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宾, 郝彦玲, 李丹, 王硕, 王书晖, 刘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定携带新型冠状病毒S、N和M基因的疫苗在BALB/c小鼠上的T细胞表位。方法 用携带新型冠状病毒S、N和M基因的DNA疫苗和痘病毒载体疫苗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末次免疫1个月内取小鼠脾细胞,用ELISPOT法检测其对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多肽的T细胞免疫反应,筛选出具有阳性反应的多肽片段,并对其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S、N、M基因分别鉴定出12、2、17条阳性多肽。S基因中多肽S49、S50、S100、S101、S102、S103阳性反应率为100%,且免疫刺激指数最高;覆盖M蛋白全长的41条多肽中有7条能刺激50%以上的小鼠产生阳性反应。预测分析结果显示,S、N、M基因分别有10、1、16个MHC-1 H-2限制性表位,主要位于S基因的RBD区、N基因RBD区以及M基因的跨膜区。这些表位在SARS-CoV-2及其变异株、SARS-CoV中高度保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DNA疫苗和痘病毒载体疫苗诱导了针对多个基因、多个表位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未来通用型疫苗设计应包含能诱导细胞免疫的多个抗原,特别是包含保守表位的结构抗原。

  • 论著
    符修昊, 索鹏辉, 王浩城, 马晨昕, 廖承红, 韩谦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究埃及伊蚊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 DDC)基因在蚊卵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 方法 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构建DDC基因在埃及伊蚊中的时空表达谱,然后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埃及伊蚊成蚊DDC基因的表达,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卵抗干燥能力。结果 DDC基因在卵时期表达量高于其他发育时期幼虫,在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中,DDC基因在卵巢中转录本表达量水平约为胸部的5.35倍,是表皮和中肠的6.63倍和38.9倍。两个对照组间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DEPC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为122个/只蚊和95.1%;dsGUS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为120个/只蚊和92.9%)。但实验组(dsDDC注射组)的产卵量(39个/只蚊)和孵化率(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68,P<0.01)。在低湿度条件下(室温26 ℃,0~5%湿度),0~10 min之内,对照组蚊卵壳结构和饱和度基本无变化,而dsDDC组蚊卵壳结构出现坍塌,卵饱和度明显下降;30 min之后,dsDDC组蚊卵已脱水干瘪,而对照组蚊卵仍保持较高的饱和度。结论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初步推断DDC基因从埃及伊蚊卵的形成到发育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论著
    强焜, 徐斌, 胡薇, 周瑞敏, 宋鹏, 陈军虎, 郑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类荧光重组酶聚合酶(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扩增的田鼠巴贝虫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细胞色素B基因为靶序列,设计3组引物及荧光探针建立田鼠巴贝虫的检测方法并优化引物。设置37 ℃、38 ℃、39 ℃、40 ℃、41 ℃、42 ℃等6个温度梯度进行反应温度条件优化。将基因组DNA稀释至1 ng/μL、100 pg/μL、10 pg/μL、1 pg/μL、100 fg/μL、10 fg/μL、1 fg/μL等7个浓度梯度进行该方法的敏感性评价,采集恶性疟及间日疟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特异性评价。取445 200、89 040、17 808、3 561.6、712.32、142.46、28.49、5.7、1.14、0.23不同田鼠巴贝虫载量的样本进行虫密度最低检测限实验。选取16例临床发热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荧光RPA与巢式PCR检测,评价结果一致性。结果 建立的荧光RPA法可特异扩增出150 bp的田鼠巴贝虫目的片段,最佳反应温度为39 ℃。该方法针对基因组DNA的检测敏感性最低可达10 fg/μL,不同田鼠巴贝虫密度样本的最低检测限量为0.23个/μL。该方法在对恶性疟、间日疟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中均未出现交叉反应。荧光RPA与巢式PCR各检测16例临床发热患者血液样本,均检出9例田鼠巴贝虫阳性,7例田鼠巴贝虫阴性,结果一致。结论 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田鼠巴贝虫方法敏感性强、特异性好,有望应用于巴贝虫感染的快速检测及风险监测。

