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家指南
  • 专家指南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1年6月宣布我国通过了消除疟疾认证,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面临的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将长期存在。为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治疗疟疾,提高疟疾诊治的水平,我们邀请国内感染病及寄生虫病领域相关专家共同编写了疟疾诊疗指南。该指南对疟疾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护理、预防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重点强调了应对不同临床状况时的治疗方案,以便临床医师合理应用。

  • 结核病研究专栏
  • 结核病研究专栏
    陈骑, 张雅曦, 詹森林, 张明霞, 方木通, 李国保, 杨倩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基于CD161的流式检测技术在艾滋合并结核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流式检测技术分别检测58例结核病患者(TB),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HIV+TB),122例艾滋病患者(HIV)及138例健康对照(HC)全血中CD161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CD161流式检测技术、GeneXpert、TB-DNA、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AFB在TB-HIV中的检测阳性率。结果 TB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CD16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C,相反TB中单核细胞和OR值高于HC,但不受HIV感染影响。当OR阈值>0.45时,分辨HC与TB-HIV时,AUC为0.91,灵敏度92.73%,特异度84.06%。在分辨TB和HC时,AUC为0.86,灵敏度74.14% ,特异度82.61%。平行比较AFB、TB-DNA、GeneXpert、IGRAs、CD161检测方法的HIV-TB阳性率,分别为20%、40 %、54.5%、38.1%和92.7%。当HIV-TB的CD4<100 个/μL时上述5个检测技术的阳性率分别为26%、39.1%、60.8%、30.4%和82.6%。CD4≥100 个/μL患者组检出率分别为15.6%、37.5%、50%、43.7%和100%。结论 流式CD161技术在检测活动性结核及合并艾滋病中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结核病研究专栏
    丁晓艳, 蒋晖, 薛浩, 许婕, 陆伟, 竺丽梅, 倪晗, 刘巧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十三五”期间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体系运行情况和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加典型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江苏省3个地市36所中学,6所大学,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况调查。结果 所有学校均建立学校结核病防控责任制,配置卫生技术人员,设有疫情报告人。2015年,初中、高中和大学入学新生结核检查率分别为64.60%、54.15%和85.66%。到2020年初中、高中和大学入学新生结核病检查率分别上升至100.00%、98.67%和100.00%,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993.22,9 594.33,10 431.92,P<0.001 )。寄宿制初中和高中2015年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分别为0和2所,到2020年TST检测率均为100.00%(9/9)和100.00%(11/11),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5,27.67,P<0.001)。2015—2020年分别有38 002、33 507、42 376、50 418、58 235和66 006名入学新生开展结核病检查,共发现17例肺结核患者,各年分别发现0、1、3、6、2和5例。结论 江苏省学校结核病防控各项工作检查率逐年增加,但仍应加强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规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

  • 结核病研究专栏
    吴继周, 游楠楠, 竺丽梅, 陆伟, 刘巧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肺结核和糖尿病两者常合并存在、相互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位列第二,糖尿病患病率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及对结核病控制的潜在影响,肺结核和糖尿病的共同流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流行概况、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结核病合并糖尿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议每年在辖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季度随访中,积极落实结核病症状筛查工作。同时,建议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患者空腹血糖变化情况,及时控制患者血糖,以期能有更好的结核病治疗转归。

