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徐令清, 田茂秋, 汤英贤, 何倩君, 徐淼玲, 王娟, 温伟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从临床感染者分离的屎肠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整合子携带相关性,为屎肠球菌引起各种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保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屎肠球菌30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Vitek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同时用质谱仪复核,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对耐药基因及整合子进行检测。结果 30株屎肠球菌分别来自尿液13株、胆汁5株、血液4株、腹腔引流物3株、伤口分泌物3株、腹水1株、皮肤分泌物1株。药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3.33%、90.00%、90.00%、86.67%,对高水平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6.67%、40.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表现为全敏感。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qacE△1-sull阳性率73.33%、aac(6')/aph(2')阳性率40.00%、aph(3')阳性率63.33%、ant(6)-I阳性率53.33%、tet M阳性率43.33%、erm B、 vanA、 vanB均为阴性,未检出Ⅰ类整合子。结论 屎肠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呈一定相关性,未检出Ⅰ类整合子,可能与地区分布差异有关。
  • 论著
    谢蔓芳, 石海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人群遗传代谢病的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借助海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共54 506例新生儿干血斑,使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干血斑中11项氨基酸、1项游离肉碱以及30项酰基肉碱的浓度,计算出相互间比值,共计78个代谢指标,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的初步筛查。筛查可疑病例重新釆血外送基因测序确诊。结果 在54 506例新生儿干血斑中确诊了24例遗传代谢性疾病,初步计算出海南省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为0.044%(24/54 506),共发现12个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发生突变:PAH、SLCC22A5、MAT1A、PTS、ACADVL、PCCA、IVD、MCCC1、ARG1、MLYCD、MMAAASL,其中SLCC22A5占总基因突变的41.7%,在这11个基因中总计有28个位点发生了突变。结论 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人群发病率高,突变基因类型丰富,且以SLCC22A5基因为主,因此有必要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检测,以提高海南省该地区的出生人口素质。
  • 论著
    崔蕾, 孙初阳, 李丹丹, 王如敏, 潘家兴, 马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遗传进化规律与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19—2020监测年度海南省5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6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一代全基因组测序,利用MEGA 10.1.8构建血凝素基因系统进化树,并分析氨基酸位点替换情况,应用DNA Star 7.0.1软件进行血凝素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系统进化树显示,相比于疫苗株A/Kansas/14/2017 (2019—2020),16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在进化树上与疫苗株A/Singapore/INFIMH-16-0019/2016(2018—2019)亲缘关系更近,属于3C.2a1分支,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98.5%~98.9%、97.9%~98.4%。16株分离株在抗原性位点发生8处氨基酸位点替换,涉及5个抗原决定簇;15株分离株在糖基化位点发生2处缺失。结论 2019—2020年监测年度海南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与2018—2019年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近,血凝素蛋白抗原性位点在5个决定簇均有变异,易造成较大流行,WHO 推荐的2019—2020年疫苗株保护效果可能不理想。应密切关注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与基因变异情况,为流感病毒疫苗株推荐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论著
    黄仕思, 梁倩影, 许振胜, 朱海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MP2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共127例鼻咽癌组织和37例正常鼻咽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MP20蛋白表达。采用卡方和Kaplan Meier生存曲线统计分析MMP20蛋白表达变化以及鼻咽癌患者临床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稳定沉默鼻咽癌细胞MMP20的表达,比较单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检测显示,MMP20蛋白在鼻咽癌与正常鼻咽组织的细胞浆中均表达,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咽组织。MMP20的高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T、N和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MMP20蛋白升高明显缩短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示MMP20表达是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沉默MMP20表达会导致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 MMP20蛋白在鼻咽癌中高表达并导致了患者预后不良。
