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赵丹妮, 钟佑宏, 苏超, 吴鹤松, 李伟, 王鹏, 宋志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鼠疫偶然宿主树鼩肠道中携带能裂解鼠疫菌的噬菌体的状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在云南省8个市/县(弥勒市、弥渡县、宜良县、梁河县、元江县、玉龙县、文山市及临沧市)捕获树鼩,采集其盲肠标本,以鼠疫菌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电镜观察形态,并通过宿主谱检测其宿主特异性。结果 本次调查在8个疫点捕获到29只树鼩,其中在2个捕获点分别捕获的2只树鼩中分离到2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6.90%;初次分离到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噬斑(直径2.5~3.5 mm)及中等噬斑(直径约1.0 mm)两种,噬菌斑透亮,边缘清晰;从形态上看,此次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通过宿主谱测定结果可知,2株噬菌体均具有一定的宿主谱宽度。噬菌体WSS44对1株鼠疫菌疫苗株EV76、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及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裂解结果均较好,而噬菌体MLS302对鼠疫菌疫苗株EV76及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裂解结果。结论 云南省鼠疫疫源地的偶然宿主树鼩中存在鼠疫噬菌体,树鼩作为鼠疫的偶然宿主,在鼠疫微生态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 论著
    赵本南, 吴桂辉, 刘大凤, 刘亚玲, 杨铭, 李秀, 李青峰, 杜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胸腺法新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9日—2020年3月2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出院的26例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D4+T计数<410 个/μL)的普通型COVID-19病例,依据是否使用了胸腺法新治疗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阿比多尔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CD4+T及CD8+T计数基线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在出院后按时完成随访复诊。两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核酸复阳率、出院时的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的CD4+T计数及CD8+T计数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升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未显示对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按说明书用量使用胸腺法新治疗能得到确切的临床获益。
  • 论著
    刘敏, 李明俊, 曾琴, 吴玉珊, 张辉芬, 欧阳净, 白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影响患者病毒核酸转阴的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2月6日—3月9日收治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统计核酸转阴时间,分析影响核酸转阴的危险因素。结果 收集COVID-19确诊病例104例,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龄12~86岁,平均(49.9±15.5)岁,从出现临床症状时间点计算,出现临床症状—就医平均间隔时间为5.5 d。,核酸转阴所需时间(19.8±7.7) d,其中32例(30.8%)<14 d转阴,72例(69.2%)≥14 d转阴,其中14例(13.5%)于 ≥28 d转阴。单因素分析显示核酸≥14 d转阴组从出现临床症状—就医的时间间隔(6.7±4.4) d长于<14 d转阴组(2.6±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肺部细菌感染(25例,34.7%)、肺部病灶超过三个及以上肺叶(36例,50.0%)、重型患者占比24例(33.3%)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占比均高于<14 d转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出现症状到就医的时间间隔及肺部病变累及三个及以上肺叶占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感染者就医及时性、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肺部病灶范围广泛、临床分型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影响病毒核酸转阴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就医及时性及肺部病灶范围是影响核酸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
  • 论著
    王超男, 鹿理友, 胡纪文, 王向臣, 张玲, 危利, 赵京超, 张钰婷, 张贺秋, 冯晓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高活性EB病毒核抗原1(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 1, EBNA1)的优势表位区段抗原,并初步评价该抗原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生物学软件BIOSUN分析EBNA1抗原的B细胞表位分布,并从中选取含有优势表位的抗原区段。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含有优势表位区段序列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获得纯化优势表位抗原,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步评价优势表位区段抗原的检测性能。结果 成功构建含有优势表位抗原区段序列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EBNA1优势表位区段抗原NA-2(401~ 641 aa)。通过间接ELISA法对小量样本进行验证,确定NA-2抗原针对EBNA1-IgA抗体具有较高的抗原活性和特异性,较EBNA1-IgG和EBNA1-IgM抗体而言,能够较好地区分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和健康对照样本。放大样本量进行检测,基于NA-2抗原的EBNA1-IgA抗体间接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38%和91.58%,EBNA1-IgA抗体检测的AUC值为0.942。结论 获得EBNA1优势表位区段抗原NA-2,该抗原是优选的可以用于EBNA1-IgA检测的抗原,利用该抗原所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
