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廖彦, 林翀, 陈林, 许玉妮, 曹晓强, 陈少文, 余纯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细胞因子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1例菌阴肺结核组、65例肺炎组以及50例对照组依次检测血浆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IL-1RA、IL-2、IP-10和 MCP-1血浆的水平,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菌阴肺结核组血清IGRAs阳性率最高96.7%(59/61),肺炎组占第二位66.2%(43/65),对照组血清最低2.0% (1/50),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肺结核组、肺炎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男女IGRAs发生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肺结核组与对照组、肺炎组和对照组的IL-1RA、IL-2、IP-10和 MCP-1检测水平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菌阴肺结核组与肺炎组的MCP-1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比较菌阴肺结核组与肺炎组的IL-2、IP-10和IL-1RA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s-IL-1RA-IL-2-IP-10-MCP-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最高为86.9%,“IGRAs+IL-1RA+IL-2+IP-10+MCP-1”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为88.5%,分别高于IGRAs(77.0%)和IL-2(62.3%)的单项检测。结论 菌阴肺结核组IGRAs阳性率明显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都不是IGRAs阳性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IL-1RA、IL-2、IP-10和 MCP-1对于鉴别诊断菌阴肺结核组与肺炎组、肺炎组与对照组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MCP-1具有成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指标的潜质;IGRAs联合细胞因子检测能够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 论著
    陈国超, 张婉乔, 赖晓静, 吴珺, 孔令博, 王成祥, 于梦琦, 马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肺炎的大鼠模型,对模型大鼠肺病理学、细菌学及血清炎性指标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记录体质量变化,并分别在感染后24、48、72、120 h检查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肺组织活菌菌落计数;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探析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寻找差异性炎性因子。结果 大鼠感染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后,出现精神状态差、寒颤、呼吸频数高等肺炎的典型表现;感染后各时间点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呈典型肺炎表现,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后有典型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生长,以上均达到了肺炎模型建立标准。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大鼠血清中9种炎性因子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其中IL-1β、IL-6、TNF-α、IFN-γ、IL-10、ICAM-1及MCP-1水平在感染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水平在感染早期有降低的趋势,感染后期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electin水平在感染后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肺炎的大鼠模型,感染后大鼠炎症免疫反应失调,可为进一步探究铜绿假单胞感染的耐药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论著
    庄松阳, 王琰, 周秋明, 袁浩, 董昊炜, 白洁, 李翔宇, 彭恒, 马雅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中华按蚊现场样本的宏基因组,分析代谢解毒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在山东济宁曹县和北湖区用人帐诱捕采集按蚊,基于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确认蚊种,进行宏基因组Illumina测序。从NCBI数据库下载属于CYP450sGSTsCoe基因家族的中华按蚊8个代谢解毒酶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将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与代谢解毒酶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在SeqMan Pro软件上分别进行读取和SNP分析,根据开放阅读框确定SNP的位置,并判别其为同义突变SNP或非同义突变SNP。结果 分子鉴定的山东济宁曹县和北湖区中华按蚊样本分别为31只和12只,分为2组进行宏基因组测序。Illumina测序每组样本产生的reads数近200 Mb,平均长度101 bp,GC含量平均为41%(曹县)和42%(北湖区),mapping到8个代谢解毒酶基因序列上的reads数为391~2 810条,每个位点的平均覆盖度的范围为23.72~144.93。本研究中华按蚊8个代谢抗性基因共有135个SNP位点,其中109个导致同义突变,占80.74%,26个非同义突变SNP位点(19.26%);每Kb的SNPs位点数为8.73~29.94;非同义突变SNPs在密码子的位置主要是第1位,占50.00%(13/26),第2位和第3位分别占26.92%(7/26)和23.08%(6/26)。结论 Illumina测序获得中华按蚊宏基因组序列中代谢抗性相关基因具有相当程度的多态性,可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按蚊的抗性分子机制提供重要数据。
  • 论著