  • 论著
    赵本南, 钟晶, 岳勇, 吕春容, 赖敏, 王洁, 袁晓艳, 刘大凤, 袁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1月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比较,分析加强免疫针效果。方法 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三剂(加强免疫针)的医院医务人员为试验组,以接种两剂新冠灭活疫苗的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对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对照组免疫后24~78 d(中位时间58 d)血清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比较对照组疫苗免疫前后抗体变化以及两组免疫后抗体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加强免疫后SARS-CoV-2 IgG阳性率为94.5%(86/91),均值(6.92±3.40)COI、总抗体均值(460.64±265.98)COI。男、女性IgG阳性率、IgG量、总抗体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IgG阳性率及总抗体量均低于22~<30岁组(F=3.269,P<0.0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对照组疫苗免疫后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显著高于免疫前(P<0.001)。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和对照组疫苗免疫后SARS-CoV-2总抗体分别为(460.64±265.98) 和(595.40±294.36)COI,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比对照组疫苗免疫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加强免疫针后体内抗体将快速达到高峰,虽然效果可能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但仍普遍有效。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免疫接种后的保护力可能强于非感染者加强免疫接种后。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非感染者以及免疫接种条件的新冠肺炎康复者,都该及时接种以减少感染或再次感染SARS-CoV-2的风险。

  • 论著
    王倩文, 全宰植, 金在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浓度较低PM10(10 ng/L)引起的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的变化。评估了在比韩国环境部发布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环境标准(100 μg/m3)更低浓度的PM10对人肺上皮细胞 A549 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影响。方法 使用用于水溶性四唑盐(WST-8)和乳酸脱氢酶 (LDH) 释放测定的商业试剂盒,没有PM10的 RPMI 用作阴性对照,细胞活力通过阴性对照释放的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与WST-8的结合进行表达。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细胞和不含 FBS的培养基的基础 LDH 释放来表达细胞毒性。分别评估暴露于 PM10 溶液(10 ng/L和 10 μg/L) 0、4、12 h后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的细胞活性和细胞毒性。 结果 在低于韩国环境部发布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环境标准浓度的PM10浓度下,发现 PM10 对 A549 细胞活性具有时间依赖性影响,细胞释放的 LDH 测试中,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 结论 PM10在较低浓度下对 A549 细胞活性产生时间依赖性影响,其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释放影响需要多种浓度和多种时间数据来证实。而低浓度PM10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低 PM10 浓度会显着影响肺泡上皮细胞的活力,从而为更好地了解 PM10 对人体呼吸系统健康的潜在有害影响提供参考材料。

  • 论著
    崔甍甍, 向珍君, 郝喜梅, 万立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口岸防控措施效果,为构建科学有效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2020年2月29日—2021年10月29日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从诊断类别、临床分型、人群分布、时间分布、来源国分布、诊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436例,其中确诊病例297例,无症状感染者139例。确诊病例中轻型126例,普通型171例,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无死亡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男女比例1.32:1,年龄中位数28(22,38)岁,以20~<40岁261例,占59.86%。病例来源国分布在48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前三位分别为英国(91例,占20.87%)、西班牙(48例,占11.01%)、菲律宾(41例,占9.40%)。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 (1,28) d,确诊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短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P=0.032)。境外输入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12,28)d,确诊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8,P<0.000 1)。结论 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肺炎病例具有较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口岸是重中之重。

  • 论著
    易佳, 孙凌聪, 张聪, 李博, 李凯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北省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涂片制作质量和实验室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水平,为消除疟疾后的有效监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对2020—2021年湖北省网络报告和疑似疟疾病例血片和随机抽取的各市州发热病人阴性血片进行镜检复核,对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镜检结果及虫种判定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20—2021年共复核疟原虫血片1 661张,制片、染色、清洁度总合格率分别为88.50%(1 470/1 661)、80.01%(1 329/1 661)、84.71%(1 407/1 661)。复核阳性病例63例,血片156张,阳性血片制片、染色、清洁度合格率分别是78.21%、76.92%、82.69%,阳性符合率为77.78%,虫种符合率为87.76%。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的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4.74%、90.00%、80.00%和80.00%。复核阴性血片1 505张,阴性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合格率分别为89.57%、80.33%、84.92%,复核一致率为100%,未发现漏检。阴阳性血片制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33,P<0.05),染色和清洁度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涂片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沉渣较多、溶血不全、血膜制作不规范、染色深浅和厚血膜脱落。不同地区阴性血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制作=73.109、χ2染色=130.637、χ2清洁度=68.806,P均<0.05),且城市医院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均优于乡镇卫生院(χ2制作= 21.551、χ2染色=13.561、χ2清洁度=12.523,P均<0.05)。结论 湖北省各市州血涂片质量整体较好,阳性血片质量及疟原虫定性诊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论著
    邱渊, 陈仁富, 颜惠丽, 黄云逸, 于德娥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从确诊到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间隔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间隔对短期治疗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海口市2017—2021年接受ART的HIV感染者的病案信息,将感染者从确诊到接受ART的间隔分为≤30 d、≤30~60 d、>60~365 d和>365 d 4组,比较不同组间ART 1个月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差异。结果 在302例病例中,男性91.7%,确诊60 d内进行ART者为71.8%;确诊时6.8%的人合并乙肝,3.6%的人感染过肺结核。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各组仅在性别和确诊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的基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30~60 d组含量低于其他组。治疗1个月后,各组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肾功能方面,各组白蛋白含量均有增加,分别是0.02 U/L、1.91 U/L、 3.67 U/L和2.62 U/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和确诊时间是影响确诊到ART间隔的因素,时间间隔对白蛋白含量有影响。