  • 论著
    黄慈丹, 刘秀莲, 许海珠, 杨春, 朱晓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黎族自治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该地区2017年1—12月出生的新生儿干血片,采用荧光分析法进行G6PD酶活性筛查,对初筛阳性的干血片样本采用多色探针荧光PCR 熔解曲线法(MMCA)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收集14 130例新生儿干血片, G6PD酶活性筛查共筛出1 059例阳性,初筛阳性率为7.49%,其中男性682例,女性377例,男性新生儿G6PD初筛阳性率9.13%,女性5.66%,男女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黎族新生儿初筛阳性率8.33%,汉族6.25%,不同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MMCA法对1 059例初筛阳性干血片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共检出864例样本发生突变,突变率81.59%;男性突变率86.07%,女性73.47%,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黎族突变率83.26%,汉族77.71%,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本次共检出11种G6PD基因单一突变型(c.1376 G>T、 c.1388 G>A、c.95 A>G、c.871 G>A、c.519 C>T、c.1024 G>T、 c.392G>T、c.1360C>T、c.517T>C、c.592C>T和c.86C>T)和5种复合突变型,其中c.1376 G>T复合c.871 G>A突变、c.1376 G>T复合c.517 T>C突变和c.392 G>T复合 c.871G>A突变在海南省尚属首次报道。结论 海南省黎族自治县地区是G6PD缺乏症高发区,黎族为高发人群,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突变以c.1376G>T、c.1388G>A、c.95 A>G和c.871 G>A四种最为普遍。在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开展G6PD的活性筛查和基因检测,有利于G6PD缺乏症的确诊和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论著
    李丹, 吴成果, 陈健, 张娅, 汪清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2015—2019年重庆市免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使用核查差异度,间接评价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转型前后抗结核药品使用的合理性,为药品的需求测算、采购、分发、使用和监管督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9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例数和抗结核药品发放量季度报表等数据,分别计算出各区县FDC-HRZE和FDC-HR的年度理论消耗量和实际消耗量,再利用药品使用核查差异度的计算公式,核对全市及四个区域FDC使用核查差异度。结果 2015—2019年重庆市FDC-HRZE和FDC-HR的使用核查平均差异度分别为-43.70%和-31.34%,主城区为-52.91%和-45.38%,都市圈为-39.01%和-24.51%,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42.00%和-30.75%,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为-47.73%和-29.25%,均超出了设定的±25%范围。在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完成转型后,全市2018年FDC-HRZE和FDC-HR的使用核查平均差异度分别为-22.19%和-21.36%,2019年分别为-21.65%和-16.43%,均在设定的±25%范围之内。其中,主城区在2018年的FDC-HRZE与FDC-HR使用核查差异度分别为-29.90%、-36.36%,2019年为-29.69%、-11.67%;都市圈2018年为-20.34%、-20.54%,2019年为-8.73%、-0.19%;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2018年为-18.51%、-17.07%,2019年为-19.72%、-21.36%;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018年为-26.54%、-11.47%,2019年为-54.10%、-56.45%。结论 近年来我市免费抗结核药品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完成转型后免费抗结核药品使用较为合理,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开展一次药品使用核查,对于差异度较大的地区建议每季度开展一次,并结合现场督导,加强患者管理,确保患者全疗程规范用药。
  • 论著
    胡建英, 杨景晖, 曹亿会, 乔恩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以期为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腹泻就诊的昆明市5岁以下患儿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札如病毒,并分析各种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收集病例418例,男性患儿258例,女性患儿160例,男女性别比1.61∶1,男性患儿检出率为69.38%,女性患儿检出率为63.75%,男女检出率之比为1.09∶1。患儿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及人口集中的托幼机构。感染科腹泻病毒核酸检出率高达83.43%。腹泻幼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年龄段, 1~<2岁年龄组轮状病毒核酸检出率男性达83.33%,女性达86.54%。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在冬春季流行;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春季高发;腺病毒在夏季高发。结论 昆明市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仍以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尤其要防范冬春季腹泻病高发期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及流行。应针对不同病毒发病高峰时间,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
