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张舒, 周梦诗, 李睿, 耿圆圆, 赵飞, 何利华, 龚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多种通用真菌培养基的性能对比,选择在病原真菌分离培养上普适性更高的培养基,优化真菌培养组学技术,更好地用于病原真菌的培养组学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常用的真菌培养基[沙保罗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dextrose agar, S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改良Dixon琼脂培养基(modified Dixon, mDixon)、改良Leeming-Notman琼脂培养基(modified Leeming-Notman agar, mLNA)等]和新型Pan-fungal培养基(pan-fungal medium, PF)对40株常见的病原真菌菌株进行培养,明确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在此基础上,使用PF、SDA、PDA、mDixon、MLNA共5种培养基对1例模拟样本(白念珠菌与烟曲霉的混悬液)、10例人体样本(4例粪便样本、6例阴道分泌物样本)和3例环境样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结果 40株病原真菌在7种培养基上的阳性生长率分别为PDA 95.0%(38/40)、SDA 95.0%(38/40)、BHI 95.0%(38/40)、YPD 90.0%(36/40)、mDixon 95.0%(38/40)、MLNA 87.5%(35/40)、PF 100.0%(40/40)。在模拟样本实验中,PF培养基能使丝状真菌表现为自限性生长,在菌株分离培养方面获得更优的结果。而在人体和环境样本的分离培养中,PF培养基具有和SDA、PDA培养基一样强的通用性。 结论 在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方面,PF培养基能够有效地对多数真菌菌种进行分离培养,且能使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的真菌呈现为自限性生长,边缘清晰,不易交叉污染,有利于单菌落的分离鉴定,在培养组学中对未知样本的菌株分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地用于真菌培养组学研究。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周欣, 宋宁, 林景, 弓宝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薰衣草挥发油(essential oil of lavender, LEO)体外抑菌能力及对皮肤致敏性,为LEO体外抗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评价LEO对5种细菌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通过外敷涂抹的方法观察LEO对豚鼠皮肤刺激性,评价其过敏反应程度以及过敏率;结合酶联免疫法检测二甲苯致敏以及涂抹LEO后的豚鼠血清和脾脏组织匀浆上清中免疫球蛋白A(immune globulin, 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对LEO抑菌能力及皮肤外用致敏和致炎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抑菌圈实验表明,LEO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这5种菌种均有抑菌效果,抑菌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8.25 mg/mL),大肠杆菌(15.00 mg/mL),白色念珠菌(16.31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18.00 mg/mL),痤疮丙酸杆菌(20.78 mg/mL);LEO外用涂抹不会引起豚鼠皮肤致敏和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反应;且与空白组比较,LEO外用涂抹对豚鼠脾脏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豚鼠血清及脾脏组织中的IgA、IgE、IgG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O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这5种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外用涂抹安全,研究结果为LEO相关产品的开发以及在皮肤病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袁淑娟, 陈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3—2022年湖南省新发现麻风病例的发现方式,分析变化趋势,为今后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湖南省2013—2022年新发麻风病例的详细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发麻风病例的发现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湖南省共250例新发麻风病例,包括门诊就诊发现143例(57.20%)、线索调查发现33例(13.20%)、报病发现27例(10.80%)、自报发现23例(9.20%)、其他方式发现11例(4.40%)、接触者检查发现9例(3.60%)、普查发现2例(0.80%)、疫点检查发现2例(0.80%)。2013—2022年,门诊就诊发现的病例呈上升趋势(rs=0.515),而线索调查(rs=-0.873)、报病(rs=-0.127)、自报(rs=-0.301)、接触者检查(rs=-0.363)、普查(rs=-0.701)和疫点检查(rs=-0.701)等发现的病例呈下降趋势。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麻风病例的发现方式特征,结果显示除儿童麻风病例以接触者检查发现(66.76%)为主以外,其余均通过门诊就诊发现居多,其中,165例男性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92例(55.76%),85例女性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51例(60.00%);187例15~60岁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113例(60.43%),60例大于60岁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30例(50.00%);208例农民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112例(53.85%),42例其他职业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31例(73.81%);185例多菌型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111例(60.00%),65例少菌型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32例(49.23%);8例无皮损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4例(50.00%),9例单皮损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3例(33.33%),233例多皮损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136例(58.37%);72例无神经损害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48例(66.67%),27例单条神经损害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17例(62.96%),151例多条神经损害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78例(51.66%);102例无畸残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58例(56.86%),45例Ⅰ级畸残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28例(62.22%),68例Ⅱ级畸残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35例(51.47%),35例其他畸残病例中门诊就诊发现22例(62.86%)。 