    丁彧, 曾祥荣, 朱艳燕, 郑洪, 韩丽涛, 陈礼, 阮玉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丹阳市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中江苏省丹阳市2005—2020年首次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413例HIV感染者进行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的死亡和脱失情况,探索影响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病死率和脱失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结局为正在治疗314例,转出28例,死亡58例,失访1例和停药12例。413例HIV感染者,平均年龄为45岁(18~84岁),男女比例为3.8∶1,共随访1 516.75人年,总体病死率为3.82/100人年,总体脱失率为0.86/100人年。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已婚或同居占64.6%,异性性传播占63.0%,治疗前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 cells/μL占52.3%,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EFV+3TC+TDF占50.9%。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使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因素有:年龄≥40岁(AHR=4.21, 95%CI:1.58~11.17)、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AHR=2.63,95%CI:1.37~5.08)和未检测CD4+T淋巴细胞(AHR=3.66, 95%CI:1.13~11.84);而女性的风险降低(AHR=0.37, 95%CI:0.15~0.92)。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 cells/μL(AHR=0.21, 95%CI:0.04~0.99)和已婚或同居(AHR=0.20, 95%CI:0.04~0.93)脱失率风险较低。结论 江苏省丹阳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率较高和脱失率较低,仍需提高治疗前CD4+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及时性以及治疗管理服务质量来进一步减少死亡。
  • 论著
    周晓敏, 李亚, 杨广令, 凌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48例境外输入性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输入性登革热的流行状况,观察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药物应用与否对该病的疗效,为疾病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2015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8例境外输入性登革热住院患者,通过追溯患者流行病学史,检测抗原、病毒核酸及分型和特异性抗体IgM、IgG,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利巴韦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登革热输入地以亚洲国家为主, 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高热41.7%(20/48)、皮疹56.3%(27/48)、肌肉酸痛62.5%(30/48); 87.5%(42/48)白细胞计数下降, 66.7%(32/48)血小板计数下降;抗原检测阳性率为96.6%(28/29);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4.3%(33/35);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6.1%(23/41),其中IgM阳性者56.5%(13/23),IgG阳性者13.0%(3/23),IgM和IgG均阳性者30.4%(7/23)。以1~8 d检测的NS1抗原、核酸阳性率及3~8 d内检测的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抗原和核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抗体及核酸、抗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原体检测方法中抗原的阳性率最高,核酸次之,抗体最低。以发病的第5天为时间点,将1~5 d和6~8 d检测的抗原、核酸及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抗原与核酸、抗原与抗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与抗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的阳性率在5 d之后由81.3%(26/32)下降至21.9%(7/32),较抗原、抗体下降明显。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ALT/AST、GGT、TBIL及肌酐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余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两者平均住院天数、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8例患者登革热以发热、皮疹、肌肉酸痛及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输入地以亚洲国家为主,发病8天之内抗原阳性率较核酸和抗体高,发病5 d之后核酸阳性率较抗原和抗体下降明显。 利巴韦林组与未应用利巴韦林组比较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量利巴韦林对该病治疗无确切疗效。

  • 论著
    雷玥, 庄志超, 田宏, 李晓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天津流行的人A组轮状病毒VP7、VP4和NSP4基因进行分型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天津市急性腹泻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 group A, RVA)阳性病例的粪便标本,提取核酸,进行RT-PCR扩增VP7、VP4和NSP4基因片段全长并进行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所有RVA均属于G9P[8]基因型,进化树分析其VP7和VP4基因分别属于G9-VI和P[8]-3亚型。分析NSP4基因片段发现19株为E1型,12株为E2型。TJ株VP7、VP4、NSP4与疫苗株和参考株比对发现在关键位点有氨基酸替代现象。31个TJ-VP7氨基酸序列与 Rotavac G9 和Rotasiil G9 VP7相比,各有4个和3个替换位点。31例天津株VP8*核苷酸序列与Rotarix P[8]-1和RotaTeq相比,各有6个和3个氨基酸差异。天津株VP5*核苷酸与两种疫苗相比,仅在RotaTeq的5-1区I388L这一处发现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其余11个氨基酸位点高度保守;而与Rotarix5-1到5-5区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TJ E1株与疫苗株的NSP4序列相比在ASI和ASII区分别有2和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TJ E2株与疫苗株的NSP4序列相比在ASI-ASIV分别有3、8、2和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2018—2020年在天津地区检测到19株G9P[8]-E1型RVA,12株G9P[8]-E2型RVA,这是首次在天津发现G9P[8]-E2重组基因型。结论 与同基因型疫苗株和参考株相比,位于TJ株VP7、VP4和NSP4抗原位点的改变对于疫苗保护效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需要对轮状病毒分子变异和重组现象进行持续监测,不只是单一监测G/P分型情况,要考虑多基因片段共同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以便及时追踪和掌握轮状病毒的重组和变异情况。
  • 论著