  • 论著
    时正雨, 杨铭, 吴桂辉, 王翼, 闾梦, 赖敏, 黄涛, 陈晴, 邹莉萍, 梁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20年1—4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分型。结果 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147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70例,年龄2个月~87岁。入院时间在1月有52例,2月61例,3月25例,4月9例。1月和2月以湖北暴露型和本地暴露型为主,3月和4月以境外输入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聚集性病例以2月份最多,为39例,显著高于1月(22例)、3月(8例)和4月(1例)(均P<0.05)。1月入院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分别为9例和6例,2月入院分别为5例和12例,显著高于3月和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入院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患者出现在疫情初期1—2月份,暴露类型由早期的湖北暴露转为本地暴露再转为境外暴露,防控境外输入型病例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 论著
    薛泽润, 陈海龙, 李焱, 杜全丽, 韩月雯, 杨玉捷, 邓杨妮, 黄银娟, 习艳丽, 马超锋, 吴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西安市2016年健康人群血清中EV71的IgG抗体水平,掌握EV71疫苗接种前人群的易感性、免疫水平的变化规律和EV71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城区和郊县两层,抽取西安市2个区县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收集人口社会学资料,采集健康人群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EV71 IgG的抗体水平,采用χ2检验比较阳性率。结果 485名健康人群中,EV71 IgG抗体阳性265例,EV71疫苗接种前西安市健康人群EV71 IgG抗体阳性率为54.64%。不同年龄段人群EV71 IgG抗体阳性率在38.00%(<0.5岁)到64.06% (≥25岁)之间(P<0.01)。244名男性中123名EV71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0.41%,241名女性中142名EV71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4例城区人群176例EV71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9.86%,191例郊县人群89例EV71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人群EV71 IgG水平与年龄和地区有关,5岁以下儿童EV71 IgG抗体阳性率较低,是EV71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儿童EV71疫苗的接种。
  • 论著
    王敬忠, 廖异, 程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深圳市2010—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9年深圳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468例,死亡病例3例,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0.5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人,年平均病死率为0.64%, 2010—2015年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之后回落,但发病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 P=1.00)。发病高峰时间为 1—4月,占了总发病数的50.96%;男性病例(76.23%)要明显高于女性(23.77%),高发人群为青壮年及中年人群。深圳市发病较高的区依次为宝安区(31.05%)、龙岗区(20.56%)、南山区(13.49%)、福田区(13.28%)和罗湖区(11.99%)。结论 2010—2019年间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平稳,冬春季为防控重点期,对于高发辖区需加强监测,并强化疫苗接种意识和落实防鼠灭鼠工作,应重点关注30~<45岁人群。
  • 论著
    郝夏琼, 任燕, 许少坚, 李锦宗, 满云翔, 赖晓玲, 全德甫, 曹赫, 林启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札如病毒的基因型别,掌握辖区内札如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83份龙华区感染性腹泻疫情样本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核酸检测,对札如病毒阳性样本核酸采用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9年龙华区共发生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24起,共采集283份样本。其中由诺如病毒引起15起(占62.5%),札如病毒引起4起(占16.6%),札如和诺如病毒共同引起1起(占4.1%),未检测出病原体4起(占16.6%)。283份感染性腹泻疫情样本中,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7.7%(50/283);札如病毒阳性率为8.1%(23/283),轮状病毒未检出,所有病例无混合感染情况。23例札如阳性样本有5例VP1条带扩增成功,扩增效率为21.7%,基因亚型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株为GII.3型,3株为GII.4型。结论 在2019年龙华区腹泻疫情方面,GⅡ.3和GⅡ.4型是札如病毒的主要型别。诺如依然是龙华区感染性腹泻中引起散发和暴发的首要病原体,星状,轮状,腺状仅在散发病例中发现,而札如已成为引起急性腹泻病的重要病原体,应尽快开展龙华区对札如病毒的常规检测和进一步的分子分型工作。
  • 论著