结论 门诊就诊发现是湖南省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新发麻风病例的主要发现方式,未来将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前移至综合性医疗机构是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策略。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刘馥铭, 黄雅馨, 邓永琼, 熊霞, 欧阳永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重度痤疮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血清脂质代谢组学差异,了解痤疮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特征。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采集3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同时收集30例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 LC-MS)进行血清脂质代谢组学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对差异表达的脂质代谢物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数据库筛选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途径。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计算差异代谢产物。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PC(18:2e/20:2)浓度和痤疮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 PLS-DA结果显示,痤疮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物组成与健康对照呈明显分离趋势,在差异最显著的前30种脂质代谢产物中,痤疮患者组有4种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2种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 DG)、6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1种甲基化磷脂酰胆碱(methylated phosphatidylcholine, MePC)、2种鞘磷脂(sphingomyelin, SM)、2种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2种糖基神经酰胺[单己糖神经酰胺(monohexosyl ceramide, Hex1Cer) 、二己糖神经鞘氨醇(dihexosyl ceramide, Hex2Cer)]、2种心磷脂(cardiolipin, CL)水平升高(P<0.05)。1种DG、2种脑磷脂(cephalin, LPE)、1种二甲基磷脂酰乙醇胺(dimeth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dMePE)、1种二甲基磷脂酸(bismethyl phosphatidic acid, BisMePA)、3种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1种神经酰胺(ceramide, Cer)水平降低(P<0.05),大部分属于磷脂类代谢产物。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18:2e/20:2)浓度和痤疮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6, P=0.004)。KEGG富集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脂质代谢产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途径包括:鞘脂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胰岛素抵抗、甘油磷脂代谢,其中,鞘脂信号通路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 痤疮患者与健康对照间血清脂质代谢存在明显差异,脂代谢紊乱可能与痤疮的发病相关,但其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黎雯, 朱考考, 符惠冰, 吴伟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麻风病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忽视的热带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NTDs),对患者躯体、心理、家庭和社会具有巨大影响。笔者就麻风病流行病学、遗传因素、免疫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简述,并介绍国家防治政策变迁和海南省防治历程,以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认识。WHO全球麻风病疫情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报告新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麻风病疫情继续保持整体低流行状态,但长期低流行状态和疫情分布广泛且不均衡的特征仍然给防治工作带来挑战。麻风病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肤屏障、免疫缺陷、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血清学检测、细胞因子及微小RNA(micro RNA)标记物均可应用于辅助麻风病的早期诊断,同时有助于不同型别麻风病的区分、预测麻风反应、评估疗效及监测家庭接触者。麻风病的主要治疗方案采用WHO推荐的利福平、氨苯砜和氯法齐明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目前麻风病主要防治策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传染源,保护健康人群,预防畸残发生,提高愈后生活质量。现阶段,海南省乃至全国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医务人员仍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其发病率,争取早日实现“零麻风”目标。

  • 热带皮肤病研究专栏