  • 结核病研究专栏
    刘国辉, 王艳梅, 曾坚, 曹炜鹏, 张红梅, 王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两点采样法评估NAT2酶的基因型与异烟肼的乙酰化率、肝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口服异烟肼达到稳态的患者共57例,分别于服药后2、4 h采取末梢血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UPLC-MS)测定其中的异烟肼和乙酰异烟肼的药物浓度,计算二者的比率值。任意时间点低于1的比值定义为慢代谢临床表型,其余为中间代谢表型和快代谢临床表型。同时对血样标本提取核酸,测定的N-乙酰转移酶-2(NAT2)的rs1041983点位的SNP情况。根据SNP结果,将基因型分为慢代谢组(TT)、中间代谢组(CT)和快代谢组(CC)。将基因型与代谢表型、肝功能损害发生之间分别进行比对,判断NAT2的药物代谢表型与基因突变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代谢与快代谢人群中,两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均有高低,两者之间的可信区间有重叠,无法明确区分。单点代谢产物之间的比值不能全部区分出慢代谢人群。而两个时间点的代谢产物之间的比值可以完全区分快慢代谢人群的基因型。慢代谢基因型人群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约84.6%,快代谢人群发生率仅2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5, P<0.001)。结论 NAT2慢代谢基因型人群发生肝损害的人群比例较高。但基因型只能提示代谢速率的快慢,而不能确定是否必定会发生肝功能损害。两点采样的乙酰异烟肼与异烟肼的比值可以直接作为判断NAT2酶快慢代谢的诊断指标,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最佳参考的比率取值为1。

  • 结核病研究专栏
    庞艳, 吴成果, 汪清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21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特征及处置措施落实情况,为科学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重庆市学校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重庆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调查表》收集2021年重庆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特征、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采用SPSS 25.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2021年重庆市发现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21起,分别为高校10起、高中7起、初中4起。确诊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6例,病原学阳性率27.36%,其中初中病原学阳性率最高,为42.86%。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Tuberculin,PPD)筛查一般阳性率以高校(14.86%)最高,不同教育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1,P<0.05);PPD中度阳性率以初中(15.59%)和高校(12.79%)较高,不同教育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4,P<0.05);PPD总体强阳性率为7.80%,不同教育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40,P>0.05)。高校PPD强阳性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率(20.17%)最低,不同教育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1,P<0.05)。疾控机构筛查的PPD一般阳性率(7.94%)最低,不同筛查机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P<0.05);不同医疗机构筛查的PPD总体中度阳性率为11.52%,不同筛查机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5.48,P>0.05);定点医疗机构筛查的PPD强阳性率(15.79%)最高,不同筛查机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P<0.05)。结论 进一步加强高校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应由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的相关工作,确保筛查质量,避免校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 结核病研究专栏
    高卫卫, 张国庆, 张侠, 曾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活的一类重要传染病,早期识别、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是PTB防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PTB的诊断中,影像学几乎起主导地位,常见的PTB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影像学表现主要有空洞、树芽征、结节和肺实变等,但由于患者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水平的差异,部分PTB失去了典型影像学征象,这些不典型的肺结核征象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导致漏诊、误诊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对不典型PTB的认识,减少PTB的漏诊及误诊率,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不典型PTB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微结节聚集征、反晕征、肺气肿合并肺结核、类转移瘤多发结节以及机化性肺炎表现,分别从几种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特征、产生机制、临床诊断意义及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

  • 结核病研究专栏
    钟倩红, 赵之梦, 张锡林, 成诗明, 叶一农, 钟球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管理指南》团体标准规定了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流程和内容、感染控制要求、健康教育和评价指标,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标准编制的背景和意义,积极推广应用本标准,本文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解读,以利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 结核病研究专栏
    王荣, 许可, 洪忻, 苗瑞芬, 杨晨, 江燕, 张大卫, 李晨, 张洪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南京市初治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复发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本地制定减少复发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南京市2011—2019年成功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信息,匹配2011—2020年本地登记的复发病例,采用寿命表法分析复发情况,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9 452例成功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中,484例复发,复发率密度为0.52/100人年,中位复发时间为1.66(0.67,3.18)年。73.14%的复发发生在成功治疗后3年内,5年内累计复发占复发总数的91.5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男性(HR=1.517,95%CI:1.219~1.889)、40岁以上(HR=2.360, 95%CI:1.254~4.439)、病原学阳性(HR=2.028,95%CI:1.682~2.444)、初始肺部有空洞(HR=1.464,95%CI:1.198~1.789)、合并糖尿病(HR=5.860,95%CI:3.557~9.653)是初治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京市初治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对于男性、40岁以上、病原学阳性、初始肺部空洞、合并糖尿病等高危患者,仍应采取积极措施,早期识别干预,加强随访,减少复发。