    刘欢霞, 蔡琳, 谭清, 杨晓静, 何盛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48周CD4/CD8比值变化及影响比值标准化的因素。方法 收集使用TDF+3TC+EFV方案初始ART 48周的HIV感染者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48周比值标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门诊282例HIV感染者,均经性传播,其中男男同性传播组(MSM组)196例,异性传播组(非MSM组)86例。HIV感染者基线CD4/CD8比值<1.0有278例(占98.6%),ART 48周CD4/CD8比值<1.0有246例(占87.2%)。治疗48周CD4增长(157.00±136.33) 个/µL,CD8下降(337.95±489.86) 个/µL,CD4/CD8比值增长(0.35±0.31)。治疗前MSM组与非MSM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治疗48周两组比值增长分别为(0.32±0.29)和(0.4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比值标准化的因素:感染途径MSM[OR=0.33,95%CI(0.140~0.779)]、基线CD4<200 个/µL[OR =0.171,95%CI(0.034~0.865)]、基线CD8>750 个/µL [OR=0.255,95%CI(0.092~0.701)]、基线比值≤0.4[OR=0.167,95%CI(0.062~0.453)]。结论 HIV感染者CD4/CD8比值倒置普遍,经TDF+3TC+EFV初始治疗48周,CD4/CD8比值倒置改善;感染途径为MSM、低基线CD4、高基线CD8、低基线CD4/CD8比值的感染者ART治疗48周比值不易达到标准化,尽早启动ART,以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 论著
    詹爱琴, 安轶, 杨宗树, 杨秀琴, 陈春丽, 陈琛, 左维泽, 赵新芳, 张惠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2月7日—3月6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这些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症状、血常规、胸部CT结果以及治疗后核酸转阴情况。结果 共纳入确诊患者654例,男性病例344例(52.60%),女性病例310例(47.40%)。其中轻型175例(26.76%),普通型479例(73.24%)。患者平均年龄(49.36±10.3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7例(14.83%)、糖尿病病史51例(7.80%)。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547例(83.64%)、畏寒186例(28.44%)、寒战15例(2.29%)、乏力342例(52.29%)、咳嗽413例(63.15%)、胸闷137例(20.95%)、腹泻109例(16.67%)。395例患者检测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WBC)为(4.12±1.46)×109/L,白细胞总数正常378例(95.70%),升高7例(1.77%),白细胞降低10例(2.53%),淋巴细胞百分比(23.10±10.02)%,淋巴细胞计数(1.06±0.37)×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计数均偏低。654例方舱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有175例(26.76%)胸部CT正常,422例(64.52%)胸部CT示斑片状或节段性磨玻璃影,57例(8.72%)胸部CT示多叶实变,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从患者入院前核酸检测阳性到入院后两次检测阴性间隔时间最短5 d,最长24 d,平均(12.35±3.73)d。结论 发热、咳嗽、乏力是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表现可做为临床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轻型、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
  • 论著
    李奔福, 吴方伟, 严信留, 字金荣, 彭佳, 蔡璇, 王正青, 徐倩, 杨亚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鞭虫感染现状,为制定云南鞭虫病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选取云南省10个调查县20个调查点进行调查。采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记录感染虫种和感染者,统计人群感染率。应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5 067人,鞭虫感染数为429人,感染率为8.47%,轻、中和重度感染构成比分别为88.58%(380/429)、10.72%(46/429)和0.70%(3/429)。其中藏东–川西生态区鞭虫感染率为23.13%(294/1 271),贡山县感染率为37.14%(283/762)。低年龄组感染率(15.68%,103/657)大于高年龄组,学龄前儿童(17.70%,77/435)和学生(10.68%,66/618)感染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文盲组感染率(13.29%,179/1 347)高于其他文化程度人群。独龙族感染率为68.66%(184/268)和傈僳族感染率为22.31%(58/260)大于其他民族。不同年龄组、职业、民族和文化程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鞭虫感染率呈现区域化,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重点地区农民、学生和儿童等重点人群鞭虫病防治。
  • 论著
    马玉霞, 刘宁, 杜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阜新市活动性肺结核流行特征与耐药现状,为有效提高结核防治效果及制定下一阶段防治方案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对阜新市2014—2018年报告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18年阜新市共报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5 080例,年平均报告登记率为56.82/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报告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1 772例(占34.88%),年平均报告登记率为19.82/10万。男女性比例为2.69∶1,年龄以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共3 420例(占67.32%),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共4 248例(占83.62%)。5 080例报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有680例(占13.39%)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获得检测结果,680例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14.26%和5.29%,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之间的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8年阜新市活动性肺结核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民和无业者结核病疫情形势严峻,复治患者较初治患者耐药率高,需实施好初治肺结核患者全程规范化督导治疗,控制其复发与耐药的发展势头。
