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陈金, 陈欢欢, 罗柳红, 康瑞华, 梁淑家, 朱秋映, 陆华湘, 刘秀, 陈怡, 冯毅, 廖玲洁, 邢辉, 邵一鸣, 蓝光华, 林玫, 宋畅, 阮玉华, 李剑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的差异,为利用DNA序列构建分子传播网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集广西柳州2014年本底存活和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全血和血浆标本,分别进行DNA和RNA提取、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序、序列拼接、序列比对及亚型判定,构建DNA序列和RNA序列分子传播网络,并比较DNA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和RNA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中2014年本底和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共2 983例,其中2014年本底仅有DNA序列2 590例、2014年本底和2015—2018年新报告的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分别为196例和197例。在393例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中,DNA序列和RNA序列的基因亚型一致,成对DNA序列和RNA序列的基因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72,P=1.00)。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与2014年本底DNA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连接一致性为91.4%(180/197);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与本底RNA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连接一致性为97.0%(191/197)。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分别与本底DNA序列构建分子传播网络,两组之间抗病毒治疗减少HIV二代传播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在亚型和基因距离及构建分子传播网络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DNA序列和RNA序列均可用于分子传播网络分析。

  • 论著
    高海峰, 程晓梅, 鲁英, 刘云儒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口市孕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负荷水平,探讨孕产妇PAHs内暴露水平与新生儿负荷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减轻孕产妇和新生儿PAHs负荷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海南省某三甲医院300对孕产妇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检者的静脉血和脐带血标本,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样本中PAHs。结果 300名孕产妇静脉血和300名新生儿脐带血中ΣPAHs浓度分别为8.39(7.19,11.75) µg/L和8.44(7.63,9.19) µg/L。孕产妇静脉血中苊烯、苯并[a]蒽、䓛浓度与孕期食用海产品频率呈正相关(P<0.05),苊烯与食用烧烤、油炸食品的频率呈正相关(P<0.05)。有饮茶习惯的孕产妇,静脉血中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及ΣPAHs的浓度相对较高(P<0.05);孕产妇静脉血中苊烯和苯并[a]蒽浓度与脐血中苯并[a]蒽、䓛浓度呈正相关(P<0.001),静脉血中䓛浓度与脐血中苯并[a]荧蒽、䓛浓度呈正相关(P<0.001);新生儿脐带血苯并[a]芘、苯并[b]荧蒽及苯并[k]荧蒽浓度与新生儿身长呈负相关(P<0.05),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及ΣPAHs浓度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其中苯并[a]芘(P<0.01~0.05),苯并[a]芘、苯并[b]荧蒽浓度与新生儿头围呈负相关(P<0.05),苯并[a]芘及ΣPAHs的浓度与新生儿胸围呈负相关(P<0.05)。脐带血中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荧蒽、芘的浓度与胎儿5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P<0.05);脐带血中ΣPAHs与新生儿体重、胸围呈负相关(P<0.05)。结论 海口市孕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可检测出多种PAHs,且孕产妇静脉血中PAHs与新生儿脐带血中PAHs多存在弱相关,提示孕产妇PAHs暴露可能会导致新生儿PAHs负荷水平增加,并可能对出生结局造成一定影响。

  • 论著
    顾子杨, 宋咪, 武悦, 王安辉, 黄长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发生血清HBeAg阴转的影响因素,为CHB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门诊收集HBeAg阳性CHB患者,建立观察随访队列,定期随访和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期间血清HBeAg变化情况,根据患者血清HBeAg是否发生阴转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血清HBeAg阴转)和对照组(血清HBeAg未阴转),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特点,并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HBeAg阴转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HBeAg阳性CHB患者634例,共累计随访2 570.01人年,其中发生血清HBeAg阴转23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0.92月,血清HBeAg阴转率为9.22/100人年。血清HBeAg阴转组与血清HBeAg未阴转组在HBV家族史、抗病毒治疗、基线WBC、PLT、ALT、AST、T˗Bil、GGT、AFP、HBsAg定量、HBeAg定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结果提示HBV家族史(HR=0.68,95%CI:0.50~0.92,P=0.012)、ALT(HR=2.06,95%CI:1.52~2.79,P<0.001)、HBsAg定量(HR=0.68,95%CI:0.48~0.95,P=0.024)、HBeAg定量(HR=0.48,95%CI:0.31~0.74,P=0.001)是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转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无HBV家族史、初始ALT≥80 U/L、HBsAg定量<1 000 IU/mL、HBeAg定量<1 000 C.O.I的HBeAg阳性CHB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清HBeAg阴转。

