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2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18
      

  • 全选
    |
  • 杨建国, 靳娟, 游陪松, 谢辉, 李存香, 何建, 马林德, 熊浩明, 张强, 田富彰, 代瑞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海省30年人间鼠疫疫情相关鼠疫菌株其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省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和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980—2011年间青海省发生的29起典型人间鼠疫疫情中分离的35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荚膜抗原(Fra1)、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鼠疫杆菌素Ⅰ(PstⅠ) 4种毒力决定因子检测,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 DFRs)基因分型研究病原学特征,同时结合青海省近年来人间及动物间鼠疫流行现状,分析当前鼠疫防控形势及流行特征。结果 实验检测的35株鼠疫菌株生物型分型均为古典型;生化分型有2种类型,其中29株(82.86%)为青藏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南地区及环湖地区,2株(5.71%)为祁连山型,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DFR分型有6种基因型,其中5型16株、8型12株、10型2株、36型1株、30型3株、1b型1株,以5型和8型为主,5型和1b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海湖环湖地区和祁连山南麓,8型、10型、36型、30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南地区。结论 青海高原鼠疫菌病原体生化型复杂,动物间鼠疫疫情连年不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鼠疫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扎实做好鼠疫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 阿力米热·阿布迪热依木, 苏银霞, 呼聪慧, 李媛媛, 姚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居民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给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0年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18 岁柯尔克孜族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新疆全民健康体检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 935人,有10 602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为48.33%,其中高血压4 929例、患病率22.47%,肥胖4 238例、患病率19.32%,血脂异常3 610例、患病率16.46%,贫血1 632例、患病率7.44%,2型糖尿病1 236例、患病率5.63%。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贫血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均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和贫血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0岁(OR=1.836,95%CI:1.565~2.034),40~<50岁(OR=2.916,95%CI:2.613~3.255),50~<60岁(OR=5.244,95%CI:4.651~5.913),≥60岁(OR=10.866,95%CI:9.533~12.385),政府机关人员(OR=1.789,95%CI:1.405~2.279),专业技术人员(OR=1.774,95%CI:1.372~2.295),办公人员(OR=1.923,95%CI:1.418~2.607),偶尔饮酒(OR=1.157,95%CI:1.055~1.270),偶尔锻炼(OR=1.498,95%CI:1.238~1.812)均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阿合奇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当地相关健康机构加大对多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和中青年女性贫血的防控。

  • 周芬, 韩孟奎, 胥萍, 李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肝功能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2013—2021年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109例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 HC),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 CHB),7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LD)以及24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CHB+AILD)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样本均采集基本信息、入院肝功能指标以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健康志愿者未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采用SPSS、GraphPad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在4组样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抗线粒体M2型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M2, AMA-M2)和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anti-soluble acidic phosphorylated nuclear protein antibody, 抗SP100抗体)在CHB+AILD组[29.2%(7/24), 17.4%(4/23)]的检测率高于CHB组[5.1%(3/59), 0(0/59)],提示这2种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对CHB和CHB+AILD进行鉴别诊断。此外,包括总胆红素在内的8种肝功能指标在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HB+AILD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CHB组和AILD组,而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CHB组和AILD组。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在AILD组和CHB+AILD组均高于CHB组。采用二元Logitic回归分析发现联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构建诊断评估模型,评估准确率为0.902。结论 联合自身抗体和肝功能指标检测将有助于增强临床医生对CHB、AILD及CHB+AILD的鉴别诊断能力,从而有助于降低对CHB+AILD的漏诊率,实现早期诊断,为患者更早获得合理治疗和临床治愈提供理论依据。

  • 王杨, 林佳岚, 罗辉, 董慧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将收集的患者标本分为6个组,分别是健康组40例、慢性乙肝组47例、慢性乙肝肝硬化组47例、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组40例、慢性乙肝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30例及慢性乙肝肝硬化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27例,并检测凝血4项指标做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单纯华支睾吸虫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延长,同时乙肝感染组及合并感染组的凝血酶时间(TT)、PT、APTT指标延长,FIB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肝组相比,慢性乙肝肝硬化组与合并感染乙肝组的PT、APTT、TT指标延长,FIB指标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和合并感染乙肝组相比,合并感染乙肝肝硬化组的PT、APTT、TT指标显著延长,FIB指标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会进一步加重乙肝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并且慢性乙肝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至肝硬化会加重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在治疗乙肝患者的同时要警惕是否有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测预后。