  • 论著
    庞贤武, 何芹, 唐凯玲, 梁淑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模式,为提高检测主动性、更大范围促进HIV抗体传递检测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方法 以专用尿液采集管、干血斑滤纸片作为传递载体,分别采集尿液和干血斑,依靠物流或志愿者传送采集样本到专业实验室。分别针对尿液HIV-1/2抗体和干血斑HIV-1/2抗体的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检测结果上传至网站,求询者通过序列码在移动终端查询结果和咨询。结果 暗娼人群中回收干血斑和尿液各293人份,回收率97.67%,干血斑、尿液检测结果与确证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98.98%(290/293)和98.29%(289/293);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have sex with men,MSM)中回收检测包1 595人份,回收率63.8%,干血斑传递检测HIV结果与快速自检结果的一致率为99.81%(1 586/1 589);大学生人群中回收尿液样本180份,阳性检出率为4.4%。通过分析网络查询结果记录,男男性行为人群平均查询次数为1.2次,最高查询次数为26次;大学生平均查询次数为3.5次,最高查询次数为46次。结论 尿液和干血斑采集可以作为HIV抗体检测的样本,并且传递检测可作为一种新模式推广应用。
  • 论著
    董春波, 樊利春, 窦倩如, 黄翠敏, 曹霞, 罗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的现状和趋势变化,为制定海南省农村妇女保健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系统中35~≤64岁妇女5种生殖道感染常见病(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黏液脓性宫颈炎、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35~≤64岁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13.77% ,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少数民族妇女感染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率(16.73%)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文化程度中,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妇女感染率高(P<0.001)。5种常见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疾病中,患有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妇女感染HPV的风险最高(OR=2.621)。生殖道感染疾病越多种,HPV感染风险越高(OR=2.244,95%CI:1.393-3.614,P<0.01)。结论 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存在民族、年龄和文化程度间的差异,需加强农村妇女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早筛查早治疗的意识。
  • 论著
    张竞, 罗蕴之, 李素丽, 古再丽努尔·居来提, 张玉媛, 王新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17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进行横断面调查,抽取两个区的四个社区进行。采用1990年WHO诊断标准,统计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选择2013名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为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9.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9.6%,未诊断糖尿病患者占53.8%。IFG、IGT、IFG+IGT、新诊断DM、既往DM患病率分别为2.5%、6.1%、1.0%、5.3%、4.5%。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青年、中年、老年患病率分别为8.5%、31.7%、55.2%。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在BMI<24、超重、肥胖中患病率分别是6.2%、18.8%、36.8%,中心性肥胖中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8.1%。腰围、收缩压、心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肌酐、糖尿病家族史、食水果多、喜食油炸食品、体力活动小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居民糖尿病形式严峻,应关注中青年健康,加强糖尿病科普宣传,提倡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延缓和控制糖尿病的到来。
  • 论著
    汪清雅, 雷蓉蓉, 庞艳, 陈健, 李丹, 张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耐药防治工作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耐多药病例作为病例组,5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非耐多药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基本情况、既往肺结核治疗史、糖尿病治疗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值<18.5(OR=4.000,P=0.002)、糖尿病病程≥5年(OR=65.289,P=0.001)、有糖尿病并发症(OR=65.289,P=0.002)和曾有因糖尿病住院史(OR=6.500,P≤0.001)4个因素在两组病例间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5年是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OR=19.469,P=0.01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发生耐多药肺结核与糖尿病病程有关,重点监测糖尿病病程较长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例耐药情况。
  • 论著