  • 论著
    王凯旋, 索鹏辉, 赵培真, 李尧, 赵建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索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在蚊虫防控中应用前景,探索埃及伊蚊体内可能参与对氟虫腈抗性的靶标基因,为深入研究埃及伊蚊对氟虫腈的抗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埃及伊蚊敏感株为实验材料,使用氟虫腈处理埃及伊蚊幼虫,利用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转录组水平上比较的埃及伊蚊幼虫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氟虫腈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埃及伊蚊幼虫转录组,共发现了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757个,其中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217个和540个,其中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 GluCl)基因GluCls表达量在处理前后差异显著;通过Gene Ontology分析可以看出,差异表达基因在催化活性、结合、代谢过程、膜等功能富集,KEGG通路主要富集生物合成、代谢、生命调节等过程,其中在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共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结论 转录组结果显示,氟虫腈处理的埃及伊蚊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暗示氟虫腈作用于埃及伊蚊幼虫时,幼虫体内代谢进一步加强,GST基因参与了埃及伊蚊幼虫对氟虫腈抗性的形成;并且还发现GluCls基因表达量在处理前后差异显著,暗示GluCls可能为埃及伊蚊对氟虫腈抗性的潜在靶标受体,GluCls作为一种仅在无脊椎动物中发现存在的理想靶标,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究氟虫腈对埃及伊蚊的毒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 论著
    张娟, 夏菁, 朱红, 林文, 吴冬妮, 万伦, 张华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湖北省2016—2019年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和终期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终期评估方案》要求,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2019年湖北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和保障措施及人群感染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报告。结果 2016—2019年湖北省累计开展宣传教育2 920 992人次,防治技术培训209次,业务培训7 680人次,平均每年开展52次,平均培训1 920人次;全省共安排专项寄生虫病防治经费344.52万元,其中省本级投入经费172.22万元,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累计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768.79万户。2016—2019年开展监测查病39 658人次,人群肝吸虫病感染率为0,土源性线虫感染率0.42%,各年间感染率有波动,年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6,P>0.05),各虫种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07,P<0.01)。2016—2019年在17个监测点共检测5 393人,肺吸虫血清阳性率3.93%,年间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011,P<0.01);共采集溪蟹738只,中间宿主溪蟹感染率16.26%,年间溪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1,P<0.01)。结论 2016—2019年,湖北省坚持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策略,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效果显著,重点寄生虫病已处于较低流行态势,达到了防治目标要求,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下一步要继续加大保障与监测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 论著
    彭远军, 何为涛, 郑志刚, 潘沛江, 居昱, 卢振伟, 廖艳研, 王海龙, 张超, 王晶, 蒋丽娜, 杨雅倩, 梁浩, 陈敏玫, 叶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广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的空间流行特征,为识别疾病重点区域和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空扫描分析手足口病的聚集区域,利用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趋势。结果 2014—2018年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率和重症病死率分别为3.89/10万和4.23%。蒙特卡洛扫描分析显示岑溪市是空间扫描的一类聚集区,二类聚集区主要聚集在广西西北部地区,聚集时间多集中在4—5月和8—10月。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病例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重症率和重症病死率Moran's I系数分别为0.088、0.118和0.197(P<0.05)。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广西南部地区,以灵山县为主。对病死率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发现,5个高-高(H-H)聚集区,分别是灵山县、浦北县、钟山县、昭平县和平桂县,重症发病率H-H区域有6个,分别是灵山县、钦南县、凌云县、右江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平桂县,高-低(H-L)区域有1个,为岑溪县。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死亡病例总体上由东西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少,由北向中部逐渐增加,再向南部逐渐减少。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地区,应加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高发地区的防控工作,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带来的负担。