    陈尊义, 喻惠元, 陈瑶, 曹永艳, 董碧麟, 曾志良, 杨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2011—2020年儿童头癣临床类型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儿童头癣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共收集儿童头癣患者542例,其中男性239例,女性303例。对患儿患处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临床类型儿童头癣致病菌谱的差异。结果 儿童头癣患者以学龄前儿童(3~<7岁)为主,占总人数的48.52%(263/542)。构成比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紫色毛癣菌(49.26%,267/542)、犬小孢子菌(31.55%,171/542)及须癣毛癣菌(9.96%,54/542)。不同年龄段头癣患儿致病菌种不同,紫色毛癣菌在各年龄段均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犬小孢子菌,7岁以上患儿犬小孢子菌感染率较7岁以下患儿降低,婴幼儿红色毛癣菌感染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不同临床类型致病菌比较分析中,黑点癣致病菌主要为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白癣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脓癣致病菌主要为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奈尼兹菌和红色毛癣菌,除铁锈色小孢子菌,其他菌种构成比在头癣临床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头癣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黑点癣是主要临床类型,分析儿童头癣的高发年龄、致病菌和临床类型可增加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儿童头癣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规范化治疗。

  • 论著
  • 论著
    王兴斌, 蒋明霞, 赵昌明, 马永成, 张祖豪, 黄秋丽, 王玲, 刘旷怡, 张亚欣, 王兆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6—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对6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结核病治疗和耐药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青海省2016—2019年1 182株经过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比例法对 6 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运用ArcMap10.7 和 SaTScan10.1软件对MTB耐药情况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扫描,确定青海省MTB耐药聚集区域。结果 2016—2019年青海省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3.77%(281/1 182),单耐药率为11.08%(131/1 182),多耐药率为3.89%(46/1 182),耐多药率为8.80%(104/1 182),广泛耐药率为0.85%(10/1 182),其中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总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耐药谱共有 21 种组合。复治患者总耐药率、耐多药率高于初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耐药率=22.784,χ2耐多药率=45.082,P<0.01)。人群特征来看,总耐药率男性高于女性,中年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10.825,P<0.05)。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9 青海省MTB 耐药在区域范围内自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空间聚集性,属于随机分布;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现各存在1个一类聚集区,但聚集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随机分布。结论 2016—2019年青海MTB总体耐药情况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仍较高,且由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所导致的耐多药占比较大,耐药人群以复治、男性、中青年群体为主。耐药菌株在空间中,无明显聚集性,呈随机分布。

  • 论著
    贾蕙华, 陈钦艳, 蒋智华, 王学燕, 张文嘉, TIM J Harrison, J BROOKS Jackson, LI Wu, 方钟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广西隆安县队列HBsAg无症状携带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准种序列长期演化特征。方法 收集9名广西隆安县队列 HBsAg无症状携带者2004年、2007年、2013年、2019年或2020年4个不同时间点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病毒载量;试剂盒提取HBV DNA;PCR法扩增HBV全基因组,进行二代测序;利用Mega等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23份血清样本,309条全长基因准种序列,每份标本平均获得(0.18±0.07)G测序数据量。55.55%(5/9)的研究对象携带的HBV毒株基因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型转换,PreS/S区系统进化树基因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发现B/C、I/C重组体;各研究标本的Sn值范围为0~0.37,D值范围为0~0.11;共检出21种特殊单核苷酸/氨基酸突变位点(S区7种,X区2种,PreC区3种,BCP区9种)和6种缺失突变,发现多联突变组合形式,未发现任何耐药突变,77.8%(7/9)研究对象在2004年携带的HBV毒株发生了BCP区nt1 762(A→T)/1 764(G→A)双突变和PreC区1 896位(G→A)点突变,HBV基因可在无抗病毒药物压力下由突变型可恢复为野生型和(或)野生型转变为突变型;HBV基因组进化率为2.03×10-5~3.50×10-3结论 在HBV自然感染进程中,HBV基因型和重组体、准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可随时间发生改变;HBV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可相互转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用基因型和相关突变来预测临床结局的价值;隆安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基因组进化率很高。

  • 论著