    李思果, 黄薇, 潘柳波, 王舟, 姜杰, 刘红河, 杨林清, 罗贤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市售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的污染现状,通过监测市售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的含量,计算深圳市民孔雀石绿的膳食暴露量,对市民通过淡水鱼摄入孔雀石绿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依照《深圳市疾控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在深圳市10个(新)区共采集340份淡水鱼样品,按照《GB/T 19857-2005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进行样品检测。结果 深圳市2015—2017年共采集市售淡水产品340份,其中,30份样品检出孔雀石绿,检出率为8.82%,检测最大值为855.3 µg/kg;孔雀石绿超标率由高到底按淡水鱼种类依次为:桂花鱼20.00%(4/20)>鲩鱼16.33%(8/49)>鲤鱼14.63%(4/41>鲫鱼11.11%(1/9)>鲢鱼10.53%(2/19)>生鱼10.00%(3/30)>其他鱼8.33%(1/12)>鳙鱼6.52%(3/46)>罗非鱼5.00%(2/40),其中多宝鱼、鲈鱼、草鱼和大头鱼未检出孔雀石绿。深圳居民每人每日孔雀石绿的膳食暴露量为87.75 µg。结论 通过连续3年监测深圳市市售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的含量,发现深圳市市售淡水鱼中孔雀石绿超标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需从渔业的农药使用、市售淡水鱼中孔雀石绿的监测两个方面来加强对孔雀石绿超标的控制。膳食暴露评估显示淡水鱼中的孔雀石绿未对深圳市民健康构成危害。
  • 论著
    逯军, 潘翔, 陈伟, 赵清, 李名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线粒体基因致病性变异通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研究拟了解无家系验证的不明原因脑瘫患儿线粒体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来自于海口市社会福利康复中心的102例不明原因脑瘫患儿(孤儿)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基因捕获技术结合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线粒体基因的16 569 bp序列进行富集测序,平均测序深度为250×;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通过与人类基因组hg38的线粒体基因序列(NC_012920.1)比对,分析获得线粒体基因的变异信息。结果 在102例不明原因脑瘫患儿中,存在线粒体基因变异者29例,异常率为28.43%,所有变异均属异质性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其中ND5基因变异13例(变异率98.52%~99.96%),ND1基因变异5例(2例变异率高于99.00%,3例变异率0.57%~0.98%),ND6基因变异3例(变异率99.72%~100.00%),ND4基因变异3例(变异率99.63%~100.00%),ND4L、trnK-tRNA、trnI-tRNA、MT-RNR1、trnS2-tRNA变异者各1例(变异率从0.54%至66.40%不等)。结论 部分脑瘫患儿存在线粒体基因变异,以ND5基因为主,但线粒体基因变异是否真正为脑瘫的致病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相关蛋白功能/结构及动物实验等研究以明确。
  • 论著
    任伟伟, 张慧, 刘丽红, 赵丽, 储继娉, 杨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20日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隔离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123例,采用问卷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运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SAS评分(37.23±12.59)、SDS评分(51.94±5.38)均高于全国常模(P<0.001),焦虑、抑郁所占比例分别为32.5%(40/123)、41.5%(51/123)。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年收入及出院诊断结果是焦虑的影响因素,年收入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收入<1万、1~<3万元、3~<5万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年龄组30~<50岁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较高,患者年收入是焦虑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抑郁的影响因素,需要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 论著
    杨洁, 吴晓强, 廖正发, 吴伟伟, 陆捷洁, 王娜, 何远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海南省援鄂医护人员发生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4月6日—2020年4月9日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向海南省医护人员发布,采用自愿参与、“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此次完成调查的海南省医护人员共325名,按是否参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援鄂分为海南省援鄂医护人员172人(A组)和海南省非援鄂医护人员153人(B组),调查此期间皮肤病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病率为56.4%(97/172),B组为41.2%(63/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34.3%(59/172),B组为21.6%(33/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组同B组比较,援鄂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发生(OR=1.82),而洗手后使用保湿产品次数每增加1次(OR=0.91)。两组医护人员在皮肤压痕、摩擦红斑和摩擦水疱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压力性损伤发生(OR=0.87)。两组医护人员手部浸渍和痱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同B组比较(OR=2.37);防护等级每升高1级(OR=1.40),穿戴防护用品时间每增加1 h(OR=1.74)。结论 海南省援鄂医务人员与非援鄂医务人员相比,发生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的风险性更大,防护等级越高,出现皮肤病的可能性越大;注意保湿产品的使用,尤其是手部保湿产品在预防皮肤病的发生方面尤为重要。另外,年龄增加是发生压力性皮肤损伤的保护性因素。
  • 论著