  • 论著
    徐明忠, 王孝君, 熊姿, 宋丽新, 田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长沙市结核耐药监测状况,探索长沙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pre-XDR-TB)的流行特点,为全市耐药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长沙市2018—2021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数据,分析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筛查成功率,MDR-TB和pre-XDR-TB的发生率和变化趋势。结果 2018—2021年,MDR-TB成功筛查率分别为86.2%、87.7%、81.9%和71.5%,pre-XDR-TB成功筛查率分别是82.5%、84.8%、76.9%和68.2%。MDR-TB患者数占各年度成功筛查人数的7.6%(101/1 222)、6.5%(124/1 774)、6.6%(110/1 555)和6.3%(99/1 478),pre-XDR-TB患者数占各年成功筛查人数的3.6%(46/1 219)、3.8%(69/1 766)、4.4%(69/1 495)和4.6%(69/1 436)。MDX-TB发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pre-XDR-TB发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下降和上升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7,0.806,P>0.05)。MDR-TB在复治失败人群中发生率是 66.6% (2/3),在其他、初治失败和复发人群中的发生率依次是23.5% (19/81)、16.7% (2/12)和15.2% (70/461)。pre-XDR-TB在初治失败人群中的发生率是16.7% (2/12),在其他、复发和返回患者中的发生率依次是12.2% (9/74)、9.8% (43/439)和4.5% (2/44)。MDR-TB和pre-XDR-TB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00,59.030,P<0.05)。结论 长沙市结核耐药监测体系仍需加以改善,在持续关注复治失败、其他、初治失败和复发患者的耐药性检测工作的前提下,需探讨应用高灵敏度的分子药敏检测技术和探索制定科学高效的筛查策略。

  • 论著
    黎承, 肖文琳, 叶海湄, 赖宣丞, 石慧, 何昌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海南省2018—2021年市售贝类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检测,以此了解海南省市售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对2018—2021年海南省13个市(县)常售7种贝类中10种PSP: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 neoSTX)、漆沟藻毒素1 (gonyautoxins 1, GTX1)、漆沟藻毒素2(gonyautoxins 2, GTX2)、漆沟藻毒素3(gonyautoxins 3, GTX3)、漆沟藻毒素4(gonyautoxins 4, GTX4)、漆沟藻毒素5(gonyautoxins 5, GTX5)、脱氧甲酰基类石房蛤毒素(decarbamoylsaxitoxin, dcSTX)、脱氧藤沟藻毒素2 (decarbamoylgonyau toxins 2, dcGTX2)、脱氧藤沟藻毒素3(decarbamoylgonyau toxins 3, dcGTX3)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360份贝类中PSP检出率为10.3%。其中STX检出率最高为5.83%;其次为GTX2检出率为4.17%;neoSTX和GTX3检出率均为1.67%;GTX1检出率为1.39%;GTX4、GTX5、dcSTX、dcGTX2和dcGTX3这5种PSP均未检出。扇贝检出PSP种类有4种,牡蛎、贻贝和蚶均检出2种,带子仅检出1种,蛤和蛏未检出PSP。扇贝单份样本最多检出PSP为4种,牡蛎、带子、贻贝和蚶单份样本最多检出PSP均为1种。所有样本测定PSP的当量为未检出~155.6 μg/kg,此次检测样本均未超标。PSP年检出率由高到低为:2020年20.0%,2019年15.6%,2018年5.3%,2021年2.0%。2018—2020年可连续检测到STX,2018年全部为STX,2019年除了在扇贝和蚶中检测到STX外,还分别从牡蛎、贻贝和蚶中检测到neoSTX。2020年,仅从扇贝中检出PSP,阳性标本中均可检出GTX2,同时混检出5份STX、5份GTX1、6份GTX3。2021年仅从扇贝中检测到GTX2。12个市(县)市售贝类检出STX,10个市(县)检出GTX2,5个市(县)检出neoSTX,GTX1和GTX2分别在4个市(县)有检出。文昌和陵水市售贝类检出5种类型PSP。结论 海南省市售部分贝类存在某种PSP污染风险,应加强市售贝类PSP的监管。