    马玉霞, 刘宁, 杜波, 罗周正, 李贺, 刘文新, 郭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阜新市2011—2019 年接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状况,分析患者治疗后免疫学失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进行筛选,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基因型耐药等情况,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243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总计随访2 680次,66例(占27.16%)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其中57例(86.36%)患者CD4细胞计数降低至或低于开始治疗前水平,甚至CD4细胞数<200个/μL;9例(占13.64 %)患者连续接受治疗≥ 1年CD4细胞计数< 100个/μL。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从确诊至启动治疗时间≥12个月(OR=1.73,95%CI:1.24~3.55)、离异或丧偶(OR=1.61,95%CI:1.10~3.21)、以CCR5为辅助受体(OR=1.67,95%CI:1.01~3.43)、以NVP为基础的治疗方案(OR=2.73,95%CI:1.84~3.55)、发生基因型耐药(OR=9.90,95%CI:1.35~23.68)与发生免疫学失败呈正相关,而CD4+T淋巴细胞数≥600个/μL(OR=0.03,95%CI:0.01~0.08)和服药依从性≥95%(OR=0.23,95%CI:0.11~0.48)与发生免疫学失败呈负相关。结论 HIV/AIDS患者应及早开展HARRT治疗,治疗过程中增加患者CD4+T 淋巴细胞数监测次数,及时掌握患者免疫系统恢复动态情况和耐药情况,同时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论著
    罗超, 陈琼, 谭仕碧, 熊学武, 程绪婷, 颜朝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因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 2007软件作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2019年万州区登革热疫情333例,其中输入性4例,本地感染329例,罹患率20.68/10万。登革热疫情波及万州城区11个街道和4个镇,其中城区328例,占98.49%,农村5例占1.5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均为国内输入,其中云南输入2例、海南输入1例、台湾输入1例。本地感染病例中,除1例在重庆渝北区感染发病回万州区治疗外,其余328例均分布在万州城区的11个街道辖区。333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250例,实验室检测确诊病例83例,均为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时间分布为8月2例,9月288例,10月42例,11月1例,病例高峰出现在9月。328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在万州主城区11个街道,农村5例。发病数由多到少的前5位镇乡街道依次为钟鼓楼街道155例,牌楼街道93例,高笋塘街道29例,太白街道16例,陈家坝街道11例。患者年龄最小者11个月,最大者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7.49岁。结论 近年登革热疫情呈上升态势,我地开通柬埔寨、泰国航班,加速人员流动,万州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引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提示应加强登革热疫情和蚊媒监测,及时预警,为登革热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论著
    赵朝慧, 朱红琼, 刘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疑似感染患者无菌部位检测病原体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672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同步进行细菌培养及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宏基因组测序检出病原体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抗生素暴露、标本类型)、病原体分布、科室分布情况。结果 672例患者样本中培养阳性率为8.6%,宏基因组测序阳性率为35.4%,宏基因组测序阳性中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和支原体/衣原体检出率分别为43.7%、21.9%、15.4%、16.1%、1.8%和1.1%;抗生素使用前、后阳性率分别为32.9%和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脑脊液、组织、关节穿刺液、其他标本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5%、24.1%、45.0%、36.8%、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科室感染科、血液科、神经内科、骨科、呼吸内科、ICU及其他科室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9%、34.2%、15.7%、36.7%、28.6%、21.1%、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72例患者中有41例mNGS与培养均阳性,其中有31例培养结果与mNGS一致,10例结果不一致;在mNGS阴性的434例样本中有17例培养阳性。结论 宏基因组测序提高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检出率,尤其对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及罕见病原体的检出有优势,但检测结果是否为致病菌需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综合评估。抗生素的使用不影响mNGS用于无菌部位中病原体的检测。
  • 论著
    李卫鸿, 韩芸, 师成玲, 龙海青, 邓晓珍, 李明霖, 张松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 论著
    涂涛田, 肖汉森, 罗超, 陶晓颖, 张秀华, 梁维, 马祥峰, 李刚, 何亚明, 刘小波, 刘起勇, 季恒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收集和分析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重庆市防控媒介伊蚊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重庆市登革热出现本地疫情的万州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以及未出现本地病例的黔江区、大足区和垫江县为调查点。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幼虫,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重庆市6个调查点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登革热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果 重庆市2020年4—12月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4.50,全市6—9月平均BI>5,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其中沙坪坝区6月,渝北区6—7月,万州区7—8月平均B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2.15,渝北区7月和8月平均MO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媒介伊蚊成蚊密度为0.86只/(顶·h)。沙坪坝区和垫江县伊蚊密度帐诱指数较高,分别为1.81只/(顶·h)和1.48只/(顶·h),其次为万州区1.04只/(顶·h),沙坪坝区6—9月,万州区6—7月,垫江县5—6月及8—9月媒介伊蚊成蚊密度均>2只/(顶·h)。结论 2020年重庆市不同区县,不同月份登革热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不同,渝北区、沙坪坝区和万州区相对风险较高。建议各区县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重庆市蚊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 论著