  • 论著
    柳晓金, 张珣, 李曼, 王玉清, 郑立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脑脊液抗酸瑞吉双重染色法,并评价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 建立抗酸瑞吉双重染色法:脑脊液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取0.5 mL加入Cytospin-4型甩片机中,采用28×g离心5 min;待玻片干燥后,滴加碱性复红溶液(碱性复红8 g溶于10 mL乙醇中,加5%石碳酸900 mL,放置24 h后过滤备用),染色10 min;再用5%盐酸-75%乙醇脱色1 min;然后滴加瑞氏吉姆萨A液约0.5 mL到涂片上,最后将B液加于A液上面,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5 min;水洗、干燥、镜检。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高度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48例,采集治疗前脑脊液分别进行抗酸瑞吉双重染色、离心涂片抗酸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3种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Kappa值。结果 抗酸瑞吉双重染色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72.73%,一致率为87.50%,Kappa值为0.74;离心涂片抗酸染色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34.78%,一致率为37.50%,Kappa值为0.04;改良抗酸染色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0.00%,一致率为91.67%,Kappa值为0.82。结论 抗酸瑞吉双重染色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可以节省标本,提高诊断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论著
    陈健, 魏晓雅, 李婷婷, 殷波, 刘德星, 邱德义, 岳巧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两名儿童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昆虫幼虫进行鉴定,解决未知昆虫幼虫无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鉴定的难题,为主诊医生后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家长收集并送检的患儿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活体昆虫幼虫为材料,先进行图像采集和形态学描述,然后取部分昆虫幼虫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DNA扩增,PCR产物直接从两端测序,DNA测序结果以MEGA6软件验证图谱确定为有效序列后,经拼接、去除通用引物序列,最终得到658 bp 的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上传数据与GenBank和BOLD数据库 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和BOLD中公布的白斑蛾蚋(Clogmia albipunctata)的 COI序列相似性为100%。选取GenBank 中与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比较所得相似性较高的7种物种序列,以红头丽蝇为外群,构建NJ树,发现昆虫幼虫的序列以及GenBank中的白斑蛾蚋聚为一类,毛蠓科的全部物种聚成一支,置信度高达100%。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这两名儿童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昆虫活虫为白斑蛾蚋的幼虫。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准确识别物种种类,还能鉴定近缘种,发现隐存分类单元,是对非成虫发育形态昆虫的快速、准确的种类鉴定方法,可以有效弥补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

  • 论著
    万千, 辛辛, 张勇, 吴平安, 陆一涵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HIV高危人群的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分析危险因素,建立更有针对性的HBV、HCV防制策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连续抽样等方法抽取2019—2020年浦东新区HIV高危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描述并比较HBV、HCV感染率的异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5 784人,HIV感染率为2.46%,HBV感染率为7.16%,HCV感染率为2.52%,HBV-HCV合并感染率为0.14%,HIV-HBV合并感染率为0.21%,HIV-HCV合并感染率为0.03%,无HIV、HBV、HCV合并感染者。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45岁以上、男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肝炎家族史、手术治疗史、牙科诊疗史、静脉注射吸毒、针灸史、创伤性美容、修面或修足、不安全性行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35岁以上、本市户籍、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输血或血制品、静脉注射吸毒,婚姻状况已婚为保护因素。结论 浦东新区HIV高危人群HBV、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建议加强HIV高危人群的HBV、HCV筛查工作,通过接种乙肝疫苗、禁毒、提供清洁针具、宣传安全套使用等多种措施阻断血液和性传播。