  • 论著
    任妍妍, 杜波, 蔡楠楠, 修敏, 刘文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辽宁省阜新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并对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进行分子鉴定及进化溯源,确定感染异尖线虫虫种。方法 于2018—2021年随机采集市售海鱼,采用直接剖检法从市售海鱼中检出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进行初步鉴定;提取虫体总DNA,扩增异尖线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 采集289份市售海鱼样品进行剖检,共检出84份异尖线虫幼虫,检出率为29.1%,其中带鱼和小黄花鱼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1.4%和41.2%。28条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检出的异尖线虫幼虫分别为异尖线虫属和宫脂线虫属的8种异尖线虫,包括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s typical)、带鱼针蛔线虫(Raphidascaris trichiuri)、灰海鳗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uraenesox)、舟山宫脂线虫(Hysterothylcaium zhoushanensis)、厦门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moyense)和费氏宫脂线虫(Hysterothylcaium fabri)。28条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总体上形成两个拓扑分支,其中派氏异尖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分别构成3簇,形成异尖线虫属的拓扑结构分支。而宫脂线虫属、对盲囊线虫属、针蛔虫属构成另外独立的一个拓扑分支。结论 阜新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较严重,且感染的异尖线虫种类多样,其感染优势种为派氏异尖线虫。

  • 论著
    陈爽, 王明月, 喻臻, 唐云, 叶盛, 凌华, 谭章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2, SARS-CoV-2)的核酸检测结果,并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其检测优缺点,为优化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SARS-CoV-2特异性引物探针,设计针对SARS-CoV-2 的ddPCR检测方法, 选取1份样本梯度稀释后进行灵敏度试验;选取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等6种呼吸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样本与SARS-CoV-2阳性样本进行特异性试验;选取5份SARS-CoV-2阳性样本进行重复性试验,并选取SARS-CoV-2阳性30份、阴性20份样本进行多临床样本检测,与qRT-PCR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dPCR法能特异检出SARS-CoV-2,并直接得到样本靶基因的原始拷贝数,实现精准定量;对梯度稀释阳性样本灵敏度检测显示,qRT-PCR在样本10-5稀释度部分检出靶基因,10-6稀释度未检出靶基因,而ddPCR在样本10-5、10-6稀释度均全部检出靶基因,ddPCR的检测下限相对qRT-PCR结果有2个数量级的提升,灵敏度高于qRT-PCR;两种方法重复性实验结果比对中,ddPCR变异系数为1.266%~11.814%,低于qRT-PCR的1.729%~26.174%,重复性高于qRT-PCR;对50份临床样本检测比较中,30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阳性样本,两种方法均能成功检出SARS-CoV-2,20份COVID-19阴性样本经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00%(50/50)。结论 ddPCR法对SARS-CoV-2能精准定量,特异性强,且灵敏度和重复性均高于qRT-PCR,但也存在一定检测局限性,更适合低载量样本的检测。在实际检测中,可将两种方法合理结合,提高检测准确性。

  • 论著
    吕培, 贾俊丽, 曹红涛, 王永军, 王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联合γ-干扰素(γ-interferon, IFN-γ)释放试验(γ-interferon release assay, IGRA)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治疗70例合并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终末期肾病患者40例(ESRD组)、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0例(合并症组),另以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患者40例作为PTB组。3组患者均进行IGRA试验,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PPARγ水平,探讨PPARγ联合IGRA检测对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结果 PTB组与合并症组PPARγ表达水平及IFN-γ含量高于ESRD组(P<0.05),而PTB组与合并症组间PPARγ表达水平及IFN-γ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PPARγ、IGRA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22~0.925)、0.773(95%CI:0.662~0.883),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71~0.984)优于单独PPARγ、IGRA(Z=2.057、2.843,P=0.039、0.005)。血清PPARγ、IGRA试验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与临床金标准结果比较Kappa值为0.557、0.444(P<0.05)。二者联合筛出ESRD合并肺结核与临床金标准一致性较高(Kappa=0.661,P<0.05)。30例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PPARγ联合IGRA试验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3.33%(28/30),高于PPARγ、IGRA试验单独诊断的灵敏度70.00%(21/30)、66.67%(20/30)(P<0.05)。 结论 外周血PPARγ、IGRA试验对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 论著
    王凡, 胡晓洁, 苏朱娜, 刘春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海南省结核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以及为当地调整医疗保险报销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海南省2020年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共包含了14个省级医疗机构,235个市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数据资料,其他相关资料来源于海南省2020年统计年鉴、卫生财务年报等,计算海南省该年度结核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本研究的病例数为11 979例,男性7 526例(62.83%),女性4 453例(37.17%)。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总计为4 320.73万元,其中门诊总费用为273.39万元(6.33%),住院总费用为4 047.34万元(93.67%);费用构成分析中,药品费用为1 790.71万元(41.44%),检查费用为885.47万元(20.49%),其他费用为1644.55万元(38.06%),每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为177.50(66.73,764.89)元;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得出,住院治疗、新农合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是结核病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增加的影响因素,直接医疗费用MP25P75)分别为:10 425.04(6 560.87,17 374.9)、10 246.5(5 871.28,17 220.33)、3 177.2(293.09,7 730.23)元,OR(95%CI)值分别为: -3.505(-3.499~-3.517)、1.559(1.551~1.569)、2.191(2.188~2.207)。结论 海南省结核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较高,住院治疗、新农合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是费用增高的影响因素。