  • 陈丹, 王秋波, 沈丹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方法 以2014—2020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36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40例HBsAg阳性、HBsAb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患者外周血T细胞比例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血清HBsAb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年龄、性别构成、ALT及AST水平、HBV DNA载量> 103 copies/mL患者比例、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HBV E抗体(HBeAb)阳性率、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71.83±1.50)% vs (72.75±1.47)%;t=0.66,P>0.05]、CD4+[(36.81±1.53)% vs (39.88±1.57)%;t=1.43,P>0.05]、CD8+ [(33.17±2.04)% vs (32.40±1.75)%;t=0.77,P>0.05] 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血清HBsAb含量与外周血CD3+r=0.026,P=0.65)、CD4+ r=‒0.08,P=0.16)、CD8+r=0.09,P=0.24)、CD4+/CD8+ T细胞比值(r=‒0.005,P=0.35)及ALT(r=0.04,P=0.56)、AST水平(r=0.002,P=0.69)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与HBsAg阳性、HBsAb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亚群比例均无显著差异。

  • 张鸿娟, 许云敏, 董小雪, 郑瑞, 任宝军, 单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云南省9所三级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演变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或仪器法,对9所不同地区的三级医院按统一技术方案,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21年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折点标准判断结果,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血流感染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 0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 442株(62.0%),革兰阳性菌4 562株(38.0%),分离株数呈上升趋势;门诊分离出163株(1.4%),住院11 840株(98.6%);排名前三的革兰阴性菌依次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N)309株(4.2%),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29株(0.4%),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19株(0.3%),CR-KPN检出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排名前三的革兰阳性菌依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检出213株,占27.7%,且由2017年的40.0%下降至2021年的23.4%,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结论 多中心血流感染病原菌5年检出率及构成变化不大,但各医院检出情况不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检出数逐年增加,应重点关注。

  • 刘莹, 孙定炜, 吴群, 李善干, 刘璞瑜, 曾雪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海南省2017—2021年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密度变化和季节性消长规律,为当地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采用双层叠帐法和诱蚊灯法监测成蚊。 结-果 海南省2017—2021年共捕获白纹伊蚊雌蚊成蚊1 962只,占捕获蚊虫总数的2.17%。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58,P<0.01)。2017年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平均为9.71只/(灯·夜),但白纹伊蚊的构成比最低,为1.29%;2020年医院的蚊密度最低,为2.22只/(灯·夜),2019年居民区和医院的白纹伊蚊占全部蚊虫构成比最高,平均为3.27%。不同生境下蚊密度均在2020年最低;2017—2021年居民区和牲畜棚的白纹伊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其余生境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其中医院的构成比在2020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7—2021年监测的平均蚊密度分别为5.97、4.26、3.82、3.39、3.68只/(灯·夜),除2021年外,呈逐年递减趋势;帐诱指数除2019年外,也呈递减趋势,平均值为1.5只/(小时·顶),呈逐年递减趋势;2017—2021年海南省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0.09只/(灯·夜),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2017—2021年的布雷图指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为缓慢,且每年的高峰在6—8月之间,均比成蚊密度高峰晚1~2个月。结论 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应根据蚊虫季节性特点开展蚊虫防治活动,以降低登革热等传染病发生风险。

  • 范霞林, 樊利春, 黄垂灿, 吴维佳, 吴西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新生儿4种常见耳聋基因及10个位点突变的检出情况,分析耳聋基因及其位点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南省制定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策略,促进儿童听力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出生的新生儿,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同时采集新生儿足底血,应用多重PCR扩增和导流杂交技术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10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7 124名新生儿通过知情同意并被列为研究对象,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219例,耳聋基因检出率为3.07%。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MT-RNR1GJB3的检出率分别为1.56%(111/7 124)、1.18%(84/7 124)、0.21%(15/7 124)、0.11%(8/7 124)。4个基因10个位点中,GJB2的c.235delC位点检出率最高,为1.38%(98/7 124),其次是SLC26A4的c.919-2A>G(0.87%,62/7 124);听力初筛通过的新生儿有2.63%(113/4 289)检出耳聋基因;在基因类型方面,GJB2基因在听力筛查未通过新生儿中检出率大于听力筛查通过的新生儿[2.23%(63/7 124) vs 1.12%(48/7 124),P<0.01];在基因位点方面,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的c.235delC位点检出率大于通过的新生儿[2.09%(59/7 124) vs 0.91%(39/7 124),P<0.01]。结论 海南省新生儿最常见的耳聋基因类型为GJB2SLC26A4;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为c.235delC和c.919-2A>G;听力初筛通过的新生儿仍有2.63%检出耳聋基因,其中检出携带MT-RNR1GJB3基因的耳聋高危新生儿。因此,听力筛查应联合耳聋基因筛查,以提高听力损失高危儿童检出率。