  • 论著
    尹青, 吕会礼, 陶佳, 邓力强, 何志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近年来湖南郴州幼儿腹泻沙门菌感染变迁及耐药性,为郴州幼儿腹泻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郴州门诊和住院的腹泻患儿,以粪便培养分离出沙门菌株的感染性腹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迁情况、血清型特征、临床表现及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1 854例腹泻患儿,其中采集粪便样本1 560份,培养分离得到沙门菌株248株(15.90%)。248例沙门菌感染腹泻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58:1,随着年龄增长沙门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2015—2020年期间,不同年份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0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季节,其中7—10月为发病高峰;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1.06%、21.14%;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其中有发热症状的患儿占95.56%,体温>39 ℃的患儿占75.81%;腹泻次数均≥3次/d,≥10次/d的患儿占32.26%;粪便性状中稀水便占46.38%,黏液便占29.84%,血便15.73%,脓血便6.85%;有腹痛症状的患儿占51.21%;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儿占22.18%;有脱水症状的患儿占12.10%;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6.04%;对亚胺培南、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0、1.98%、4.95%;肠炎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100.00%,对亚胺培南、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甲氧苄氨嘧啶均无耐药性;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47.31%,对其他类型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不高。结论 近年来湖南郴州幼儿腹泻沙门菌感染呈平稳趋势,夏秋为高发季节,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治疗优先选择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 论著
    戴同欣, 郭蕊, 钱宏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住院及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率情况,进一步了解HIV/AIDS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采用聚合酶链-荧光法进行HIV/AIDS尿液中HCMV-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IV/AIDS不同来源、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17例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阳性率21.5%(147/817)。HIV/AIDS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是否合并HCMV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危险因素(P<0.001,OR=6.410,95%CI=4.141~9.922;P<0.05,OR=1.790,95%CI=1.206~2.657),门诊和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2,P<0.001)。以患者来源为分层因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CMV感染率分析,住院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4.796,95%CI=2.998~7.668);门诊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18.468,95%CI=6.668~51.154)。结论 AIDS期患者应及时筛查有无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AIDS CD4+T细胞数≤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门诊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其合并HCMV感染可能性为CD4+T细胞>50个/μL的18.468倍,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获得更好预后。

  • 论著
    陈沐, 张德荣, 周圆明, 莫晓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中该类患者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以2021年6月1日—2021年1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的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种疫苗的种类,分为核酸(mRNA)疫苗组、腺病毒载体(Ad)疫苗组和灭活(Vero细胞)疫苗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血检结果、新冠抗体、肺部影像学、治疗方案及病情预后等,总结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mRNA疫苗组46例、Ad疫苗组28例和Vero疫苗组225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全程2剂疫苗接种(除接种强生疫苗为1剂),三组疫苗患者末次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分别为(44.60±18.29)、(50.83±17.49)及(68.35±38.43)d,Vero疫苗组患者第二针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心肌酶学、D-2聚体、氧合指标、炎症指标和入院时IgG抗体滴度等指标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程1周及2周时IgG抗体滴度以灭活疫苗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11.15±7.70)、(10.87±6.85)和(13.71±9.36)d,Vero疫苗组核酸转阴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的COVID-19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临床分型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而确诊型患者中常见有咳嗽咳痰、咽喉不适、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可见单发或多灶性的位于胸膜下或血管束周围的磨玻璃渗出和(或)实变影病灶及纤维条索影等,氧疗及中医中药等常规治疗方案仍持之有效。接种mRNA及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比接种灭活疫苗的突破性感染患者,在病程早期产生更高滴度的IgG抗体,但不论接种何种疫苗,患者均预后良好。

  • 论著
    李冲, 陈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变化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112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依次分感染组48例和无感染组64例,观察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HbA1c与CD3+、CD4+及CD8+水平相关性;分析糖尿病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及CD8+水平变化。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HbA1c分别为(9.24±0.89)mmol/L和(4.81±0.63)mmol/L、(14.98±1.56)mmol/L和(6.14±0.48)mmol/L、(7.47±0.89)% 和(4.05±0.35)%,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2,14.614,12.266,P<0.05),糖尿病合并感染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HbA1c虽高于无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感染组和无感染组CD3+和CD4+水平分别为(60.32±2.14)%和(65.57±2.53)%、(33.18±1.59)%和(37.42±1.74)%(t=11.596,13.237,P<0.05),两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bA1c与CD3+和CD4+呈负相关(r=-0.354,-0.512,P<0.05),与CD8+呈正相关(r=0.336,P<0.05);感染组治疗后CD3+和CD4+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9.518,8.217,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机能减弱,HbA1c与CD3+和CD4+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