  • 论著
    张洪霞, 李华文, 陈光, 丁秀萍, 窦鑫鑫, 张红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2015—2019年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为耐药肺结核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病原学阳性新患者和复发患者共1 095例进行传统药敏检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1 065例。通过结核分枝杆菌比例法药敏试验对异烟肼 (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 (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 1 065例患者中,耐药133例,总耐药率12.49%。新患者910例,耐药73例,耐药率8.02%;复发患者155例,耐药60例,耐药率38.71%。两者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耐药率12.64%,女性患者耐药率12.03%,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之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年龄组耐药率最高,为17.30%。RFP、INH、SM、EMB、OFX在两类患者中耐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共发现16种耐药谱,单耐药五种共52例,单耐药率为4.88%;多耐药三种共5例,多耐药率为0.47%;耐多药八种共76例,耐多药率为7.14%。构成比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耐RFP(27.82%)、耐INH+RFP(17.29%)、耐INH+RFP+EMB+SM(9.02%)、耐INH+RFP+EMB+SM+OFX(9.02%)。结论 应加强对耐多药患者筛查及治疗工作,尤其是重视病原学阳性男性、20~<40岁年龄组和复发患者耐多药诊疗工作。
  • 论著
    陈敏敏, 黄远志, 熊颖聪, 丘文清, 李丽, 刘道益, 刘艺朋, 邓文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惠州市一起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积累经验。方法 对该起疫情所有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鼻咽拭子、咽拭子、肛拭子和血液标本,对一般接触者采集咽试子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和胶体金法检测IgM抗体和IgG抗体。结果 本起疫情共有1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可能是具有武汉居住史的无症状感染者C,并较大可能通过密切接触方式传染给无症状感染者B,由B传染给确诊病例A,但不排除由C先后传染给B和A; A是该起疫情的指示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COV-2核酸检测以及血液标本IgM、IgG检测判定,本疫情为一起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导致本地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疫情。结论 家庭聚集性疫情以密切接触方式传播为主,加强对家庭的个人卫生防护宣传;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如果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其传染具有一定隐蔽性,是社区扩散的重要风险点,应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特别是对无症状感染者儿童应重视早期识别。
  • 论著
    蔡亚军, 蔡子熙, 蔡佳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汕头市2010—2019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为脊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Excel 2007等软件对汕头市2010—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汕头市2010—2019年共报告AFP病例273例,201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60/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19/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22/10万,报告273例均为非脊灰病例,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273例AFP病例分布于全市7个区县,病例地区分布没有明显聚集性;273例AFP病例发病年龄最大14岁,最小3个月龄,以1~<5岁组发病率较高,共有142例,占总病例的52.01%;273例AFP病例中男性170例,女性103例,男女比例为1.65∶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P<0.05);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以5月份发病最多,共31例(占11.36%),发病无明显时间聚集性;27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263例(占96.34%),服苗未达3次者10例(占3.66%);273例AFP病例中有269例AFP病例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8.53%,均未分离到脊灰病毒。结论 汕头市2010—2019年来的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为巩固无脊灰成果,应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强化医务人员报告意识,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
  • 综述
  • 综述