  • 王宪龙, 翟如义, 郭培全, 江亚娟, 岳营, 王小羽, 焦伯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济宁市一起聚集流感疫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一起聚集流感疫情采集的12份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核酸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利用MEGA软件构建进化树,利用NetNGlyc、GPS-SUMO、NetPhos软件分别分析糖基化位点、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结果 12份咽拭子标本中,4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流感病毒株4株。同2018—2019年度北半球疫苗株A/Brisbane/02/2018相比,8个基因节段核苷酸同源性范围为98.5%~99.8%;编码的10种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范围为98.2%~100.0%。在进化树上,4株毒株位于两个进化簇,其中3株毒株位于同一进化簇,1株毒株位于不同进化簇。4株毒株编码的10种蛋白共发生50处氨基酸位点置换,血凝素蛋白抗原表位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置换,神经氨酸酶蛋白酶活性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位点均未发生变异,聚合酶酸性蛋白、聚合酶碱性蛋白1和聚合酶碱性蛋白2抑制剂耐药位点均未发生变异。结论 本次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学校流感聚集疫情有2个不同的源头,应加强对学校流感聚集疫情监测,加强学校流感防控。

  • 周祥, 蔡建新, 王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患儿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1年3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2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记录患儿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0、CD86细胞阳性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患儿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评估上述指标预测患儿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经规范化治疗后,48例患儿治疗无效,204例患儿治疗有效;患儿血清CD80 [(2.28±0.84)% vs (2.12±0.33 )%]、CD86 [(3.35±0.96)% vs (2.23±0.41)%]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1、16.991,P<0.05)。治疗无效组患儿入院时血乳酸、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CD80、CD86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CRP(OR=10.929)、MMP-9(OR=1.926)、CD80(OR=3.943)、CD86(OR=1.947)过表达可能是患儿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P<0.05);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优度较高(χ2=6.245,P=0.620);模型共线性结果显示,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 VIF)值均<2,各主要指标之间不存在共线性;模型个体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D-W=0.279,各主要指标之间相互独立性较差。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CD80预测患儿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62,cut-off值为2.390%,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598、0792、0.390;CD86预测的AUC为0.739,cut-off值为3.280%,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510、0.896、0.406;联合预测的AUC为0.823,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696、0.833、0.529。结论 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参与HFMD病情进展,二者过表达可能提示重症HFMD患儿治疗无效高风险,早期动态监测血清CD80、CD86表达对患儿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李亭亭, 沈晓文, 许祝平, 张琪, 钱超俊, 瞿洪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水痘减毒活疫苗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硬结大小的影响,为今后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无锡市某高中一年级同时发生肺结核和水痘病例班级的学生分别进行TST试验和应急接种水痘疫苗,同时收集该班入学体检时的TST结果,对第0天、第83天和第195天的TST试验硬结大小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水痘减毒活疫苗对TST试验硬结大小变化的影响。结果 对该班学生第0天、第83天和第195天三次TST试验均参与的45人硬结平均直径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第0天未接种水痘疫苗(1.630±2.837)和已种水痘疫苗(5.818±4.530)两组进行比较,硬结平均直径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2,P=0.001);第83天未接种水痘疫苗(0.001±0.001)和已种水痘疫苗(0.114±0.533)两组进行比较,硬结平均直径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29);第195天未接种水痘疫苗(1.913±3.774)和已种水痘疫苗(5.023±5.126)两组进行比较,硬结平均直径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P=0.026)。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接种水痘疫苗后TST试验硬结平均直径发生变化更显著,RR=6.071,95%CI(1.667~22.116),P<0.05;接种水痘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第195天TST试验硬结平均直径与第0天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3.474,95%CI(0.333~36.240),P>0.05。结论 接种水痘疫苗可能对TST试验结果产生短暂抑制作用。