  • 论著
    廖尚秋, 谭惠, 张雪梅, 万科成, 陆雄富, 朱厚才, 杨子江, 张宇庆, 刘嘉宇, 谭晓宇, 杜宇昂, 白恩旭, 蔡思铭, 霍开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季节、年龄、性别、混合感染及临床表现等),为本省预防和控制小儿MP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MP、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Q热立克次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IgM抗体。血清MP-IgM抗体阳性定义为MP感染,对MP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项目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35 731例,血清MP-IgM检测总阳性率39.12%(13 978/35 731),2012—2020年各年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8.39%、56.23%、56.62%、47.04%、29.71%、24.14%、47.55%、36.84%和24.46%,2013年、2014年M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年份(P<0.05)。海南省夏季MP-IgM阳性率(41.34%)最高,冬季阳性率(35.77%)最低(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MP感染,学龄前期小儿MP-IgM阳性率(51.80%)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婴儿期小儿MP-IgM阳性率(15.36%)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女性MP-IgM阳性率44.77%高于男性阳性率35.83%(P<0.05)。MP感染合并呼吸道病原体9种中另一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32.63%(4 561例),合并2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1.26%(176例)。MP感染多见于肺炎(68.73%),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84.72%)、发热(51.01%)和喘息(3.16%)。结论 MP 是海南省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前期、幼儿期小儿,疑似MP感染患儿应做MP特异性检测明确病原。在高发季节,要加强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健康宣教,预防呼吸道感染。

  • 论著
    甄明慧, 周莹, 周娟娟, 高凯杰, 杨俊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从腹水中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送检的1 058份非重复腹水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使用WHONET 5.6及SAS9.4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6(55.39%)例阳性标本分离出病原菌781株,不同年份阳性检出率无升高或降低趋势。男性患儿(63.99%)多于女性患儿。阑尾炎(59.22%)是腹腔感染最常见的疾病;检出最多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新生儿(≤28 d)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23.50%)和屎肠球菌(23.50%),儿童(>28 d)检出率最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35.98%)。781株菌中,革兰阴性细菌占64.79%,主要是大肠埃希菌(38.28%)、肺炎克雷伯菌(8.58%)、铜绿假单胞菌(5.89%)等。革兰阳性菌占29.45%,主要是屎肠球菌(8.58%)、星座链球菌(2.69%)和鸟肠球菌(2.43%)等。真菌占1.66%,厌氧菌占4.1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02%、4.35%、4.35%、和3.68%。肺炎克雷伯菌对这些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9.70%、59.70%、50.75%和53.73%。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出现耐药菌株。结论 儿童腹腔感染以阑尾炎最常见,腹水病原菌在不同年龄和疾病中的分布有差异。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应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论著
    赵会君, 欧阳晓莉, 陈菊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的39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7%(35例)患者有禽类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92.3%,36例)、咳嗽(76.9%,30例)、肌肉酸痛(48.7%,19例)、头痛(38.5%,15例)等。实验室检查提示:76.9%白细胞数正常,76.9%淋巴细胞数下降,多伴有C-反应蛋白(100%)、降钙素原(97.4%)、白介素-6(95.8%)、白介素-10(95.8%)、谷丙转氨酶(74.4%)、谷草转氨酶(84.6%)升高。单因素分析提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氮升高(OR=4.899)对预测患者并发重症肺炎具有指导意义。53.6%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支气管镜下未见异常。影像学表现多呈大叶性肺炎(61.5%)、气管充气征阳性(94.9%)。治疗上其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敏感,最终84.6%(33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使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协助诊断。血尿素氮升高对预测患者并发重症肺炎具有指导意义,治疗上可经验性选用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方案。