  • 结核病研究专栏
    谢周华, 韦柳迎, 董文逸, 黄献珍, 黎彦君, 卢焕, 吴幸幸, 李志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结核病潜伏感染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证为HIV感染且未患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者为观察组,单纯HIV/AIDS患者为对照组,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潜伏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BMI、家庭人均月收入、基础性疾病、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CD4+T淋巴细胞、HIV感染病程、合并机会性感染等12项按α=0.10的水准进行单因素筛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650例 HIV/AIDS患者中发现LTBI 112例,检出率17.23%。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CD4+T淋巴细胞、结核病密切接触史、HIV感染病程、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其调整的OR 值及OR95%CI分别为4.143(1.784~9.637),2.826(1.359~6.063),1.825(1.159~2.874),1.714(1.128~2.606)。结论 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密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CD4+T淋巴细胞<200 cells/μL、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HIV感染病程≥4年、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应关注该类人群结核病的发展趋势,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避免HIV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协同恶化。

  • 结核病研究专栏
    张世鹏, 张琪, 丁焕, 沈诗雅, 高嵩, 许祝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无锡市2018—2020年学生肺结核疫情变化及流行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严谨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学生肺结核患者数据,学生人口数以《无锡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描述流行病方法,对2018—2020年不同年份间登记的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病原学阳性报告发病率以及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无锡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0.99/10万(99/ 901 201),与2018年的10.58/10万(86/813 122)相比上升了3.88%。2020年无锡市学生肺结核病原学阳性报告发病率4.88/10万(44/901 201),与2018年的1.60/10万(13/813 122)相比上升了205.38%。2018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构成比第三季度较高29.07%(25/86);2019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构成比第四季度较高29.25%(31/106);2020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构成比第二季度较高36.37%(36/99)。3年学生肺结核发病数地区分布不均,前3 位分别是滨湖区、惠山区和新吴区,分别为32.99%(96/291)、21.65%(63/291)和13.06%(38/291)。15~<20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最高57.04%(166/291)。男性患者例数是女性患者例数的1.72倍。结论 2018—2020年,无锡市学生肺结核疫情呈先上升后下降波动变化的趋势;病原学阳性报告率呈上升的趋势,要保持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视,重点关注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的各项措施。

  • 结核病研究专栏
    孔雯, 周喆, 周鸿让, 沈建珍, 李永旗, 韩荣荣, 王万红, 丁晓艳, 黎桂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某中学一起肺结核疫情密切接触者筛查处置情况及3年随访观察结果的分析,为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青浦区某中学来沪少数民族班一起肺结核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探讨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3个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实施并随访观察3年发病情况。结果 该起疫情的指示病例为1例来沪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该生104例密切接触者中92例为学生,其中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强阳性6例(6.52%)。密切接触者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接触地点、居住楼层及班级TST阳性、阴性组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单纯TST强阳性学生中5例(83.33%)全疗程完成异烟肼联合利福喷汀3个月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所有密接3年均未发生肺结核可疑症状。5例接受治疗的密切接触者中1例停药7个月后诊断为肠结核,发病率为20%。结论 青浦区来沪少数民族班的密接人群具有较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是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学校、疾控及定点医院三方密切配合可以提高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接受度。密接人群的随访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针对特殊人群适当增加随访项目,高度警惕肺外结核的发生。

  • 结核病研究专栏
    赖培烜, 谭卫国, 余卫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管理指南》(简称“《指南》”)主要目的是为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提供工作参考,规范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流程和内容,突出流动人口在患者发现、登记、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提高专业人员在流动人口人群结核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评价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效果,结合工作中实际情况,《指南》在防治工作多项指标中,专门选择评估流动人口的管理效果指标,提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转入信息反馈率、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等三个指标。为了使读者更好理解《指南》,我们对《指南》中的概念和评价指标等进行了解释和定义,便于理解和应用。