  • 论著
    周云, 权会琴, 李瑞娟, 王天平, 李孝锋, 杜虹, 张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6—2021年西安市某医院收治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详细采集2006年1月—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3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流行病学、临床分型、合并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纳入患者中有3例外籍人员,134例中国籍人员,患者发病前多有非洲或东南亚国家旅居史。恶性疟 111例(其中重型疟疾26例)、间日疟4例、卵型疟2例、三日疟2例、未分型18例。13例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考虑脑型疟),25例合并急性肾损伤,17例合并肺炎,4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65例(47.45%)患者病程中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下限,97例(70.80%)患者血小板低于正常下限,尿蛋白阳性者57例(41.61%)。71例(51.82%)患者使用抗疟药1 d后体温降至正常,35例(25.55%)患者2 d后体温降至正常,其余31例(22.63%)患者3~5 d后体温降至正常。126例患者治愈出院,复查血涂片疟原虫阴性;5例患者再燃;2例患者复发;4例患者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 d,平均住院费用9 261元,其中28例患者住院天数大于10 d,其住院治疗费用平均在2.04万元。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目前西安市定点医院收治的主要人群。掌握输入性疟疾的不同分型及重症疟疾发病特点,对指导临床医师早诊早治,提高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 综述
    胡云逸, 孙希, 吴忠道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淡水螺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腹足类动物,其部分物种也是重要的经济和医学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药学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淡水螺类的无序扩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以及多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媒介。螺传性传染病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并且会给畜牧业、养殖业等造成严重社会经济损失。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淡水螺及螺传性传染病的研究较少,易忽视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就我国淡水螺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现状以及螺传性传染病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了解我国淡水螺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为有效监控淡水螺的分布和扩散,以及制定淡水螺源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综述
    侯强, 宋正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阿米巴(Amoeba)词源自希腊文amoibē,属原生动物变形虫科,当该虫移动或摄取营养时,胞浆可伸出伪足而改变其外形,故而得名“变形虫”。阿米巴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十亿年,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可随外界环境变化不断地自我调整。目前,有4种形态完全相同的内阿米巴可对人类造成感染,即溶组织内阿米巴、迪斯帕内阿米巴(E. dispar)、莫氏内阿米巴(E. moshkovskii)和孟加拉阿米巴(E. bangladeshi)。其中,溶组织内阿米巴是明确可导致人类患病的病原体,且人群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普遍易感,感染后对该病无免疫力。肠道作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首先定居和侵袭的部位,绝大多数患者均以肠道症状而就诊。近年来,溶组织内阿米巴肠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其治疗的有效药物相对较少。本文通过综述近1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对提高国内临床医师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肠炎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有指导意义。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李金沛, 叶涛生, 张洁云, 张明霞, 杨倩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IGRA)在儿童肺结核中的检测效果,评价其用于儿童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肺结核患者507例为儿童肺结核组、52例儿童非结核肺部疾病组和24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IGRA方法,并比较三组IGRA的阳性率,评价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健康儿童IGRA阳性率为21.05%(52/247),其中有结核病人接触史儿童IGRA阳性率为30.76%(16/52),无结核接触史儿童IGRA阳性率为18.46%(36/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结核病患儿和肺炎患儿IGRA阳性率分别为72.39%(367/507)和17.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7,P<0.01);菌阳结核病患儿和菌阴结核病患儿IGRA阳性率分别为82.28%(209/254)和62.45%(158/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4,P<0.01)。结论 IGRA对有结核病人接触史儿童IGRA阳性率较高,显示可用于诊断结核潜伏感染,且显示对菌阳结核病患儿也有较高的阳性率,也可用于儿童结核病诊断。IGRA可在儿童结核病中成为一种的辅助检查手段。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吴浪, 吉训琦, 霍开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10年1月—2021年6月海南省2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2例确诊IP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患儿,入院前有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病史的患儿有11例。其中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4例。年龄<3岁者3例,≥3岁~10岁者8例,>10岁者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的患儿有8例,面色苍白的患儿有6例,咯血的患儿有7例,呕血的患儿有2例,胸闷的患儿有1例。12例患儿行含铁血黄素试验结果均阳性,其中痰液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9例,胃液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1例,尿液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1例,肺泡灌洗液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1例。12例患儿均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回报均检测出肺部病变。结论 有反复咳嗽、咯血、面色苍白病史且经抗感染、纠正贫血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除外其他继发性肺出血性疾病后,需考虑IPH。完善含铁血黄素沉着试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激素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