、进行基因型和致病机制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高效经济的培养基为人芽囊原虫的生活史、形态分类、感染免疫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培养基的状态、种类、血清浓度和培养条件等是影响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的重要因素。本综述总结了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及不同物理状态下适合人芽囊原虫快速生长繁殖的培养条件,阐述了不同培养基之间的差异及影响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提供参考。
  • 综述
    朱乐欣, 石琴凤, 蒋小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SS2)致病性最强、发病率最高,SS2患病猪只传染给人,可导致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症状。关于其毒力因子的挖掘与功能探索一直是猪链球菌致病机理研究的重要方向。溶血素(Sly)作为猪链球菌2型分泌性毒力因子,一直被视为是SS2的毒力标志因子之一,在细菌感染与致病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因子的溶血特性与分子结构,并重点论述 Sly因子在介导 SS2 的黏附与侵袭、细菌繁殖与免疫逃避、突破血脑屏障与诱导脑膜炎等感染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推进猪链球菌基础研究及其他链球菌溶血素因子的机制探索提供参考。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罗东霞, 刘大凤, 刘亚玲, 曾义岚, 赵本南, 何畏, 李青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成都市一例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出院后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过程,为临床管理此类病例提供经验。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一例输入型COVID-19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出院15 d后复诊时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病例于2020年3月7日在泰国查SARS-CoV-2核酸阳性,2020年3月10日抵蓉,由机场送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3月11日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肛拭子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收入院治疗,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住院22 d(病程第25天)后转为确诊病例。出院后15 d复查新冠病毒核酸复阳,再次治疗出院后病毒核酸第二次复阳。病例在第二次核酸复阳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检查后排除颅内感染及占位病变,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予精神科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可转为确诊病例,核酸复阳不代表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COVID-19患者可出现心理障碍,医务人员需及时发现并予以心理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 病例报道
    潘捷云, 杨森林, 庄佳嘉, 于海波, 郭鹏娟, 孙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例境外误诊为登革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被误诊的可能关键环节,为制定登革热流行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COVID-19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RT-PCR方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免疫层析法进行登革热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该COVID-19病例于病前14 d有武汉和柬埔寨居住史,2020年1月23日发病,在柬埔寨“某集团医院”门诊就诊1月30日检测登革热抗原NS1结果为可疑阳性,登革热抗体IgM、IgG结果均为阴性,该医院诊断为“可疑登革热”。1月31日凌晨,病例入境广州在某酒店隔离观察。经酒店驻点医务人员为病例采血送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排查登革热,结果登革病毒NS1抗原阴性,IgM、IgG抗体均为阴性,排除“登革热”。1月31日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网络直报,2月1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进行订正。COVID-19早期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在登革热流行期,做好登革热与COVID-19早期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早诊早治,是预防疫情扩散的关键。
  • 病例报道
    姚利, 盛健, 朱琦, 王冰, 刘奇斌, 戴希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患者有明确的COVID-19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及气喘,胸部CT可见双肺散在多发的斑片、结节、斑点、条索及空洞影。通过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尽早确诊了COVID-19,通过合理的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痰标本结核细菌涂片转阴,症状缓解出院。在COVID-19流行时期,需注意鉴别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情况,以及治疗两种疾病药物方案的制定,避免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其会使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等药效减弱贻误治疗。
  • 病例报道
    李源, 杨先旭, 牛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1例黏液水肿性苔藓案例。患者男,60岁,因全身皮肤变硬伴色素沉着、瘙痒2年,加重1月,于2019年3月6日就诊于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皮肤出现斑块,并逐渐增大、变硬及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随病情逐渐发展,躯干皮肤出现粗糙,肥厚,变硬及色素沉着,手关节出现僵硬且影响活动。专科检查额部见弥漫性黄褐色斑片、斑块,呈网格状分布,其上散在萎缩性色素减退斑。背部散在黑褐色斑片,部分融合成片。颈部可见硬化萎缩性白色斑块。前胸后背皮肤轻度增厚,明显变硬,仍可捏起,皮损无触痛。指关节较僵硬,活动受限。皮肤病理活检: 表皮突变平消失,真皮全层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排列,部分混乱,阿申蓝染色: 真皮全层的胶原纤维间、毛囊周围见团块状阳性物质沉积,结合临床符合黏液水肿性苔藓( Lichen myxedematosus,LM)。予以沙利度胺50 mg 3次/d,强的松30 mg顿服及阿维 A 10 mg 2次/d口服治疗 ,并结合每周两次的光化学疗法( PUVA) ,外擦尿囊素软膏、地奈德乳膏,卤米松乳膏。2019年6月10日患者前来复诊时病情逐渐稳定,遂将药物用量减至强的松15 mg顿服及阿维 A 10 mg 2次/d,每周一次光化学疗法,外用膏药继续。2019年9月8日患者前来复诊,病情进一步好转,遂将患者口服药物减为阿维A 10 mg/d,外擦尿囊素软膏。2019年12月1日患者再次前来复诊,病情已明显好转(患者拒绝拍照)。遂对该病例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