    李思果, 祁鸿姣, 周彦, 张锦周, 刘建平, 潘柳波, 梁浩, 吕美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深圳市10个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8年深圳市62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初步诊断、食源性疾病种类等。结果 2012—2018年期间,共上报病例254 223例次。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低,为7.26/万,至2017年达最高,为61.86/万,2018年发病率又降至2014年的水平;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20∶1,男性患者的总数量多于女性患者,2015—2018年中,2016、2017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8月份的就诊病例数最多,占9.77%,4月份的就诊病例数最少,占6.58%;平均发病率最高的行政单位(区)为南山区,年均发病率为36.70/万,最低为盐田区,年均发病率3.30/万;各年龄组中,31~40岁的病例数最多,占29.01%,发病人数最少的年龄组为71岁以上组,占1.40%;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类型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占比最高,为88.66%,有毒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占比最低,为0.03%。不同行政单位内的食源性疾病各种类型发生率基本一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均最高。结论 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具有时间性、地区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及监督管理,并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论著
    刘莹, 李幼霞, 蔡水江, 范银强, 邓西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评分(LUS)动态改变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在ICU住院治疗的29例重症COVID-19患者实施LUS,收集同期临床资料,根据起始呼吸治疗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LUS和临床特征及LUS动态改变对呼吸支持策略的预测价值。结果 29例重症COVID-19患者,男性23例(79.31%),年龄(60.9±12.44)岁,病程(11.00±4.06)d,氧合指数(184.55±61.98)mmHg,LUS(18.34±4.51)分。共行118次LUS,含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63次,无创正压通气(NPPV)6次,有创正压通气(IPPV)22次,俯卧位通气(PPV)5次,体外膜氧合(ECMO)22次。其中HFNC组LUS明显低于其他呼吸治疗组,ECMO组LUS显著高于IPPV组(P<0.05)。23例无创呼吸治疗成功14例,失败9例,成功组LUS由(18.14±4.44)分下降至(15.07±3.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LUS由(18.44±3.64)分上升至(21.56±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US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LUS≥20.5分预测IPPV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73.9%,LUS≥23.5分预测PPV或ECMO的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83.5%。结论 LUS动态改变趋势是预测呼吸治疗能否成功的有效指标,可为重症COVID-19患者呼吸支持介入时机和手段提供依据。
  • 论著
    冯玉婷, 许玉军, 马岳绒, 朱考考, 陈善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9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5—2019年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基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0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5.8%,男女性别比为6.05∶1;平均年龄为(35.95±13.37)岁;未婚者占53.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2.4%;WHO临床分期Ⅰ期者占82.9%;治疗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P25,P75)为271(139,391)个/mm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5个月。2005—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病人中,男性、未婚者、≥50岁年龄组、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治疗时临床分期为Ⅰ期、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者的构成比呈增加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01)。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覆盖面逐渐扩大,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 论著
    黄紫晴, 宾羽琳, 王倩茹, 吴文智, 聂倩莹, 何观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韶关市不同地域土壤中土源性寄生虫的污染状况,为开展寄生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10月于韶关市东(武江区)、北(浈江区)、中(曲江区)不同地区的采集土壤标本共900份,采用水洗沉淀法、氯化钠饱和溶液漂浮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测土壤标本土源性寄生虫的污染情况,采用镜检法分辨检出土源性寄生虫种类,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结果 900份土壤标本中,蠕虫总检出率为18.78%(169/900),其中武江区为23.30%(48/206)、曲江区为8.85%(23/260)、浈江区为22.58%(9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采样土分为种植耕地、公厕周边、公园周边、马路边绿化带、居民住宅区周边等不同土地类型,蠕虫检出率最高的土地类型为种植耕地,检出率为21.37%(140/655),其次是居民住宅区周边的土壤,为15.66%(13/83);检出蠕虫种类分别为钩虫、蛔虫、东方毛圆线虫、鞭虫、肺吸虫、姜片虫、粪类圆线虫,其中检出钩虫最多,检出率为14.11%(127/900),其次为蛔虫,检出率为2.11%(19/900)。三个地区蠕虫总检出率、各地区种植耕地蠕虫检出率、各区公共厕所周边蠕虫检出率、各区钩虫检出率及各区蛔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韶关市各地区的土壤中仍存在多种寄生蠕虫的污染,应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加强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卫生的整治,加大寄生虫病防治的宣教力度,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疾病传播。
  • 论著