    贾鹏本, 陈莉, 姜涛, 金玉明, 王小丹, 邱丽, 陈少明, 冯芳莉, 陈菁菁, 潘碧雨, 陈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13—2022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发展现状,分析事件分布及特征,为海南省研究制定经济健康的发展规划政策、卫生保障政策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方案提供重要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3—2022年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采用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事件情况进行现状分析。采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对海南省2023—2025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3—2022年,海南省累计报告48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426起,占88.38%,累计报告的发病人数有 8 876例,罹患率为0.61%,死亡人数8例,病死率为0.09%。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未分级事件和一般事件,分别占69.25%、29.58%。病种主要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水痘、手足口病为主,分别占45.07%、15.49%、11.97%;从时间分布上,报告起数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有所下降,报告的事件数主要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4月、8月及12月,共报告了220起;从地区分布上,主要报告的市县为海口市、万宁市和文昌市,分别占27.46%、19.25%和9.86%;从场所分布上,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为学校,占事件发生总数的42.02%。采用ARIMA(1,1,0)模型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3—2025年预测结果较为平稳,无明显上升趋势,即未来3年海南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动幅度处于平稳状态。结论 2013—2022年海南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报告事件数呈现逐年增多,2021年有所下降。虽然据预测值显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为平稳,无明显上升趋势,但仍然不能对疫情防控掉以轻心。海南省应继续不断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的监测投入,提高公共疾病防控预防与疫情控制信息体系,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进行实时监测。

  • 论著
    郑秀秀, 柏振江, 陶云珍, 周密, 黄莉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州地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耐药趋势、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以期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护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离得到的85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趋势,并随机选取其中101株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9种耐消毒基因(qacEΔ1-sul1qacEqacEΔ1qacGsugE(p)sugE©emrEydgEydgF)的表达情况。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7.83%)、脓液(28.60%)、尿液(11.72%);主要来源科室是重症监护室(21.45%)、普外科(15.71%)、呼吸科(12.31%);患者年龄以1个月~1岁和大于6岁为主(分别是34.31%和25.38%)。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排名前三依次为亚胺培南(11.25%),氨曲南(9.26%),美罗培南(8.02%)。在85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菌株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58/183)、血液科(33/91)、新生儿科(31/96),多重耐药菌株有57株,检出率为6.68%。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有98株(11.49%),2016—2021年检出率分别为22.06%、8.40%、3.60%、5.67%、9.85%、17.20%。9种耐消毒基因中ydgF携带率高达98.02%,sugE©携带率有94.06%,qacE携带率为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部分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应注意合理用药。有2种耐消毒基因携带率超过90%,应加强消毒剂耐药机制研究,合理使用消毒剂。

  • 论著
    张福威, 刘瑞, 陈善颖, 何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结核病医院2019—2021年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的耐药类型及分布情况,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 2019—2021年收治的经痰分离培养并鉴定为MTB的共1 687例菌株,进行 8 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soniazid, INH)、利福平(rifampin, 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链霉素(streptomycin, SM)、卡那霉素(kanamycin, KM)、卷曲霉素(coleomycin, CPM)、氧氟沙星(ofloxacin, OFX)、丙硫异烟胺(propylthioisonicotinamide, PTO)]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耐药情况。结果 MTB 菌株1 687例,总耐药率为 41.32% (697株),单耐药率为11.62%(196株),多耐药率4.10%(69株),耐多药率为23.71%(400株),广泛耐药率为1.90%(32株),利福平耐药率为28.10%(474株),耐药类型以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为主。8种耐药顺位OFX(64株)>SM(62株)> INH(48株)>RFP(19株)>CPM(2株)>KM(1株)>EMB(0株)及PTO(0株)。初治患者对一线药物INH、RFP的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χ2=0.110,0.765;P>0.05);初治患者对二线药物OFX、CPM、KM 的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χ2 =1.037,1.212,1.653;P>0.05)。2019年的总耐药率51.16%高于 2020的35.08%和2021年的3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9.25,16.60;P<0.001);2020年和2021年组间总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3,P=0.177)。在肺结核患者的职业类型中,以农民为主,占比 56.25%(949株)。耐药肺结核患者主要分布在海口市(165株)>万宁市(72株)>澄迈县(64株)>文昌市(51株)=东方市(51株)>儋州市(48株),这6个地区共占比64.71%(451/697)。结论 海南省肺结核耐药率较高,以OFX、SM耐药为主。耐多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监测,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耐药结核病流行。