  • 孙小玲, 何薇, 李霞, 褚洪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0月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诊的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人口学指标及空腹血糖、肝功能、血脂组合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准确度的综合作用。 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0级<F1级<F2级<F3级<F4级。ROC分析结果显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F1级、≥F2级、≥F3级及F4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截断值分别为6.15 kPa、7.03 kPa、8.15 kPa及10.09 kPa;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806、0.900、0.930(P<0.05)。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脂肪肝、炎症水平为影响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准确性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其准确性主要受ALT、AST、炎症水平及脂肪肝的影响。

  • 陈昱名, 李珍珍, 刘璐, 何爽, 夏依代·图尔荪, 苗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痛风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与痛风患者发病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5—2019年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516例男性痛风患者为痛风组,同医院男性健康体检者516例为对照组,检验并分析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测量血压、腰围、臀围,并计算BMI和WHR。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和WHR与痛风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 痛风组的尿酸、葡萄糖、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体质量和腰围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身高、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WHR与痛风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272、0.345, P<0.05);痛风组与对照组的BMI、WHR、腰围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338、54.928、54.153,P<0.05)。在调整年龄、有氧运动等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为24.00~27.99 kg/m2、≥28.00 kg/m2患者发生痛风OR值分别是BMI正常者的2.005(1.337, 3.006)倍和2.677(1.668, 4.296)倍;WHR为≥0.90的患者发生痛风的OR值是WHR正常者的1.668(1.186, 2.345)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亚组分析结果与其相似。结论 乌鲁木齐市痛风人群的BMI和WHR高于正常人群;BMI、腰围和WHR均与痛风的患病有关联。随着BMI和WHR上升发生痛风的危险性逐渐增高。

  • 肖朗, 刘慧敏, 胡清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叉头框蛋白O3(forkhead box protein O3, FOXO3)水平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APTB患者为APTB组,选取59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为LTBI组,同期选取6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检测,ELISA法进行血清iNOS、Arg-1水平检测;采用ROC曲线分析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对LTBI、APTB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FOXO3 mRNA与血清iNOS、Arg-1水平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LTBI组、APTB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FOXO3 mRNA及血清iNOS水平依次降低,血清Arg-1水平依次升高(P<0.05)。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鉴别诊断LTBI、APTB的AUC分别为0.876、0.887,灵敏度分别为71.2%、76.3%,特异度分别为96.9%、90.6%。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与FOXO3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500,P<0.05),且二者与血清iNOS呈正相关,与血清Arg-1呈负相关(P<0.05)。APTB患者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FOXO3 mRNA及血清iNOS高于治疗前,血清Arg-1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较低,且二者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NOS呈正相关,与Arg-1呈负相关。

  • 王曙, 张博, 卓炯, 高捷, 郑利纬, 丁雨霏, 黄哲徐, 凌志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上海市黄浦区家居环境和公共场所环境中新冠病毒检出情况,描述新冠病毒对相关环境的污染特征,为建立和实施新冠病毒的环境消毒及健康宣教等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新冠病毒的环境污染数据为上海市黄浦区2月1日—3月31日针对199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轨迹所至的环境采样RT-PCR检测结果。基于分类汇总的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污染阳性率的比较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上海市黄浦区2月1日—3月31日19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家居环境的新冠病毒污染阳性率为6.47%(234/3 618),公共场所为1.22%(47/3 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08,P<0.01)。居住条件较差的旧式里弄房环境污染阳性率为8.31%(96/1 155),居住条件较好的公寓及花园洋房的环境污染阳性率为3.59%(22/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P<0.05)。家居环境中排水相关类物品病毒污染阳性率为13.30%(58/436),厨卫工具相关类为3.10%(17/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4,P<0.01);公共场所中娱乐器具相关类物品病毒污染阳性率为13.33%(2/15),厨卫工具相关类为0.62%(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P<0.01)。结论 有关部门应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环境的消毒和通风及设施清洗,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污水环境中的新冠病毒赋存情况评价,新冠病毒防控措施的健康宣教应当向居住条件差的居民人群倾斜。