  • 论著
    张家勇, 白玉银, 王纯玉, 张稷博, 李志, 张倩, 丁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辽宁省蜚蠊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及侵害率情况,为制订蜚蠊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镇设置居民区、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医院、农贸市场6种类型监测点,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监测。收集整理病媒生物监测点的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较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2021年共捕获蜚蠊3 031只,德国小蠊占94.66%(2 869/3 031),为主要优势种群。蜚蠊总密度为0.230 0只/张(3 031/13 234),蜚蠊总侵害率为5.59%(562/10 052)。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高的生境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饮行业、宾馆,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27,P<0.05)。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高峰均分布在7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中农贸市场、超市、宾馆、医院、居民区生境均呈单峰曲线,而餐饮行业生境接近双峰曲线。结论 2021年辽宁省蜚蠊的优势种群是德国小蠊,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2020年均呈小幅下降的趋势, 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农贸市场为蜚蠊防控的重点场所,结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趋势,在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期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 论著
    余黄, 李军, 王巍潼, 李佳琪, 欧阳范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海南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区域、年龄、年度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订针对性强、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3—2020年在海南省17个市县,5 657 231份6~19岁儿童青少年的左右眼视力监测数据。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进行检测。结果 海南省儿童青少年2013—2020年视力不良率明显增长,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眼视力总不良率增长了10.09%(32.79%→42.88%),重度不良率增长了6.68%;而右眼总不良率增长了9.80%(33.11%→42.91%),重度不良率增长了6.49%。同年度女性视力不良率比男性高(P<0.001),但增长模式相同。2020年不同市县相同年龄组间和同一市县不同年龄组间的各类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分析东部(琼海)、南部(三亚)、西部(昌江)、北部(海口)、中部(定安县)5个市县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左右眼视力总不良率的分布特点显示,6、7岁时区域差异较小,随年龄增加,东、南、北部的3个市县与中西部市县的差异逐渐加大,海口市的不良率在各年龄组均居第一,到17岁时达到最高,左右眼不良率分别达76.32%和80.89%;三亚市居第2位,琼海居第3位;昌江县的不良率较低,依年龄增长的速度也较慢。结论 2013—2020年,海南省6~19岁儿童青少年左右眼视力总不良率及重度不良率逐年上升,女生上升幅度高于男生,右眼高于左眼;相同年度内,随年龄增长,视力不良率快速上升。建议进一步强化重点人群、特殊年龄段的日常干预与管理,以降低少年儿童的视力不良率。

  • 论著
    徐巧, 刘旷怡, 葛木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咸宁市2011—2021年老年(≥65岁)肺结核的感染情况,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11—2021年湖北省咸宁市老年(本文研究的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肺结核疫情特征。结果 2011—2021年,湖北省咸宁市老年肺结核患者年平均登记率为211.52/10万(5 289/2 500 496),整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8.06,P<0.05),且高于全人群肺结核患者年平均登记率96.04/10万 (26 463/27 554 195,χ2=2 896.69,P<0.05);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数占全人群肺结核患者登记数的平均构成比为19.99%(5 289/26 463),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72.05,P<0.05);老年肺结核患者平均病原学阳性率为51.86%(2 743/5 289),高于全人群肺结核患者平均病原学阳性率46.41%(12 282/26 463,χ2=52.53,P<0.05);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复治患者平均占比为8.92%(472/5 289),高于全人群肺结核患者中复治患者平均占比6.33%(1 674/26 463,χ2=47.23,P<0.05);老年肺结核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92∶1;湖北省咸宁市所辖6个县市区中,以咸安区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高为262.20/10万 (1 267/483 220),通城县最低为123.83/10万(575/464 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67,P<0.05)。结论 湖北省咸宁市老年肺结核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老年人肺结核发病人数在全人群肺结核发病人数中的构成比却逐年上升,提示老年人是咸宁市今后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老年人群的结核病发病率。