  • 论著
    邬霞, 杨元利, 李爱芳, 郑会强, 谈小文, 崔晓利, 康磊, 周永, 杨翰, 雷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全自动荧光定量 PCR 系统超强版本(GeneXpert MTB/RIF Ultra,GeneXpert Ultra,GeneXpert)、全自动荧光定量PCR系统(GeneXpert MTB/RIF,Xpert,GeneXpert)、DNA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FQ-PCR)、结核分枝杆菌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SAT-RNA)、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恒温扩增法)及传统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培养法)对结核病特殊标本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9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特殊标本共170例(包括胸腹水标本47例,24 h尿沉渣标本34例,组织标本49例,脓液标本40例),分别采用GeneXpert Ultra、Xpert、FQ-PCR、SAT-RNA、恒温扩增法及传统培养法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比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Kappa值。结果 GeneXpert Ultra、Xpert、FQ-PCR、SAT-RNA、恒温扩增法及传统培养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5.18%(73/112)、49.11%(55/112)、37.50%(42/112)、19.64%(22/112)、8.04%(9/112)和22.32%(25/112),GeneXpert Ultra的灵敏度均高于其他5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5,42.10,28.89,13.09,4.92,15.18,P<0.05)。GeneXpert Ultra检测显示,5.48%(4/73)结核分枝杆菌为微量负荷,79.45%(58/73)为极低负荷,10.96%(8/73)为低负荷,2.74%(2/73)为中负荷,1.36%(1/73)为高负荷。在4份微量负荷标本中,Xpert检测均为阴性。73份GeneXpert Ultra阳性报告中,63份利福平敏感,6份利福平耐药,4份利福平耐药性不明确;55份Xpert阳性报告中45份利福平敏感,2份利福平耐药,8份利福平耐药性不明确。结论 GeneXpert Ultr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耐药检出率,对结核病特殊标本病原学诊断的优势更为明显,在载菌量较少的标本中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 论著
    陈善颖, 刘瑞, 张福威, 陈贤珍, 刘佩云, 何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14—2020 年肺结核患者发生耐多药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 2014—2020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对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对阳性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发现耐多药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的耐多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 年 1 月 1 日— 2020 年 12 月 31 日在海南省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痰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共2 672例,有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 942例,检出39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 1 544例为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职业为农民、居住地为农村、治疗史为复治、有不规律服药史、肺部空洞个数≥3、BMI<18.5是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农民发生耐多药的风险较非农民高(OR=1.542,95%CI:1.150~2.020);居住地为农村患者发生耐多药的风险较城镇患者高(OR=1.445,95%CI:1.095~1.907);复治患者发生耐多药的风险较初治患者高(OR=5.616,95%CI:4.250~7.421);不规律服药患者发生耐多药的风险较规律服药患者高(OR=2.665,95%CI:2.012~3.531);肺部空洞个数 ≥3患者发生耐多药的风险较肺部空洞个数<3患者高(OR=5.040,95%CI:3.768~6.740);与BMI<18.5患者相比,BMI=18.5~<24.0和≥24.0患者发生耐多药的风险较低(OR=0.735,95%CI:0.555~0.975)和(OR=0.447,95%CI:0.225~0.888)。结论 复治、职业为农民、居住地为农村、不规律用药和BMI偏低是海南省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影响因素,应加强此类患者的监测。

  • 论著
    刘苏, 张云, 李婷, 吴佗, 曹艳林, 李可超, 孟小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耶氏肺孢子菌的形态学特征,有利于检验人员从形态学角度早发现、早诊断该罕见病原体。分析不同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实验室特点和应用价值,从而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某综合医院和常德市某综合医院的肺泡灌洗液标本检测结果,共检测到5例确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不同染色下病原体形态学特征,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通过瑞-吉染色找到肺孢子菌滋养体及包囊4例(80%),六胺银染色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80%),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检出肺孢子菌阳性5例(100%),5例患者的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和(1-3)-β-D-葡聚糖均升高。本研究5例患者中,4例应用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1例应用磺胺甲恶唑治疗。3例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瑞-吉染色方法寻找肺孢子菌病原体简易快速,具有与六胺银染色同样的诊断价值,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宏基因测序可以进一步提高肺孢子菌阳性检出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联合宏基因测序是诊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强有力检测手段,能够精准诊断,减少漏诊。