  • 论著
  • 论著
    陈少明, 邱丽, 李卫霞, 苏新元, 贾鹏本, 冯芳莉, 罗艳, 陈菁菁, 劳世军, 李培源, 陈言, 何滨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海南省各市县2020年1月10日—3月7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进行评估,并对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收集海南省每日报告输入病例数及30个省份每日报告病例数和百度迁徙指数,计算海南省各市县输入风险指数,对全省及各市县输入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分析输入风险指数与输入病例间关系,据此构建“疫情应急围堵”阶段输入病例拟合模型,预测2021年春运期间仍然采取“应急围堵”策略可能的输入病例数,与实际输入病例数相比较,以评估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的效果。结果 海南省报告输入病例112例,平均输入风险指数为0.98。海口市、三亚市和儋州市输入风险最高,除海口外,各市县输入风险指数1月24日左右达到最大值,以滞后4 d和5 d输入风险指数构建的两阶段广义相加模型对输入病例数的拟合程度最好(R2adjust1=83.50%, R2adjust2=82.00%, MRE=17.61%)。如继续采取“应急围堵”策略,预计2021年春运期间海南省将有10例输入病例,“常态化”防控策略下,实际上海南省无输入病例发生。结论 海口和三亚等旅游城市输入风险较高,湖北省和广东省是主要的疫情输入省份,广义相加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应急围堵”阶段海南省新冠肺炎输入病例进行拟合。与“应急围堵”策略相比较,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使海南省减少了约10例输入病例。

  • 论著
    赵梅, 邢诒雄, 陈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Ⅳ(astragaloside Ⅳ, AS-Ⅳ)对低氧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和EdU试验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 低氧处理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PCNA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低氧刺激能显著增加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P<0.05)。此外,低氧刺激还增强了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AS-Ⅳ可下调低氧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NC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活性、增殖以及迁移能力,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低氧诱导能够激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0.05);而AS-Ⅳ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低氧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P<0.0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可降低低氧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NCA mRNA和蛋白的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低氧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活性、增殖以及迁移能力(P<0.05)。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激动剂LiCl处理可恢复AS-Ⅳ处理下调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5);AS-Ⅳ对低氧处理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也被LiCl 处理明显减弱(P<0.05)。结论 研究表明AS-Ⅳ能够逆转低氧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的。

  • 论著
    周辉芳, 王君平, 苏利波, 王燕, 孙涛涛, 杨新英, 张聪悦, 谢英, 孙殿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血必净注射液所有有效活性成分的干预靶点,并与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中COVID-19基因相关靶标使用R编程语言取交集,从而获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OVID-19的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标网络;通过STRING得到交集靶标的PPI网络;运用数据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重叠靶点的作用机制。最后,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将关键有效活性成分和PPI中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GO功能富集分析包括1 818个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 BP),20种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 CC)以及89种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 MF)。前30条KEGG相关通路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槲皮素、隐丹参酮、木犀草素、β胡萝卜素可影响IL1B、STAT3、AKT1、VEGFA等重叠靶点,同时,槲皮素可能通过IL1B结合,发挥抗炎、抗病毒和免疫应答作用,治疗COVID-19。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血必净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通过与关键靶蛋白结合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治疗COVID-19。