  • 论著
    黄强, 谭强, 唐萍, 黄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2016—2020年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为其职业健康监护和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2020年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计40 926人,135 622人次,5年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6 mSv,监测年剂量超过1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总监测人数的比值(NR1)为13.019%,监测年剂量超过5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总监测人数的比值(NR5)为0.335%;不同年份重庆市人均年有效剂量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1.754,P<0.001);不同职业类别的年有效剂量变化趋势有差异,总体趋势均呈逐年下降。医学应用中的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应用中的工业探伤和加速器运行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应用不同职业类别人均有效剂量在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92~682.852,P<0.001),其中2016年5种医学应用职业类别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最高,2018年和2019年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结论 2016—2020年重庆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下降并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监测结果提示,应对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业探伤类和加速器运行的放射工作人员给予重点关注。

  • 综述
  • 综述
    周瑜, 任天广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恙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的恙螨科和列恙螨科,种类繁多,在全球范围内,已知恙螨超过3 700种,中国记录了3个亚科46属531种。其中,云南省记录了3个亚科32属320种,位居全国报道之首。现阶段认为恙螨是恙虫病的唯一传播媒介,全球已知的恙虫病潜在传播媒介约有60种,中国已被证实的媒介恙螨有6种:地里纤恙螨、小板纤恙螨、微红纤恙螨、吉首纤恙螨、高湖纤恙螨和海岛纤恙螨,云南省记录到的媒介恙螨有5种:地里纤恙螨、小板纤恙螨、微红纤恙螨、高湖纤恙螨和海岛纤恙螨。将云南省划分为横断山中部小区、横断山南部小区、滇东高原小区、滇西高原小区和滇南山地小区5个动物地理小区进行区系研究,发现横断山南部小区已知恙螨的属、种及恙虫病病例数最多,有3亚科22属216种,5种媒介恙螨均有分布;滇南山地小区恙螨种类、数量最少,有3亚科12属91种;小板纤恙螨是云南省全境范围内的优势恙螨。云南省自然地理条件适合恙螨孳生,导致了大量的恙虫病病例。据统计云南省恙虫病病例数增长最快,2016、2017、2018年患病人数分别为2006年的15.40倍、20.64倍、28.91倍,恙虫病感染人数逐年递增。恙虫病仍然是我国云南地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疫区群众的健康,对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仍需聚焦于疫区公众。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张乐, 马仲序, 姜建杰, 夏加伟, 李翔, 唐娅琳, 刘澍, 张开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4例重症疟疾合并COVID-19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输入性重症疟疾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重症疟疾合并COVID-19防控提供科学依据。4例重症疟疾患者均为同批非洲返国人员,男性,年龄40~54岁,均有非洲工作和生活史;4例均,急性起病,发热、腹泻和乏力纳差,3例畏寒、寒战和恶心呕吐,2例头痛头晕、意识不清、肌肉酸痛和咳嗽2例,1例咳痰、咽痛流涕和小便失禁。4例均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确诊,外周血涂片镜检均找到恶性疟原虫且符合高疟原虫血症,同时均伴有肝功能异常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肾损害3例,血脂异常3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3例降钙素原不同程度升高,乳酸酸中毒2例,低血糖1例;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改变1例。4例根据病情不同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均好转出院,复查2019-nCOV核酸及血涂片镜检疟原虫阴性。输入性疟原虫与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共感染病例使临床诊疗更为复杂,应建立新冠肺炎和疟疾同防同诊意识,对本地防控和早期预警重症病例均有重要意义,及时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提升综合救治效能。

  • 病例报道
    陈丽慧, 申彩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静脉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合并腹腔内疾病,如憩室炎、阑尾炎、炎症性肠病等。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无特异性症状,诊断取决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静脉炎发生与含有细菌的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门静脉导致脓毒性静脉炎有关。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从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方面诊断此病面临着挑战。现报道1例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感染致肠系膜上静脉脓毒性血栓静脉炎病例,为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患者为34岁男性,以间断腹痛和发热入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部分血栓形成,结肠镜检查显示回盲部憩室炎,血培养长出脆弱拟杆菌。经抗感染(头孢他啶2.0 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共计11 d;甲硝唑0.5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共计3 d)和抗凝(利伐沙班20 mg,每日1次,口服,共计 8 d)治疗,入院第11天好转出院。通过此病例,对于发热和腹痛患者应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静脉炎纳入鉴别诊断,通过辅助检查、血标本培养等技术,及时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