  • 敖科萍, 邓劲, 刘雅, 舒玲, 康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真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治疗真菌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诊断血流感染的患者在血液培养中分离的真菌菌株,进行质谱鉴定和药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到真菌菌株255株,经质谱鉴定,念珠菌属215株(84.3%),新型隐球菌28株(11.0%),马尔尼菲蓝篮状菌4株(1.6%),其他8株(3.1%)。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90株,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39株,光滑念珠菌36株,热带念珠菌33株,季也蒙念珠菌8株,其他念珠菌9株。在科室中,以ICU为主,占35.7%。对排名前4的念珠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对抗真菌药物较敏感,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89.2%,伏立康唑敏感率为92.8%,阿尼芬净和卡泊芬净的敏感率为97.6%,米卡芬净敏感率96.4%,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89.7%,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94.9%,对阿尼芬净、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率为100%。棘白菌素类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敏感率为100%,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敏感率均在95%以上,光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敏感率为90%左右。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较低,为66.7%和54.5%,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主要集中在剂量依赖性敏感(SDD),占91.4%。4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表现为野生型菌株,热带念珠菌对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野生型率占比最高,为21.2%和36.4%,新型隐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23株中4株对两性霉素B表现为非野生型,3株对氟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结论 血流感染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白念珠菌占比最高,棘白菌素对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很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表现为野生型,但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稍高,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型率在增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吴泉明, 陈发林, 吴长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福建省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31所医疗机构按统一方案对血培养标本分离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1年药敏执行标准,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剔除重复菌株后,共收集到 10 356株细菌,革兰阳性菌3 668株(占35.4%),革兰阴性菌6 688株(占64.6%)。排前5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本研究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4.5%,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76.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为3.2%。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8%、1.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0.8%,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41.9%;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5.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5.1%;铜绿假单胞菌则仅为14.2%,且对大多数药物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福建省血流感染多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引起,部分菌种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正确合理使用。

  • 张竞予, 秦铭, 方晶晶, 李家熠, 张馨心, 周方斌, 何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寄生虫病,进一步了解宿主和血吸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制定新型防控策略的基础。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序列的互补结合,促进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血吸虫和宿主动物细胞均表达miRNA,并能通过胞外囊泡等形式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吸虫释放出来的miRNA能够被宿主细胞摄取,并通过跨物种调控方式在虫体寄生维持及致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宿主miRNA能够被虫体细胞摄取,但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存在。miRNA介导的跨物种调控已成为宿主与血吸虫相互作用的新机制,本文就对此新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杨翼维, 堵舒桐, 闫涵, 张莉, 李海龙, 吕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刚地弓形虫感染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弓形虫感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本文综述弓形虫感染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致病机制,通过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期望能为临床治疗弓形虫感染导致的神经精神疾病提出新的治疗方向和可行方案。

  • 钟思琦, 徐和, 姜良坤, 范晶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据调查,美国有1%~4%的孕妇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母婴传播的风险大约为5%。HCV母婴传播既可以发生在宫内,又可以发生在围产期。妊娠期感染HCV会增加胎儿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和低出生体重等不良结局的风险。对《母胎医学会咨询系列#56:妊娠期丙型肝炎(更新版)-替代2017年11月第43号文件》(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Consult Series #56: Hepatitis C in pregnancy—updated guidelines: Replaces Consult Number 43, November 2017)进行摘译,通过对现有证据的讨论,为妊娠期丙肝患者提供筛查、治疗和管理建议。

  • 俞亚转, 朱传龙, 杜永国, 李文庭, 张丽媛, 吴坤亮, 王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1例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女性行腹部抽脂手术后腹部软组织感染塞内加尔分枝杆菌患者临床资料,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患者,女性,32岁,有SLE病史2年余,一直规律服用甲泼尼龙、羟氯喹和吗替麦考酚酯。患者入院的9个月前在某医学美容机构行腹部、腰部、臀部抽脂手术。术后一个月腹壁逐渐出现数个肿块,伴有压痛,其中1个肿块触诊波动感明显并且可抽出脓性液体,腹壁肿块位置与抽脂针的进针部位一致。患者起病后至该医学美容机构行腹壁肿块穿刺,穿出5 mL脓性液体并送细菌培养,培养出“塞内加尔分枝杆菌”,予“头孢类”抗生素(药名不详)治疗3 d后症状未见缓解,遂就诊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住院期间完善相关检查后再次行腹壁肿块穿刺抽脓行病原学检查,其分枝杆菌培养+鉴定结果:塞内加尔分枝杆菌。与院外结果一致,故确诊为塞内加尔分枝杆菌感染,予“头孢西丁、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治疗3个月后,患者腹壁软组织感染治愈。创伤或有创性操作可导致皮肤、肌肉、骨骼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皮肤感染NTM可表现为慢性的无痛结节,然后发展为化脓性毛囊炎和脓肿。当患者伤口接触水、有外科手术史、经验性抗感染无效,应该怀疑NTM感染。患者因行医学美容而感染塞内加尔分枝杆菌,提示创伤性医疗美容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