    李佳, 黄玲, 羊晶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福州市学生肺结核发病流行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为完善福州市学校结核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2015—2019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查阅《福州市统计年鉴》,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福州市共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575例,各年登记发病数分别为63、105、128、157和122例, 各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分别为3.92/10万、6.46/10万、7.77/10万、9.36/10万和7.28/10万,年均登记发病率为6.98/10万,2015—2019年学生活动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各县(市)区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数比较,闽侯115例(占20.0%)、仓山106例(占18.4%)、鼓楼60例(占10.4%)和 福清59 例(占10.3%)登记数为多。学生肺结核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大中专学生的比例最大,每年占当年学生病例的5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肺结核患者复治比例低于非学生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复治学生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均高于非学生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市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率逐年上升,大中专学生的比例最大,学生仍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要加强主动监测,及时做好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
  • 论著
    赵江山, 史光忠, 王蒴, 张海亭, 亚里昆·买买提依明, 侯岩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疆2016—2020年输入性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评估新疆疟疾监测预警能力水平,为新疆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调整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新疆2016—2020年报告的疟疾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疟疾发病、感染来源和病例三间分布情况,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断以及发病到诊断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2例,其中恶性疟20例(占62.5%),间日疟7例(占21.9%),卵形疟3例(占9.4%),三日疟1例(占3.1%),卵形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占3.1%)。病例来源主要以在非洲地区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有8个地(州、市)12个区县有病例报告,其中高新区10例,昌吉市7例,沙依巴克区4例,霍城县和天山区各2例,5个区县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78.1%。报告的病例中90.6%的病例由医疗机构诊断,由疾控机构诊断的病例占比较小(9.4%)。自治区级医疗机构报告20例(62.5%),地(州、市)级医疗机构报告3例(9.4%),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9例(28.1%),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 新疆疟疾病例以非洲输入恶性疟为主,继续做好风险人群健康宣教,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防止发生境外输入再传播,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 综述
  • 综述
    张志宏, 钟佑宏, 王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耐药问题不断加重使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可能会出现无药可用的状况。噬菌体作为微生物病毒,能够特异性裂解宿主菌,且具有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使其在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噬菌体疗法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通过一些研究案例介绍了常规方法以及新颖的策略,包括使用鸡尾酒疗法、噬菌体-抗生素联合使用、噬菌体相关的酶以及工程噬菌体和重组裂解酶等生物技术,目前已有许多成功治疗的案例并开发了多款噬菌体产品。文中也探讨了噬菌体疗法面临的问题,尽管在治疗的安全性、规范性以及制剂的生产、监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噬菌体在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方面仍具有巨大的潜力。
  • 综述
    黎军, 韦树娇, 张伟尉, 燕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他非诺喹(tafenoquine, TQ)是继伯氨喹(primaquine, PQ)之后用于治疗带有休眠子疟原虫的根治药物,Ⅰ、Ⅱ期实验表明具有较高组织结合度,表观分布体积(V/f)为1 530~2 550 L,药物半衰期14 d,是PQ的50倍,最低药效血浆浓度80 ng/mL。Ⅲ期及数个关键性临床观察显示单独使用TQ对间日疟、恶性疟均有治疗和预防功效。临床使用推荐方案是TQ 300 mg+氯喹(chloroquine, CQ) 1 500 mg/3 d。单剂量TQ 300 mg 6个月内对间日疟原虫治疗,抗复发功效为62.4%~89.2%,TQ 200 mg×3 d对恶性疟疗效100%。细胞色素CYP-2D6对TQ代谢影响尚有争议。TQ对儿童影响研究仍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还不能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长半衰期特性使TQ对G6PD酶活性缺乏患者溶血伤害大于伯氨喹,因此不建议G6PD酶活性低于正常中位值70%患者使用。如果G6PD酶活性检测实现廉价、便利、高效,并与TQ共同广泛使用,将可能加速推进全球消除疟疾。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蔡武卫, 林陈鑫, 谢汉国, 郑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1例儿童感染肺吸虫误诊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分析,加强临床医生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病例两次住院先后在不同科室就诊,围绕呼吸道症状、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慢性鼻窦炎、肺部真菌感染等,给予相应治疗。后经我中心实验室诊断为肺吸虫感染,采用吡喹酮进行驱虫及常规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未见患儿诉有不适。结论 儿童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生活饮食习惯,结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影像学、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人群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阻止肺吸虫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