  • 论著
    袁会成, 万学娜, 胥少华, 赵良存, 杨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阐明金丹健肝胶囊治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http://tcmspw.com/tcmsp.php)和HERB数据库(http://herb.ac.cn)检索金丹健肝胶囊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DisGeNET、药物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筛选肝纤维化疾病靶点;将金丹健肝胶囊活性成分的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9.1软件CytoNCA工具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应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关键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通过DAVID平台(https://david.ncifcrf.gov)对关键靶点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采用LeDock 软件对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获得金丹健肝胶囊180个潜在活性成分,1 340个靶点,肝纤维化疾病1 060个靶点,两者共同靶点273个。PPI网络互作筛选出与肝纤维化相关的关键靶点29个,并通过KEGG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金丹健肝胶囊通过异牡荆素、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S,6S)-3-(苄基)-6-(4-羟基苄基)哌嗪-2,5-醌、6-O-丁香酰基-8-O-乙酰基山栀苷甲酯、丹参新酮Ⅱ、降丹参酮、茵陈色原酮、依靛蓝酮等活性成分,作用于EGFR、MMP9、PTGS2、ESR1、PIK3CA、F2、PPARG、PTPN11等关键靶点,具体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以及FoxO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金丹健肝胶囊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方式抗肝纤维化。

  • 论著
    钟运华, 李春华, 刘振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化脓性链球菌毒力基因sdaB的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化脓性链球菌sdaB基因保守序列(GenBank:69901515),使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Explorer V5.0 获得LAMP引物。在LAMP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对引物、MgSO4、甜菜碱、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 dNTP)、Bst DNA聚合酶的使用浓度进行了筛选,MgSO4浓度范围为0~12 mmol/L、甜菜碱浓度范围为0~2.4 mol/L、dNTP浓度范围为0.2~2 μmol/L、上游内部引物(forward inner primer, FIP)和下游内部引物(backward inner primer, BIP)浓度范围为0.2~2 μmol/L、上游外部引物(forward outer primer, F3)和下游外部引物(backward outer primer, B3)浓度范围为0.2~0.4 μmol/L、Bst DNA聚合酶浓度范围为0.16~0.96 U/μL、荧光染料浓度范围为0.2~2 μmol/L。以优化后体系,在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上评估方法学特异性和最低检出限,检测了13种标准菌株包括A群链球菌、B群链球菌、C群链球菌、G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淋病奈瑟菌、嗜酸乳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后检测了103例临床样本。结果 反应体系以 25 μL为宜,包含25 μmol/L荧光染料0.8 μL、100 mmol/L MgSO4 1 μL、5 mol/L甜菜碱6 μL、25 mmol/L dNTP 1.4 μL、 20 μmol/L FIP和BIP各2 μL、20 μmol/L F3和B3各0.5 μL、8 U/μL Bst DNA聚合酶1 μL 和2μL 模板,去离子水补足, 63 ℃反应45 min即可完成;最低检出限为500 pg/μL;检测12株非化脓性链球菌株,均为阴性结果。103例临床样本结果与培养法比较,临床灵敏度为100.0%(16/16),特异性为96.6%(84/87)。结论 本研究检测化脓性链球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且操作简单,能满足临床需求,适宜现场检测及基层推广。

  • 论著
    邓佳敏, 石汨鑫, 熊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病理确诊肺真菌病的病原学分布、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肺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4—2021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病理活检确诊肺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学确诊肺真菌病共77例,其中肺曲霉病42例(54.54%)、肺隐球菌病34例(44.16%)、肺毛霉病1例(1.30%)。77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9例;年龄25~68(51.13±10.32)岁。入院时主要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33例,42.86%)、咯血(24例,31.17%)、咳痰(22例,28.57%)、胸痛(13例,16.88%)。胸部影像学特征主要有肺结节(37例,48.05%)、空洞影(14例,18.18%)和空气新月征(10例,12.99%)。本研究中肺真菌病患者治疗方案主要是手术切除(47例,61.04%)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19例,24.68%),予以积极治疗后大多数(72/77,93.51%)肺真菌病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病理确诊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多见;入院时主要呼吸系统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影像学特征以肺结节多见,部分肺曲霉病患者可见“空气新月征”;大多数肺真菌病治疗转归较好;真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GMS染色)等真菌特殊染色可将大部分致病真菌鉴定至属,对肺真菌病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论著