    白尧, 陈志军, 陈保忠, 刘昆, 邵中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典型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SPSS软件对西安市典型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分析病例的代际传播和潜伏期。结果 西安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累计报告COVID-19典型聚集性疫情8起,涉及确诊病例53例、无症状感染者15例,死亡1例;以聚餐聚会引起的疫情为主,占37.50%,总体罹患率为14.21%。疫情累计持续时间中位数 27 d,5个区的2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有聚集性病例,男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均略多于女性,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年龄(54岁)大于确诊病例(46岁)。疫情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的代际间隔平均为6.8 d(95%CI: 5.8~7.5),中位数为 5.6 d。由3起疫情推算的潜伏期平均为7.9 d。结论 西安市典型聚集性疫情以聚会聚餐型为主,应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护和隔离,避免密切接触等措施,以减少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 论著
    江鸿, 刘天, 曾旻敏, 蔺茂文, 田克卿, 殷俊, 王丽, 雷若倩, 姚梦雷, 黄继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132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2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发病444例,死亡13例。单起疫情病例数范围为2~26例,平均3.36例。疫情起数居前三的是沙市区(32起)、公安县(20起)、洪湖市(20起)。疫情起数、病例数在1月26—28日达到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2∶1;年龄中位数为51岁;职业以农民为主。71.96%的聚集性疫情有明确武汉市暴露史,61.71%的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疫情暴露场所多样,86.36%为家庭暴露。疫情发生至发现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05 d,间隔时长中位数随周次逐步变短。结论 荆州市聚集性疫情规模较小,以家庭为主。疫情流行期,应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餐,生活起居尽量独立。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继续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
  • 论著
    王云, 韩明锋, 纪晓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安徽省阜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指导下一步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阜阳市截至2020年2月14日的资料完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120例新冠肺炎患者资料,轻型23例(19.2%),普通型73例(60.8%),重症20例(16.7%),危重症4例(3.3%),无死亡病例。男性64例(53.3%),女性56例(46.7%)。年龄范围1~82岁,主要在20~59岁之间(77.5%)。1月25日为发病最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24日—2月1日。农民最多,为60例(50.0%),其次为个体户(10.8%)和家务及待业(9.2%),学生占7.5%(9例)。3区5县均有病例发生,前三位分别为临泉县(30.8%)、阜南县(25.0%)和颍州区(14.2%)。53例(44.2%)有武汉相关暴露史。临床症状中,前三位为发热89例(74.2%)、干咳37例(30.8%)和咳痰18例(15.0%)。有4例(3.3%)存在结膜充血症状。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就诊时间范围为0~13 d,中位时间1 d;发病到住院0~18 d,中位时间3.5 d;发病到确诊0~20 d,中位时间6 d。入院时,白细胞正常81例(67.5%),降低35例(29.2%),淋巴细胞降低59例(49.2%)。CT检查97例(80.8%)患者存在双侧肺炎,25例(20.8%)显示多个斑点和磨玻璃影。结论 阜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总体特征与全国相似,但具有本地特征,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病例的具体流行特征及相关临床特征,及时调整下一步防控和治疗策略。

  • 论著
    金慧, 高勇, 朱义朗, 汪小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对重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符合条件(P<0.2)的可疑影响因素;继续对筛选符合条件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估重症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采用ROC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效能评价。结果 两组之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居住史(OR=4.609,95%CI:1.219~17.428;P=0.024)是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组患者LYMPH计数低于普通组患者,而CRP、IL-6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LYMPH、CRP、IL-6预测重症COVID-19 的AUC分别为0.812、0.844、0.856,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3.68%,83.33%)、(76.32%,83.33%)、(73.68%,87.50%),临界点分别为0.84×109 /L、36.7 mg/L、23.3 pg/mL。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是COVID-19患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武汉居住史为重症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LYMPH、CRP、IL-6联合检测有助于重症COVID-19的诊断。
  • 论著