  • 论著
    景雪, 罗婷婷, 庹琳, 杨兴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患者与健康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者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0月四川省治愈出院并于四川省人民医院随访的COVID-19康复者12例作为康复组,43例接种2剂新冠疫苗满6个月的健康人群作为免疫组,51例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第三针)28~35 d的健康人群作为加强组,3组人群定量检测免疫指标、SARS-CoV-2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结果 康复组与免疫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康复者特异性IgG抗体均值为43.44 AU/mL,明显高于免疫组特异性IgG抗体均值25.02 AU/mL (t=-3.077,P<0.05);康复组、免疫组、加强组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33%、32.56%、100.00%,中和抗体均值分别为29.03、4.63、32.03 AU/mL,康复组出院8~14个月后体内平均中和抗体水平是免疫组的6.3倍,加强组平均中和抗体水平是免疫组6.9倍。加强组中男性中和抗体均值为61.68 AU/mL,明显高于女性中和抗体均值26.13 AU/mL (P<0.05),而BMI分组、年龄分组在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康复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415.00 cells/μL,明显低于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590.00 cells/μL(P<0.05),而免疫球蛋白A、G、M及补体3、补体4在康复组及免疫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产生IgG抗体和中和抗体,且高于接种2剂新冠疫苗者;新冠疫苗加强针能诱发更高的抗体水平,且男性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女性。

  • 论著
    孙印旗, 苏通, 张海霞, 高伟, 宋杏, 罗晓燕, 董辉, 马琳, 赵俊琴, 刘世友, 韩光跃, 魏亚梅, 师鉴, 郝海燕, 韩旭, 李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北省四次输入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社区传播疫情特征,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河北省新冠肺炎四次社区传播新冠肺炎疫情特征。结果 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河北省共发生四次新冠肺炎输入导致的社区传播疫情,分别与湖北(武汉)、北京新发地市场、境外和内蒙古额济纳旗输入有关,共报告病例1 656例(确诊病例1 420例,无症状感染者236例),其中第1次(A阶段,2020年1月22日—4月16日)报告病例375例,第2次(B阶段,2020年6月14日—6月24日)报告病例27例,第3次(C阶段,2021年1月2日—2月14日)报告病例1 116例,第4次(D阶段,2021年10月23日—11月14日)报告病例138例。1 656例病例分布在全省11个设区市(占100.00%)的104个县(市、区),占全省县总数的60.46%。男743例,女913例,男女性别比为0.81∶1。年龄13天~94岁,年龄中位数40.3岁,30~<70岁发病占64.01%。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4.41%、14.73%。在1 420例确诊病例中,轻型312例(占21.97%);普通型1 095例(占77.11%);重型1例、危重型12例,分别占0.07%、0.85%,7例死亡病例年龄为61.0~85.7岁。病例从发病到诊断时间中位数1.9 d(0~31 d),病例住院时间平均(中位数)15 d(1.5~56 d)。结论 河北省四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大小规模、持续时间、发病人群、疫情输入来源与类型等存在一定差异,但又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如疫情主要发生在法定节假日期间或之后,疫情首发地和波及区域主要在农村地区,聚集性疫情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等。为此,应特别加强假日期间流动人员的管理,强化人员高度聚集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农村地区、农贸市场、医务人员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置,防止疫情蔓延。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莫双燕, 覃四妹, 方跃平, 谭海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且救治成功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相关性脑炎病例临床特征以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4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本案例患儿,男性,3岁11月,因“发热9 d,意识障碍2 d”入院,病初以发热、咳嗽为表现,病后第2天出现呕吐,第3天出现乏力、嗜睡,第5天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经脑脊液、痰液、咽式子病原学检测出甲型流感病毒H5N6,确诊为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积极快速有效抗病毒、抗感染、脱水治疗、镇静、抗癫痫等治疗,治疗后第9天,患儿神志转清,27 d后病情好转,转外院继续行康复治疗,分别于出院后2周、1月随访,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临床工作中,如早期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同时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需警惕排查流感。禽流感发病前不一定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禽流感病毒可能存在其他宿主,有待相关研究证实。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率高,死亡率高,病情进展迅速,发病人群主要为成人,儿童病例极少,多数病例以重症肺炎为主,以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少见;早发现、早诊断禽流感,同时应用有效可行的综合治疗有望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