    廖钦, 罗钰坤, 贺婵, 敬洪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常规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肺结核常规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4月—2022年4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治168例肺结核患者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以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调查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无营养风险组与存在营养风险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168例患者中,经MNA评分评估为治疗前营养状态良好、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患者分别为64、59和45例。单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 学历、合并基础疾病和临床症状种类是影响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因素(t=5.587,4.860,10.219,6.815,3.317,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是影响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因素(t=3.173,3.718,2.018,P均<0.05),而性别、学历不是影响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因素(t=0.065,0.059,P均>0.05)。依据患者治疗前MNA评分,将>23.5分与≤23.5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与营养风险组,无营养风险组和营养风险组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2.19%(59/64)和79.85%(82/104)、90.63%(58/64)和76.92%(80/104),耐药发生率、不良反应率和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7.81%(5/64)和21.15%(12/104)、15.63%(10/64)和31.73%(33/104)、(0.62±0.13)万元和(0.89±0.2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28,5.071,7.685,5.396,7.728,P均<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易受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等因素影响,且影响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患者应及早接受营养干预,以有助于预防患者营养不良和提高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

  • 论著
    郑甜, 王泉, 李树涛, 麻斌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外泌体microRNA(exomiR)-27a与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耐药及不良结局的相关性,为抗结核治疗的发展提供新的证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326例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活动性结核病(活动组)228例,潜伏性结核病感染(潜伏组)98例,另外纳入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提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exomiR-27a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清exomiR-27a在PTB中的诊断价值。标准治疗后记录活动性PTB患者的耐药性。分析血清exomiR-27a对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血清外泌体特征分析证实外泌体成功从血清中分离。与对照组[0.92(0.63,1.17)]相比,活动组[1.55(1.18,2.09)]和潜伏组[1.27(0.96,1.65)]血清exomiR-27a表达上调,且活动组exomiR-27a表达高于潜伏组(P<0.05)。血清exomiR-27a高表达(≥1.50)的PTB患者X线胸片表现更差,并且患有慢性肝炎的比例更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exomiR-27a区分对照组和活动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38(95%CI:0.795~0.880),区分正常组和潜伏组的AUC为0.766(95%CI:0.701~0.830)。活动组患者接受了标准抗结核治疗(≥ 6个月),耐药患者血清exomiR-27a表达水平高于敏感患者(P<0.001),且多耐药结核病患者血清exomiR-27a表达水平较单耐药结核病患者更高(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exomiR-27a升高是PTB耐药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血清exomiR-27a高表达预示着更高的不良结局发生率(log rank=15.725,P<0.001)。结论 血清exomiR-27a高表达有助于PTB诊断和预测不良结局。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温升慧, 宋优, 刘晓晶, 胡慧, 杜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2例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近3年随访观察情况,了解对患者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2例患者年龄在81~82岁,均为男性,分别于2020年1月29日和2020年2月10日因发热住院治疗,均经SARS-CoV-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性,最终被诊断为COVID-19。均经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且连续2次SARS-CoV-2 PCR阴性,予办理出院。后因患者反复发热再次就诊,伴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性疾病相关症状,相关检查提示存在自身抗体阳性及脏器受累。1例患者在COVID-19康复后出现反复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和皮下结节等症状,随后被确诊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另1例患者在COVID-19康复后出现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随后被确诊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 相关性血管炎。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后续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情稳定,但因患者自行停药后又迅速复发,再次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持续稳定,血沉和超敏C反应蛋白位于正常范围,肺部CT提示病灶稳定伴部分吸收。SARS-CoV-2感染可能对患者免疫系统有长期影响,导致异常的免疫反应,引发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提示对COVID-19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免疫系统疾病随访观察。