    许俐娴, 彭平, 李世闻, 巫培连, 韩俊彦, 莫晓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并分析广州市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三区病房收治并治愈出院的59例COVID-19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检验、呼吸道标本核酸及CT影像学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 38例患者(64.4%)为武汉疫区来源或有武汉旅行史人员,25起家庭聚集性感染;(2)轻型患者4例(6.8 %),普通型41例(69.5%),重型14例(23.7%),31例(52.5%)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热(79.7%)、咳嗽(71.2%)、乏力(44.1%)、纳差(42.4%)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23.6%)呼吸困难;(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17例(28.8%),淋巴细胞计数低下29例(47.5%),38例CRP升高(64.4%),25例SAA升高(42.4%),重型与非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例ALT、AST升高(40.7%);4例血肌酐升高(6.8%),5例心肌酶CK-MB升高(8.5%)。(4)咽拭子核酸多于病程第(15.4±7.9)天转阴,最快3 d,最慢35 d;(5) CT典型影像学表现:35例磨玻璃样改变(GGO)(59.3%),28例混合GGO(47.5%),13例实变影(22.0%), 8例合并胸腔积液(13.6%),25例遗留纤维条索影(42.4%)。(6)52例(88.1%)进行了抗病毒治疗,11例重型患者使用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16例低流量吸氧,14例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3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论 广州市COVID-19以输入型为主,家庭聚集起病多见。疾病类型以普通型为主。血常规以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更明显,SAA、CRP对重型有预测价值,肝功能损害多见,咽拭子核酸多于病程第(15.4±7.9)天转阴,痰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胸部CT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氧疗等综合治疗有效。
  • 论著
    覃江龙, 张剑锋, 卢祥婵, 朱庆东, 覃鸿发, 梁宝元, 吴锋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道广西首次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详细收集和分析一家庭10名成员中7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放射影像学。结果 2020年1月18日居住在武汉的6名成员从武汉来到南宁,并与居住在南宁的4名成员一起生活。6名居住在武汉的成员有4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4名近期没有去过武汉居住在南宁的成员有3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7名患者年龄中位数37岁,其中包括一名11岁儿童。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为1~7 d。临床症状包括干咳(42.85%)、肌痛(42.85%)、发热(28.57%)、疲乏(28.57%)、咽痛(14.28%)、头晕(14.28%)、鼻塞(14.28%),没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例(42.85%),CD4+T淋巴细胞降低1例(16.67%)。5名患者肺部出现磨玻璃样病灶。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播。我们需要重视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加强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管理。
  • 论著
    王瑾, 贾鹏, 刘桂超, 肖非, 薛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于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收治的123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确诊COVID-19组(确诊组)和排除COVID-19组(排除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确诊患者分为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收集患者入院后血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确诊组73例血糖升高27例(36.99%),排除组50例血糖升高9例(18.00%)。确诊组73例仅1例有糖尿病史且平常血糖控制正常。与排除组相比,确诊组血糖水平升高(P<0.05)。重型组血糖升高较轻型组和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死亡。结论 COVID-19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新型冠状病毒可影响感染者的糖代谢。
  • 论著
    卢国圣, 叶品钊, 段晨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广东省封开县中医院收治的恙虫病病例特点,为本地区恙虫病早防早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封开县中医院2013—2019年收治的恙虫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9年封开县中医院共收治恙虫病病例237例,2013—2018年病人数呈上升趋势,2019年有明显下降。发病呈明显季节性:每年主要集中在5—11月,6月和9月是发病的两个高峰(占99.33%),病人主要来源于罗董镇、河儿口镇、杏花镇等(占90.13%),男女比为1∶1.69,30~80岁为主(占89.03%),所有患者均有野外作业或草地接触史,农民占77.20%。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发现率高达94.42%,以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高达99.55%,主要不适伴随症有疲倦乏力、纳差等。发病后1~<4 d绝大部分患者自行服药或到当地卫生院或诊所就诊(占85.54%),到封开县中医院就诊时多在发病后4 d左右,4~<11 d就诊者占70.82%,发病后4~<8 d入院患者组AST和LDH较1~<4 d入院患者组显著偏高(P均<0.05),发病大于11 d才入院的患者组AST比发病4~<8 d入院的患者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封开县恙虫病发病率高,季节性明显,农民高发,所有患者均有野外作业或草地接触史,主诉发热及特异性皮肤焦痂或溃疡发生率极高,但早诊早治率低,居民及乡镇医生知晓率低。在恙虫病流行季节加强宣教,提高患者本人及乡镇医生对恙虫病认知度,做好灭鼠、除螨、减少皮肤暴露等,能有效降低恙虫病发病率,减少合并MODS及重症患者发生率。建议每年恙虫病流行季节,在主要疫源地加强落实有效防控措施。