    董思佳, 王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治疗时间长,药物毒副作用大,且治疗效果差,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为全球结核病防控的三大难题之一,不利于完成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对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我国耐多药结核患病形势较为严峻,患者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影响耐多药结核患病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患者类型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更加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来对耐多药结核病进行诊断,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耐多药结核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目的。对于已确诊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应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疾病对其健康造成的危害。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DR-TB的流行分布、危险及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及治疗做出简要论述。
  • 综述
    张垚, 尹家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戊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戊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全球流行严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戊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戊型肝炎病毒科,该科分为正戊肝病毒属和鱼戊肝病毒属。正戊肝病毒属包括A物种、B物种、C物种、D 物种共4种;鱼戊肝病毒属仅有A物种。先前的研究认为戊型肝炎病毒不会跨物种传播,但最近发现有戊肝病毒通过鼠形动物传染给人的情况,而鼠形动物在病毒传播及流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A物种正戊肝病毒和C物种正戊肝病毒与鼠形动物的关系,并对香港鼠传人戊肝事件进行思考,推测此次传播可能存在病毒变异,使病毒的传染力增强,获得了跨物种传播的能力;C物种正戊肝病毒所致的戊肝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建议对鼠形动物感染戊肝病毒的类型、感染率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前移戊肝防控关口,为科学精准防控戊型肝炎提供新的思路。同时,鼠形动物是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的重要宿主,明确该种群携带戊肝病毒的情况,有助于科学评估戊肝病毒通过鼠形动物传染给人的潜在风险。
  • 综述
    刘婷婷, 王静, 刘婷, 于莎莎, 王盼, 秦杰, 罗雪, 王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流行,其病原体为登革病毒,感染登革病毒的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中,登革病毒随血液被蚊虫吸入中肠进行复制。新形成的病毒颗粒分散到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增殖,最后进入唾液腺,再次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到下一个宿主。感染期间,蚊对病毒的识别触发了它们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毒复制。然而,蚊虫的免疫系统只限制病毒的复制,却不完全清除病毒。因此,蚊终生携带病毒使得病毒能够持续性感染。本综述对蚊抗登革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最新研究进行总结,有助于研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登革热疫苗,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 综述
    张庆锋, 周丹丹, 王汝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2013年,中国实施了5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作为疟疾防治领域接受援助资金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执行时间最长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在项目申请、执行、监督、评估等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依托我国健全的卫生和疾控体系,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计划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基于绩效的资金拨付机制和贯穿项目全周期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依据当地疟疾防治规划编制的项目计划、基于绩效的项目管理和严格的财务管理理念、贯彻始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和规范的痕迹资料管理和广泛的多部门合作机制,保证了项目的规范执行,促进了中国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管理特点和经验,可为我国今后公共卫生援外项目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姜瑞伟, 豆小文, 王恩运, 阚丽娟, 胡纪文, 唐蝶, 徐莎, 张秀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联合特异性IgM/IgG诊断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研究资料,定期监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直至病愈出院。结果 3例无症状感染者属于重点监测人群且均为青壮年,其中病例1和2是境外输入人员,病例3与疫区人员密切接触,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3位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病例1新冠病毒IgM/IgG抗体阴性,病例2新冠病毒抗体IgM阴性、IgG阳性,病例3 IgM阳性、IgG阳性,实验室其他检查:淋巴细胞水平无明显降低,病例1、2患者D-二聚体水平出现轻微的升高,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血小板等水平均正常,胸部影像学检查均正常。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常规性检查易漏诊,病毒RNA检测联合SARS-CoV-2抗体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无症状感染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