  • 论著
    邹旋, 王舟, 杨冬燕, 杨淋清, 雷伶刚, 周颢隽, 吕颖坚, 周彦, 张慧敏, 张锦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深圳市18岁以上成年居民通过膳食暴露铅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AS)对2018年深圳市市售的11种初级农产品中铅污染水平进行检测;应用3 d入户的调查方法对深圳市18岁以上622名居民11种初级农产品的消费量进行调查;应用@risk软件以蒙特卡罗算法计算深圳市18岁以上居民通过11种初级农产品对铅的暴露水平,应用暴露边界法(MOE)对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深圳市18岁以上居民通过膳食对铅的总暴露量的最小值为0.023 0 mg/(kg·d)、中位数为0.372 6 mg/(kg·d) 、第95百分位数为0.799 3 mg/(kg·d);从食品污染的角度来看,蔬菜和畜肉中的铅污染是引起深圳成年居民膳食铅暴露风险的主要原因。50%深圳市18岁以上居民通过膳食暴露铅的MOE值大于3.22,95%的深圳成年居民MOE值大于1.5,有0.1%的18岁以上深圳居民通过膳食暴露于铅的MOE值小于1,处于危险的铅暴露模式。结论 深圳市18岁以上居民通过膳食暴露于铅的风险较低,但对膳食铅暴露的监测和评估应持续开展。
  • 论著
    郭晓杰, 刘静, 申秋燕, 周清霞, 曹颜辉, 李伟平, 张霖, 李志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潍坊市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MPP) 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 1 月— 2019年12 月潍坊地区9 875例肺炎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共3 174例,其中普通型MPP 2 850例,RMPP 324例,在入院当天及治疗 7~10 d 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 MP 抗体,结合临床表现分析RMPP流行状况。结果 RMPP发生率占MPP的10.21%(324/3 174),2016—2019年发病率依为7.89%、9.45%、12.01%、11.24%,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RMPP发生率分别为7.53%、10.07%、12.09%和10.58%,除2018年夏季外,余年份秋冬季为RMPP发生率最高季节;男性患儿发生率10.47%,女性患儿发生率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4~<7岁和≥7岁患儿RMPP发生率分别为4.60%、13.90%和33.11%,RMPP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P<0.01)。结论 2016—2019年潍坊地区RMPP在MPP中的发生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无明显性别差异,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秋冬季为RMPP高发季节。
  • 综述
  • 综述
    于莎莎, 秦杰, 王盼, 王静, 刘婷, 刘婷婷, 王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通过叮咬宿主可传播多种疾病,并可在血餐后进行大量繁殖。卵黄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生殖蛋白,是几乎所有卵生动物卵黄蛋白的前体,能为正在发育的胚胎提供氨基酸、脂肪、磷和硫等营养和功能性物质。蚊的卵黄蛋白原由脂肪体合成,分泌到血淋巴中,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卵母细胞吸收,直接参与蚊的生殖、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另外,保幼激素、蜕皮激素、营养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及温度、杀虫剂等外界环境因素对蚊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近些年,有关蚊卵黄蛋白原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蚊卵黄蛋白原的分子特征及其调控信号通路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了解蚊卵黄蛋白原的分子特征及相关信号通路和影响因素将对开发新的蚊媒控制策略提供重要思路。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吴彪, 陈媛, 符娟, 符健, 王姣, 吴涛, 姚津剑, 林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阴转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出院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3例COVID-19病例治疗后咽拭子核酸转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合并尿液核酸阳性1例,1例患者病程3周后出现SARS-CoV-2抗体lgM、lgG均阳性(滴度分别为4.416和18.485)。结论 建议严格把握出院标准,推荐增加粪便、尿液核酸检测,出院后仍需集中医学观察14 d以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的可能。
  • 病例报道
    钟少华, 林锋, 符娟, 刘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功诊治的3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诊治危重型COVID-19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成功救治的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岁。2例为二代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6.67 d,发病初期均有发热,2例有咳嗽,进展期出现重症肺炎。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C-反应蛋白升高,恢复期淋巴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影、部分实变及磨玻璃影。入院后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营养支持、CRRT、机械通气结合中医调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危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快,病程中合并多种并发症,早期诊断并及时综合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